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
最好的案例就是2006年《游戏一周》(Gamer Weekly)杂志猝死事件。
《游戏一周》以周刊的形式,想在速度上超越两本既有杂志半月刊的出刊速率——不客气地说,这种定位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这可能和其主创来自某既有杂志编辑部有关。虽然是周刊,但其内容结构、指导思想,乃至版式安排都与某既有杂志如出一辙。以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论,每周4.98元,一个月四周,和某刊半月一本,定价9.8元相比根本不存在价格优势。但不要忘了《游戏一周》增加的是读者每周购买的时间成本,与其频繁上街,一个月跑四次寻求一个替代品,不如直接买半月刊就是了——可以说《一周》的“单位资讯成本”无疑是最高的。更致命的是《一周》在节奏上完全忽视了网络媒体的隐形地雷阵。资讯不可能比网络快;功略等传统杂志的优势内容则在质量上最多与原刊持平、在速度上又败于网媒;而专题类内容则在这本薄薄的周刊里基本找不到页面和策划时间。前有旧刊的知名度和发行量截源,后有各路网络媒体的追杀,这样的杂志当然无法生存下去。
引用:
RestlessDream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最好的案例就是2006年《游戏一周》(Gamer Weekly)杂志猝死事件。
《游戏一周》以周刊的形式,想在速度上超越两本既有杂志半月刊的出刊速率——不客气地说,这种定位从一开始就给自己挖好了坟墓。这可能和其主创来自某既有杂志编辑部有关。虽然是周刊,但其内容结构、指导思想,乃至版式安排都与某既有杂志如出一辙。以简单的经济学原理论,每周4.98元,一个月四周,和某刊半月一本,定价9.8元相比根本不存在价格优势。但不要忘了《游戏一周》增加的是读者每周购买的时间成本,与其频繁上街,一个月跑四次寻求一个替代品,不如直接买半月刊就是了——可以说《一周》的“单位资讯成本”无疑是最高的。更致命的是《一周》在节奏上完全忽视了网络媒体的隐形地雷阵。资讯不可能比网络快;功略等传统杂志的优势内容则在质量上最多与原刊持平、在速度上又败于网媒;而专题类内容则在这本薄薄的周刊里基本找不到页面和策划时间。前有旧刊的知名度和发行量截源,后有各路网络媒体的追杀,这样的杂志当然无法生存下去。
游戏一周的猝死并不是因为楼主分析的这个原因(至少这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一个实在不应该发生的环节性失误。有些funny,很多事物都是这样,成功了,一群人去点评,失败了,一群人去分析。感叹一下突然蒸发的游戏一周罢了……
大愚若智——郑渊洁
大智若愚的人我见到的不多。常见的是大愚若智的人。大愚者,极度笨傻也。极度笨傻的人以智者的面貌出现,应该说难度较大。大智若愚是智者假装笨,大愚若智则是愚者假装聪明。按说智者装笨容易,愚者装聪明难。其实不然。智者装笨已经被人识破穿帮,否则“大智若愚”这句话不会应运而生。而愚者装聪明至今未被世人察觉,证据是“大愚若智”这个词汇从未进入语言流通领域。由此可见人们还没意识到很多貌似智者,其实是愚者假装的。
纵观所有大愚若智者,所掌握的事半功倍诀窍有二。其一是居高临下给别人指出前进的方向,或曰给别人提建议,抑或美其名曰批评家。往年,大愚若智者是在亲朋好友聚会时高谈阔论常青指路,如今拜科技之赐,足不出户就能在网上论坛或博客给素不相识的人指引前进方向。其实真正的成功者,都视时间为生命,他们恨不得将每分钟掰成两半用,埋头走自己的路,无暇关顾他人的路如何走。再说了,智者都清楚,投人胎活一回不容易,自己的路自己走,他人毋庸置喙,这是对别人最基本的尊重。大愚若智者的第二个诀窍是故弄玄虚,把简单的道理往复杂了说,把听得懂的话往听不懂了说,以此显示自己的高明。偏偏人类就有这样的误区,对于使用母语发音能说出让同胞听不懂的话的人,大都会肃然起敬。这就助长了大愚若智者变本加厉乐此不疲地发明新名词唬人。
此外,另有一个盛产大愚若智者的高危人群:家长群体。几乎没有不望子成龙的家长,可是有多少家长分析过“龙”的特点,然后按照龙的特点把孩子往龙培养?爱迪生是龙,爱因斯坦也是龙,所有“龙”的共同特点就是逆向思维外加蔑视权威。鲜见有家长按照这样的思路望子成龙培养孩子。使用培养虫的方法(逆来顺受言听计从听话听话再听话)培养龙,不是大愚若智是什么?
引用:
看完此文,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罗老湿究竟有没有支持过正版?
引用:
starocean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看完此文,我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罗老湿究竟有没有支持过正版?
罗老湿的稿费似乎都用在包鸡上了
引用:
终于看完了,个人觉得如果楼主文中不要涉及那许多自己并不了解的内幕,比如《游戏一周》消亡原因之类,可能会更加无懈可击。
特别更正一下,我和罗某无怨,而是罗某出于某种奇特心理的单方面怨恨,大家可以去S1搜索我和罗过去的帖子,看看是谁一直在没事找抽.
即便在楼主的那个揭露帖里,我也对有人拿罗某长相说事表示了不满。
另外;请不要把我和罗某并列,这无疑是对在下的莫大侮辱,就算码字骗钱的撰稿人总也有三六九等的......
引用:
游戏一周的猝死并不是因为楼主分析的这个原因(至少这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一个实在不应该发生的环节性失误。有些funny
引用:
Leny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游戏一周的猝死并不是因为楼主分析的这个原因(至少这个原因不是主要原因),而是一个实在不应该发生的环节性失误。有些funny
一个实在不应该发生的环节性失误
==========
当时听到消息,第一感到很荒谬 然后就是遗憾了...
顶楼主文 希望能把话语权部分再起一篇详细的
引用:
偶是全制霸,可4年前一开始就成了eg软性战犯代言人,这个.....和lz的分类不符啊
引用:
[注1]《游戏一周》的最直接停刊原因并非销量问题。不过国内电玩杂志的确有因为销量和广告无法支撑而倒刊的例子。比如美国IDG旗下的著名导购类电玩刊物GamePro的中文版《电玩帮》,由于投资方不看好,这本原来在美国大受欢迎的杂志中文版在前后大约出刊一年后迅速消亡。
引用:
话语权……揭得不错
平媒的好处就是它可以打你,你却打不到它,所以软饭们再怎么愤怒于平媒上不吊他们,在论坛上再怎么讽刺斥责,平媒还是可以一样不吊他们--话语权的妙处,就在此地了。
随着网络深入到每一个玩家的生活中,平媒所占据的这点优势,被可怜地打破了,可随着XB360的破解,平媒很容易转向,估计1年后该轮到索饭们郁闷了。
要说有意思,倒是真的很有意思。
引用:
RestlessDream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注1]《游戏一周》的最直接停刊原因并非销量问题。不过国内电玩杂志的确有因为销量和广告无法支撑而倒刊的例子。比如美国IDG旗下的著名导购类电玩刊物GamePro的中文版《电玩帮》,由于投资方不看好,这本原来在美国大受欢迎的杂志中文版在前后大约出刊一年后迅速消亡。
大部分刊登的都是美国游戏的杂志可能在中国热卖吗?这跟XB在日本始终冷清有奇妙的相似啊 ……
很多杂志都相继倒下了,但是原因各不相同,FAMI通的香港中文版《电玩通信》,《GAME PLAYERS MAGZINE》……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 Powered by Discuz! 6.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