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9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后知后觉,才知道DVD电影也有逐行扫描一说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用PS2播放同一张DVD感觉比在PS3上画质要差一些,以为是色差线模拟信号没有HDMI数字信号纯净造成的
后面翻功能菜单才发现逐行扫描没有打开,开启后画质和PS3基本一样了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Firefox
PS2 遗憾的就是 没法始终开启 480p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引用:
原帖由 @beterhans  于 2025-4-5 22:21 发表
PS2 遗憾的就是 没法始终开启 480p
你是说玩游戏时吧,有些软件不支持也没办法,而且当年的电视很多还是隔行的,如果强制输出逐行会导致显示错误
播放DVD时开启逐行扫描后系统会记住,而且不知道为什么选项直接变灰,改不回隔行扫描了

更新:可以改回隔行扫描,需要完全退出播放

本帖最后由 道克斯 于 2025-4-6 16:05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PS3播DVD是有upscale算法选项的,开启后能优化出准高清的效果,当然这选项只在hdmi输出时有效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引用:
原帖由 @alexey  于 2025-4-6 07:59 发表
PS3播DVD是有upscale算法选项的,开启后能优化出准高清的效果,当然这选项只在hdmi输出时有效
有个以1080p输出的功能,但是对视频画质本身没有提升,就是UI看着舒服些
PS3看DVD操作体验没有看BD时好,不小心按到方块键直接就跳回主选单了,而且没有了PS2上按L3R3来快速切换字幕音轨的便捷功能,但是能断点续播是PS2不具备的

本帖最后由 道克斯 于 2025-4-6 08:59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引用:
原帖由 道克斯 于 2025-4-6 08:57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有个以1080p输出的功能,但是对视频画质本身没有提升,就是UI看着舒服些
PS3看DVD操作体验没有看BD时好,不小心按到方块键直接就跳回主选单了,而且没有了PS2上按L3R3来快速切换 ...
不是的,播放时弹出功能选单,里面有画质增强选项,具体叫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你再找找看。用分量线而不是用hdmi线输出时那项是灰的不可用
我还以为这个功能人尽皆知呢,这个功能很好用,优化后画质接近蓝光,把dvd多数粗糙的画面细节都平滑掉了,而且平滑得很自然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引用:
原帖由 @alexey  于 2025-4-6 09:08 发表
不是的,播放时弹出功能选单,里面有画质增强选项,具体叫什么现在不记得了,你再找找看。用分量线而不是用hdmi线输出时那项是灰的不可用
我还以为这个功能人尽皆知呢,这个功能很好用,优化后画质接近蓝光,把dvd多数粗糙的画面细节都平滑掉了,而且平滑得很自然
就是我上面说的向上转换,拉升输出分辨率到1080p,在高清电视上能做到点对点观感好一点
磨皮功能PS2上也有,主楼菜单里的“轮廓强调”就是,默认0上下共5档。画面柔和但是观感好不好因人而异,PS2上一些游戏画质也有柔和和锐利两档选项,哪个看着更好见仁见智
DVD的码率和压缩方案都是固定的,换个播放器不会有什么改变。至于你说画质接近蓝光,就拿顶楼这个纵贯线演唱会来说,BD画质吊打DVD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早先dvd是模拟的,后来才是数字的。我也不大懂,确实后来的清楚不少。
dvd好像片源都是隔行扫描,在播放器上进行隔行转逐行。一开始dvd机没这个功能。

TOP

引用:
原帖由 道克斯 于 2025-4-6 09:3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MAC OS X
就是我上面说的向上转换,拉升输出分辨率到1080p,在高清电视上能做到点对点观感好一点
磨皮功能PS2上也有,主楼菜单里的“轮廓强调”就是,默认0上下共5档。画面柔和但是观感好 ...
因片而异,关键是原片的分辨率
有的拍摄年代早一点的,比如卡拉扬那套遗产系列的BD,部分张数的画质效果还真比不上DVD加upscale以后的效果
可惜我的PS3的hdmi口坏掉了,只能用分量输出继续凑合用,游戏高清效果没多大问题,但是这个upscale提升dvd画质的功能从此就用不了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当年的DVD影碟机中途升级就是支持480p到1080i的各种画质拉升。

TOP

引用:
原帖由 lvcha 于 2025-4-6 09:5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早先dvd是模拟的,后来才是数字的。我也不大懂,确实后来的清楚不少。
dvd好像片源都是隔行扫描,在播放器上进行隔行转逐行。一开始dvd机没这个功能。
除了夏普的LaserDisc,所有以光碟为载体的影视系统都是数字的,包括VCD DVD都是数字的

你说的所谓模拟,是播放器的输出信号是模拟信号

[ 本帖最后由 lowkey 于 2025-4-6 11:52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Firefox
引用:
原帖由 @lowkey  于 2025-4-6 11:48 发表
除了夏普的LaserDisc,所有以光碟为载体的影视系统都是数字的,包括VCD DVD都是数字的

你说的所谓模拟,是播放器的输出信号是模拟信号
“D版”发展到现在,也分几种:
  
  一种是模拟盗版,即把正版DVD从播放器播出来,和字幕机叠加加上字幕,经BETCAM带或MPEG2压缩卡处理后制作母盘,所以这种盗法已经是一个把数码变成模拟转制了,所以效果变差是可想而知的,由于制作过程信号的衰减和人为的提高压缩比,勉强装进一张DVD盘上,结果数据量大为减少,普通画面还不易分辨,火爆动作场景则明显可以看到色斑、马赛克或出现不流畅的情况,画面变得极差。在制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局限和设置不当,这些“D版”碟还会出现画面偏暗、偏色等问题,这些都是在模拟转制的过程中由于其不可避免的先天制作因素而造成大量信号衰减的结果。而音频也是模拟信号,不可能再有杜比5.1信号,至于为什么这种盗版碟在播放的过程中会显示“Dolby digital”,是因为在制作盗版的时候用一些软件强行把模拟信号变成了“杜比5.1信号”,说白了,就是原版碟上的六条声道在转制的时候被做成了两条,而在再次转成数字信号的时候把这两条声道信号用“复制”“粘贴”的方法,弄成六条声道,如此一来,虽然六个扬声器都在响,却没有真正AC-3的方向感。
  另外一种“D版”是“数码盗版”,也称“DECSS碟”,效果比较好。
  说起数码盗版,要解释两个重要概念:“直灌”和“DECSS”。
  由于数字复制的完美性,好莱坞各大制片商对DVD标准的复制保护提出了很高的要求。CSS是Content Scramble System(内容扰乱系统)的简称,是一种防止直接从盘片上复制文件的数据加密和鉴定方案。CSS最初由松下和东芝开发,每个CSS证书都有一把密钥,它是存储在每张CSS加密盘片上由400个密钥组成的母集中取出来的。这样以后盘片上的密钥被移除,证书就无效了。CSS解密算法与驱动器单元交换密钥,以生成加密用的密钥。这一生成的密钥用来扰乱盘片密钥与影片密钥的交换。影片密钥用来解密盘片上数据。DVD播放机在解码和播放前,由CSS电路对数据进行解密。制造DVD视频设备(驱动器、解码芯片、解码软件、显示适配器等)的厂商必须对CSS认证。为了使CSS算法和密钥保密,证书是极其严格的。CSS系统防止了家庭用户利用任何DVD-R、DVD-RAM或DV之类的数字录制设备进行DVD内容的数字方式复制。所以CSS一直被美国各大电影商看作是固若金汤的DVD完美加密保护系统。

TOP

引用:
原帖由 lvcha 于 2025-4-6 12:1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Firefox
“D版”发展到现在,也分几种:
  
  一种是模拟盗版,即把正版DVD从播放器播出来,和字幕机叠加加上字幕,经BETCAM带或MPEG2压缩卡处理后制作母盘,所以这种盗法已经是一个 ...
你这是能这么说的吗..

那当时大厂拍电影的设备主流都还是胶片机,那也是模拟信号,制作成DVD那也是模拟转数字啊,照你这么说,DVD就没有几个正经的数字信号影片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lowkey 于 2025-4-6 12:37 发表

你这是能这么说的吗..

那当时大厂拍电影的设备主流都还是胶片机,那也是模拟信号,制作成DVD那也是模拟转数字啊,照你这么说,DVD就没有几个正经的数字信号影片了?
他那是偷换概念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当年买的松下DVD就是没有逐行色差。

TOP

 19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