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Wii革命还是伪革命? [打印本页]

作者: NWHamtaro    时间: 2006-12-26 10:30     标题: Wii革命还是伪革命?

Wii之所以革命,在于其控制器Wii Remote的创新。硬件已经革命了,那么软件呢?
    目前游戏虽然被细分成ACT、RPG、RTS等诸多类型,但从操作方式的角度来看,予以为不外乎以下两种:一类是扮演游戏对象的“心”为主题的策略型游戏(RPG、SLG、TAB等),只需要进行简单的方向以及菜单操作。目前配备模拟小摇杆的传统手柄都可以胜任;另一类是以虚拟真实世界的体感为主题的拟真型游戏(RAC、FPS等),需要进行较复杂的操作,可以借助仿真控制设备(方向盘、飞行摇杆、枪等)来实现。当然这两种类型也经常混合在一起,并且都始终朝着更加逼真的图象和声音效果方向进化。
    进行前一种游戏,Wii与另两大主机相比,在没有与Wii Remote特性恰如其分结合的游戏出现的情况下暂无优势可言。而进行后一种游戏似乎是Wii的强项,毕竟Wii Remote比其他控制器都更忠实、完整的还原了操作者的动作于游戏中,看起来是创意无限、前途无量的,可是仔细体验过后,你会发现一个没有固定轴的汽车方向盘是不真实的,手里拿着一个类似接力棒的东西去打拳击是有点滑稽的…… 如果一味的强求Wii去做RAC、SPG、FPS,即使我们不去计较“抽象”的画面,Wii Remote也只能算是诸多仿真控制设备的抽象替代品而已。
    我们需要的是真革命而不是伪革命。要想做出配的上Wii的游戏软件,负责任的开发团队应把重心放到探索适合Wii的全新游戏类型上去,而不要是你做赤铁剑,我做屠龙刀。依现行游戏软件的创作思路(主要是操控方式这个几十年来根深蒂固的东西)在短期内无法跟上Wii这样的硬件革新,即使长期也不得而知……画面效果这种东西可以随技术进步而不断提升,而天才的游戏性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任天堂本社的软件创新能力也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不能单单指望瓦里奥去制造LU向的小把戏。即使单独为了Wii而开办一个新感觉游戏制作专门校也是很有必要的。
    一个强调体感的游戏主机,其市场寿命需要不断创新的操控方式来维持。
    变革的先锋还是无聊的伪革命,Wii的未来并不明朗。
作者: sarion    时间: 2006-12-26 10:32

你还指望任天堂这样的公司真正搞出惊天地、泣鬼神的革命不成么
作者: 古兰佐    时间: 2006-12-26 10:35

只能说LZ还没搞懂WIIMOTE的本意,站在一个CU立场上去看WIIMOTE,那的确只是个渣而已.
作者: Hector    时间: 2006-12-26 10:59

脑袋插管子吧,如果觉得粗,那么向GHOST一样插4根线也可以
真革命!!
作者: erduoyan    时间: 2006-12-26 11:04

就说一句:
以CU的眼光分析市场很可能有偏差
例如NDS的触屏也可以被某些人看作是鸡肋(当然掌机和家用机不好比较)
作者: PENNYSHAW    时间: 2006-12-26 11:22

Wii是个噱头。其实他什么都不是。
但Wii的这个噱头,数十亿的NU都没见过。
他们见到Wii,很新鲜。
于是就买了。

就这么简单。
作者: 我不懂    时间: 2006-12-26 11:28

引用:
以CU的眼光分析市场很可能有偏差
大赞这句话.
作者: 熊猫    时间: 2006-12-26 11:33

革命只是个宣传口号
真以为想为家用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革?
一切为了赚钱,所以目前的这些变化吸引到玩家购买,目的就达到了
作者: 责任编辑    时间: 2006-12-26 12:00

家用机快死了
现在是掌机天下
nds 全世界刷屏

psp的ps潮 bt导致全世界网络不畅
作者: 风之勇者    时间: 2006-12-26 12:06

遥控器没公布前就有无数人说了

除了插管子其余都是伪革命
作者: 责任编辑    时间: 2006-12-26 12:22

新的游戏机和理念,对于任来说是全新的挑战
第三方更惨
作者: 阿西达卡    时间: 2006-12-26 21:32

其实这世界上有太多东西已经足够优秀到非常值得人们去尝试了——但成功的算多么?
就看你会不会推销自己:N对乐趣的理解也是这样

所以只是套着全新亲切马甲的N主机而已,WII和NDS都是。
这样的新主机,可以成功的吸引更多的人来体验这种优秀的乐趣。

至于是真革命还是伪革命
其实退它几W步,就算真是伪的,CU们可能也没说错
但重要的是N更加明白:
这世界上,CU只是很少一部分人罢了
作者: 阿毛    时间: 2006-12-26 21:41

引用:
原帖由 PENNYSHAW 于 2006-12-26 11:22 发表
Wii是个噱头。其实他什么都不是。
但Wii的这个噱头,数十亿的NU都没见过。
他们见到Wii,很新鲜。
于是就买了。

就这么简单。
原来wii的销量已经达到数十亿了。。。
作者: 阿西达卡    时间: 2006-12-26 21:48

引用:
原帖由 一刀倾城 于 2006-12-26 21:41 发表




原来wii的销量已经达到数十亿了。。。
人家不能缺货的么
作者: 阿毛    时间: 2006-12-26 21:57

引用:
原帖由 阿西达卡 于 2006-12-26 21:48 发表

人家不能缺货的么
原来缺货也算销量的233MAX
作者: 阿西达卡    时间: 2006-12-26 22:06

引用:
原帖由 一刀倾城 于 2006-12-26 21:57 发表




原来缺货也算销量的233MAX
算销量是你自己说的吧
作者: GAYBL    时间: 2006-12-27 15:38

16楼,你跟满清的遗老遗少还多废话什么?
作者: Leny    时间: 2006-12-27 15:40

目前看来跟 DS 早期很相似,没有什么特别值得提出来的游戏。
只有等老N继续走的攻势了。
作者: jun4rui    时间: 2006-12-27 15:48

楼主太矫情了。

街机体感游戏,家用机的GT4+罗技方向盘,这些都和真的有差别。

但是Wii要的只要形似,玩起来有感觉。真不真不是问题,再说也没法用一个简单的手柄做到很真
作者: 黄金HUGO    时间: 2006-12-27 16:44

Wii标榜的是简单上手
你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记按A键是横砍,按B键是直砍
对CU来说不算什么,但对LU来说,他们会觉得很麻烦,甚至不愿意去碰
而现在看到别人只要挥挥手柄就能玩,曾经想玩,但又被复杂按键吓怕的LU便会跃跃欲试,只要他们肯伸手握住手柄,那老任的革命就成功了.

先不管那些LU有多少变成CU,但至少有这个可能.
如果老任是出个NGC2,那些LU还是不会去碰手柄一下的.
作者: pacman    时间: 2006-12-27 16:44

引用:
原帖由 责任编辑 于 2006-12-26 12:00 发表

psp的ps潮 bt导致全世界网络不畅
网络不畅是昨天地震的原因
作者: 五代    时间: 2006-12-27 17:01

看明年和大乱斗,MP3,SMG表现如何

这些作品能不能转型好是WII能否成功的标尺吧
作者: 灵り魂    时间: 2006-12-27 17:29

引用:
原帖由 一刀倾城 于 2006-12-26 21:41 发表




原来wii的销量已经达到数十亿了。。。
只是比喻都被拿来说了
作者: myhyli    时间: 2006-12-27 18:18

体感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Wii消除了普通大众与游戏之间的隔阂,看看那些老人大人小孩玩的那么开心就可以感受到独特之处了
作者: 某斑建比    时间: 2006-12-27 22:32

楼主对WII的看法存在误区,不要用玩家的角度去看WII。WII的宣传重点是针对普通的消费者,

,他们会认为WII价格便宜,简单好玩,这样就可以了。WII的硬件一定会卖的很好,但是软件

会不会和硬件一样大卖还是个未知数。因为普通消费者能不能像核心玩家一样持续的购买游戏软

件,就要看游戏公司能否做出有意思的游戏来维持WII的新鲜度。
作者: 阿西达卡    时间: 2006-12-27 22:47

日本12月18日-12月24日游戏销量

1 nds 1/3 口袋妖怪珍珠/钻石 POKEMON 2006/9/28
2 nds 7/12 新超级马里奥兄弟 任天堂 2006/5/25
3 ps2 NEW 圣剑传说4 square-enix 2006/12/21
4 nds 2/10 星之卡比 参上! ドロッチェ団 任天堂 2006/11/2
5 nds 9/9 JUMP ULTIMATE STARS 任天堂 2006/11/23
6 Wii 10/5 Wii Sports 任天堂 2006/12/2
7 psp NEW METAL GEAR SOLID PORTABLE OPS konami 2006/12/21
8 nds 14/18 动物之森 任天堂 2005/11/23
9 Wii 15/6 第一次Wii 任天堂 2006/12/2
10 nds 6/8 时尚魔女 sega 2006/11/22
作者: 阿西达卡    时间: 2006-12-27 22:53

DSとWiiを含めた任天堂陣営のシェアは、
ソフト市場で約80%、ハード市場で約70%と他の陣営を圧倒。
何から何まで任天堂尽くしの年末商戦となった。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