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19 12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关于《长城》张艺谋自己的一个访谈短片说的很好。

手机APP开眼里面就有这个访谈,老谋子还是很实在的。建议先看看这个,估计会对《长城》这片子有新的看法。


TOP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3
刘阳那个吧
http://mp.weixin.qq.com/s/5aiysApVxNDFyN9nhsojSw

看了感觉国师没架子,挺平易近人的


TOP

《长城》是中国与美国深度合作的第一部超级大片,多少人揣测,2016年中国电影市场的最后一跃,除了《长城》绝无他者。媒体为他冠以“国师”之名,他却战战兢兢,惧以受之。但也正是这位“国师”,在句句言辞间流露出面对市场的不自信,仿佛自己已经让中国的观众失了望,再难挽回似的。而他究竟又做了什么,让国人失望几许呢?
  《长城》正式上映之前,就有媒体和所谓专家在朋友圈刷屏,言下之意,这电影实在不值得看。为什么呢?因为这部电影里除了特效和打怪兽,什么也没有。有著名学者说,现代电影变成了特效的堆砌,实在可悲。于是乎,这股精英思维四处流窜,成了更多自诩为精英的凡人的台词。在他们眼里,面对《长城》这样的工业大片,点赞便等于没文化,必是报以批判才站得上道德与审美高地。


我们总是由浅及深,却总是批判那些真正由浅及深的东西
  刘阳:这是您跟好莱坞第一次这么深度的合作,也是中国电影跟好莱坞第一次这么深度的合作。合作的过程中,您认为中国电影工业与好莱坞最大的差距在哪里?
  张艺谋:最大的差距还是在经验上。比如这种重工业类型的电影,我们的经验还是不够,而他们已经发展了很多年了。这种经验甚至集中体现在最初的故事上。我们刚才一直谈故事结构,但中国很多编剧甚至都不屑于写这样的故事。就是你刚才说的,我们的故事拿出去别人都看不懂,这就是经验的差距。是我们不会写吗?还是方法问题,用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载体让大家舒服,这是最根本的差距。
  其实中国人常说由浅及深、通俗易懂、雅俗共赏,我们有很多这样美好的词,就是不好好做。我们总是用文以载道的评判标准、高大上的评判标准……很多终极目标批判,严厉地批判和驳斥那些由浅及深的东西,我自己经常就有这样的经历,突然就被打击了、夭折了,越是专家越是这样批判你、打击你。我觉得首先在这儿,这个工业上就差着呢。这是工业体系的第一步,我们那些文以载道、满腹经伦的编剧们,不屑于写这些由浅及深、易于被观众接受的故事。我这次是很深刻地认知到这一点,但很多人不一定。当然,从这第一步到最后一步电脑特效,都有方方面面的差距。
  刘阳:听说《长城》拍摄过程中,您每天拍完的素材都要传回美国传奇影业审看,所以中国与好莱坞在工业管理流程和机制上也有很大差别吗?在您看来,这种在中国人看来非常不变通的管理机制和方法对电影是有帮助的吗?
  张艺谋:是的。《长城》拍摄现场修改任何几句台词都要报告几个主要的负责人。但我认为机制灵活与否,都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管理体系非常好,那对整个电影就是非常好的,机制会确保电影制作流程的精确和科学;但如果你遇到的人有问题,可能这种机制就会变得死板。在中国,导演在现场说了算就是最大的灵活。当然,我们这种灵活常常会让电影制作失控。所以变通和不变通是各有利弊的,还是要看具体的项目和执行人。


好莱坞的工业机制令人震惊
  刘阳:《长城》除了导演之外,基本上重要工种都是美国人,这是对方的要求吗?
  张艺谋:我最近看演职员名单才发现,我们这个团队里面有103位奥斯卡级别的获奖者和提名者。美国制片方为我提供的全是一流的人才,而且都是我面试的。
  还有一点让我对他们的机制很佩服。我们拍电影常常有一个最大的苦恼就是抓剧本。有时候找一位很好的编剧来帮你写剧本,写了两稿,但其实你不太满意,你就不得不找第二个人、第三个人……甚至更多人来写,麻烦就来了,编剧的署名排序就出现问题了。经常会有编剧说他不跟别人联合署名,或者他不愿意排在别人后面,这都是常见的事。这个过程中你付出了很多酬劳,但处理得不好,最后大家都不高兴,导演也成了一个道德问题的背负者。
  这次《长城》的剧本就换了很多编剧,有时候来一个编剧写半个月就走,但他们就有一种机制来解决署名的问题——最终电影交编剧协会审定,完成片跟每位编剧写的剧本进行对比,不管多少人写的稿子,都由编剧委员会比对完成后决定署名。这样导演也没道德问题,公司也没欺软怕硬的问题。这样就能一直换适合的编剧来把剧本调到一个最理想的状态。这个机制多好!没有一个编剧是万能的,但署名排序机制是一个科学的流程。通过这个小事情,我才知道他们的工业运转已经到了这么科学、这么成熟的程度。

好莱坞还有更多中国题材的项目在路上
  刘阳:如果有机会,还会考虑继续跟好莱坞合作吗?
  张艺谋:我的合同是我对长2、长3的续集有优先权,当然这种题材的东西不是经常能碰到的,所以要看市场的反馈怎么样,只要反馈好,他们会立即启动续集。但是我还不去想那个事,我还是想先拍中国电影,先拍我自己喜欢的题材。日后有这样的机会当然可以合作。
  但我觉得《长城》这个试金石是非常重要的。我这次在美国待了15个月,好莱坞的六大公司我全都见了,他们都来找我,都有野心勃勃的计划,都是跟《长城》类似的大项目。他们用本地资源、本地导演、本地演员开发中国题材的好莱坞大片,但是大家都按兵不动,只有迪士尼抢先宣布了《花木兰》,其他人都在看《长城》的市场表现。《长城》就是这么重要。
  如果《长城》的全球票房能达标,好莱坞会推出好多这样的项目。到那时候,一个张艺谋肯定不够,所以会有更年轻的中国导演、更多的中国演员站上这个舞台,会有更多元的中国文化信息在各种类型片中出现。还是由浅及深,还是借水行船,但是这个面就扩大了,我觉得这是非常重要的。比如我了解到,每年来中国看长城的外国游客不过200多万,可是全球观看《长城》的观众最少1亿人次,是50年看长城的人次总和。长城是全世界都知道的中国符号,但如果没有看过,你就感觉不到它的伟大。那要是5部电影呢?它能让多少观众看到长城?我希望以后这种机会不要中断。所以这次这部电影的成功,坦率地说,大于电影本身,大于导演的功名利禄。
  双重标准——如果《聂隐娘》是我拍的,早就被骂死了
  刘阳:中国的文学艺术历来都特别注重现实主义,但其实市场上,尤其是今年,以现实主义叙事法表现现实生活的电影,真正成为爆款的并不是那么多。相反,美国很多科幻大片轻而易举就打败了国产现实主义影片。这也让我思考,观众到电影院究竟是想看现实的生活,还是想看一个电影工业制造的梦?
  张艺谋:我自己觉得还是分类型。如果是电影节类型,就是那些文艺片,走高大上路线,当然你越深刻越好,你让人死去活来虐心死了,你越得奖;但如果我们今天讨论的是重工业系统,讨论的是主流院线最大众化的传播体系的电影,国内很多电影人就觉得太肤浅了,不屑于去写去做,所以这一部分都让给美国人了。但是你知道美国人这几十年就靠这类电影,把多少他们的价值观输入进来影响了我们的年轻人。他们很成功,而我们始终不屑。
  我觉得好像我们对自己的电影评判标准都是特别严苛的,但对人家的电影,我们又用的是另一套评判标准,好像都能理解了,都能换位思考了。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是我特别明显的感觉。对外来的电影,我们全都理解,我们全在讲梦、讲童贞;对自己的东西,马上就亮出非常犀利的宝剑,让你体无完肤。说到底,我们就是不爱惜自己的艺术家,不爱惜自己的创作。我就开玩笑说,如果《聂隐娘》是我拍的,早就被骂死了。
  板儿砖拍得我都习惯了,但我仍有自信
  刘阳:从业这么多年,您拍摄过很多观众喜爱的作品,也曾经受到很多批评,有觉得委屈的时候吗?
  张艺谋:真没有什么委屈,这么多年板儿砖拍得我都习惯了。但我对自己有自信。总书记说文化自信,我就觉得创作者首先得有自信。我认为《长城》这件事做到这个程度,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我认为它是有意义的,而且很多情况下我认为我的选择是唯一的,我只能选择这个方式,我已经做到最大化了。我觉得如果它成功,尤其在海外成功,真的是很有意义的。我自信这一点。至于我现在做的这些东西,国内一些人怎么看,能不能达到他们的标准,他们会不会又拍砖……对于这些问题,我当然很无奈,但我也不想去反驳,因为从来就是这样。
  刘阳:下一部电影的拍摄计划是什么?
  张艺谋:拍摄《长城》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打磨下一部电影的剧本。明年2月我做完《长城》的全球宣传,差不多3月份就开拍了,也是一个动作片,我挺喜欢拍动作片的。
  后记:
  跟张艺谋约专访,从来没有像这次这么难过。
  虽说《长城》是中美合拍片,虽然作为美国制片方的美国传奇影业早就被万达影业买下,但整个电影,从制作到宣发,美国人的强势仍然随时可见。约专访,亦是如此。

专访前片方发来的注意事项写着:按照好莱坞外片操作模式,现场会有时间提示板,严格按照时间换场;只能进去一个文字记者或者电视主持人;现场不能合影,不能签名,不录ID,不直播;需要严格按照采访提纲提问……中国出品方负责宣传的小姑娘打电话来说:“不好意思,美国的工作人员在,这次我们也得严格按规矩办。”
  如此的严苛,多少让国内媒体不适应,却也感慨,不愧是好莱坞,管理机制如此之“不变通”。这正是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的差距。所谓工业化,指的是一个机体的运转和代谢,乱了秩序,便乱了内分泌。它关乎对创作的认知和定位,关乎评论的理性与现代性,更关乎生产制作各个环节的相互制约、卯榫咬合。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锤子 T2
大陆第一导演,厉害!
但是更佩服好莱坞的专业水平!
制度,不是最好,最不坏的制度。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说的还算实在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小米5
故事故然俗套,但电影的工业标准和价值观输出还是有板有眼,很有样子,景甜也起码不露怯,好莱坞叙述和中国故事一个比较好的平衡点,此片成了比全年600亿意义大。

本帖最后由 linkzzy 于 2016-12-17 20:20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不是这个,你们去“开眼”找,黑背景的一个访谈,我觉得说得特别实在。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这个文字访谈感觉挺实在的。。。。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我觉得好像我们对自己的电影评判标准都是特别严苛的,但对人家的电影,我们又用的是另一套评判标准,好像都能理解了,都能换位思考了。这就是典型的双重标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这是我特别明显的感觉。对外来的电影,我们全都理解,我们全在讲梦、讲童贞;对自己的东西,马上就亮出非常犀利的宝剑,让你体无完肤。说到底,我们就是不爱惜自己的艺术家,不爱惜自己的创作。

对于正经讲故事、讲制作的国产片子,我们却一直在用双重标准。国内这两年真出了不少好片子(当然要排除掉大量的垃圾片子),每年都有那么四五部值得去电影院好好看看的。同理也就八九部美国大片值得看。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换了很多编剧,有时候来一个编剧写半个月就走”
此为烂片之绝对保证

TOP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我是什么都不知道情况下去看的(连预告片也没看,剧情根本不知道,就知道名演员很多),然后直接看傻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编剧来了又走很正常,美帝也这样,除了几个大牛,制片方要改剧本分分钟找个人来改

TOP

看了这个访谈,我突然想去看了,老谋子不像我们想的那样堕落,这和堕落没关系,这个策划了7年的项目找到他也算顺理成章,他在和美方的合作中能坚守的东西不多,没必要喷他喷的太厉害

TOP

 19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