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PS3使用吸入式光驱真的好么....请教技术达人(业内人士就请不要进了..) [打印本页]

作者: 蒙其D路飞    时间: 2006-11-5 17:21     标题: PS3使用吸入式光驱真的好么....请教技术达人(业内人士就请不要进了..)

Hmm........在下想知道的主要就是吸入式光驱是否真的对光盘没有损伤~~~怎么说都是有物理接触的(或者如果说是什么神秘架构的劳烦各位指点一二)~~~对于娇贵的光盘来说不是不可能完全无损吗?~~~如果真如此的话那以后Z版的保存不是很大问题?

(p.s:话说其实有壳蓝光比较美啊........


























好吧其实在下关心的是Wii~~~不过这里人气比较旺~~~而且PS3可以横放问题可能更大一点(?)~~~故过来请教一下
作者: wanghujin    时间: 2006-11-5 17:23

用过01,该进灰照样进
作者: 水上飘那个猪    时间: 2006-11-5 17:24

有没有损伤先不说,最起码光驱边缘的灰尘会越积越多
作者: 红魔翘衣    时间: 2006-11-5 17:25

路飞不让我说话,那只能路过。。。。。。。。。。。。
作者: 蒙其D路飞    时间: 2006-11-5 17:27

引用:
原帖由 红魔翘衣 于 2006-11-5 17:25 发表
路飞不让我说话,那只能路过。。。。。。。。。。。。
囧啥?~~~没.....没有啊~~~
作者: playhoo    时间: 2006-11-5 17:27

BD有超硬涂层,比普通DVD更耐磨,防灰不是绝对的,吸入式能少不少,特别对拿起盘看都不看就往里放的人有用
作者: EG瘦AA    时间: 2006-11-5 17:32

BD比DVD更耐磨,防灰能力更强
作者: 网上的final    时间: 2006-11-5 17:48

边缘有海绵的吧
作者: Matthew    时间: 2006-11-5 17:50

吸入式光驱有一定几率会发生刮花盘面现象。
作者: 迈克大魔王    时间: 2006-11-5 18:23

边缘有防摩擦材料的
作者: 蒙其D路飞    时间: 2006-11-5 18:38

引用:
原帖由 Matthew 于 2006-11-5 17:50 发表
吸入式光驱有一定几率会发生刮花盘面现象。
在下担心的就是这个.......无可避免么?

果然买了Wii~GC还是必要的阿.........囧PS3也是...........
作者: giant    时间: 2006-11-5 18:52

吸入的dvd用了2年了,没有发现刮花过
作者: bsseven    时间: 2006-11-5 18:58

正版也没必要当宝,收藏的话不拆就好了
作者: 蒙其D路飞    时间: 2006-11-5 19:09

引用:
原帖由 giant 于 2006-11-5 18:52 发表
吸入的dvd用了2年了,没有发现刮花过
确、确认没有么?

具体的话在晚上用黄色灯光侧照着看看......
作者: Zico2003    时间: 2006-11-5 19:15

吸入式的结构比弹出式复杂, 后几年故障率比较高
作者: 红魔翘衣    时间: 2006-11-5 19:39

绝大部分MD随身听那种叫“弹出式”。。。。。。。。。。。。
而绝大部分CD那种一般叫“抽屉式”。。。。。。。。。。。。
任天堂的GC那种就叫“上揭开盖式”。。。。。。。。。。。。
新主机Wii的叫大小“吸星大法式”。。。。。。。。。。。。虽然经过改良(因为以往很多吸入式执读8cm光盘时是需要额外光盘架的,Wii的可以直接吞吐
但仍然难免于长久吸吐的动作时出现物理或人为上对光盘造成之轻微磨损。。。。。。。。。。。。

[ 本帖最后由 红魔翘衣 于 2006-11-5 19:58 编辑 ]
作者: 蒙其D路飞    时间: 2006-11-5 19:52

囧rz~~~~~

另外8cm放进去寻找盘心的时候也不知道会不会造成额外的磨损.........

果然以后不会有无划痕的中古盘了么~~~
作者: 30461637    时间: 2006-11-5 19:54

电脑的用过,倒是没事,但是心理总是不放心
电脑的盘都便宜,这PS3的BL盘要是划了,哭死....
作者: 刃风    时间: 2006-11-5 20:07

引用:
原帖由 30461637 于 2006-11-5 19:54 发表
电脑的用过,倒是没事,但是心理总是不放心
电脑的盘都便宜,这PS3的BL盘要是划了,哭死....
有了D,您就放宽心了?
作者: 蒙其D路飞    时间: 2006-11-5 20:10

引用:
原帖由 30461637 于 2006-11-5 19:54 发表
电脑的用过,倒是没事,但是心理总是不放心
电脑的盘都便宜,这PS3的BL盘要是划了,哭死....
等等~~~是真的确认没有事么?

关键是在下完全不理解吸入式光驱对光碟面的物理接触怎么可能完全不导致任何损伤~~~

另外如果办得到的话~~~使用手法应该如何~~
作者: eos    时间: 2006-11-5 20:15

吸入式应该防灰的,在汽车音响里到是常见没见CD有什么损坏
作者: cf3b5    时间: 2006-11-5 21:54

记得以前看PC光驱方面的介绍,吸入无论从寿命和设计上都要比传统的托盘式好,但是成本要比托盘式高不少,所以没什么厂家用!
作者: 江西恐龙    时间: 2006-11-5 21:57

楼主的心理和我读书时很像,想开点就没事了。

就好比这NDSL贴膜,我现在还真的想通了,撕掉后好清爽,负担没了。
作者: 蒙其D路飞    时间: 2006-11-5 22:17

引用:
原帖由 江西恐龙 于 2006-11-5 21:57 发表
楼主的心理和我读书时很像,想开点就没事了。

就好比这NDSL贴膜,我现在还真的想通了,撕掉后好清爽,负担没了。
也许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不同~~~毕竟一个有洁癖的人的习性并不是说轻易随环境境遇而变的~~~

不管怎样~~~权作了解新知识也不是坏事~~~
作者: 红魔翘衣    时间: 2006-11-5 22:32

引用:
原帖由 蒙其D路飞 于 2006-11-5 22:17 发表

也许有相似之处~~~但实质不同~~~毕竟一个有洁癖的人的习性并不是说轻易随环境境遇而变的~~~

不管怎样~~~权作了解新知识也不是坏事~~~
你也算洁癖?你看漫画带手套吗?
作者: 鬼子头    时间: 2006-11-5 23:04

好玩。没玩过!
作者: jason6666    时间: 2006-11-6 00:05

卡在里面,拿不出来怎么办,懂的来解答下...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1-6 02:02

灰尘,刮伤,卡盘,任何驱动结构都会遇到,任何驱动结构都会尽量避免,用户不用关心这么多
作者: 莎木迷    时间: 2006-11-6 04:25

正版正常的划伤还是可以读的
作者: mting    时间: 2006-11-6 04:57

蓝光光盘除了容量上的优势意外 应为用了蓝色激光的波长最短 这样在读取有暇比的光盘的时候 可以读取的最小数据就最多
所以蓝光有比其它光驱都强大的纠错能力,同样的划痕在cd dvd上产生的影响 远远大于蓝光光盘的说
在加上保护涂层 和吸入光驱的灰尘保护结构 ,吸入是光驱的使用寿命应该比托盘式的长
作者: 备常炭    时间: 2006-11-6 08:45

引用:
原帖由 mting 于 2006-11-6 04:57 发表
蓝光光盘除了容量上的优势意外 应为用了蓝色激光的波长最短 这样在读取有暇比的光盘的时候 可以读取的最小数据就最多
所以蓝光有比其它光驱都强大的纠错能力,同样的划痕在cd dvd上产生的影响 远远大于蓝光光盘 ...
说反了吧!
作者: zhangjingy    时间: 2006-11-6 09:04

一直在用吸入式,几年看dvd无数,读盘依然很快,光头主要杀手就是灰尘,吸入式防尘效果太好了。
作者: 倍舒爽    时间: 2006-11-6 10:32

不用考究太多理论性的东西了,看实际状况吧。。
楼主。。
我觉得这个担心是多余的吧。。。
举个例子:
朋友父亲的93年nissan公爵vip里面当时也是吸入式cd机,
已经服役到现在了,还能正常播,而且没有一张正版。。

我02年买的先锋dvd现在没有任何问题,读盘顺畅。。


以上都是吸入式的。。
作者: west2046    时间: 2006-11-6 10:37

给LZ的标题吸引进来了!
来看看大家的介绍!
作者: 网上的final    时间: 2006-11-6 11:23

PSX的吸入式DVD结构

作者: Jeffrey    时间: 2006-11-6 11:29

LS神图!

收!
作者: catxing    时间: 2006-11-6 12:56

吸入的防灰效果远比一般抽屉式要好。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1-6 13:16

光驱的结构不成为问题.
吸入式也没什么不好的.担心刮花盘,人为的可能比光驱损坏的可能大得多.
作者: doomking    时间: 2006-11-6 15:01

吸入式静音,凭这个就54托盘了
作者: 蒙其D路飞    时间: 2006-11-6 15:02

引用:
原帖由 网上的final 于 2006-11-6 11:23 发表
PSX的吸入式DVD结构
赞!!!大为放心!~~~~

感谢!!图收下了~~~


再请教下~~~这种结构如何使盘被“吸”进去呢?

[ 本帖最后由 蒙其D路飞 于 2006-11-6 15:10 编辑 ]
作者: 18000rpm    时间: 2006-11-7 07:22

我的先锋SA系列光驱(好像当年市面上就只有先锋一个牌子做吸入光驱的吧)就是吸入的,一直没有问题质量好得很。12CM与8CM一样照吸不误。

以前的吸入式只需把碟片推进一点就立马给吸进去了但缺点是吸不进8CM的碟,后来的改良过的吸入式连8CM的碟不用套外壳也能照吞下去了。可缺点就是要把光碟用手推进光驱到1/2时才会吸进去。所以严格来说应该是“推入式”光驱。
作者: nilren    时间: 2006-11-7 09:59

以前俺在某大牌DVD机的销售终端干过,技术人员明确告诉我这个问题根本不需担心,一是不故意的是刮不到,二是灰尘绝对比出仓式少很多。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1-7 10:44

引用:
原帖由 江西恐龙 于 2006-11-5 21:57 发表
楼主的心理和我读书时很像,想开点就没事了。

就好比这NDSL贴膜,我现在还真的想通了,撕掉后好清爽,负担没了。
恐龙啊... 不容易啊...
总算...

祝贺你了...
作者: zhangyunsony    时间: 2006-11-7 11:07

GC正版用段时间还是会莫明的出现很多小细纹……
作者: 蒙其D路飞    时间: 2006-11-7 11:56

引用:
原帖由 zhangyunsony 于 2006-11-7 11:07 发表
GC正版用段时间还是会莫明的出现很多小细纹……
自己注意一下就好~~~在下的大亂斗和ZELDA(都是最早買的~~~遊戲時間均超過100小時~)完全無任何划痕~~~
作者: 比卡丘    时间: 2006-11-7 15:27

偶家光驱也是吸入式的 -_,-
作者: KONAMIX    时间: 2006-11-8 00:08

引用:
原帖由 mting 于 2006-11-6 04:57 发表
蓝光光盘除了容量上的优势意外 应为用了蓝色激光的波长最短 这样在读取有暇比的光盘的时候 可以读取的最小数据就最多
所以蓝光有比其它光驱都强大的纠错能力,同样的划痕在cd dvd上产生的影响 远远大于蓝光光盘 ...
可BR的盘,他的数据点的大小也比CD、DVD要小很多很多……
作者: 真寂静岭    时间: 2006-11-8 09:57

楼主和我好象,我的那么多PC正版,本来装在碟包里的,后来心里老觉得有摩擦过意不去,就又把光盘全放在盒子里了(去电脑城买的,洁癖谁都有,各有个的不同,我买碟盒专门要透明的,黑色的我不喜欢).
     楼主也要早一天想开啊,其实没什么的,想开了就好,但不是每个人都想开的,也不是那么轻松就能想开的.比如我以前用本本,每用一次,完了就要擦一遍,结果外壳上全是我经常擦所造成的划痕,想开了没什么,用的东西就是用来用的.
作者: newimac    时间: 2006-11-8 14:27

吸入光驱最垃圾了,苹果电脑就是,到最后盘不能自己吸进去或者吐出来,专用工具是镊子!
如果盗版横行了,情况肯定更严重!
作者: clark99    时间: 2006-11-8 15:37

我也比较关心卡碟了怎么办?如果小孩子胡乱塞了个别的什么薄片片进去呢?
作者: 小乔初嫁了    时间: 2006-11-8 17:36

引用:
原帖由 clark99 于 2006-11-8 15:37 发表
我也比较关心卡碟了怎么办?如果小孩子胡乱塞了个别的什么薄片片进去呢?
尺寸厚度要完全一致才可以
吸得进去的自然也可以退出来
作者: giant    时间: 2006-11-8 17:59

怕出问题就最好别用,天天担心不太好

我那台破dvd大小统吃,放入1/4盘就进去了,目前还没有卡过盘.

当年买的时候朋友都说怕这个卡盘......

[ 本帖最后由 giant 于 2006-11-8 18:02 编辑 ]
作者: lg5wyx马甲    时间: 2006-11-8 22:24

引用:
原帖由 newimac 于 2006-11-8 14:27 发表
吸入光驱最垃圾了,苹果电脑就是,到最后盘不能自己吸进去或者吐出来,专用工具是镊子!
如果盗版横行了,情况肯定更严重!
你的rpwt比较严重,偶都用了两年了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而且这光驱网上都有的卖,当然不排除某些人拿小光盘放进去的结果。。。。。。
作者: Zico2003    时间: 2006-11-8 22:34

引用:
原帖由 18000rpm 于 2006-11-7 07:22 发表
我的先锋SA系列光驱(好像当年市面上就只有先锋一个牌子做吸入光驱的吧)就是吸入的,一直没有问题质量好得很。12CM与8CM一样照吸不误。

以前的吸入式只需把碟片推进一点就立马给吸进去了但缺点是吸不进8CM的 ...
日本那里大把的吸入式, 再说这东西也不是先锋首创的
作者: 孤高的弑神者    时间: 2006-11-11 00:09

翻盖最高!
作者: 富士山    时间: 2006-11-11 09:02

有一个吸入式的DVD,曾经发生过盘退不出来的情况,当时应该是碟片位置稍有不正,捣鼓了半天才弄出来,还是挺头痛的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