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分析PS3首发,SONY的战略雄心--我的征途是星之大海 [打印本页]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16:43     标题: 分析PS3首发,SONY的战略雄心--我的征途是星之大海

历史总需要挑选出一个霸主,然后赋予他巨大的权力和财富,再种下一道咒语,令其欲望无穷扩张,野心无限膨胀...最后在悲壮中轰然倒地...

============ 11月11日,PLAYSTATION3首发========================

    在游戏机领域,如今的SONY无疑还是霸主. 有些事情, 只有坐在这个位置上, 才敢行之. 比如微软玩不起延期. 任天堂玩不起高成本. 而看了PS3的首发数量和游戏列表后, 我们都可以发现, SONY的野心早已经跳出了日本. 想将广阔的美国市场牢牢控制在手中. ps3首发数量美国是日本的几倍.而从首发的二十多款游戏列表中,我们看到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合乎美国人口味的游戏. 没有RPG,没有足球,充斥着FPS,各类美式体育游戏.仅有的含有较浓日式血统的源氏和高达则是动作游戏...

    那么,制定这样的策略是否恰当呢.事实上,拥有1.2亿人口的日本,console市场已经高度成熟且接近饱和了.SONY的主机销量想要在日本市场上得到突破,几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而面细分市场下和PS3采取不同路线的wii主机和影响力微乎其微的XBOX360主机,SONY选择了将主战场移至人口是日本一倍以上,购买力强劲的美国市场,这一样体现了SONY的自信.

    那么,在SONY大张旗鼓地进军美国时,他的对手们在做些什么呢 ?
    微软: 针对日本和亚洲市场:蓝龙,Lost Odyssey. GOW的表现让世界惊叹. 随着Dead Rising的大卖和Lost Planet的叫好让日商对XBOX360重拾信心.
    任天堂: Wii的出现让所有人为之惊呼.在日本人气骤升.股票大涨.打出个翻身仗似乎已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回过头来看看SONY的首发游戏,仔细看看,再仔细想想...那些美式游戏,绝大多数是在XBOX 360平台上发售过,或者同时有XBOX 360版本.没有独占大作. F.E.A.R和COD3可以称为大作,却是多平台.RR7和UNTOLD LEGEND这样的游戏.又难以称得上是大作.这样的游戏阵容,实在有些寒酸.但是回想起当年PS2的首发游戏阵容,这也不算差了.加上PLAYSTATION在美国良好的产品形象.毫无疑问PS3上市后会大热.

    既然SONY把宝压在了美国市场上,那他对日本市场的控制力一定会减弱. 而Wii和XBOX 360也必定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但是SONY毕竟资本有限,不能如同微软那样多管齐下,于是,全球首发没有了,手柄震动取消了,首发日式游戏减少了.但从此SONY也摘下了XBOX主机头上的FPS专用机的称号.

    这样的全球策略,SONY有得有失.

============PS3的阿喀琉斯之踵==========================

    在我看来,PS3的阿喀琉斯之踵,既不是成本,也不是蓝光,更不是来自对手的压力. 而依然是:网络.

    虽然游戏机市场只有这么一块,但是这个市场上的某些概念已经和六年前大不相同了.在美国, 无论是Teenages还是成年人,只愿意单机游戏体验的越来越少. 美国人的性格就是如此, 好张扬, 十分自我, 血气方刚, 热爱挑战, 热爱体育, 热爱凑热闹(看个冷门的羽毛球都能把体育馆挤得严严实实,声嚣滔天). 老头儿们爱在心里嘟囔着:"American dream"和你邀战.年青人们则高喊着"mother ****er"同你拼命. 阴郁到甚至不愿和人上网交流的宅男实在很少.

    那么,缺少LIVE支持的PS3如何吸引美国人? 虽然SONY一直告诉我们支持PLAYSTATION的网络正在建设中.但何时能够完成还是个未知之数,加上SONY现在分身乏术,网络之事,在我看来,在短期内终属虚无缥缈.而即使SONY的网络在一年内可以建设完成,其质量要同微软化了无数金钱和大量时间建成和完善的LIVE相比.让人不敢期待.

    我们看看PS3和XBOX360的游戏画面.从已知的那些图来看,在画面上这两者之间没有什么差距.理论上PS3的机能要比XBOX 360强.但在一两年内,我相信这两种主机上的游戏画面难分优劣.游戏类型雷同,游戏重复. 在这时候,微软的LIVE对于SONY来说将是致命的武器.

===========无奈的选择,因为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对于强者来说,最难的事情,莫过于超越自己. 如果不能在超越中升华,就将在超越中灭亡. 面对PS2的辉煌,完全占领世界将会是SONY唯一的目标.我曾经怀疑SONY对于PS3如此激进的政策是否正确,现在想来,其实无论正确与否,这就是PLAYSTATION的使命召唤.而SONY所做的种种看来愚蠢的举动,则是完全服务于这一目标的.比如蓝光... 失去蓝光,SONY将失去PS3的最大优势.但这一优势同时又是一柄双刃剑,用好了可以制敌,用不好,将贻祸自身. 我的观点是,SONY已经在网络上失了很多分,在游戏上占的优势也在不断减少,如果能够通过蓝光得到补偿,将会大吉.而一旦蓝光的优势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则将大凶.

   不管结果如何,SONY的野心雄心还是令人钦佩.在这一点上,任天堂实在颇有不如.
   以上这一切只是我的个人观点.那么,PS3是将成为一个王朝的最后背影呢? 还是另一段辉煌历史的起点? 借用龙哥的一句话.我们拭目以待.:D

[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2:51 编辑 ]
作者: hugang    时间: 2006-10-17 16:47

好不容易看完如此长的文章,不过还是没明白楼主想说啥,或许最后4个字就足以概括全文。
楼主害的我也得转到PS区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16:51

没错,我只是要说, 要说... rattle...:D

其实我本来想武断地说, PS3将最终倒下.可斟酌之下,还是引用了龙哥的名言.
作者: vagranteve    时间: 2006-10-17 16:51

文章有点意思,哈哈,顶顶
作者: returner    时间: 2006-10-17 17:01

写的不错。赞一个。

SCE是隶属于整个SONY集团的。而PS3采用BD在更大的方面上也是一种小集体服从于大集体的意志。在SONY的对于未来的展望中,高清是它的一根救命稻草。假如BD能因PS3的胜利而得以在全世界普及开了的话,然后与之相关的系列产业,就盘活了。例如家电这一块,还有电影部门这一块。

但是,这真的也是一把双刃剑。假如一不小心败了,就如同UMD一样,对于整个集团的损伤就严重了。。。

楼主文章里所说的或者所夸赞的SONY的野心或者雄心是由其集团所涉及的范围广所决定的。而任作为一个单纯的游戏硬件或者软件供应商,它所需要考虑的,也许只是怎么让硬件更好的为软件服务,怎么让游戏更好玩,而不是考虑更多游戏以外的事情,甚至在wii上,连DVD也不可以直接播放(至于以后会不会出DVD播放套件那是后话了)。就好比PSP考虑了太多跟游戏不相关的东西,使宣传上-“掌机”与实际上-“MP4机”产生了错位,最后异致现在,输给NDS/L的局面。

反正PS3到底会怎么样,现在谁也说不清楚。就好比NDS与PSP刚出来时,舆论几乎是一边倒的PSP秒杀NDS的论调,但现在事实上呢?

呵呵。

反正我们跟楼主样拭目以待吧。

以上。
作者: slowsonic    时间: 2006-10-17 17:01

个人很欣赏本文的文笔。
Ps系其实弱点很多,其胜利不能是说靠阿喀琉斯的无敌之身,而是靠其手握的“最佳阵容”之剑。
一个主机的成败永远是由其游戏阵容决定的,而一个主机的阵容的强弱是靠主机商的商业手段决定的,至于什么机能,附加价值,开发便宜,都是为了拥有更强阵容这一终极目标存在的,可是最最主要的还是主机商和第三方之间的猫腻。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7 17:18

SONY为啥要进军美国?SONY没有占领美国吗?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17:27

引用:
原帖由 张力 于 2006-10-17 17:18 发表
SONY为啥要进军美国?SONY没有占领美国吗?
你觉得呢?
原来XO在美国卖到缺货是说明了SONY已经占领了美国市场.

[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17:28 编辑 ]
作者: slowsonic    时间: 2006-10-17 17:27

引用:
原帖由 张力 于 2006-10-17 19:18 发表
SONY为啥要进军美国?SONY没有占领美国吗?
美国从未被单一主机彻底占领过......Ps2已经是最好的了......Ps3这次在美国份额第一都难,更别说占领了。
作者: 飞翔的天空    时间: 2006-10-17 17:38

这个……
典型的S饭YY文
说那么多干吗啊,直接喊:Sony万岁,Sony必胜
作者: ROCKY    时间: 2006-10-17 17:39

好文章~鼓励原创~重奖!
作者: slowsonic    时间: 2006-10-17 17:41

引用:
原帖由 飞翔的天空 于 2006-10-17 19:38 发表
这个……
典型的S饭YY文
说那么多干吗啊,直接喊:Sony万岁,Sony必胜
Tg也有回帖不看贴的..........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6-10-17 17:51

引用:
原帖由 飞翔的天空 于 2006-10-17 17:38 发表
这个……
典型的S饭YY文
说那么多干吗啊,直接喊:Sony万岁,Sony必胜
也不看看LZ的ID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7 17:54

引用:
原帖由 slowsonic 于 2006-10-17 17:27 发表

美国从未被单一主机彻底占领过......Ps2已经是最好的了......Ps3这次在美国份额第一都难,更别说占领了。
哪个国家被单一主机彻底占领过?主机数量最多销量最好,游戏数量最多销量最好不就是占领吗?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7 17:56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17:27 发表


你觉得呢?
原来XO在美国卖到缺货是说明了SONY已经占领了美国市场.
缺不缺货不知道,似乎每月20万
作者: Ashley    时间: 2006-10-17 17:57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作者: BD    时间: 2006-10-17 18:00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17:27 发表


你觉得呢?
原来XO在美国卖到缺货是说明了SONY已经占领了美国市场.
卖到缺货?不知道你到底清楚不清楚M$去年发售的时候准备了多少台XO,首发只有46W台。比PS3首发还少。
不过M$就是不要脸,从来不公布铺货数量。搞得好像XO缺货是因为热销,而不是因为M$的无能。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7 18:01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6-10-17 18:00 发表


卖到缺货?不知道你到底清楚不清楚M$去年发售的时候准备了多少台XO,首发只有46W台。比PS3首发还少。
不过M$就是不要脸,从来不公布铺货数量。搞得好像XO缺货是因为热销,而不是因为M$的无能。
表这么讲,据说XO在日本首发准备了20万台,数量上还是可观的
作者: 飞翔的天空    时间: 2006-10-17 18:05

引用:
原帖由 slowsonic 于 2006-10-17 17:41 发表

Tg也有回帖不看贴的..........
看完了全文的
然则我还是要喊:Sony万岁,Sony必胜
作者: slowsonic    时间: 2006-10-17 18:10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6-10-17 20:00 发表


卖到缺货?不知道你到底清楚不清楚M$去年发售的时候准备了多少台XO,首发只有46W台。比PS3首发还少。
不过M$就是不要脸,从来不公布铺货数量。搞得好像XO缺货是因为热销,而不是因为M$的无能。
MS要是真无能就不会叫M$鸟
作者: xvid    时间: 2006-10-17 18:13

网络还是可以的,SONY比较明智,利用现有的网络,和别人合作,比自己去架设一个网络要来得有效率得多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6-10-17 18:24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16:43 发表
ps3首发数量美国是日本的一倍.

    ...
改吧,我怎么算也算不到这个数
作者: cf3b5    时间: 2006-10-17 18:33

我觉得可以嘲笑Sony,但决不能小看Sony!
有些人把MS太神化了,总觉得MS是战无不胜的。对于MS,他最大的优势是操作系统和办公软件而已。其它的地方,尽管MS在不停的努力,但是MS并没有击倒多少对手,甚至这个对手远比Sony这种企业弱小。
PS3是龙是虫,年底就分晓,但是从现在xbox360的情形来看,PS3似乎并没有太危险。
作者: lqdodo    时间: 2006-10-17 18:40

本次胶着,说不定还会掉下来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18:48

引用:
原帖由 张力 于 2006-10-17 17:54 发表


哪个国家被单一主机彻底占领过?主机数量最多销量最好,游戏数量最多销量最好不就是占领吗?
你这是强辩.你可以说,XBOX在日本市场也有一席之地,每月可能有十台左右的销量.
这么为辩而辩,有意思吗?

当然,我也知道你的水平.:D 大家都不容易,是吗?:D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18:52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6-10-17 18:00 发表


卖到缺货?不知道你到底清楚不清楚M$去年发售的时候准备了多少台XO,首发只有46W台。比PS3首发还少。
不过M$就是不要脸,从来不公布铺货数量。搞得好像XO缺货是因为热销,而不是因为M$的无能。
嗯,作为软组织成员,我尽量客观. 希望你也是.
我是说,现在几百万台的XO销到哪里去了? 我们也别纠缠首发了,XO难道在美国卖得不好?:D

你倒是好意思说.

再有,这贴是分析PS3,别把战火又扯到XO销量. 有空还不如多说说你拥护的主机.贬低对方并不能抬高自己.
作者: kukutiti    时间: 2006-10-17 19:22

国际型企业先要占领海外市场,特别是美利坚合众国的金。。。。。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7 19:25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18:48 发表


你这是强辩.你可以说,XBOX在日本市场也有一席之地,每月可能有十台左右的销量.
这么为辩而辩,有意思吗?

当然,我也知道你的水平.:D 大家都不容易,是吗?:D
SONY占领了美国,而MS没有占领日本

不容易是什么意思?藕实话实说,不懂就问

PS3手柄没有震动就是渣,XB上NG两作就是神作

[ 本帖最后由 张力 于 2006-10-17 19:27 编辑 ]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7 19:30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18:52 发表


嗯,作为软组织成员,我尽量客观. 希望你也是.
我是说,现在几百万台的XO销到哪里去了? 我们也别纠缠首发了,XO难道在美国卖得不好?:D

你倒是好意思说.

再有,这贴是分析PS3,别把战火又扯到XO销量 ...
藕一直在说“SONY不是进军美国,是已经占领美国”,只在谈SONY,是你搬出XO销量高,卖到断货,然后才有LS关于XO首发的这篇

藕说“主机数量最多销量最好,游戏数量最多销量最好就是占领”,也是只是说SONY,是你搬出日本的XBOX的销量

查查帖子的因果关系先

[ 本帖最后由 张力 于 2006-10-17 19:42 编辑 ]
作者: doomking    时间: 2006-10-17 19:36

不得不说,LIVE这东西只要肯花钱肾大都能做出来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7 19:37

藕的观点很明确,“SONY已经占领美国,现在MS先发制人,想抢回来,SONY要努力守住阵地”

是“微软要战,SONY便战,奉陪到底”,主从关系不要搞错了

[ 本帖最后由 张力 于 2006-10-17 19:41 编辑 ]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19:48

引用:
原帖由 张力 于 2006-10-17 19:37 发表
藕的观点很明确,“SONY已经占领美国,现在MS先发制人,想抢回来,SONY要努力守住阵地”

是“微软要战,SONY便战,奉陪到底”,主从关系不要搞错了
呵呵,我送了SONY一顶高帽子:" 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
而你, 却偏偏要坐井观天,还要带上SONY.

不得不说,作为索饭,您还需多加修炼.:D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19:49

引用:
原帖由 doomking 于 2006-10-17 19:36 发表
不得不说,LIVE这东西只要肯花钱肾大都能做出来
呵呵,请告诉我,什么东西花钱是做不出来的?

我还不得不说,只要花钱,SONY连微软都可以买下来.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7 19:53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19:49 发表


呵呵,请告诉我,什么东西花钱是做不出来的?

我还不得不说,只要花钱,SONY连微软都可以买下来.

XBOX的胜利是花30亿美元做不出来的

SONY,微软相互都是买不了对方的

另外,SONY没有那么大志向,守住美国就足够吃了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19:57

引用:
原帖由 张力 于 2006-10-17 19:53 发表


XBOX的胜利是花30亿美元做不出来的

SONY,微软相互都是买不了对方的

另外,SONY没有那么大志向,守住美国就足够吃了
呵呵,你还是没明白,在美国SONY要的仅仅是PS2的那块市场吗?
再送你一句: 雁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你瞧,我今天又夸SONY了.哈哈哈
作者: 真奥丁神    时间: 2006-10-17 19:59

任天堂怎么没野心?

N64未出时,N的野心空前膨胀

只不过比较现实而已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7 20:02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19:57 发表


呵呵,你还是没明白,在美国SONY要的仅仅是PS2的那块市场吗?
再送你一句: 雁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你瞧,我今天又夸SONY了.哈哈哈
小时候老师老是对藕说:“贪多嚼不烂”
作者: 网上的final    时间: 2006-10-17 20:37

正常状况下 中国集装箱运输到美国 大概 需要30天左右 ,日本 就算速度再快 也是1个月左右
SONY给美国40W台根本不是楼主说的押宝美国市场 ,而是考虑货运时间
作者: 真TMD是个粪青    时间: 2006-10-17 21:13

楼主的意思都知道是说PS3要占领美国,就是有人偏在那儿抬杠.
作者: killmesoftly    时间: 2006-10-17 21:15

引用:
原帖由 真TMD是个粪青 于 2006-10-17 21:13 发表
楼主的意思都知道是说PS3要占领美国,就是有人偏在那儿抬杠.
你肯定误解LZ了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7 21:35

赚钱的方法有很多种,N靠自身的软件,M靠$和成熟的平台技术,而SONY每一次都寄希望于新的科技。其勇气确实令人钦佩,虽然每一次自己搞创意,最后都被骂,但每一次都坚持这种“冒进”疑似的方法。但是,冒险者的成功,不正是我们这些“游戏人”所渴求的么?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2:15

你错了吧.
PS3的新科技体现在哪里? BD吗? PS2呢? PSP呢?难道SONY当时是指望DVDUMD成事的吗?
任天堂靠的才是新的科技.
SONY其实靠的是很COOL的品牌形象.
作者: bolide    时间: 2006-10-17 22:49

sony这两年应该也许学会了抢市场而不是守市场。感觉那种积极的创新进取的工程师精神又有回来的可能性。
其实我不关心sony是否成功,只要天杀的微软不要再垄断一个市场就好了。至于任天堂,你想让我下面5年继续玩
上个世纪画面的游戏,那还是算了吧,我还不如1080p美女麻将呢。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7 22:54

确实不解了。N的技术新?那EYEtoy之类的又算什么呢?N的东西可以说是创新---组合式创新,从对科技研发的推动角度来说,几乎谈不上创新。M$更是采用成熟技术的延续。SONY大胆采用BlueRAY--一项从未经市场检验的技术以及CELL(在sony宣布采用cell的时候,Intel还在4g,4g的喊呢,再看看现在...)。从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科技推动上来说,sony的举动是绝对值得称赞的,它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开拓,不只是技术层面,还有游戏市场。:/
//*******************
硬要做个幼稚的比喻的话,N是和蔼可亲的老国王;M是多鲁内克,迷宫宝物的垄断经销商;S则是最常见的日式动漫主角---愣头青年A;

[ 本帖最后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7 22:58 编辑 ]
作者: 刃风    时间: 2006-10-17 23:04

软件至上
作者: bolide    时间: 2006-10-17 23:05

" 那么,缺少LIVE支持的PS3如何吸引美国人? 虽然SONY一直告诉我们支持PLAYSTATION的网络正在建设中.但何时能够完成还是个未知之数,加上SONY现在分身乏术,网络之事,在我看来, 在短期内终属虚无缥缈.而即使SONY的网络在一年内可以建设完成,其质量要同微软化了无数金钱和大量时间建成和完善的LIVE相比.让人不敢期待. "
本文最关键的论据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臆测,却说得好像已经成了既成事实。
还是看看eurogamer专业编辑在预览过之后评论吧
However, for now we can say for certain that the online service is there - it exists and it's working, and according to Harrison, it will definitely launch right alongside the console this November. For those of us in Europe, of course, that probably means the rest of the world gets to iron out all the bugs before we see the console in March - there's always a silver lining on every dark cloud. Whatever your views on the console war may be, this is an excellent thing for gamers. Microsoft have a vast head-start over Sony online, but Sony's service has clearly learned many lessons from observing its rival, and in areas like the Store, is actually introducing new ideas and strong features which provide a genuine challenge. Head-start or not, Sony is now, finally, snapping at Microsoft's heels in the online space - and as the two giants inevitably launch into a race to take or maintain the lead in online services, the biggest winners of all will be gamers.
http://www.eurogamer.net/article.php?article_id=68677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3:05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7 22:54 发表
确实不解了。N的技术新?那EYEtoy之类的又算什么呢?N的东西可以说是创新---组合式创新,从对科技研发的推动角度来说,几乎谈不上创新。M$更是采用成熟技术的延续。SONY大胆采用BlueRAY--一项从未经市场检验的技术以及CELL(在sony宣布采用cell的时候,Intel还在4g,4g的喊呢,再看看现在...)。从对整个人类社会的科技推动上来说,sony的举动是绝对值得称赞的,它一次又一次的探索和开拓,不只是技术层面,还有游戏市场。:/
//*******************
硬要做个幼稚的比喻的话,N是和蔼可亲的老国王;M是多鲁内克,迷宫宝物的垄断经销商;S则是最常见的日式动漫主角---愣头青年A;
CELL和BD都不是SONY的技术.而这些技术也都是成熟的技术. EYETOY也是拾人牙慧的东西.而且BD和CELL用在PS3上,对游戏机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改变.

另外,千万别把"推动人类社会科技"这样的大帽子扔给SONY,这有点搞笑,SONY受不起.

最后,现实的社会是不能存盘的.通常楞头青的运气不会有游戏里那么好,SONY可没傻到去当这个楞头青的地步.

说到底,SONY的价值还是在于其品牌形象.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3:07

引用:
原帖由 bolide 于 2006-10-17 23:05 发表
本文最关键的论据完全是个人的主观臆测,却说得好像已经成了既成事实。
你搞错了,这并不是篇议论文.只是篇分析和预测的文章.既然是预测,那就一定是建立在主观的基础上的.
至于事实,我都说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此你有问题么?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3:16

然后再说说你贴的那篇

1.SONY承认.Microsoft have a vast head-start over Sony online .
2.这又是一篇泛泛之论,no detail things .你觉得有价值么? 就这么一句: for certain that the online service is there - it exists and it's working .

牵涉到一些具体的问题.SONY没有任何表态.SERVICE包括些什么? 介质是什么? 通过什么样的网络完成? 用户能得到什么?
回想起SONY的PS3春天发售的宏论,你觉得这样的一篇评论有意义么?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7 23:22

好吧,不新,至少不是火星技术,算不上新,但乙同学,可不可以说,想比N&M有那么一点点新呢? 是不是更有那么一点点勇气呢?
此外,我不同意大帽子之说。我不知道一名国人如何看待企业,但s,m甚至n这种企业是不应当缺乏这种责任感的(说起责任感,bill gates本人是相当令人敬佩的)。
另外想纠正一下:我没说eyetoy新,只是引用来说明按摩棒的概念非但不新,反而有倒退的嫌疑。此外,我都讲了幼稚的比喻;当然你可以从日本社会本身出发严肃的分析这种愣头激进少年频繁登上日本动漫游主角的宝座有着深刻的地理、历史、天文、大气、洋流、磁场等等等等原因。。。。
作者: rbt12345    时间: 2006-10-17 23:24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05 发表


CELL和BD都不是SONY的技术.而这些技术也都是成熟的技术. EYETOY也是拾人牙慧的东西.而且BD和CELL用在PS3上,对游戏机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改变.

另外,千万别把"推动人类社会科技"这样的大帽子扔给 ...
cell至少有部分sony的技术,自己可以看看ibm的技术文档
至于cell成熟不成熟,ibm说是最新的技术,也说软件不能跟上
eyetoy也算不上拾人牙慧,毕竟这个在家用机上是第一个,n没有搞出来,ms倒是貌似跟p了一下
bd和cell对游戏机革命性的改变有没有也不知道,ps3毕竟没出,不过ps上的cd和类似gpu的设计应该是革命性的改变吧
并且不得不说sony这些年对于游戏的创意的追求,sony坚持着在不改变游戏基本输入方式的情况下改变着游戏,蚊,ico,随身玩伴等等哪个不是创意型游戏?n在传统输入上的游戏依然是续做多多,明星依旧,当然n的游戏的确让人难以自拔,ms呢??
所以我想,说sony通过新技术推广,站在技术的前沿应该不能算是错的吧
至于sony品牌,难道一个很cool的品牌就一定不能有技术么?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3:25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7 23:22 发表
好吧,不新,至少不是火星技术,算不上新,但乙同学,可不可以说,想比N&M有那么一点点新呢? 是不是更有那么一点点勇气呢?
此外,我不同意大帽子之说。我不知道一名国人如何看待企业,但s,m甚至n这种企 ...
OK,既然你已经把这顶帽子加诸于SONY头上了. 那你不妨说一说,PS2,PS,PSP和同时代的主机相比,有什么火星技术了.
作者: bolide    时间: 2006-10-17 23:26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07 发表


你搞错了,这并不是篇议论文.只是篇分析和预测的文章.既然是预测,那就一定是建立在主观的基础上的.
至于事实,我都说了,让我们拭目以待.

对此你有问题么?
你的预测推论中的重要一步已经被别人用事实反驳了。这种预测没有什么意思。
不过也挺好玩,我也玩一个:
google 07年推出自主开发的linux + web-based open office + firefox + 可运行windows软件的虚拟技术,全免费。
08 atlas爆出和xp一样的重大安全问题,atlas全面滞销。
09年 ms被打回原型:一个二流软件开发商。
至于事实,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bolide    时间: 2006-10-17 23:30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16 发表
然后再说说你贴的那篇

1.SONY承认.Microsoft have a vast head-start over Sony online .
2.这又是一篇泛泛之论,no detail things .你觉得有价值么? 就这么一句: for certain that the online service is t ...
ft, 原文前面那么多不都是detail,我不过截取了一个总结就变成泛泛之论了。
也许你觉得原文也不够detail。
anyway,20天后见分晓。
作者: 真TMD是个粪青    时间: 2006-10-17 23:30

引用:
原帖由 bolide 于 2006-10-17 23:26 发表

你的预测推论中的重要一步已经被别人用事实反驳了。这种预测没有什么意思。
不过也挺好玩,我也玩一个:
google 07年推出自主开发的linux + web-based open office + firefox + 可运行windows软件的虚拟技术 ...
MS就算是二流软件开发商好了,但凭你的水平也是进不去的,你只能待在不入流的软件开发商里:D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3:31

引用:
原帖由 bolide 于 2006-10-17 23:26 发表

你的预测推论中的重要一步已经被别人用事实反驳了。这种预测没有什么意思。
不过也挺好玩,我也玩一个:
google 07年推出自主开发的linux + web-based open office + firefox + 可运行windows软件的虚拟技术 ...
嘿嘿,我倒想知道.这里哪一位用什么"事实"反驳了哪条推论?
就是那个for certain that the online service is there - it exists and it's working 吗?
这倒实在有些搞笑了. 呵呵

Where is there ?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7 23:31

另外,基于乙同学一再强调SONY的品牌形象,那么不妨请你回想一下这个形象的建立过程,这个形象引起受众的何种认同?sony推出的产品,是否考虑了应否符合这个品牌形象所引起的心理暗示作用?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3:33

引用:
原帖由 bolide 于 2006-10-17 23:30 发表


ft, 原文前面那么多不都是detail,我不过截取了一个总结就变成泛泛之论了。
也许你觉得原文也不够detail。
anyway,20天后见分晓。
你能在原文里摘出你认为有价值的detail吗? 我拭目以待咯.嘿嘿.
anyway , 本来今年春天就应该见分晓了吧.

另外,您的MS二流开发商论,也就让我们见识到您的水平了.

[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36 编辑 ]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7 23:36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25 发表


OK,既然你已经把这顶帽子加诸于SONY头上了. 那你不妨说一说,PS2,PS,PSP和同时代的主机相比,有什么火星技术了.
呵呵,看这贴到现在,乙同学大有扮诸葛江东舌战的气势,既然你疲于应付,到了断章取义的地步,我就不讨没趣了。說服您与否我没有兴趣,作为一名硬件工程师,只是希望观者能对sony的这种精神有些许认同。over
作者: cc0128    时间: 2006-10-17 23:41

SONY都推进时代进步鸟。。。
PS3淫了。:D
作者: MJ3    时间: 2006-10-17 23:43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05 发表


CELL和BD都不是SONY的技术.而这些技术也都是成熟的技术. EYETOY也是拾人牙慧的东西.而且BD和CELL用在PS3上,对游戏机并没有什么革命性的改变.
无知者无畏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3:43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7 23:36 发表


呵呵,看这贴到现在,乙同学大有扮诸葛江东舌战的气势,既然你疲于应付,到了断章取义的地步,我就不讨没趣了。說服您与否我没有兴趣,作为一名硬件工程师,只是希望观者能对sony的这种精神有些许认同。over
呵呵,断章取意? 那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吧.你既然把这种精神赋予SONY,那我总认为他所有的产品都应该延续这一精神.
如今的SONY,同以前的那个"技术的SONY",已经不同了.当然,我也没指望你能懂.

毕竟,说服别人比说服自己还难.
另外,关于SONY"推动人类社会科技"的说法,呵呵,我想这世界上没几个人能接受.

[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45 编辑 ]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3:46

引用:
原帖由 MJ3 于 2006-10-17 23:43 发表


无知者无畏
让我拜你一下.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7 23:51

60楼的兄弟,您认为时代靠什么推进呢? 牛顿还是爱因斯坦? 一两个人在某个时刻的灵光一现?N的游戏畅销全球,引起人们原始的娱乐欲望,使得更多的人投身到游戏这个梦幻行业来;M$的windows使得电脑科技更加简单易用,更多的图形处理软件得以普及到大众,现今才会有这么多的游戏软件人才创造者更新更好的游戏。那么SONY呢,拥有如此多科技第一的公司,他们做了些什么呢?
不知怎么会和你认真,全当灌了攒积分吧。。。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7 23:57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7 23:51 发表
60楼的兄弟,您认为时代靠什么推进呢? 牛顿还是爱因斯坦? 一两个人在某个时刻的灵光一现?N的游戏畅销全球,引起人们原始的娱乐欲望,使得更多的人投身到游戏这个梦幻行业来;M$的windows使得电脑科技更加简单易用,更多的图形处理软件得以普及到大众,现今才会有这么多的游戏软件人才创造者更新更好的游戏。那么SONY呢,拥有如此多科技第一的公司,他们做了些什么呢?
不知怎么会和你认真,全当灌了攒积分吧。。。
呵呵,您有些执着了.也有些钻牛角尖.
真正推动人类进步的,永远不会是商人. 而是人类的欲望. 商人的职能是满足人类的愿望,目的则是赢利. 同样的,SONY运用较新的技术的唯一目的也是赢利. 再说得现实些,你所说的吸引游戏软件人才进入这个"梦幻行业"的,也是利益.而非其他.

你也有些太理想化了.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8 00:05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43 发表


呵呵,断章取意? 那只是你的一厢情愿吧.你既然把这种精神赋予SONY,那我总认为他所有的产品都应该延续这一精神.
如今的SONY,同以前的那个"技术的SONY",已经不同了.当然,我也没指望你能懂.

...
关于“总”,我老是想说,但因为自己没什么资历,当着人面不能讲的,不过既然是网络.....你受累。
“总”不得不说是一种幼稚-------或者年轻而涉世不深,败得不够的说法。我想,半个世纪多过去了,
sony今日的产品越来越世俗化,快餐化,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但我觉得更确切地来说是无奈,
人总会长大---在这个世俗的社会中长大。但ps系的诞生和发展又仿佛让人见到了那个斗士。
人困于世,但心在挣扎,因为年轻的时候,SONY也和乙同学一样,对“永恒”二字痴迷不舍。
我想,您如果硬要从“所有”的产品中“总”认为出这种精神来,那么我除了羡慕,别无他想。
偶尔不妨同情一下你看不起眼的那些终日无为的长辈,也是一件好事。
作者: 狂风007    时间: 2006-10-18 00:11

LZ这帖不就是想喷PS3的网络是渣嘛?
可惜LZ的论据全是个人想象的,而根据SONY一直以来的表态,PS3是很看重网络的,既然LZ要YY,那我也YY一下.我个人认为,PS3的网络至少和360在一个水平线上,PS3在网络方面绝对不会输给360.
如果PS3的网络对战真的免费,那就超过360了.
其实如果从销量看,360现在非常的危险,在日本就不说了,创造了日本游戏史上的奇迹,在自己的大本营美国,2006年以来只4月比PS2卖得多,其他时间都卖不过PS2,再不加把力,危险啊.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8 00:14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8 00:05 发表


关于“总”,我老是想说,但因为自己没什么资历,当着人面不能讲的,不过既然是网络.....你受累。
“总”不得不说是一种幼稚-------或者年轻而涉世不深,败得不够的说法。我想,半个世纪多过去了,
sony今日的产品越来越世俗化,快餐化,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但我觉得更确切地来说是无奈,
人总会长大---在这个世俗的社会中长大。但ps系的诞生和发展又仿佛让人见到了那个斗士。
人困于世,但心在挣扎,因为年轻的时候,SONY也和乙同学一样,对“永恒”二字痴迷不舍。
我想,您如果硬要从“所有”的产品中“总”认为出这种精神来,那么我除了羡慕,别无他想。
偶尔不妨同情一下你看不起眼的那些终日无为的长辈,也是一件好事。
呵呵,这位乙同学也已年届30,不再年青了.小时候看着SONY的电视机长大.长大些用上了SONY的WALKMAN,后来玩上了MD,PS...家里的SONY东西一天比一天多,对SONY却一天比一天失望... 从MD到memory stick到UMD.这些年sony除了"专用格式", 还经营出些什么新玩意儿出来没? 收购了娱乐公司,需要技术和创新电器部门却一天比一天衰落.
如今,我实在是从SONY的任何产品中都看不到那些"精神"了.

[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8 00:19 编辑 ]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8 00:17

引用:
原帖由 狂风007 于 2006-10-18 00:11 发表
LZ这帖不就是想喷PS3的网络是渣嘛?
可惜LZ的论据全是个人想象的,而根据SONY一直以来的表态,PS3是很看重网络的,既然LZ要YY,那我也YY一下.我个人认为,PS3的网络至少和360在一个 ...
呵呵,YY?
知道什么是YY吗? 这里没有人见过用过SONY的网络,而PS3下个月就发售了.这时候夸SONY的网络有多好这叫YY.

一个成熟的网络,需要多少人投入多少时间来测试硬件和软件,你知道么? SONY有这样的行动么? SONY的网络有多少人见过?

还有,我这贴就是想说PS3的网络是渣? 呵呵, 我看你的理解力还是未够吧.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8 00:18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57 发表


呵呵,您有些执着了.也有些钻牛角尖.
真正推动人类进步的,永远不会是商人. 而是人类的欲望. 商人的职能是满足人类的愿望,目的则是赢利. 同样的,SONY运用较新的技术的唯一目的也是赢利. 再说得现实些,你所说 ...
我刚才回复过了,关于“永远”我不想重复了,关于“欲望”和“闪光的非原始的called人性”,我想我讲不清。
我想说,自从该死的站长同学搞出什么主讨论区防小白&防马甲积分不够不可回复战略后,我这样的老潜水员
也不得不出来灌(很久不打游戏了,原创力=0)。
啊,上面说的有些跑题了,我真正想说的是:我一直奉行和不了解的人唇舌之辩是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的事情,
但由于该死的站长同学........(N同上),您自以为得这段空灵红尘的欲望透视,我想所知者不在少数了,
所以建议你不妨进一步考虑一下,作为有智商的人类,你不想站在低俗的欲望的对立面做些什么吗?
此外,我承认并且欣慰---你告诉我我还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谢谢,真的谢谢。
啊,VOODOO同学呀,升了我吧,免得我继续诅咒你,痛苦呀。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8 00:21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8 00:14 发表


呵呵,这位乙同学也已年届30,不再年青了.小时候看着SONY的电视机长大.长大些用上了SONY的WALKMAN,后来玩上了MD,PS...家里的SONY东西一天比一天多,对SONY却一天比一天失望... 从MD到memory stick到UMD.这些年 ...
sorry,那就把“年轻”二字去掉吧。我想你我更了解对方一些了,下次可以更有建设性的战了。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6-10-18 00:24

不知道为什么,看了LZ的帖子以后,觉得浑身发痒……:D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8 00:26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8 00:18 发表


我刚才回复过了,关于“永远”我不想重复了,关于“欲望”和“闪光的非原始的called人性”,我想我讲不清。
我想说,自从该死的站长同学搞出什么主讨论区防小白&防马甲积分不够不可回复战略后,我这样的老潜水员
也不得不出来灌(很久不打游戏了,原创力=0)。
啊,上面说的有些跑题了,我真正想说的是:我一直奉行和不了解的人唇舌之辩是浪费时间,效率低下的事情,
但由于该死的站长同学........(N同上),您自以为得这段空灵红尘的欲望透视,我想所知者不在少数了,
所以建议你不妨进一步考虑一下,作为有智商的人类,你不想站在低俗的欲望的对立面做些什么吗?
此外,我承认并且欣慰---你告诉我我还是一个有理想的人,谢谢,真的谢谢。
啊,VOODOO同学呀,升了我吧,免得我继续诅咒你,痛苦呀。
嘿嘿...嘿嘿...
我也希望你早得解脱.
另外,如果你所谓的"低俗的对立面"就是BD和CELL, 并且要靠自己的金钱来获得对于这种"理想"的拥有的话, 嘿嘿,我并不希望拥有这种理想.因为事实上,基于BD和CELL的高尚欲望,从技术角度和实用角度上,并不比PowerPC和DVD组成的低俗欲望来得高尚多少.

嗯...其实,说到底,我还是有点儿俗气. my fault , 你别介意 ...
我说voodoo,你就从了这位可怜的人儿吧.

[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8 00:28 编辑 ]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8 00:26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6-10-18 00:24 发表
不知道为什么,看了LZ的帖子以后,觉得浑身发痒……:D
要挠么?抓挠还是皮炎平?今天灌到底了。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8 00:30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8 00:26 发表

要挠么?抓挠还是皮炎平?今天灌到底了。
详情请见拙贴.
http://www.tgfcer.com/club/thread-5810177-1-1.html

作者: royhimura    时间: 2006-10-18 00:32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8 00:26 发表


嘿嘿...嘿嘿...
我也希望你早得解脱.
另外,如果你所谓的"低俗的对立面"就是BD和CELL, 并且要靠自己的金钱来获得对于这种"理想"的拥有的话, 嘿嘿,我并不希望拥有这种理想.因为事实上, ...
呵呵,谢谢同情。其实我是软件至上者,年底入了X360后最想要Wii---最适合我这种打游戏没法过一个小时的人了(不过现在租的房子展不开地方)。从性能上来说,ps3平台恐怕仅能说是异质平台的尝试,不过我仍然希望看到异质的未来。不可否认的是,ps2平台强加了linux开发环境给开发商,至少算是开了一条路,做了件好事的。希望ps3能走下去,但希望sony别挣到大钱搞垄断。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8 00:41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8 00:32 发表

呵呵,谢谢同情。其实我是软件至上者,年底入了X360后最想要Wii---最适合我这种打游戏没法过一个小时的人了(不过现在租的房子展不开地方)。从性能上来说,ps3平台恐怕仅能说是异质平台的尝试,不过我仍然希望看到异质的未来。不可否认的是,ps2平台强加了linux开发环境给开发商,至少算是开了一条路,做了件好事的。希望ps3能走下去,但希望sony别挣到大钱搞垄断。
作为一个老程序员,我对PS3的linux平台也有些兴趣.但我认为这是sony的无奈之举.既然sony拒绝了MS的平台.linux也是最可行的方案了. 聪明的话,SONY可以利用GNU来广泛拓展PS3.

但是说实话,我完全不指望SONY会release sdk来支持这个平台. 即使有,也是要钱的.

[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8 00:45 编辑 ]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6-10-18 00:47

引用:
原帖由 royhimura 于 2006-10-18 00:26 发表

要挠么?抓挠还是皮炎平?今天灌到底了。
问题出在自私的基因上

灌不能消肿,更不解痒

洗洗睡吧
作者: bolide    时间: 2006-10-18 01:21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7 23:33 发表

你能在原文里摘出你认为有价值的detail吗? 我拭目以待咯.嘿嘿.
anyway , 本来今年春天就应该见分晓了吧.

另外,您的MS二流开发商论,也就让我们见识到您的水平了.
ft detail海了去了。
自带全功能web browser
原文介绍了母子账号管理, 可以增加好友,可以多种方式交流,包括文字短信,语音和视频.
另外还介绍了online store,包括使用真实货币和采用browser提供比live更方便更强大的界面。generic store,可以从游戏中直接进入等等。


如果你作为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不认为微软是二流开发商,把微软的那点技术奉若神明,
那我觉得你还是回去老老实实搞个十几年企业级软件再出来评论别人的水平才比较合适一点。

[ 本帖最后由 bolide 于 2006-10-18 01:42 编辑 ]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8 01:42

SONY今年60岁了,60年来,SONY无疑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电子企业,如果说真的有一个企业能够“推动人类科技,改变人们生活”的话,那SONY是最佳候选人。

SONY的任何产品都是以“最新奇”来做为最大的推动力,远的比如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软驱,CD什么的就不说了(其实夸张点说,这些都是SONY发明的)

最近10年,大家都在说“技术的SONY”不复存在了,其实创新还是非常多的

比如LCoS微显芯片,这个是SXRD投影的核心部件,后来INTEL,菲利普花了无数的钱搞不出来,最终放弃。

比如彩电上DRC-MF图像处理芯片,从最初的1.0(贵翔引擎)升级到现在HDTV上应用的2.5版

比如CELL,是四家共同研发的,PS3上第一次民用应用,第一条CELL生产线

比如专业或者民用HDV领域,这个藕不太懂

比如S-LCD,现在也造就了SONY三星LCD的辉煌

就是在大家眼中很渣的PSP,只从硬件来看,这东西也只有SONY能造出来,甚至在2004年2000块发售(不服气的话,说出一个企业的名字)

“身已老,心还在”,LS这句话概括SONY太精辟了。SONY的实验室还在不断创新,包括激光投影技术,包括机器人技术......

其实索饭真正喜欢的是玩具和SONY的这种不断制造新奇玩具的探索精神

至于微软,只能说,在藕个人(程序员+动作游戏迷)看来,软件领域之内,最具有探索精神的应该是GOOGLE和CAPCOM,藕同样也是他们的饭。

虽然藕同时还是个钱饭,但是藕不饭微软。

[ 本帖最后由 张力 于 2006-10-18 02:01 编辑 ]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8 01:56

引用:
原帖由 bolide 于 2006-10-18 01:21 发表

ft detail海了去了。
自带全功能web browser
原文介绍了母子账号管理, 可以增加好友,可以多种方式交流,包括文字短信,语音和视频.
另外还介绍了online store,包括使用真实货币和采用browser提供比live更方便更强大的界面。generic store,可以从游戏中直接进入等等。

如果你作为一个软件开发工程师不认为微软是二流开发商,把微软的那点技术奉若神明,
那我觉得你还是回去老老实实搞个十几年企业级软件再出来评论别人的水平才比较合适一点。
你说的某某人介绍SONY网络的功能.呵呵,我就问一句,你见过么?你用过么? 有过大规模测试么? SONY能保证网络质量么?

我当程序员的时候,做的就是J2EE. tomcat , sunone ,eclipse ...不用微软那套的东西. 但这些年来,有一点我还是清楚. 这个世界上没有哪家企业或个人可以说MS是二流开发商. IBM没有资格说,Oracle没资格说 ,当然他们也不会愚蠢到说出这种话.
但是你却自觉你有资格说.呵呵...我实在不明白你在说些什么

听了你的妄言,至少我觉得,你的水平不会高到哪里去.年纪也不会太大,只是个妄人而已. 我在这行干了这么些年,你这样的我也见了不少,刚会点UNIX就开始海批WINDOWS的不少.水平高的倒不多. 不过我也可以理解.我99年开始玩redhat 6.0 的时候,也自以为牛B得不得了...

[ 本帖最后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8 02:04 编辑 ]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8 01:58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8 01:56 发表

你说的某某人介绍SONY网络的功能.呵呵,我就问一句,你见过么?你用过么? 有过大规模测试么? SONY能保证网络质量么?

我当程序员的时候,做的就是J2EE. tomcat , sunone ,eclipse ...不用微软那套的东西. 但这些 ...
微软毫无疑问是一流软件开发商。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6-10-18 02:02

引用:
“身已老,心还在”,LS这句话概括SONY太精辟了。SONY的实验室还在不断创新,包括激光投影技术,包括机器人技术......

其实索饭真正喜欢的是玩具和SONY的这种不断制造新奇玩具的探索精神。

至于微软,只能说,在藕个人(程序员+动作游戏迷)看来,软件领域之内,最具有探索精神的应该是GOOGLE和CAPCOM
寄索骨丹青 · 仿梨花体赋尸一首

她掉进了大海
扑通
不是我干的
真的
这事没完
电池爆炸也是种艺术
就像菜国强征服三宅一生
炸遍多瑙
火烧八国联军
老外的汗毛
还有欧洲的钱包

我掉进了大海
扑通
到底是谁干的
妈的
这事没完
定海的神针插在海底的沟里
我已经进化
不是猴子怎么来拔

星掉进了大海
扑通
我想是湿痒干的
肯定是的
旋转
跳跃
我闭上眼
秒杀一切
探索未来就是正确
舞娘在洗澡
都被春天看到

[ 本帖最后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6-10-18 02:03 编辑 ]
作者: 霏菲飞    时间: 2006-10-18 02:03

呀呀。。。S饭也不要太夸张了把。。。

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软驱,CD都是SONY发明的??
作者: 猛男乙    时间: 2006-10-18 02:05

引用:
原帖由 RestlessDream 于 2006-10-18 02:02 发表


寄索骨丹青 · 仿梨花体赋尸一首

她掉进了大海
扑通
不是我干的
真的
这事没完
电池爆炸也是种艺术
就像菜国强征服三宅一生
炸遍多瑙
火烧八国联军
老外的汗毛
还有欧洲的钱包

我掉进了大海 ...
嗯, 这诗可以的...嘿嘿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8 02:08

引用:
原帖由 霏菲飞 于 2006-10-18 02:03 发表
呀呀。。。S饭也不要太夸张了把。。。

收音机,电视机,录像机,软驱,CD都是SONY发明的??
1955年,索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
1960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TV-8-301;
1963年,索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录像机 ;
1981年,索尼发明了3.5英寸软盘驱动器;
1982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张CD唱片;

自然,这些产品的技术有科学家的理论支持,但是是SONY第一个造出来的
作者: 莎木迷    时间: 2006-10-18 02:09

让我们拭目以待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6-10-18 02:09

引用:
原帖由 张力 于 2006-10-18 02:08 发表


1955年,索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
1960年,索尼推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电视机TV-8-301;
1963年,索尼推出世界上第一台晶体管录像机 ;
1981年,索尼发明了3.5英寸软盘驱动器;
1982 ...
此段适用:

我掉进了大海
扑通
到底是谁干的
妈的
这事没完
定海的神针插在海底的沟里
我已经进化
不是猴子怎么来拔
作者: 莎木迷    时间: 2006-10-18 02:11

这诗做的让人233
作者: 霏菲飞    时间: 2006-10-18 02:12

广播收音

1902年   美国人巴纳特.史特波斐德在肯塔基州穆雷市进行了第一次无线电广播。他于1886年便开始研究,经过十几年不懈努力,终于此次在穆雷广场放好话筒,让儿子在话筒前说话,吹奏口琴,他在附近的树林昊放置了5台矿石收音机,试验获得了成功。之后又在费城进行了广播,并获得了专利权。现在,州立穆雷大学仍树有“无线电广播之父”的纪念碑。

1906年12月24日   美国哈佛大学费森顿用调制的无线电波发送音乐和讲话进行广播试验在大西洋上可以用矿石收音机听到。

1921年   美国费里斯特、阿姆斯特朗与费森顿分别发明了再生式、外差式与超外差式电路,为现代接收机奠定了重要基础。  
1920年   美国在底特律、旧金山和兹堡开始了商业无线电广播。

1921年   美国和欧洲的无线电业余爱好者最先进行短波无线电广播。  
1925年   美国惠勒发明真空二板管青量自动控制电路。  
1927年   美国布莱克发明反馈电路,5年后普遍应用于收音机。  
1933年   阿姆斯特朗发明宽带调频原理,首次进行调频制广播。  
1935年   收音机上开始出现阴极射线调谐指示器——电眼。  
1941年   美陆军开始装备和应用军用步话机。  
1952年   英国巴克桑达尔发明收音机的负反馈音调控制电路。  
1954年   美国得克萨斯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晶体声收音机。
五十年代末   美国工程师赖纳德.康最先研制出立体声广播系统。  
1960年   蒙特利尔广播站首次应用赖纳德.康的系统进行立体声广播。  
七十年代   多波段收音机开始流行于市场。如10波段以上的收音机顺频率范围宽,收听短波效果好,深受消费者的偏爱。  
八十年代   电调谐音机开始大行其道。机械式调诣容易造成频率飘移,信号干扰,而电调诣收音机可锁定20个中、 短波频率,大大提高收音的真切度。  
八十年代中期   微处理器进入收音机,形成电脑全自动化。这款新潮收音机普遍带有液晶数字化频率的显示电脑控制,只需7秒钟就可以完成全频率的搜索选台。在整个搜索过程中,电脑会把该电台频率所对应的分频数码送入随机的存储器中,一旦发现某一频率有电台播音时,就会自动锁住,使收音机进入收音状态。
八十年代末   荷兰菲利浦公司研制出一只图钉大小的硅芯片调频收音机,它包含了除输入天线和扬声器外的收音机的全部电路元件。这种微型收音机可以装在怀表、打火机、眼镜、钢笔以及其它随身携带的用品中,可满足人们快节奏地接收信息量的需要。  
九十年代初   美国庄逊电子公司研制成功一种永久电源收音机,只要在收音机顶端的圆孔内注入少量盐水,便可继续收听使用,电池寿命为1万小时,特殊情况也可用啤酒、苏打水 、天然水等液体来代替盐水。因此,这种收音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必提心缺乏电源供应。  
1995年4月   香港推出全球最小的FM收音机,体积为1.5×0.5×0.25英寸,可挂在耳背收听重少于1/4盎司,与一元硬币一般轻。  
挂在耳背的迷你收音机:   本地公司1995年4月推出其声称为全球最小的FM收音机,体积为1.5×0.5×0.25英寸,可挂在耳背收听。重量少于1/4盎司,与一元硬币一般轻。该机附有一个耳夹,可挂在耳背,方便跪步及骑单车时使用,尤其适用于户外活动。 ——该收间机是由美国一种新的专利合成电路技术制成,利用两粒锂电池(扁平电池,非笔芯电池)运作,又配备标准及加强天线,以使接收清晰,还备有按扭选台、音量调校掣及耳夹。  



~~~~~~~~~~~~

请问SONY在那里?

[ 本帖最后由 霏菲飞 于 2006-10-18 02:14 编辑 ]
作者: 霏菲飞    时间: 2006-10-18 02:12

电 视


1883年圣诞节
  德国电气工程师尼普柯夫用他发明的“尼普柯夫圆盘”使用机械扫描方法,作了首次发射图像的实验。每幅画面有24行线,且图像相当模糊。

1908年
  英国肯培尔.斯文顿、俄国罗申克无提出电子扫描原理,奠定了近代电技术的理论基础。

1923年
  美籍苏联人兹瓦里金发明静电积贮式摄像管。年发明电子扫书描式显像管,这是近代电视摄像术的先驱。

1925年
  英国约翰.洛奇.贝尔德,根据“尼普科夫圆盘”进行了新的研究工作,发明机械扫描式电视摄像机和接收机。当时画面分辨率仅30行线,扫描器每秒只能5次扫过扫描区,画面本身仅2英寸高,一英寸宽。在伦敦一家大商店向公众作了表演。

1926年
  贝尔德向英国报界作了一次播发和接收电视的表演。

1927——1929年
  贝尔德通过电话电缆首次进行机电式电视试播;首次短波电视试验;英国广播公司开始长期连续播发电视节目。

1930年
  实现电视图像和声音同时发播。

1931年
  首次把影片搬上电视银幕。 ——人们在伦敦通过电视欣赏了英国著名的地方赛马会实况转播。 ——美国发明了每秒种可以映出25幅图像的电子管电视装置。

1936年
  英国广播公司采用贝尔德机电式电视广播,第一次播出了具有较高清晰度,步入实用阶段的电视图像。

1939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开始播送全电子式电视。瑞士菲普发明第一台黑白电视投影机 。

1940年
  美国古尔马研制出机电式彩色电视系统。

1949年12月17日
  开通使用第一条敷设在英国伦敦与苏登.可尔菲尔特之间的电视电缆。。

1951年
  美国H.洛发明三枪荫罩式彩色显像管,洛伦期发明单枪式彩色显像管。

1954年
  美国得克萨期仪器公司研制出第一台全晶体管电视接收机。

1966年
  美国无线电公司研制出集成电路电视机。3年后又生产出具有电子调诣装置的彩色电视接收机。

1972年
  日本研制出彩色电视投影机。

1973年
  数字技术用于电视广播,实验证明数字电视可用于卫星通信。

1976年
  英国完成“电视文库”系统的研究,用户可以直接用电视机检查新闻,书报或杂志。

1977年
  英国研制出第一批携带式电视机。

1979年
  世上第一个“有线电视”在伦敦开通。它是英国邮政局发明的。它能将计算机里的信息通过普通电话线传送出去并显示在用户电视机屏幕上。   

1981年
  日本索尼公司研制出袖珍黑白电视机,液晶屏幕仅2.5英寸,由电池供电。

1984年
  日本松下公司推出“宇宙电视”。该系统的画面宽3.6米,高4.62米,相当于210英寸,可放置在大型卡车上,在大街和广场等需要的地方播放。系统中采用了松下独家研制的“高辉度彩色发光管”,即使是白天,在室外也能得到色彩鲜艳,明亮的图像。

1985年3月17日
  在日本举行的筑波科学万国博览会上,索尼公司建造的超大屏幕彩色电视墙亮相。它位于中央广场上,长40米、高25米,面积达1000平方米,整个建筑有14层楼房那么高。相当一台1857英寸彩电。超大屏幕由36块大型发光屏组成,每块重1吨,厚1.8米 4行9作品共有45万个彩色发光元件。通过其顶部安装的摄像机,可以随时显示会场上的各种活动,并播放索尼公司的各种广告性录像。

1985年
  英国电信公司(BT)推出综合数字通信网络。它向用户提供话音、快速传送图表 、传真、慢扫描电视终端等。

1991年11月25日
  日本索尼公司的高清晰度电视开始试播:其扫描线为1125条,比目前的525条多出一倍,图像质量提高了100%;画面纵横比改传统的9:12为9:16,增强了观赏者的现场感;平机视角从10度扩展到30度,映图更有深度感;电视面像“画素”从28万个增加 为127万个单位面积画面的信息量一举提高了近4倍……因此,观看高清晰度电视的距离不是过去屏高的7倍而是3倍,且伴音逼真,采用4声道高保真立体声,富有感染力。

1995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出超微型彩色电视接收机(即手掌式彩电),只有手掌一样大小 ,重量为280克。具有扬声器,也有耳机插孔,液晶显示屏约5.5厘米,画面看来虽小,但图像清晰,其最明显的特点是:以人的身体作天线来取得收视效果,看电视时将两根引线套在脖子上,就能取得室外天线般的效果。

1996年
  日本索尼公司推向市场“壁挂”式电视:其长度60厘米、宽38厘米,而厚度只有3.7厘米,重量仅1.7千克,犹如一幅壁画。

我国在1958年9月2日
  开始播送黑白电视,并建立了相应的电视工业。

1973年
  开始试播彩色电视。

~~~~~~~~~~~~~


请问SONY出现在第几行

[ 本帖最后由 霏菲飞 于 2006-10-18 02:17 编辑 ]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8 02:14

哦,收音机是日本第一台,刚刚看到
作者: 莎木迷    时间: 2006-10-18 02:16

LIVE更新无聊死了,来看战帖.
发觉一点:SONY饭没玩过360,只凭游戏的截图来战.:D
先买了360,被震撼到了.先入为主的变成了软饭.

[ 本帖最后由 莎木迷 于 2006-10-18 02:22 编辑 ]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8 02:17

晶体管电视是SONY第一个商品化的
作者: RestlessDream    时间: 2006-10-18 02:20

引用:
原帖由 张力 于 2006-10-18 02:17 发表
晶体管电视是SONY第一个商品化的
Then what?

哪家百年老店没有几个第一?

Then what?

借用威士忌广告

Keep Walking
作者: 张力    时间: 2006-10-18 03:05

补充:SONY重要产品&技术 发表

    * 1950年7月 – 发表日本第一台G型收音机
    * 1955年8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半导体收音机–TR55
    * 1960年5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半导体电视–TV8-301
    * 1965年8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家用录影机 CV-2000
    * 1968年4月 – 发表革命性的特&#20029(Trinitron)电视影像技术
    * 1968年10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搭载特&#20029(Trinitron)电视影像技术彩色电视- KV-1310
    * 1975年5月 – 发表世界第一台BETAMAX录影机
    * 1978年 – 发展革命性的CCD(charge-coupled device)感光元件技术
    * 1979年7月 – 发表革命性的Walkman世界第一台随身听产品- TPS-L2
    * 1983年 – 联合荷兰飞利浦共同发表激光唱盘(CD),并主导74分钟标准
    * 1983年 – 制定3.5英寸软碟(1.44MB磁盘)
    * 1986年6月 – 发表32位元电脑-MSX
    * 1988年 – 发表Hi-8摄影机
    * 1992年11月 – 发表MD(Mini Disc)音乐技术
    * 1994年12月 – 发表PlayStation次世代游戏机
    * 1996年12月 – 发表首款数码相机-CyberShot DSC-F1
    * 1997年7月 – 发表新世代电脑-VAIO影音整合系统
    * 1997年7月 – 发表WEGA全平面电视
    * 1999年 – 发表AIBO机器狗技术
    * 1999年 – 发表Memory Stick 记忆卡
    * 2000年3月 – 发表PlayStation 2次世代游戏机
    * 2002年2月 – 发表新一代DVD光盘存储格式蓝光光盘标准
    * 2003年6月 – 发表QUALIA高阶品牌系列
    * 2003年12月 – 发表QRIO机器人技术
    * 2004年12月 – 发表采用UMD储存媒体的PlayStation Portable次世代掌上型游戏机
    * 2005年1月 – 联合IBM、东芝(TOSHIBA)共同发表时脉4GHz起跳的Cell-微处理器
    * 2005年5月16日 – 美国E3展发表搭载Cell处理器的PlayStation 3次世代游戏机
    * 2005年7月19日 - 发表与Konica Minolta(柯尼卡美能达)合作,加入数码单反相机市场,以因应消费型数码相机的饱和
    * 2005年8月25日 – 联合IBM、东芝(TOSHIBA)公开Cell-微处理器详细制程
    * 2005年9月13日 - 9月开始陆续在全球发表BRAVIA新一代液晶电视
    * 2005年9月30日 - 联合SanDisk发表Memory Stick Micro (M2)记忆卡
    * 2006年2月21日 - 发表全球最小支援高画质1080i HDV-HC3
    * 2006年4月10日 - 再度联合与韩国三星电子合作投产第八代S-LCD液晶面板厂
    * 2006年4月20日 - 全新发表数码单反相机品牌 α (alpha)
作者: 莎木迷    时间: 2006-10-18 03:13

游戏论坛,谈SONY的丰功伟业干什么?
作者: bolide    时间: 2006-10-18 05:33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8 01:56 发表

你说的某某人介绍SONY网络的功能.呵呵,我就问一句,你见过么?你用过么? 有过大规模测试么? SONY能保证网络质量么?

我当程序员的时候,做的就是J2EE. tomcat , sunone ,eclipse ...不用微软那套的东西. 但这些 ...
原来我没有用过就不能根据报道发表评论。好吧。


世界上没有哪个人敢说微软是二流?
别的不说,你还是先到计算机学术界去了解了解吧,看看微软能不能进那些大牛教授的法眼。
或者到那些世界顶尖的opensource community中去问问有没有软饭?看看有没有人理你。
最奇怪的就是有些搞软件的会用自己某某年搞过java linux来证明自己有水平,八竿子也打不着阿。

你有学识的话,不妨说说看微软开发了哪些在同类产品中唯我独尊的一流软件产品? 算了,就此打住。

[ 本帖最后由 bolide 于 2006-10-18 05:57 编辑 ]
作者: rbt12345    时间: 2006-10-18 08:00

引用:
原帖由 猛男乙 于 2006-10-18 01:56 发表

你说的某某人介绍SONY网络的功能.呵呵,我就问一句,你见过么?你用过么? 有过大规模测试么? SONY能保证网络质量么?

我当程序员的时候,做的就是J2EE. tomcat , sunone ,eclipse ...不用微软那套的东西. 但这些 ...
听了你的妄言,至少我觉得,你的水平不会高到哪里去.年纪也不会太大,只是个妄人而已. 我在这行干了这么些年,你这样的我也见了不少,刚会点UNIX就开始海批WINDOWS的不少.水平高的倒不多. 不过我也可以理解.我99年开始玩redhat 6.0 的时候,也自以为牛B得不得了...
其实觉得这句也很适合你
从你的话里很难看出你居然三十已过,还以为是个20多的毛头小子
sony也已经是个60年的老集团了,就算sony这几年做的不好,又有哪几家公司敢信誓旦旦说sony将死?你和那些海批windows的人有什么区别?你也不过是国内的一个小小的个人,难道你就看的比整个业界整个商界都通透??
作者: 罗开    时间: 2006-10-18 08:40

什么时候做为游戏部门的SCE代表了SONY整个集团了?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