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战贴:第三方摇摆不定,谁的自身能力过硬+第二方实力不菲呢? [打印本页]

作者: 费迪南德    时间: 2007-7-18 12:32     标题: 战贴:第三方摇摆不定,谁的自身能力过硬+第二方实力不菲呢?

N的自身能力太强了,远远凌驾于其他两家。
剩下的SCE和MS,谁的旗下小组实力更强呢?

MS有Bungie(halo),Rare(松鼠),Bizarre Creations(歌坛),Lionhead(寓言)等等等等……
SCE有PD(GT),Zipper Interactive(海报),Insomniac Games(丁噹),Santa Monica(战神),Ninja Theory(天剑),Factor 5(龙B),按需加入Naughty Dog(JAK),按需加入Guerrilla(血洗系列)等等等等……

不知道在TG战制作组实力,谁是世界No.2呢?

---------我不是分割线,你看不见我--------------

沙发说战贴要有观点,好吧,我觉得SCE的制作组强些,MS想来想去,自己拿得出手的只有Bungie了,Rare感觉GC时代就萎了,N卖了个大便宜,其他的就不说了,没啥大起色:D

[ 本帖最后由 费迪南德 于 2007-7-18 12:52 编辑 ]
作者: 卖哥    时间: 2007-7-18 12:37

发战贴起码得有自己的观点。
作者: tdkgtm    时间: 2007-7-18 12:41

顽皮狗都没写实在让人失去讨论的动力
作者: 单翼天使    时间: 2007-7-18 12:41

谁强不知道,但sce的风格更多样化
作者: Jonsoncao    时间: 2007-7-18 12:41

EA
作者: 费迪南德    时间: 2007-7-18 12:43

引用:
原帖由 tdkgtm 于 2007-7-18 12:41 发表
顽皮狗都没写实在让人失去讨论的动力
百密总有一疏么:D
各饭可以按需增加么:D
作者: zyj414    时间: 2007-7-18 12:45

废话,当然是SCE,期下的制作组实力强大
作者: gil    时间: 2007-7-18 12:45

有第一在,第二还是第三都没啥大意义。
作者: amazon    时间: 2007-7-18 12:46

SCE明显强 图为证



[ 本帖最后由 amazon 于 2007-7-18 12:48 编辑 ]
作者: MJ3    时间: 2007-7-18 12:46

sce的第二方无论技术,美工还是创意都比ms的强
作者: Jonsoncao    时间: 2007-7-18 12:46

MS的第二方还有Silicon Knights和Bioware……

sce怎能少了Guerrilla
作者: vyse    时间: 2007-7-18 12:48

S的作品很多是很有创意的,但是买创意没法赢得过任氏

但是S的第二方能做出ICO,旺达,战神就够了,至少在MS的平台至今没玩到ICO这样让人感动的作品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7-7-18 12:49

战第二应该是索尼强一些,面也宽一些
但是索尼暂时还拿不出像halo这种动辄400w的商业大作
作者: 费迪南德    时间: 2007-7-18 12:49

引用:
原帖由 Jonsoncao 于 2007-7-18 12:41 发表
EA
EA偶就知道EA sports和BIG,MAXIS,牛蛙?做BO的Criterion,没了:D
作者: 费迪南德    时间: 2007-7-18 12:51

引用:
原帖由 gil 于 2007-7-18 12:45 发表
有第一在,第二还是第三都没啥大意义。
可是老N自己打到赛伯坦去了,地球似乎就剩MS和SCE打仗了:D
作者: Jonsoncao    时间: 2007-7-18 12:53

引用:
原帖由 费迪南德 于 2007-7-18 12:49 发表

EA偶就知道EA sports和BIG,MAXIS,牛蛙?做BO的Criterion,没了:D
Current studios

    * EA Mobile India, Hyderabad.
    * Criterion Software in Guildford, United Kingdom
    * Digital Illusions CE in Stockholm, Sweden
    * EA Black Box in Vancouver, British Columbia
    * EA Canada in Burnaby, British Columbia
    * EA China in Shanghai, China
    * EA Los Angeles in Los Angeles, California
    * EA Chicago in Chicago, Illinois
    * EA Mobile
    * EA Montreal
    * EA Casual Entertainment
    * EA Mythic in Fairfax, Virginia
    * EA Korea in Seoul, South Korea
    * EA Brazil in Sao Paulo, Brazil
    * EA Redwood Shores in Redwood City, California
    * EA Singapore [1]
    * EA UK in Chertsey, United Kingdom
    * Maxis in Emeryville, California
    * EA Phenomic in Ingelheim, Germany
    * EA Tiburon in Maitland, Florida
    * EA Salt Lake in Bountiful, Utah (Formerly Headgate Studios)
    * EISM (European Integration Studio Madrid) in Madrid, Spain

[edit] Former studios

    * Original HQ in San Mateo, California – moved to Redwood City in 1998
    * Origin Systems in Austin, Texas – acquired in 1992, closed in 2004
    * Bullfrog Productions in Surrey, England – acquired in 1995, effectively closed in 2001
    * EA Baltimore in Baltimore, Maryland – established in 1996 as part of Origin, closed in 2000
    * EA Seattle in Seattle, Washington – formerly Manley & Associates, acquired in 1996, closed in 2002
    * Maxis in Walnut Creek, California – acquired in 1997, closed in 2004 (moved to Redwood City location)
    * Westwood Studios in Las Vegas, Nevada – acquired in 1998, shut down in 2003
    * EA Pacific (known for a time as Westwood Pacific) in Irvine, California – formerly part of Virgin Interactive, acquired with Westwood in 1998, closed in 2003
    * Kesmai (known also as GameStorm); acquired in 1999, closed in 2001.
    * DICE Canada in London, Ontario (created Battlefield 2: Special Forces expansion, and all BF2 patches). Acquired DICE fully October 2, 2006; closed DICE Canada studio hours later.
    * EA Japan in Tokyo, Japan – closed due to consolidation; moved under EA Partners model



其他厂商望尘莫及啊……
作者: chovosky    时间: 2007-7-18 12:54

引用:
原帖由 Jonsoncao 于 2007-7-18 12:53 发表


Current studios

    * EA Mobile India, Hyderabad.
    * Criterion Software in Guildford, United Kingdom
    * Digital Illusions CE in Stockholm, Sweden
    * EA Black Box in Vancouver,  ...
希望ea多出点fps,moh不够的
作者: 卖哥    时间: 2007-7-18 12:55

那么应该是SCE,本身作品品牌就比微软旗下还多一些,更主要的是目前都在做新作,来扩展品牌,这个我很看好。
作者: 费迪南德    时间: 2007-7-18 12:56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7-7-18 12:49 发表
战第二应该是索尼强一些,面也宽一些
但是索尼暂时还拿不出像halo这种动辄400w的商业大作
GT赛车 1084万
GT赛车2  934万
GT赛车3  1436万
GT赛车4 625万

虽然4代因为机能强弩之末萎了,可是也战绩彪悍了:D
作者: 费迪南德    时间: 2007-7-18 12:57

引用:
原帖由 Jonsoncao 于 2007-7-18 12:53 发表


Current studios

    * EA Mobile India, Hyderabad.
    * Criterion Software in Guildford, United Kingdom
    * Digital Illusions CE in Stockholm, Sweden
    * EA Black Box in Vancouver,  ...
没听说过的占9成
作者: 单翼天使    时间: 2007-7-18 13:00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7-7-18 12:49 发表
战第二应该是索尼强一些,面也宽一些
但是索尼暂时还拿不出像halo这种动辄400w的商业大作
GT
作者: 逆转的死神    时间: 2007-7-18 13:01

sce的强多了
作者: 战神blog    时间: 2007-7-18 13:08

获胜的关键还是第三方。即便任天堂第一方都没法改变NGC惨败的命运。
作者: 首斩破沙罗    时间: 2007-7-18 13:09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7-7-18 12:49 发表
战第二应该是索尼强一些,面也宽一些
但是索尼暂时还拿不出像halo这种动辄400w的商业大作
微软也拿不出像GT赛车这样的千万大作
作者: 风湿寒    时间: 2007-7-18 13:12

上田文人一个顶100个MS游戏制作人~~
作者: 卖哥    时间: 2007-7-18 13:14

引用:
原帖由 战神blog 于 2007-7-18 13:08 发表
获胜的关键还是第三方。即便任天堂第一方都没法改变NGC惨败的命运。
我倒认为NGC的教训是,千万不要指望第三方。

无论对第三方怎么客气,无论提供多少好处,结果第三方最终都是跟着装机量跑得。
作者: 牡丹    时间: 2007-7-18 15:01

GC时代任天堂的第一方没有发挥好,是很重要的原因
作者: GAYBL    时间: 2007-7-18 15:04

GC就是太看重第三方了。
作者: yalpbz    时间: 2007-7-18 15:07

引用:
原帖由 牡丹 于 2007-7-18 15:01 发表
GC时代任天堂的第一方没有发挥好,是很重要的原因
GC的第一方
从首发开始就萎了
然后一直没形成气候……
作者: 费迪南德    时间: 2007-7-18 15:10

我觉得这个因素是直接导致战果的。
现在第三方大部分都会把作品全平台化,以获取利益最大化,EPIC之GOW或者KONAMI之MGS系列收黑钱另说:D

那么剩下的独占大作更多要靠自身实现。
HALO VS KZ,GT VS PGR之类的作品素质和数量才是左右战局的关键。

没人战,难道主题不够劲爆?:D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7-7-18 15:10

引用:
原帖由 费迪南德 于 2007-7-18 12:56 发表

GT赛车 1084万
GT赛车2  934万
GT赛车3  1436万
GT赛车4 625万

虽然4代因为机能强弩之末萎了,可是也战绩彪悍了:D
引用:
原帖由 单翼天使 于 2007-7-18 13:00 发表



GT
引用:
原帖由 首斩破沙罗 于 2007-7-18 13:09 发表

微软也拿不出像GT赛车这样的千万大作
看人说话要仔细,“暂时”2字别忘记
黑老3年底就来了,GT在哪儿呢?发售日公布了么?我没否认sce的软件制作能力,我只说暂时的软件优势并不在s方
谢谢
作者: cf3b5    时间: 2007-7-18 15:17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7-7-18 15:10 发表






看人说话要仔细,“暂时”2字别忘记
黑老3年底就来了,GT在哪儿呢?发售日公布了么?我没否认sce的软件制作能力,我只说暂时的软件优势并不在s方
谢谢

果然是平行宇宙~
说不清楚~
作者: leonzhang    时间: 2007-7-18 15:26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7-7-18 15:10 发表






看人说话要仔细,“暂时”2字别忘记
黑老3年底就来了,GT在哪儿呢?发售日公布了么?我没否认sce的软件制作能力,我只说暂时的软件优势并不在s方
谢谢
你真幽默!
因为竞争对手游戏没出就敢猴子称霸王了?
我说PS2 的KILLZONE妙杀 HALO3 呢!因为PS2 的早就出来可以玩到了,HALO3 还没发售呢!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7-7-18 15:32

当年的联机啊。。very棒的点子,就是台阶太高了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7-7-18 15:35

你们是不是真的有毛病啊?断章取义?找不着RF摸瞎了跟我较个p劲!


仔细看我的原帖:
战第二[应该是索尼强一些,面也宽一些]
但是索尼暂时还拿不出像halo这种动辄400w的商业大作



我认为很客观,还有没明白的再战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7-7-18 15:37

引用:
原帖由 leonzhang 于 2007-7-18 15:26 发表

你真幽默!
因为竞争对手游戏没出就敢猴子称霸王了?
我说PS2 的KILLZONE妙杀 HALO3 呢!因为PS2 的早就出来可以玩到了,HALO3 还没发售呢!
你更幽默,你想说谁是猴子谁是霸王?你老老实实的看我说的话了么?
没看我的贴就来喷我,不是自抽么?
作者: 费迪南德    时间: 2007-7-18 15:40

引用:
原帖由 耶稣复临 于 2007-7-18 15:37 发表

你更幽默,你想说谁是猴子谁是霸王?你老老实实的看我说的话了么?
没看我的贴就来喷我,不是自抽么?
和气生财啊,老兄:D
作者: 耶稣复临    时间: 2007-7-18 15:45

引用:
原帖由 费迪南德 于 2007-7-18 15:40 发表

和气生财啊,老兄:D
谢谢理解
虽然我知道兄弟们都憋着一口气,但是希望出气前先看看对象别误扰了友好邻邦
现在全球累计销量最大的是哪位?E3上软件口气最硬的是哪家?嗯,那才是要干的对象
作者: 天马山呼唤你    时间: 2007-7-19 08:41

引用:
原帖由 费迪南德 于 2007-7-18 12:56 发表

GT赛车 1084万
GT赛车2  934万
GT赛车3  1436万
GT赛车4 625万

虽然4代因为机能强弩之末萎了,可是也战绩彪悍了:D
GT4已经超过800W了
作者: ffcactus    时间: 2007-7-19 08:43

---------我不是分割线,你看不见我--------------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7-7-19 08:56

主机销量不高,什么游戏也白忙!!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