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求助] 有个说法,游戏厂商一开始对PS1没兴趣,直到VR战士出现。其中提到了卡普空。

引用:
原帖由 jk02 于 2025-11-2 12:43 发表

碾压是啥意思?你算了总销量多少?我说这榜上SFC总销量碾压PS1信不信?

我说周销量不落下风是指周榜上三家游戏都有位置,非要细算每周总销量谁比谁多卖几万谁会那么干?

拿56楼的图来说,你能想象最后赢的是SFC?
我觉得你可能忽略了欧美的销售数据,在日本96年时土星势头确实还可以,但是在欧美95年首发土星完败于PS然后一直被碾压第三方也都看在眼里,
那么在96年的确已经能够判断是PS稳赢的局面了,只是很多人没有料到最后跟土星是大于10:1的差距。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引用:
原帖由 @久多良木健  于 2025-11-2 17:34 发表
不, 我觉得很重要一点是, square只是不想上任天堂了, 不想被你家族式管理约束了, 在这个基础上, 上哪个平台都可以. 这就像一个要考出本地的高三学生, 清北只是最后运气好. 后人来看, 说的都是这娃有能力有志向等等, 其实他只是不想留在本地被家长管, 哪怕深圳大学他都会去.
为啥是索尼, 因为索尼最积极, 索尼自己还有光盘厂快速补货. 一举解决了square的流通渠道上的心头大患, 这是一个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双赢合作. sony给了square cd的销售渠道, 让游戏不再是传统游戏卖场的专属货物, 能够进入全家罗森音像城这类多媒体连锁店店头, 所有人都能很轻易的买到游戏, 不用压钱, 卖掉结算, 卖不掉甚至可以回收免费销毁没有任何积压. 这对任天堂的卡带模式而言是一个质变.
第三方大多都受不了老任的压迫,不想跟老任玩是事实,但是也别太高估这点,
就凭史克威尔专门出了卡带和光碟两版demo去劝说老任选择光盘失败来看,这种所谓的积怨也是比较虚的,老任最致命的败因还是因为继续选择了卡带,如果选择光盘的话,其实那一代还是有得打的,就算输也会更加焦灼。
而且老任只要选了光盘,本身就意味着他原本的那一套会出现改变,而第三方如果见到一个条件更加宽裕的任天堂,态度也会有所不同,老任会有时间空间去及时调整策略。

本帖最后由 zero3rd 于 2025-11-2 18:17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当年街机产业的竞争搞街机的第三方无论如何对土星有所顾忌


TOP

引用:
原帖由 zero3rd 于 2025-11-2 16:1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sfc输赢没有意义,因为已经是上一代主机生命末期,庞大的装机量在那里,卖得不错是正常的。
而看年度销量ss输了ps一大截,趋势已经很明显了,所以才会有ff7决定上ps,
不是因为ff7上 ...
我说96年的实际情况你说的是趋势,趋势用你说?就算当年SFC的FF4也能预示MD赢不了,就说96年是不是三分天下SFC占优?你说SS输了一大截具体是输多少?

[ 本帖最后由 jk02 于 2025-11-2 18:3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zero3rd 于 2025-11-2 18: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第三方大多都受不了老任的压迫,不想跟老任玩是事实,但是也别太高估这点,
就凭史克威尔专门出了卡带和光碟两版demo去劝说老任选择光盘失败来看,这种所谓的积怨也是比较虚的,老任 ...
任天堂绝不会选光盘, 因为这是胜利者定势. 任天堂是这样, 索尼也是这样
胜利者会维持上一次胜利的方法继续来一遍, 路径依赖, 你没法跟胜利者说这是错的, 因为之前市场证明了他是对的. ps3就是ps2的重演, 最终步子大到兜不住了
新来的挑战者是完全不管你这些规矩的, 他就是来打破思维定势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KainX 于 2025-11-2 17:49 发表

我觉得你可能忽略了欧美的销售数据,在日本96年时土星势头确实还可以,但是在欧美95年首发土星完败于PS然后一直被碾压第三方也都看在眼里,
那么在96年的确已经能够判断是PS稳赢的局面了,只是很多人没有料到最后 ...
那是肯定的,其实96年FAMI通没多大意思,对次世代胜负只字不提,之前爱做的图表也一个没有,大部分都是访谈。唯独给个海外加盟厂家PS好像是二百多家,SS好像是个位数还是两位数,不知道算不算冷知识

[ 本帖最后由 jk02 于 2025-11-2 18:42 编辑 ]

TOP

最近GAF也在讨论SS在欧美的失败,基本上认为SS在欧美失败有以下原因:
1、MDCD和32X的失败让很多零售商不愿意相信世嘉,不愿意进货SS,很多人表示当时住家附近的店铺没有卖SS的,或者卖的很少,零售商不信任SEGA.
2、美国玩家当时希望在MD后继机上玩SONIC、怒之铁拳、真人快打、永恒的冠军、世嘉自己的NFL、一大堆体育游戏的各类续作、超级英雄改编的游戏等,而SS却恰恰没有这些。这就好比你能想象N64没有超级马力欧和塞尔达吗?
3、SS发售的大量街机移植游戏和原创游戏对于欧美玩家来说毫无吸引力。VR战士2美国玩家觉得无聊,没有铁拳2爽。铁甲飞龙关卡太少,梦游美国和世嘉拉力内容单薄,还不如去玩WIPEOUT。BUGS和钟表骑士太无聊,NIGHTS人设不讨喜。2D格斗游戏已过时。
4、SS的3D太差,欧美第三方出的3D跨平台游戏画面效果基本上SS完败。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asdqwe 激骚 +1 最骚 Rated by wap 2025-11-2 23:18

TOP

引用:
原帖由 久多良木健 于 2025-11-2 02:59 发表

这个榜单的意义在于, 头部软件是一个风向的指示标, 后面的只有跟从, 就像只有有了capcom的街霸2, 竞争对手才敢跟风出格斗游戏, 这个市场是头部软件带领的.
96年暑假商战, 软硬件ps是ss的2倍, square的demo起了关 ...
96年夏季商战,SS的软件销量还可以,没有2:1,SS我记得是34%,PS是52%?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小粉粉  于 2025-11-2 12:05 发表
96年夏季商战,SS的软件销量还可以,没有2:1,SS我记得是34%,PS是52%?
ss比ps,sfc 少,这个数据范围是?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老实说ss有点吹出来的。说什么ss和ps大战。以为是主机市场的大战。结果是日本市场的大战(限定两年时间)。出了日本被ps和n64碾压。也不知道是怎么吹出来的

当然如今已经习惯了,国内吹了不少游戏,以为多牛逼,没续作多可惜,结果一看销量。。。没续作不是应该的吗。什么梦幻模拟战,光明三部曲之类的

本帖最后由 link520 于 2025-11-2 20:39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引用:
原帖由 爱猫咪的薛定谔 于 2025-11-2 20:22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ss比ps,sfc 少,这个数据范围是?
你指哪个?你是要我说的这个还是哪个,我说的这个范围是1996年7月1日-9月1日。软件销量占比PS是52%,SS是34%。

TOP

引用:
原帖由 link520 于 2025-11-2 20:2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老实说ss有点吹出来的。说什么ss和ps大战。以为是主机市场的大战。结果是日本市场的大战(限定两年时间)。出了日本被ps和n64碾压。也不知道是怎么吹出来的

当然如今已经习惯了 ...
就是日本大战,而且当时也是日本媒体渲染的。就跟当年SFC出之前,媒体渲染MD和PCE大战一个道理。

TOP

引用:
原帖由 zero3rd 于 2025-11-2 18:09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
第三方大多都受不了老任的压迫,不想跟老任玩是事实,但是也别太高估这点,
就凭史克威尔专门出了卡带和光碟两版demo去劝说老任选择光盘失败来看,这种所谓的积怨也是比较虚的,老任 ...
任天堂不会放弃卡带的,这是根本性的问题,任天堂搞的初心会就是平台商压榨内容开发商的工具,任天堂靠着游戏卡带这套营销模式赚取巨额利润,把风险全部转嫁到游戏开发商头上,这种模式任天堂从1983的FC玩到了1996年的N64,他一直是赢家,赢家是不可能放弃这个模式的。

索尼PS能赢下这场竞争,我觉得本质是游戏行业里新的营销流通模式操翻了传统老式的分销模式。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senooo  于 2025-11-2 10:36 发表
电软虽然有倾向性,但是瞎编基本是没有的,他的那些数据也都是从日本或者香港的游戏媒体翻译转载过来的,硬软件销量数据也都是准确的,square加盟ps,ff7要出在ps上,电软也是第一时间就报道了,记得是96年2月还是3月的杂志,而且也说了这个对次世代发展格局可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谁要有老杂志的可以查查。

不像现在自媒体,许多真是纯瞎编,贩私货。
电软以前有个特约撰稿人好像叫darkbaby,太阳黑子工作室,他的文章是我当年买电软的动力之一,后来听说挺多内容是添油加醋编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Zico2003 于 2025-11-2 23:1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电软以前有个特约撰稿人好像叫darkbaby,太阳黑子工作室,他的文章是我当年买电软的动力之一,后来听说挺多内容是添油加醋编的……
白色风衣吗?
哈哈。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