Board logo

标题: [新闻] 希捷CEO语出惊人:蓝光因小失大与HDDVD都是输家 [打印本页]

作者: cangying    时间: 2008-1-9 17:06     标题: 希捷CEO语出惊人:蓝光因小失大与HDDVD都是输家

希捷CEO瓦金斯表示,蓝光-HD DVD大战中的赢家将是硬盘。
瓦金斯在CES一次会议上说,人们说蓝光赢得了格式大战,但谁关心这个?真正交战的双方是实体产品销售和电子产品销售,在这场战争中蓝光和HD DVD都是输家。这次硬盘和闪存成为了同盟军,这场大战已经结束,实体性产品遭遇了惨败。
瓦金斯的评论虽听起来有些“自私”,却不无道理。消费者对于蓝光和HD DVD影碟机并不感冒,在他们产生兴趣前,高科技厂商就可能已经推出了成熟的点播电视服务和IPTV。
IPTV是今年CES上的热闹话题,夏普、三星、松下等厂商都结成了内容联盟,使消费者能够通过电视机观看来自互联网上的内容。
这对于希捷是个利好消息,因为电子销售方式意味着更多的硬盘销售量。硬盘厂商目前的日子不错,它们的未来看起来也前程似锦。
瓦金斯说,好莱坞别无选择,只有向家庭中大规模地传输内容。如果电影公司不向人们的家庭中传输内容,人们可能会从互联网上寻找他们喜欢的内容。
瓦金斯在这次会议上还表示,希捷目前还没有推出固态硬盘,但将会推出这样的产品。闪存不会完全取代硬盘。存储的需求非常巨大,即使一家闪存厂商想提供2012年存储市场12%的需求,仅在今年就需要投资500亿美元。目前,没有一家厂商进行如此大规模的投资。瓦金斯说,华尔街太重视闪存了。


希捷推出PipelineHD系列高清标准硬盘

新设计的DVR硬盘让用户在享受极致体验的同时扩展数字存储容量

希捷科技(Seagate Technology)公司日前推出PipelineHD™系列硬盘。该系列硬盘专为数字录像机(DVR)特制,最大容量为1TB,能够让DVR记录长达200小时的高清电视或者1000小时的标清电视。全球用户对高清内容日益增长的需求也极大地推动了市场对大容量硬盘的需求。
PipelineHD系列硬盘不仅提高了数字内容的存储容量,还集成了其它一些重要的功能,从而提高了高清市场的技术水准。DVR系统主要应用于客厅或者卧室中,因此PipelineHD系列硬盘采用超静音设计,运行时几乎无任何声音。PipelineHD系列硬盘的另一个亮点是一流的减震效果,这在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和设计的简洁性方面对系统生产商起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为了能够达到全球各地对节能的标准,PipelineHD系列硬盘集成了许多重要的设计元素以减少硬盘在各种运行模式下的能耗。当PipelineHD系列硬盘被集成到低能耗的DVR系统里时,可降低能源成本,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从而使用户受益。
用户一直主导着娱乐信息的发布和分享形式,而娱乐行业则以提供更多的便捷性、选择性和支配性回应用户的需求。从全球范围来看,数字视频已经日益普及,获取渠道包括有线和卫星电视、数字广播、IPTV、互联网流媒体和下载端口,以及移动网络。随着高清电视在全球范围的快速普及,用户的存储需求更是有增无减。PipelineHD系列硬盘的推出满足了家用市场旺盛的存储需求,并进一步巩固了希捷在这个领域里的领先地位。扬基集团的调查显示:到2007年底,40%以上的美国家庭将拥有一台高清电视,而到2011年,高清电视会走进80%以上的家庭。此外,分析家认为到2010年,接收高清数字内容的家庭将至少翻一番,因此,用户会需要更大容量的DVR或解决方案以扩容当前的DVR系统。
希捷消费电子业务部高级副总裁兼总经理Patrick King先生表示:“现在消费者关心的不再是他们是否需要硬盘来存储数字内容,而是我们能给他们提供多大容量的存储空间。希捷发布的PipelineHD系列硬盘是DVR市场里功能最强大的硬盘,满足了个人对数字内容的存储需求,并巩固了希捷在这个领域的领跑地位。”
希捷®PipelineHD™系列硬盘
PipelineHD系列硬盘将于2008年上半年上市,容量从320GB到1TB不等。Vista标志认证给DVR和媒体中心制造商提供了多种选择,以便他们能满足不同用户的存储需求。最高性能的家庭媒体中心可以使用1TB的硬盘,它能存储长达几百小时的高清电影。除了扩容方面的需求,为降低运行噪音,许多DVR和家庭媒体中心没有配置内部风扇,这便要求内置硬盘在比平常工作温度还高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很高的可靠性。PipelineHD系列硬盘优化了媒体性能,可在不同行业标准的工作温度下可靠运行——PipelineHD系列硬盘能在机箱温度高达75℃的情况下工作,从而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并延长DVR和家庭媒体中心的使用寿命。凭借完全的静音操作,以及为高清流媒体和节能而优化的高性能,PipelineHD系列硬盘将很快成为系统生产商的首选,帮助他们继续推动数字娱乐行业的革命。
为配合DVR主题,希捷在2008年消费电子展的展台上安放了一个概念型外置DVR机箱,以便用户能扩展其当前的DVR容量,充分体验一流的服务和高清内容带来的乐趣。

[ 本帖最后由 cangying 于 2008-1-10 06:17 编辑 ]
作者: zafm0861    时间: 2008-1-9 17:07

火了
去看数码区。
作者: alucard999    时间: 2008-1-9 17:09

配合下载、在线功能的的确是硬盘。。。。。
作者: 牡丹    时间: 2008-1-9 17:10

说的有些道理:D
作者: 杀气腾腾    时间: 2008-1-9 17:13

硬盘老总急了。。。
作者: 超哥    时间: 2008-1-9 17:13

惊他老母。。。
作者: ayxgaly    时间: 2008-1-9 17:14

那啥
卖硬盘的还能说硬盘差?
作者: taojin82    时间: 2008-1-9 17:20

呵呵 有意思!

以后8大影业看样子 非要强迫用户 下载蓝光电影 或者HD电影!

不知道500G硬盘能装几个!下载不知道会不会造成网络瘫痪!

又或者说 以后把电影封装再固化硬盘里卖 !满柜台都是贴者电影封面的硬盘

哈哈!那成本是不是贵的惊人!
作者: 北大青鸟    时间: 2008-1-9 17:31

引用:
原帖由 taojin82 于 2008-1-9 17:20 发表
呵呵 有意思!

以后8大影业看样子 非要强迫用户 下载蓝光电影 或者HD电影!

不知道500G硬盘能装几个!下载不知道会不会造成网络瘫痪!

又或者说 以后把电影封装再固化硬盘里卖 !满柜台都是贴者电影封面的硬 ...
应该可以保存购买记录,跟大神游那样删了后还可以免费下

以后的带宽肯定不是现在可以想象的,抛弃物理存储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作者: 爱你一棒陲    时间: 2008-1-9 17:32

真好笑!APPLE已经开始提供电影下载服务了,而且APPLE TV卖得也很不错,莫非也是搭着硬盘一起卖的?刘姥姥进大观园,以为有钱人天天吃自个包的饺子啊?!笑死偶了!!!只要是付费用户,你就算删了还能再下,和ITUNES上买的MP3或者AAC一样,格式化了也一样是你的,因为你买单的是使用COPY的权利不是那些靠阴极阳极代表0101的东西!

[ 本帖最后由 爱你一棒陲 于 2008-1-9 17:34 编辑 ]
作者: 紫龍    时间: 2008-1-9 17:36

ssd固体硬盘的确很有看点
作者: 齐鲁石化    时间: 2008-1-9 17:39

好久不见 管理猿
作者: 可米小子    时间: 2008-1-9 17:52

这CEO也就这样了,在带闪存硬盘上,一点眼光都没有。还来指责光盘领域,省省吧。管好自家先。
作者: 爱你一棒陲    时间: 2008-1-9 17:58

引用:
原帖由 可米小子 于 2008-1-9 17:52 发表
这CEO也就这样了,在带闪存硬盘上,一点眼光都没有。还来指责光盘领域,省省吧。管好自家先。
希捷的业绩貌似比某公司看起来体面多了
作者: ylgtx    时间: 2008-1-9 17:59

他卖硬盘的,当然要为自己说话..
作者: 爱你一棒陲    时间: 2008-1-9 18:01

神机有本事别用希捷HDD,PSN下东西直接用BD-RAM刻录
作者: csish    时间: 2008-1-9 18:03

capcom和希捷估计串通好的,dmc4竟然需要强制安装
作者: youngwilly    时间: 2008-1-9 18:07

我要1TB的高速小体积闪存:D
作者: 可米小子    时间: 2008-1-9 18:08

引用:
原帖由 爱你一棒陲 于 2008-1-9 18:01 发表
神机有本事别用希捷HDD,PSN下东西直接用BD-RAM刻录
买东西的是大爷,好伐?
作者: theseus    时间: 2008-1-9 18:09

200G硬盘价格可以买几张蓝光刻录碟?
作者: sonic4747    时间: 2008-1-9 20:35

BD HD在TB级时代都变渣乐。
作者: taojin82    时间: 2008-1-9 21:52

引用:
原帖由 北大青鸟 于 2008-1-9 17:31 发表


应该可以保存购买记录,跟大神游那样删了后还可以免费下

以后的带宽肯定不是现在可以想象的,抛弃物理存储只是时间问题而已
抛弃我认为永远不可能  作为长期保存的载体!

除非 你以后的收藏品 全部在服务器上面  想要的时候去下回来  这实际吗?

硬盘存储3-5年就算顶天了!

[ 本帖最后由 taojin82 于 2008-1-9 21:53 编辑 ]
作者: 张国志老师    时间: 2008-1-9 22:03

下载连dvd都代替不了,还想代替高清影碟?

[ 本帖最后由 张国志老师 于 2008-1-9 22:05 编辑 ]
作者: 张国志老师    时间: 2008-1-9 22:09

引用:
原帖由 爱你一棒陲 于 2008-1-9 18:01 发表

神机有本事别用希捷HDD,PSN下东西直接用BD-RAM刻录
你什么逻辑?这里有谁说过不需要硬盘吗?
驳斥“硬盘代替光碟”就等于是说“不需要硬盘”?

你有种以后都不要用bd产品,都靠下载吧。
作者: 小岛秀夫    时间: 2008-1-9 22:58

这CEO太短视 BD和HDDVD以及HDTV的繁荣才带来硬盘需求的增加否则身边不会出现那么多用2TB HDD保存电影的人
作者: 冰yu    时间: 2008-1-9 23:05

笔记本和台式机出现这么久也没战的这么欢
只要和SONY沾上边,
在TG就像星星之火一举燎原

[ 本帖最后由 冰yu 于 2008-1-9 23:06 编辑 ]
作者: Damas    时间: 2008-1-9 23:26

引用:
原帖由 冰yu 于 2008-1-9 23:05 发表
笔记本和台式机出现这么久也没战的这么欢
只要和SONY沾上边,
在TG就像星星之火一举燎原
无奈
回顾前20年
sony向来最喜欢格式大战
以sony的方式来论sony
不挺合适的吗
作者: henvelleng    时间: 2008-1-9 23:27

以后全部网络化了,大家都用web os,只要一个浏览器就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台电脑上登录自己的桌面,访问属于自己的数据,大容量硬盘都在服务器上了
作者: taojin82    时间: 2008-1-9 23:38

引用:
原帖由 henvelleng 于 2008-1-9 23:27 发表
以后全部网络化了,大家都用web os,只要一个浏览器就能在世界上任何一台电脑上登录自己的桌面,访问属于自己的数据,大容量硬盘都在服务器上了
只能说可行  放在服务器上 即使是你购买了  

也是虚拟的东西  不是全部购买者都喜欢虚拟物品 更多人喜欢实体

特别是收藏者! 你也不希望看到 一堆人展示收藏的时候 给出一堆帐号!

其实除了帐号所对应的人不同以外 电影可能是同一个文件  你认为大家都喜欢这样?

在说 如果大容量蓝光 比如200G蓝光盘 以后支持单个文件擦写

对硬盘也是威胁 你说对不?
作者: 灵り魂    时间: 2008-1-9 23:40

这里的人喷翻一个巨头的老总和玩一样
作者: ryuetsuya    时间: 2008-1-9 23:44

希捷 500G =900RMB
BD刻录盘=25G=100RMB
作者: baggio635193    时间: 2008-1-9 23:53

现在P2P不是很流行吗
作者: allensakura    时间: 2008-1-9 23:54

別小看西捷
能在硬碟市場這種殺到快活不下來的紅海取得50%市場額分
這位老總很牛的
作者: 北大青鸟    时间: 2008-1-10 00:03

引用:
原帖由 taojin82 于 2008-1-9 21:52 发表


抛弃我认为永远不可能  作为长期保存的载体!

除非 你以后的收藏品 全部在服务器上面  想要的时候去下回来  这实际吗?

硬盘存储3-5年就算顶天了!
你又没明白我意思。就算才硬盘寿命短但换块新的不就能下了么,用数据库把你买过的购物记录保存下来就行了。

dvd过10年坏掉了不也要买新的么(保存不好的话可能寿命还不如硬盘)

就跟现在的带宽你下个mp3就跟玩似的,以后发展你能保证下电影不会跟下mp3一样快么?

那些听mp3的人家里都有一堆cd么?

[ 本帖最后由 北大青鸟 于 2008-1-10 00:07 编辑 ]
作者: 北大青鸟    时间: 2008-1-10 00:04

引用:
原帖由 张国志老师 于 2008-1-9 22:03 发表
下载连dvd都代替不了,还想代替高清影碟?
网上下电影的还少么?人人都会去买dvd么?

没说现在就取代,但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的到来

mp3不就是大势所趋么
作者: henvelleng    时间: 2008-1-10 00:05

引用:
原帖由 taojin82 于 2008-1-9 23:38 发表


只能说可行  放在服务器上 即使是你购买了  

也是虚拟的东西  不是全部购买者都喜欢虚拟物品 更多人喜欢实体

特别是收藏者! 你也不希望看到 一堆人展示收藏的时候 给出一堆帐号!

其实除了帐号所对应的 ...
如果是同一个文件,hash值相同,全世界人都可以共享嘛,所有人在web os上我的电脑里看到一个链接文件,指向这个区域的远端服务器上同一个block,不是更节省空间么?然后这个block交错的存储在集群的磁盘组上,负载均衡,速度快可靠性高,还有专业人员维护,比你自家的电脑安全可靠多了吧

至于收藏,那都是fans行为,不予置评
作者: mario_qimo    时间: 2008-1-10 00:10

蓝光肯定是死了
作者: wouwou    时间: 2008-1-10 00:56

我是支持下载的

免费是王道:D
作者: 冰yu    时间: 2008-1-10 02:14

我也支持下载
问题是7大片商是怎么想的,
派拉蒙明天支持下载独占发布
其他片商准备退出BD?
作者: qustttt    时间: 2008-1-10 08:05

都是为了自身的利益
作者: 没钱的命    时间: 2008-1-10 09:59

下载是王道 很就没买光盘了
作者: kamuiyay    时间: 2008-1-10 10:08

希捷的硬盘指标很高,性能很烂
而且个体差异巨大
买硬盘从来都是无视ST的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0:09

引用:
原帖由 taojin82 于 2008-1-9 21:52 发表


抛弃我认为永远不可能  作为长期保存的载体!

除非 你以后的收藏品 全部在服务器上面  想要的时候去下回来  这实际吗?

硬盘存储3-5年就算顶天了!
呵呵,我很明确地告诉你.
3年前你通过iturns下载的歌曲.
今天你一样可以随时得到.不仅是今天,3年后你也一样可以随时得到.

我只能说,你太孤陋寡闻了:D
作者: MJ3    时间: 2008-1-10 10:11

引用:
原帖由 宋江 于 2008-1-10 10:09 发表


呵呵,我很明确地告诉你.
3年前你通过iturns下载的歌曲.
今天你一样可以随时得到.不仅是今天,3年后你也一样可以随时得到.

我只能说,你太孤陋寡闻了:D
xbox live上下的电影,你能保存多久?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0:17

引用:
原帖由 MJ3 于 2008-1-10 10:11 发表


xbox live上下的电影,你能保存多久?
呵呵,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XO上是提供电影租赁的服务.
而APPLE是提供音乐购买的服务.

这两种方式的广泛使用,正体现了网络下载,对于版权控制方面的先天性优势.:D
这种优势既体现在便捷性上,更体现在对于渠道成本的控制上.

所以说,随着下载服务占据主流,另一个收到巨大冲击的行业就是传统的音像制品零售业和租赁业了.

[ 本帖最后由 宋江 于 2008-1-10 10:24 编辑 ]
作者: MJ3    时间: 2008-1-10 10:23

引用:
原帖由 宋江 于 2008-1-10 10:17 发表


呵呵,这完全是两个概念.

XO上是提供电影租赁的服务.
而APPLE是提供音乐购买的服务.

这两种方式的广泛使用,正体现了网络下载,对于版权控制方面的先天性优势.:D
这种优势既体现在便捷性上,更体现在对于渠道 ...
哦,难道现在dvd没有实体租赁服务?没有购买服务?
另外,xo上游电影购买服务吗?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0:27

引用:
原帖由 MJ3 于 2008-1-10 10:23 发表


哦,难道现在dvd没有实体租赁服务?没有购买服务?
另外,xo上游电影购买服务吗?
呵呵,我们都知道,XO正在朝这方面发展,提供电影购买服务是迟早的事情.
在获得更夺得版权后,业务就将展开.这也是MS早就宣布的事实.
不仅是XO,这也是PS3的目标.
当初PS3上市前,拥有更多的线上娱乐和音乐内容,也是SONY的卖点.可惜现在他们暂时受制于PSN的落后,无法开展.

另外,我上面说了,在未来的几年内,一旦网络下载的方式逐渐成为主流.
传统的音像零售业和租赁业将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因为在渠道和成本控制方面,他们完全无法同网络提供商来抗衡.
这是随着技术进步而必将产生的事实.

[ 本帖最后由 宋江 于 2008-1-10 10:28 编辑 ]
作者: MJ3    时间: 2008-1-10 10:31

引用:
原帖由 宋江 于 2008-1-10 10:27 发表


呵呵,我们都知道,XO正在朝这方面发展,提供电影购买服务是迟早的事情.
画饼谁都会,迟早会有?那到底什么时候会有?
以xo的硬盘容量来看,这辈子能不能买到电影下载还是很成问题的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0:40

引用:
原帖由 MJ3 于 2008-1-10 10:31 发表


画饼谁都会,迟早会有?那到底什么时候会有?
以xo的硬盘容量来看,这辈子能不能买到电影下载还是很成问题的
呵呵,硬盘随时都可以扩充.
这个饼,也不是在画,而是正在做.

从任何方面来分析(成本,内容的可获得性,技术展望),网络下载方式取得内容,必将成为未来的趋势:D
作者: HyperIris    时间: 2008-1-10 10:57

25G = 25000000000Bytes = 200000000000Bits

按照一般消费者的耐心(等比mp3下载速度,以及刻录DVD的时间),就算30分钟下来。 大约需要 111111111 bps的网络速度……

110M 的网络到户……  需要多少年呢?
作者: theseus    时间: 2008-1-10 11:03

引用:
原帖由 HyperIris 于 2008-1-10 10:57 发表
25G = 25000000000Bytes = 200000000000Bits

按照一般消费者的耐心(等比mp3下载速度,以及刻录DVD的时间),就算30分钟下来。 大约需要 111111111 bps的网络速度……

110M 的网络到户……  需要多少年呢?
1MB的ADSL也只需要挂区区5天而已,这点时间还不够我通一款游戏呢。
作者: rocktyt    时间: 2008-1-10 11:07

引用:
原帖由 HyperIris 于 2008-1-10 10:57 发表
25G = 25000000000Bytes = 200000000000Bits

按照一般消费者的耐心(等比mp3下载速度,以及刻录DVD的时间),就算30分钟下来。 大约需要 111111111 bps的网络速度……

110M 的网络到户……  需要多少年呢?
你不知道IT业发展的速度有多快吗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1:08

引用:
原帖由 HyperIris 于 2008-1-10 10:57 发表
25G = 25000000000Bytes = 200000000000Bits

按照一般消费者的耐心(等比mp3下载速度,以及刻录DVD的时间),就算30分钟下来。 大约需要 111111111 bps的网络速度……

110M 的网络到户……  需要多少年呢?
呵呵,这方面的速度将是飞快的.
当年从33.6K拨号上网到,2M ADSL,也只不过用了五年时间.

而BD和HD所能争取到的存活时间,就取决于网络技术的发展时间.
作者: 心御剑    时间: 2008-1-10 11:16

网络技术发展了,电影的储存容量还不是一样会增大~

更高的分辨率 更高的码率~ 传统媒体在BD这一代应该不会遇到太大的挑战
作者: TOMOS    时间: 2008-1-10 11:17

国内的小水管永远是悲哀的
作者: theseus    时间: 2008-1-10 11:20

压成MKV的话,720p 5G左右,1080P的也不会超过15G
作者: HyperIris    时间: 2008-1-10 11:33

ls 某些人貌似忘记了国内的宽带运营商正在逐步的封杀BT之类的共享下载方式

指望http ftp?你乐意,内容提供商可受不了……
作者: gebai318    时间: 2008-1-10 11:49

网络要跟上才行啊。。
作者: csish    时间: 2008-1-10 12:17

引用:
原帖由 HyperIris 于 2008-1-10 11:33 发表
ls 某些人貌似忘记了国内的宽带运营商正在逐步的封杀BT之类的共享下载方式

指望http ftp?你乐意,内容提供商可受不了……
扯国内没有意义,国内没有高清碟市场
作者: mondaijin    时间: 2008-1-10 12:18

以后买电影都买50G的硬盘

记者:请问您收藏了多少部电影了?

瓦金斯得意洋洋:差不多50多个硬盘吧

[ 本帖最后由 mondaijin 于 2008-1-10 12:21 编辑 ]
作者: zafm0861    时间: 2008-1-10 12:28

引用:
原帖由 TOMOS 于 2008-1-10 11:17 发表
国内的小水管永远是悲哀的
该死的电信。。
作者: zhuliang    时间: 2008-1-10 12:37

引用:
原帖由 HyperIris 于 2008-1-10 10:57 发表
25G = 25000000000Bytes = 200000000000Bits

按照一般消费者的耐心(等比mp3下载速度,以及刻录DVD的时间),就算30分钟下来。 大约需要 111111111 bps的网络速度……

110M 的网络到户……  需要多少年呢?
只要你出的起钱,现在就可以,完全普及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作者: HyperIris    时间: 2008-1-10 14:00

引用:
原帖由 zhuliang 于 2008-1-10 12:37 发表

只要你出的起钱,现在就可以,完全普及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只要你出的起钱”,这句真有意思。

反正我看2010年以前是不用指望国内有那种网络速度。
作者: zxr007    时间: 2008-1-10 15:49

网络点播,下载会成为看电影的一种有效方式。
但是说要取代光盘,那没可能的。
最起码在这一代上不会发生的。
作者: zhuliang    时间: 2008-1-10 16:04

引用:
原帖由 HyperIris 于 2008-1-10 14:00 发表


“只要你出的起钱”,这句真有意思。

反正我看2010年以前是不用指望国内有那种网络速度。
2010后也不过是3年后而已.
作者: zxr007    时间: 2008-1-10 16:18

引用:
原帖由 zhuliang 于 2008-1-10 16:04 发表

2010后也不过是3年后而已.
呵呵。你有点想当然了。目前的国内网络基础建设缺口还非常大。带宽资源也非常紧张。
电信公司已经开始各种办法限制流量了。
3年内想普及百m到户? 呵呵。你当是日本呢?  日本恐怕3年后都未必能做到

不要无限夸大网络下载的功效,网络下载取代不了光盘的。

[ 本帖最后由 zxr007 于 2008-1-10 16:22 编辑 ]
作者: zhuliang    时间: 2008-1-10 16:45

引用:
原帖由 zxr007 于 2008-1-10 16:18 发表


呵呵。你有点想当然了。目前的国内网络基础建设缺口还非常大。带宽资源也非常紧张。
电信公司已经开始各种办法限制流量了。
3年内想普及百m到户? 呵呵。你当是日本呢?  日本恐怕3年后都未必能做到

不要无 ...
我指的当然不是国内.
如果你所指的不会被取代仅仅是"还买得到"的话,我承认下载不会取代光盘.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6:53

引用:
原帖由 zxr007 于 2008-1-10 16:18 发表


呵呵。你有点想当然了。目前的国内网络基础建设缺口还非常大。带宽资源也非常紧张。
电信公司已经开始各种办法限制流量了。
3年内想普及百m到户? 呵呵。你当是日本呢?  日本恐怕3年后都未必能做到

不要无 ...
你是说中国市场.
我们所讨论的,无论是CONSOLE还是格式大战的市场中,都不包括中国.

而从日本和美国来看,这完全可能.
作者: 市原隼人    时间: 2008-1-10 16:53

引用:
原帖由 zhuliang 于 2008-1-10 12:37 发表

只要你出的起钱,现在就可以,完全普及也是可以预见的事情.
看来你没接触过电信业啊。
个人用户被限制速度,给钱都不让你装100M。
当然,要是你用砸钱贿赂,或者,砸钱在自己家注册个公司,再以公司的名义申请宽带。我就不和你多说了。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和你两个层次了。我不得不服。
至于其中为什么有这样的控制,我就不好说了。
作者: zxr007    时间: 2008-1-10 17:01

引用:
原帖由 宋江 于 2008-1-10 16:53 发表


你是说中国市场.
我们所讨论的,无论是CONSOLE还是格式大战的市场中,都不包括中国.

而从日本和美国来看,这完全可能.
我不排除几十年后有这个可能。但是目前没可能。
而且要说网络下载取代光盘发行,这也不可能。前面的讨论是这个意思对吧。
网络下载充其量成为一种补充方式而已。
作者: taojin82    时间: 2008-1-10 17:02

10年内  高清电影下载会不会是主流?

这个问题 以我来看 肯定不是!网络发展没有那么NB的飞跃!

再说从消费者利益出发  我觉得拿钱买张盘 丢进蓝光机里 比下载容易的多!
作者: hdfeel    时间: 2008-1-10 17:03

引用:
原帖由 zxr007 于 2008-1-10 16:18 发表


呵呵。你有点想当然了。目前的国内网络基础建设缺口还非常大。带宽资源也非常紧张。
电信公司已经开始各种办法限制流量了。
3年内想普及百m到户? 呵呵。你当是日本呢?  日本恐怕3年后都未必能做到

不要无 ...
中小城市都可以轻松的享受, 10m /几十元月,网费在上海,北京 这样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反而 贵很多,网速反而只有中小城市的零头. 中国电信,年利润 500亿人民币左右,员工高工资,限制带宽完全是为了保持暴利.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7:04

引用:
原帖由 市原隼人 于 2008-1-10 16:53 发表

看来你没接触过电信业啊。
个人用户被限制速度,给钱都不让你装100M。
当然,要是你用砸钱贿赂,或者,砸钱在自己家注册个公司,再以公司的名义申请宽带。我就不和你多说了。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和你两个层 ...
没有用钱办不到的事.
中国目前的情况,并不是资源太少的问题.而是分配的问题.

10月份上海长途电话公司所有的资源带宽都被信息产业部没收了,WHY?
他们把拥有的带宽卖到了周边城市,杭州,苏州等.导致上海电信的不满,于是便有了狗咬狗的一幕...
上海一面在哭喊带宽资源紧缺,号称是全国网络资源最紧张的地区,一面又有很多的资源拥有者拼命把带宽卖到外地...

另外,别的不说,在上海,我就知道有以个人名义百兆光缆到户的.其他就别说了,人那真是有钱.
作者: zxr007    时间: 2008-1-10 17:06

引用:
原帖由 zhuliang 于 2008-1-10 16:45 发表

我指的当然不是国内.
如果你所指的不会被取代仅仅是"还买得到"的话,我承认下载不会取代光盘.
国外也一样。全世界网络条件最好的是日本。
日本能达到么?
德国这里下载很多都是限制流量的,一个月也就是几十个g或者十几个g,超过流量就要收取很贵的费用。
包括欧洲其他很多国家都是如此。你要想做到几十g的下载电影普及开来。。呵呵。这个基础网络建设哪里是几年内能搞定的。不要太理想化的无限夸大

美国我不了解。可以让美国的朋友说说他们的网络条件看看。。可能等美国的internet2全面普及了。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7:08

引用:
原帖由 taojin82 于 2008-1-10 17:02 发表
10年内  高清电影下载会不会是主流?

这个问题 以我来看 肯定不是!网络发展没有那么NB的飞跃!

再说从消费者利益出发  我觉得拿钱买张盘 丢进蓝光机里 比下载容易的多!
呵呵,我只能说你的目光太短浅了.
如果你说两年内,那我没话好说.
但你知道十年对于信息技术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吗?

你能想象得到1997年时候的PC和互联网是怎样的么?
1997年的时候,移动电话是什么东西?
10年前,我们还在听卡带,CD都是十分金贵的东西,你知道啥叫MP3吗?你想象得到吗?

要是以十年为期限的话,我觉得,十年后,甚至下载这种形势都会被新的技术淘汰.
你把人类的科技发展速度想象得太慢了:D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7:11

引用:
原帖由 zxr007 于 2008-1-10 17:06 发表


国外也一样。全世界网络条件最好的是日本。
日本能达到么?
德国这里下载很多都是限制流量的,一个月也就是几十个g或者十几个g,超过流量就要收取很贵的费用。
包括欧洲其他很多国家都是如此。你要想做到几十 ...
当然不可能是今天.
五年后你再来看这番话,会觉得十分有意思.
要我说,五年内,下载形式的播放方式,必将代替传统光媒体,成为主流.
其实你想想,光媒体代替磁质媒体而普及开来,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当然,如今录像带还未被彻底淘汰.所以我说的是,成为主流.
作者: zxr007    时间: 2008-1-10 17:27

引用:
原帖由 宋江 于 2008-1-10 17:11 发表


当然不可能是今天.
五年后你再来看这番话,会觉得十分有意思.
要我说,五年内,下载形式的播放方式,必将代替传统光媒体,成为主流.
其实你想想,光媒体代替磁质媒体而普及开来,也就是一瞬间的事情.
当然,如 ...
按照我对这个行业内一些了解。5年时间去建设恐怕是不够的。
我觉得你5年内网络下载成为欧美日市场的主流的想法有点过于超前了。

我的想法是,网络下载以后在网络条件足够发达的情况下,会成为一种有效方式。但是取代不会。

一个最简单的类比例子
就像现在网络看新闻那么发达了。电脑也那么普及了。按照早几年的看法。网络应该早就取代传统报纸了。
但是传统报纸消亡了么? 没有把。照样活的好好的。

在这个10年理,bd会逐渐取代dvd的地方,蓬勃发展的。
整个影视娱乐市场会越做越大,各方面的方式互相补充。这是若干年后的最可能的情况。

[ 本帖最后由 zxr007 于 2008-1-10 17:31 编辑 ]
作者: taojin82    时间: 2008-1-10 17:35

引用:
原帖由 宋江 于 2008-1-10 17:08 发表


呵呵,我只能说你的目光太短浅了.
如果你说两年内,那我没话好说.
但你知道十年对于信息技术是怎样的一个概念吗?

你能想象得到1997年时候的PC和互联网是怎样的么?
1997年的时候,移动电话是什么东西?
10年前 ...
这个眼光没任何关系  你喜欢虚拟物品  

不代表其他人都喜欢!

现在的速度下单曲CD足够快了把! 你见到单曲CD被取代了?

现实一点把!再过10年  单曲CD一样存在 正常销售!

网络永远只能是一种方式 共生而已!

[ 本帖最后由 taojin82 于 2008-1-10 17:38 编辑 ]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7:38

引用:
原帖由 zxr007 于 2008-1-10 17:27 发表


按照我对这个行业内一些了解。5年时间去建设恐怕是不够的。
我觉得你5年内网络下载成为欧美日市场的主流的想法有点过于超前了。

我的想法是,网络下载以后在网络条件足够发达的情况下,会成为一种有效方式。 ...
我没有说BD或者HD DVD灭亡.
只是说网络方式成为主流. 这是极为可能的.

报纸杂志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能生存下来.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内容提供商,他们可以依靠独家的内容采集来继续吸引读者.
一旦报纸和杂志不再拥有内容方面的优势,他们将被彻底击溃.

而电影和音乐则不同,在获得同等内容授权的情况下,显然更为便利,运营成本更低,更便宜的网络方式,将依靠绝对的优势成为主流.
当然,BD/DVD也不会就此完全失去市场,还有许多拥有收藏爱好,或者拥有守旧观念的人会选择这一方式购买.如今连黑胶唱片都有人买有人听.但这部分市场将会小得多.

[ 本帖最后由 宋江 于 2008-1-10 17:39 编辑 ]
作者: zxr007    时间: 2008-1-10 17:42

引用:
原帖由 宋江 于 2008-1-10 17:38 发表


我没有说BD或者HD DVD灭亡.
只是说网络方式成为主流. 这是极为可能的.

报纸杂志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能生存下来.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内容提供商,他们可以依靠独家的内容采集来继续吸引读者.
一旦报纸和 ...
呵呵。我们求同存异吧。保留各自看法吧

ps。不是人人都愿意坐在电脑前守着辐射看新闻的。更多的人喜欢坐在沙发上,喝着茶,翻阅报纸。
网络下载和传统光盘也有这样的问题。
我建议你换位思考一下。不要就只是从自己的看法下决断。呵呵。。小小建议

[ 本帖最后由 zxr007 于 2008-1-10 17:52 编辑 ]
作者: taojin82    时间: 2008-1-10 17:43

引用:
原帖由 宋江 于 2008-1-10 17:38 发表


我没有说BD或者HD DVD灭亡.
只是说网络方式成为主流. 这是极为可能的.

报纸杂志之所以在互联网的冲击之下能生存下来.这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内容提供商,他们可以依靠独家的内容采集来继续吸引读者.
一旦报纸和 ...
最关键主流不主流 是用户说了算!

不管是DVD也好  BD也好  报纸也好  只要用户觉得方便 乐意购买 就是主流!

或许你觉得脑插管 更好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
作者: csish    时间: 2008-1-10 17:54

引用:
原帖由 市原隼人 于 2008-1-10 16:53 发表

看来你没接触过电信业啊。
个人用户被限制速度,给钱都不让你装100M。
当然,要是你用砸钱贿赂,或者,砸钱在自己家注册个公司,再以公司的名义申请宽带。我就不和你多说了。因为我觉得,我已经和你两个层 ...
现在看iptv点播节目的肯定比买正版dvd的多
说白了,要是bd真没盗版,中国成为第一个网络发布占主流的国家也不稀奇,类似网游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9:49

引用:
原帖由 taojin82 于 2008-1-10 17:43 发表



最关键主流不主流 是用户说了算!

不管是DVD也好  BD也好  报纸也好  只要用户觉得方便 乐意购买 就是主流!

或许你觉得脑插管 更好  但不是所有人都这样想!
呵呵,我觉得我比你更理性.至少拥有比你高一些的分析能力:D
总之,走着瞧吧.3年时间并不长.
作者: 宋江    时间: 2008-1-10 19:58

引用:
原帖由 zxr007 于 2008-1-10 17:42 发表


呵呵。我们求同存异吧。保留各自看法吧

ps。不是人人都愿意坐在电脑前守着辐射看新闻的。更多的人喜欢坐在沙发上,喝着茶,翻阅报纸。
网络下载和传统光盘也有这样的问题。
我建议你换位思考一下。不要就只 ...
我同意你的说法,世界不可能大同.
其实我并没有下结论,只是分析而得出某种可能性而已.
作者: allensakura    时间: 2008-1-10 20:11

其實現今的網路問題在"最後一哩路"
美國的網路速度非城市地區慢的可以,但網路泡沫化之前埋得光纖有一半頻寬都還沒有人用,光纖通訊科技進步又可以在同一條光纖塞進更多訊息
怎麼回事?
光纖在同時傳送多條大流量訊息很有優勢,但要牽到家裏就太貴了
如何降低骨幹至用戶的舖線成本是現今網路硬體科技的一大難題,相關的研究火熱得很
日本國土小.城市多.所得高普及起來自然容易
作者: 张国志老师    时间: 2008-1-10 21:39

引用:
原帖由 北大青鸟 于 2008-1-10 00:04 发表

网上下电影的还少么?人人都会去买dvd么?

没说现在就取代,但终究会有那么一天的到来

mp3不就是大势所趋么
我说的是网络下载现在无法取代dvd,不是网上下电影的少不少。不是人人都会去买dvd,这不废话吗?难道人人都会去网上下载电影?再主流的产品也不会人人都去买,总有人不买,而这些不买的人原本就不属于dvd市场。网络下载无法取代dvd本身的市场,dvd市场的用户主体还会继续购买dvd。近期发售的dvd《变形金刚》和《加勒比海盗3》首周销量都达到了800万张,网络下载离取代dvd还差得远,更何况带宽和容量要求远大于dvd的bd?

将来会怎么样是将来的事,我现在针对的是所谓“bd是输家”的说法,在bd这一代,bd就是赢家。网络下载还差得远,根本不可能取代光碟,在可预见的将来,都不可能。mp3也没取代cd。现在这些“网络下载取代光碟”的言论和几年前某些人鼓吹的“pc取代游戏机、电视机”的言论差不多。
作者: allensakura    时间: 2008-1-10 22:10

引用:
原帖由 张国志老师 于 2008-1-10 21:39 发表

我说的是网络下载现在无法取代dvd,不是网上下电影的少不少。不是人人都会去买dvd,这不废话吗?难道人人都会去网上下载电影?再主流的产品也不会人人都去买,总有人不买,而这些不买的人原本就不属于dvd市场。网络 ...
MP3取代CD跟網路下載取代DVD大大不同,甚至取代CD的永遠不會是MP3。原因是因為版權問題,以MP3發佈根本沒有版權可言,那怎麼會有唱片公司想加入?
作者: zhuliang    时间: 2008-1-10 22:10

引用:
原帖由 taojin82 于 2008-1-10 17:35 发表



这个眼光没任何关系  你喜欢虚拟物品  

不代表其他人都喜欢!

现在的速度下单曲CD足够快了把! 你见到单曲CD被取代了?

现实一点把!再过10年  单曲CD一样存在 正常销售!

网络永远只能是一种方式  ...
据《信息周刊》网站报道称,数字式唱片和CD唱片的总销售减少了15%,其中CD唱片的销售量为2.057亿张,减少了19.3%。数字式唱片的销售量为2350万张,增长了约60%。唱片产业正处于由CD唱片格式向MP3等数字格式转型的早期阶段。CD唱片销售下跌的速度超过了许多业界人士和分析人士的预期。
音乐产业正处于危机之中,主要原因是CD销量持续下滑。2008年,包括沃尔玛在内的主要零售商将大量削减货柜上的CD,可能只会留下一排最流行的音乐唱片。数字音乐将继续高速发展,不管是苹果iTunes和亚马逊音乐商店,还是imeem和Pitchfork等新兴公司。

照这个趋势3年后CD跟数字式唱片就交接完毕了.
作者: zhuliang    时间: 2008-1-10 22:13

引用:
原帖由 allensakura 于 2008-1-10 22:10 发表

MP3取代CD跟網路下載取代DVD大大不同,甚至取代CD的永遠不會是MP3。原因是因為版權問題,以MP3發佈根本沒有版權可言,那怎麼會有唱片公司想加入?
你说笑的吧?
市场调查公司NPD Group近日发布统计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期间,苹果iTunes音乐商店已成为美国第三大音乐零售商,市场份额达10%。

  NPD称,苹果iTunes销量今年第一季度超过了亚马逊,市场排名也由上一季度的第四名升至第三名,仅位于沃尔玛(市场份额15.8%)和百思买(Best Buy,13.8%)之后,而百思买网络商店bestbuy.com也占据1.1%的市场份额。亚马逊排名则由上一季度的第三名跌至第四,市场份额为 6.7%。

  NPD称,
苹果iTunes歌曲销量的增加,得益于去年圣诞节假期购物期间iPod音乐
播放器销量的增长。用户从iTunes上下载歌曲后,绝大多数只能使用iTunes播放软件播放以及在iPod上播放。(明月)
作者: HyperIris    时间: 2008-1-10 22:15

引用:
原帖由 宋江 于 2008-1-10 17:08 发表

你能想象得到1997年时候的PC和互联网是怎样的么?
1997年的时候,移动电话是什么东西?
10年前,我们还在听卡带,CD都是十分金贵的东西,你知道啥叫MP3吗?你想象得到吗?
你这个人不是一般的主观……

10年前听CD算个屁,MP3随身设备没有,PC上听MP3的软件倒是有几个,你以为tg真的都是土包子?

这是一种和网络带宽完全不同的概念。
cd mp3 包括pc 大趋势就是民用,量产。

网络呢?网络可不是那么多家厂商一起竞争、力争市场占有的东西。至少在中国这完全不现实。

对了我忘了,此帖不讨论国内。:D

[ 本帖最后由 HyperIris 于 2008-1-10 22:16 编辑 ]
作者: allensakura    时间: 2008-1-10 22:47

引用:
原帖由 zhuliang 于 2008-1-10 22:13 发表

你说笑的吧?
市场调查公司NPD Group近日发布统计报告称,今年第一季度期间,苹果iTunes音乐商店已成为美国第三大音乐零售商,市场份额达10%。

  NPD称,苹果iTunes销量今年第一季度超过了亚马逊,市场排名 ...
我指的是非版權保護過的MP3
作者: 注意你的素质    时间: 2008-1-14 15:43

这CEO还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先把希捷硬盘的噪音控制好了再说吧。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8-1-15 14:31

不错的东西!!
作者: 枉凝眉    时间: 2008-1-15 15:35

宋江不是很有钱么
想看啥片还用下载啊,直接找几个演员现场演,分辨率无限
作者: 爱你一棒陲    时间: 2008-1-15 15:41

引用:
原帖由 注意你的素质 于 2008-1-14 15:43 发表
这CEO还真是咸吃萝卜淡操心。先把希捷硬盘的噪音控制好了再说吧。
市面上噪音比ST大的也就是以前的迈拓吧?三星的棒子货最安静,去用吧。
作者: ud_terry    时间: 2008-1-15 15:47

接上电视好好玩~
作者: brucechen    时间: 2008-1-15 16:21

说到MP3就要举iTunes有什么用呢?和大家理解的Mp3免费下载是一回事情吗?iTunes买音乐还是要交钱的,都要交钱的话我为什么不去买BD,又简单又好用,说道底会对BD媒介产生冲击的是免费下载,或者说只可能在国内才有讨论的余地。
作者: onihero    时间: 2008-1-15 20:50

支持下载 免费王道  :D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