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71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

ps3算不算一个失败的架构?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weileziyuan  于 2025-10-19 17:00 发表
然而事实是,PS3在两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产业的技术路线。
1.异构计算
一个主核和八个协同处理器的设计在当时看起来非常另类,还常被黑子们拿来吐槽。可是看看现在这种架构已经成了主流,各种桌面、移动处理器都用这种架构,包括后续的xbox也是。

2.PS3配备了英伟达与索尼共同开发的GPU——RSX(Reality Synthesizer) 。RSX具有并行处理多种数据的能力,这种特性在PS3的游戏运行中得到了体现,让英伟达认识到GPU并行计算的潜力。这为英伟达后来开发CUDA(Compute Unified Device Architecture)并行计算平台奠定了基础。后来才有了虚拟币、挖矿和ai人工智能的故事。
喷了,宇宙起源PS3


TOP

引用:
原帖由 refo 于 2025-10-20 22:14 发表
喷了,现在还有CELL吹

CPU也好,GPU也好,随着产业发展,最后就是越来越赢家通吃。

CELL本质上不还是IBM那块POWER CPU的魔改么,你要说有特色么,当然有,但肯定比不过INTEL的X86,和NV/AMD的GPU了
并不是绝对没机会的
在吞吐量任务的情况下Cell能效不比早期GPGPU差,考虑到CPU的的指令自由度,表现其实是很不错的。
无论是用标准Cell的走鹃,还是用PPU改版的蓝色基因Q,都表现很不错,而在当时还没什么基于GPGPU的超算呢。
后来继承这个路线的太湖之光,甚至可以用次2档的工艺获得跟同期CPU+GPGPU超算相近的能效。

结果边缘化没错,但我不认为这个技术路线先天就是不行的,很大程度上还是推广不利的关系。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从现在的角度看,ai或者游戏方面cell这种异构模式也打不过gpu吧,两个u合一起好像也没啥优势场景


TOP

cell本身就不是专门用作实时渲染的,和gpu就没什么好打的,谈何打得过打不过。
只能说,Cell的SPE由于向量性能出众以及local memory的带宽比较高,可以做一些诸如图元生成与剔除,分块延迟渲染等操作。但说到底还是以向量加速器的身份进行一些流程的辅助。作为GPU,它从根上就还缺东西。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ps3还直接害死了psv,因为PS3硬件设计太烂,sce只能把有限的资源保ps3,弃psv。放弃了双线作战,实在烧不起钱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hourousha  于 2025-10-20 17:14 发表
cell本身就不是专门用作实时渲染的,和gpu就没什么好打的,谈何打得过打不过。
只能说,Cell的SPE由于向量性能出众以及local memory的带宽比较高,可以做一些诸如图元生成与剔除,分块延迟渲染等操作。但说到底还是以向量加速器的身份进行一些流程的辅助。作为GPU,它从根上就还缺东西。
那就是说即使当年cell成功,发展到现在也会边缘化?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爱猫咪的薛定谔  于 2025-10-21 10:05 发表
那就是说即使当年cell成功,发展到现在也会边缘化?
做gpu当然不行,说spe向量强,gpu有向量弱的么,说local mem带宽高,能高过gpu里的group shared mem么?说它缺东西,不只是tmu,rop这些。比如当年顽皮狗的演讲,说计算数据需要组织成SoA的形式以适应向量运算单元。但打从g80开始,它所谓的标量运算(相比当时ati的vliw)本质上就是使用16或32-wide的向量单元处理SoA后的数据,而把显存中数据组织成SoA的形式是由硬件完成,对于开发者是透明的。专用硬件对开发者有开发范式的限制,这是达到高效,易扩充规模的代价,通用硬件是限制少,想怎么用都行,那么也必然有代价。

TOP

完全没有说到点子上
实际就是CPUGPU产业光速发展,廉价且大力出奇迹
所以,
IC逻辑设计,芯片设计,半导体设计基本上没有什么意义了

TOP

按照IBM工程师自己的说法,要追溯Cell的初衷究竟是什么

当发现Cell在2004年初第一次流片,频率拉不到5G的时候,这个项目就已经偏离了最初的预期
如果一个PPE能拉到5G,那么有没有SPE都无所谓
本来Cell一开始的计划就是通过跟Netbrust大幅拉开频率差距实现压倒性胜利,达不到这个目标就是偏离了初衷,后面是找补
这才是后来Cell转而大谈SPE的原因,因为PPE频率没有达到初衷,那就只能谈SPE了

当然这句话可以不止形容Cell一种架构
本来Netbrust一开始的计划就是通过跟K7大幅拉开频率差距实现压倒性胜利,达不到这个目标就是偏离了初衷,后面是找补
Netbrust的目标是每年至少提升1个G,最终目标10G,结果到最后默频极限也就3.8G,上了液氮才8G,克雷格因此公开下跪

那是技术发展最快的时代,所以厂商有很多狂野的设想也可以理解,又不止一家厂子这么狂野
脱离当年的背景,只是现在谈马后炮,就没意思了

IBM在公开宣传中主要把Cell当成服务器而非消费端CPU,主要宣传组网后的性能
5G的频率指标仅仅在内部宣传,通过工程师写回忆录对外公开,而不是像Netbrust那样大张旗鼓的放卫星

站在日方的角度来说,拿出2003年11月4日久多良木健负责的PPT,就能知道Cell在日方心中的目标
那就是日本在1982年立项的所谓“第五代计算机”,用服务器组网把算力堆上去,AI就会自己蹦出来,跟原始营养汤诞生的生命一般
这个PPT在如今看来是肯定有问题,AI需要人为设计和训练,而不是自己蹦出来
但在2003年,并没有引起广泛质疑,当时营养汤还不存在,算力还没堆起来,大部分人无法判断
不站在马后炮的角度,如果Cell组网实现了AI大跃进,那么PS3这种消费端产品的一时成败都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只是现在可以马后炮了,这是理论上就不可能的事情

跟久多良木健所说的“PS2能让玩家进入黑客帝国的世界”这种言论比,Cell的AI设想已经算是比较务实的宣传了
丸山茂雄和伯尼·斯托拉都作证,在PS1早期(1994-1995年),久多良木健就私下说过,SCE的最终敌人不是世嘉,也不是任天堂,而是Wintel
久多良木健为什么这么想那是另一个话题,但1994、1995年就私下说了,这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从PS1构思,到PS3实施的长期战略
既然日本通产省(现经产省)在1982年就给第五代计算机立项了,那Cell会产生这个想法也不算多奇怪

[ 本帖最后由 Nemo_theCaptain 于 2025-10-21 20:07 编辑 ]

TOP

SPE DSP这种通用SIMD运算芯片
天生适合视频编解码,T&L运算和硬件光追
但是贴图功能是短板
代替不了通用GPU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dc有什么奇怪的

TOP

 71 12345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