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音响史上最著名的25款HI-FI音响产品

对一个音乐音响爱好者来说,没有Hi-Fi的世界会是怎么样的呢?声音变得扁平而没有生气,音乐再没有那种钩魂摄魄的感染力和令人全情投入的魔力,显然是不可接受的!
Hi-Fi音响产品的历史从上个世纪50~70年代的“黄金时期”直到现在,人们对于那些音响界的先驱们充满了感激之情。正是他们这些Hi-Fi的忠实信徒们多年不懈的艰苦努力,才令他们的梦想成为现实,也让我们欣赏到了动人的音乐。
为了向这些音响先驱们及他们的杰出创新致敬,英国音响名刊《Hi-Fi Choise》选出了25款产品,这些产品在音响史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动摇了当时陈旧的观念,并且也影响了后世的诸多同类产品。

第1位:Linn(莲)Sondek LP12转盘
1972年推出,推出时定价80英镑(约合人民币1200元)



无疑,这是一台伟大的转盘。不过,LP12在音响史上的意义还不是这么简单。在20世纪70年代早期,由于政府粗暴的经济政策,英国的专业音响生产厂家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一些著名的厂家(如Rogers、Armstrong、Lustraphone等等)都日渐衰微,剩下的少数幸存者也面临了严重的问题。这种情况造成了当时大量的日本音响产品拥入英国音响市场。从历史的意义上来讲,正是Linn和其他一些在20世纪70兴起的英国品牌(如Naim、Rega、Meridian、Arcam等)一起,促进了之后的英国音响工业的复兴,这一复兴的成果在今天也让人体会深刻。在这一复兴中的一个关键性角色无疑便是Linn Sondek LP12转盘。
Linn Sondek LP12转盘不仅仅是一台声音绝佳的器材,它甚至还改变了业界对于Hi-Fi的理解方式。在Sondek LP12之前,人们大都购买便宜的音响器材,认为在一套音响器材的各个组件之间没有什么区别也没有什么可挑选的,因此平价器材大行其道。而Linn象个异教徒一般,一反主流思维地宣称:转盘是全套音响器材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如果转盘音质不好的话,根本没有必要花大价钱买好的音箱。在整个70年代,Linn一直致力于证明这一点的正确性,并且加强对销售商的培训。Linn不断地强调Sondek LP12的优越性,当然影响到了日本产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当时日本音响公司最主要的一个发明便是直接驱动式转盘,而Linn告诉人们应该实际地听一听转盘播放音乐时的音质,而不要忽视设计不良的转盘因为干扰和抖晃对音质造成的不良影响。这种作法的结果是使外观漂亮的直接驱动式转盘的销量远不如那些调校良好、音乐味柔美浓郁的“老式”皮带传动转盘。
尽管Sondek LP12的设计几乎是完美的,不过公平地来讲,Linn的成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富于技巧性的市场运作,通过组装由多个厂家生产的零配件和不断开发更为简单的部件,取得了很好的市场成绩。多年以来,从基本的LP12已经衍生出了一系列的各方面得到加强的升级版本:Nirvana、Valhalla、Lingo和Cirkus,也有一系列的优质附件,如Ittok和Ekos唱臂,以及Asak、Troika、Arkiv唱头。所有这些新产品都令Linn Sondek LP12在优质转盘这一Hi-Fi领域成为了无可争议的领导者。

第2位:Quad ELS静电音箱




1956年推出,推出时定价每只40英镑(约合人民币600元)
多年以来Quad公司都是Hi-Fi业界的黄金标准,他们设计的产品音质传统,具有保守的设计理念,也不在不同的连接线和电容的音质上玩新奇的噱头。然而,Quad ELS全频带静电音箱在当时却绝对是前卫的设计。ELS音箱为3路设计,采用聚合物振膜作发声体,与传统音箱的锥盆相比,静电振膜具有难以企及的运动速度和准确性。然而,“全频带”与“实用”之间仍然有一定距离。为了实现全频带的重放,必须要搭配使用操作麻烦、发热量巨大的大功率放大器,而且低频显得干瘦僵硬,中频也会有些金属声,总体表现受限于最大输出,但比较适合播放古典音乐。尽管如此,ELS在当年仍然极具魔力的铭器,至今有些人还是认为即使是同厂的后续产品也无法与它相媲美。Quad ELS,真正的经典产品。

第3位:NAD 3020合并式功率放大器




1979年推出,推出时定价80英镑(约合人民币1200元)
在这台平价的放大器身上,有许多优点是其他平价产品所做不到的,例如:声音比价格是它10倍的产品还要好、推动灵敏度低的Hi-End音箱、与极其昂贵的转盘搭配仍然有潜力还原出美妙的音乐等等。NAD 3020不仅都做到了,而且比这还要好。就外观和性能上来讲,NAD 3020实在让人不感兴趣,它由一间不知名小公司出品,外观简陋不堪,每声道仅能输出28W,而当然不少著名的大公司都有体形纤细,输出功率却达到上百瓦的产品。当时似乎没有人关心加大输出功率有可能影响音质这个问题。然而NAD 3020用巨大的市场成功证明了自己,它那种略暗调、温暖的声音是再现现场音乐音场的典范,这一大优点压过了它音像略嫌模糊、凝聚力略欠的缺点,它再现出的音场始终比同类产品要大一号。NAD 3020推出后,其他所有的放大器生产厂家都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设计思路。直到今天,3020仍然在各种对比测试中获得好评。

第4位:Naim NAC12/NAP250前后级功率放大器









1974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20英镑(约合人民币1700元)
自从这套放大器推出之后,音响界开始重视整套音响系统的相互搭配了。Naim这套放大器在当时价格昂贵,没有音调控制功能,而且声音也不见得比其他类似产品好很多,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它如此著名呢?随着20世纪80年代CD格式的逐渐流行和音源器材的不断改进,音响界有了两点共识:一是放大器的声音的确有好坏之分;二是音调控制功能对音质有负面影响。于是Naim NAC12/NAP250这只20世纪70年代的丑小鸭在80年代摇身一变成为了白天鹅。到了1990年,凡是著名一点的放大器生产厂家都不再在产品中设置音调控制电路,并且将没有音调控制这一点作为促销的第一要素。Naim Audio公司为音响界的电路设计方面引入了极简主义,并且也使人们注意到了放大器的音质问题。不过,NAC12/NAP250仍然有着不少创新,在这套放大器中使用的板载前级供电、星状接地方式、模块化可更换的MM/MC唱头放大级、被动唱头EQ功能在它之后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第5位:Spendor(思奔达)BC1音箱




1969年推出,推出时定价每只52英镑(约合人民币730元) 20世纪60年代后期Spendor BC1音箱,Hi-Fi音箱市场是一种与后来完全不同的情况。单元和箱体来自不同的生产厂家,把音箱的各个部分作为一个系统来看待的理念才刚刚为人们所接受。BC1在许多方面都具有创新意思。最初的BC1是指中低音单元采用Bextrene塑料材料作锥盆,高音为Celestion(激想)HF1300的型号。BC1是比较早在锥盆材料上使用塑料以获得更佳的一致性的音箱,同时它也是由BBC公司的开发部门设计,在户外专业广播中真正获得商业上的成功的第一款音箱。BC1的推出为当时的英国音箱工业设立了在重播人声的准确性方面的参考标准,同时它也极有可能是第一款基本达到1956年由Quad公司推出的静电扬声器音质标准的普通音箱。

第6位:Pioneer(先锋)A400合并式功率放大器




1989年推出。推出时定价230英镑(约合人民币3200元)对于大部分20世纪80年代玩音响的发烧友来说,几乎都有这样的观念:所有日本主要音响公司生产的所有放大器声音都比较糟糕。这种说法显得有些绝对,但的确说明了一些问题。Pioneer公司在放大器方面也生产过一些比较差的产品,但是当A400和设计相同、功率较小的A300推出之后,为该公司赢得了一片叫好声。A400是台设计简单的放大器,每声道输出功率50W,没有音调控制等调节电路,但声音却具有美妙的细节和活生感,音色甜美而开放,甚至让相当多的英国专业音响厂的产品感到无地自容。设计制造方面,A400并没有什么高科技的秘密,唯一的秘诀是请日本和英国的“金耳朵”发烧友们进行试听,将他们反馈的信息用于设计。A400的内部用料都是很常见和很标准的,给发烧友们留下了很大的摩机空间,不过即使没有经过摩机,A400的音质仍然可以击败不少对手。在A400推出之后,其他一些音响大厂用了好几年才有与之抗衡的产品推出。

第7位:Philips(飞利浦)CD100/Marantz(马兰士)CD63 CD播放机




1983年推出,推出时定价300英镑(约合人民币4200元)
在1983年推出CD播放机是非常具有创新意味的,而这两款由同一大公司旗下的分公司推出的产品都具有当时其他同类产品不具备的一大特征:超取样。这一技术使得机器具有更宽的取样率和更好的相位响应,而且比其他同类产品具有更低的失真度,这使得在之后几年,都鲜有音质能与之匹敌的产品。然而,以目前的听音标准来看,这两款机器的音质都不算非常好,有一点发稠和含混,不过仍然比现在生产的好多日本机型那种单薄刺耳、缺乏细节和空间感的声音要好得多。有意思的是,当时飞利浦公司因为在这两款机器中由于超取样的限制,只采用了14Bit的解析度而大受批评,而现在呢,超取样与低比特技术同时使用已经成为了共识,也许Philips公司真的是长时间被人们误解了。

第8位:Rogers(罗杰斯)LS3/5A音箱






1974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04英镑(约合人民币1500元)
把这款音箱统称为Rogers公司生产不是非常准确,因为这款音箱是由英国BBC公司设计并且多年以来一直授权给多个公司共同生产,目前最主要的生产者是Spendor(思奔达)公司。LS3/5A主要用于近场聆听音乐和人声,它的声音具有不可思议的高密度和大信息量。它的低频响应不算出色,但是非常实在,听起来令人满意。由于精心设计的分频器和甜美的高频,它的声音总是显得干净而自然。直到现在,LS3/5A仍然是设计书架式音箱时的参考样本。

第9位:Meridian(子午线)MCD PRO CD播放机




1983年推出,推出时定价750英镑(约合人民币10500元)
这款CD播放机的推出证明了除了聚碳酸酯唱片之外,音响爱好者们仍然可以从别的途径获得发烧级的音质。也正是这款CD机令Meridian公司成为了数字音频领域的佼佼者,而在15年之后该公司成为了制定DVD-Audio音频格式的核心力量。MCD PRO播放机采用了飞利浦公司CD100机芯,在电源供应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加以改进。正是这台CD播放机让CD唱片为音响市场所接受,从此之后确立了同类产品的标准。

第10位:Townshend Elite Rock转盘




1982年推出,推出时定价299英镑(约合人民币4200元)
设计师Max Townshend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设计制造唱头,但他在市场上找不到合适的转盘与之配合。后来,他求助于由Cranfield研究所发明的“Rock”设计思想。这种设计最吸引人的是在盘面上方横过一条硅树脂导轨,引导唱头稳定移动,另外,唱臂末端还粘附有一只小桨叶。这一新颖设计前所未有地提高了转盘的低频还原,并且完全消除了高频段的失真。

第11位:Connoisseur(鉴赏家)BD1皮带传动转盘组件




1970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2英镑(约合人民币170元)
在20世纪70年代投入到Hi-Fi中的爱好者大多都购买了一台Pioneer(先锋)PL12D或其他类似的由惰轮直接驱动的转盘,然而Connoisseur的产品提供了一种更好的选择。BD1是第一款经典的皮带传动转盘组件。你只需要自己做一个转盘底座,为BD1配上最合适它的SME 3009唱臂或Connoisseur自己的唱臂,总共不到50英镑,你就有了一台经典的转盘。当然,BD1还是有个小毛病:电源开关用久了磨损之后,开机时唱臂有时会反向运动.

第12位:Wharfedale(乐富豪)Diamond(钻石)书架式音箱




1982年推出,推出时定价69英镑(约合人民币1000元)
说起来也许让人难以相信,过去大多数“书架式”音箱都大约有半米高。Wharfedale在1982年推出的大部分产品并不太引人注目,但是一对叫做“钻石”的不太起眼的小巧两路音箱却出尽了风头。当时没有人认为这对小音箱会有所作为,而销售商和大众证明Wharfedale的设计思路是非常正确的。“钻石”音箱设计简单而有效率,声音出色,很快它就成为了市场上最畅销的产品,每一个音箱生产厂家都推出了与“钻石”差不多大小的书架式音箱。多年以来“钻石”经过了多次改良,但它仍在Wharfedale公司的产品目录中占据一席之地。

第13位:Dual(二重唱)CS 505-1半自动转盘




1981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37英镑(约合人民币2000元)
如果你是一位20世纪80年代的音响发烧友,那么一台Dual CS 505-1转盘几乎就是你的标准装备,特别是与Audio-Technica AT-95E MM唱头搭配时更为经典。Dual CS 505-1采用皮带传动,选用纺锤状的唱臂,唱臂可以自动伸出和收回。它是平价市场上最后一款杰出的转盘,在它之后,CD播放机成为了厂家们针对平价市场开发的主要产品。尽管与那些设计简单、昂贵的同类产品(如Rega Planar,君子行星)相比,Dual CS 505-1的音质表现有一定限制,但是一些设计相同的产品直到今年年初都还在生产。

第14位:Supex 900唱头




1974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00英镑(约合人民币1400元)
Supex公司是一个日本企业,他们的音响产品由英国的Ortofon公司代理在英国销售,而Ortofon公司不仅自己生产低输出的动圈唱头,也负责Linn公司的产品销售。正是因为Ortofon公司的努力,才使转盘、唱头这种昂贵而且使用也不太方便的音响器材重新受到英国发烧友们的重视。在Supex 900之前,市场上以高输出动磁唱头为主,价格低一半,易于驱动,并且有极好的寻迹能力。然而,当Supex 900与出色的转盘(如LP12)、唱臂(如Grace 707)、放大器(如Naim)搭配时,声音真是绝美,它的成功为低输出动圈唱头打开了市场。

第15位:Krell KSA-100立体声功率放大器




1980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800英镑(约合人民币25000元)
Krell公司的处女作便是这款在性能和音质上毫不妥协的KSA-100,也成功地开创出了Hi-End级别、大功率A类输出功率放大器的新纪元。这台放大器采用风扇降温,内部为全平衡布局,选料严格而且做工精良。对于那些灵敏度低的音箱系统来说,这台放大器几乎是必备之选,因此选用Magneplanar、DCM、Apogee音箱的用家多也选择KSA-100作为黄金搭档。

第16位:Cambridge Audio(剑桥)CD1 CD播放机


1983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500英镑(约合人民币21000元)
这是第一款分体式CD播放机,当初推出时是为了解决早期CD播放器材的限制的一次勇敢的尝试。CD1的内部每声道有3只精选出的飞利浦生产的DAC,可以提供真正的20Bit解析度;它采用了一组有效的悬浮系统,精度达到1Hz,意味着更好的低频表现和更少的数据错误;它还采用了一组共6只滤波器,可由用户自选,其中的几只专门针对整体的延时问题进行修正(这一问题至今仍然是最新的滤波器迫切需要解决的)。

第17位:Sennheiser(森海塞尔)HD414开放式耳机




1968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1.75英镑(约合人民币165元)
HD414是第一款轻量化、后开放式的耳机,具有容易替换的部件、亮黄色的耳罩和惊人的干净、开放的声音。Sennheiser总的来讲是一家话筒生产厂家,HD414的设计基本与同厂的话筒设计一样。关于HD414的设计还有个不知是真是假的故事:一位测试话筒的设计师将一只话筒靠近自己的耳朵并且输送音乐信号,他被听到的声音惊呆了,于是他临时在两只话筒之间连接了一根头带试听,结果,HD414诞生了。

第18位:Cambridge Audio(剑桥)P40放大器




1971年推出,推出时定价75英镑(约合人民币1100元)
这款放大器20世纪70年代时在音响界引发了“放大器音质也很重要”的一场运动,也正是这款放大器最终为A&R Cambridge(即Arcam,雅骏)A60的诞生提供了思路和灵感,而A60采用了一些当时非常前卫的设计,如极美观的外表、无需反复更换的保险管等等。在当时看来,P40的确令人不可思议。

第19位:Wadia 16 CD播放机



1997年推出,推出时定价7000英镑(约合人民币10万元)
Wadia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推出了Digimaster 2000数模转换器,表明在数字音频领域Wadia表现积极。直到Wadia推出一体式Wadia 8和Wadia 16之后,人们才意识到Hi-End级别的CD播放机的音质有多棒。Wadia 16采用了Digimaster滤波技术,使用了TEAC的转盘,并且使用了在当时算是最为重量级的底盘结构,也正为此,Wadia 16成为了20世纪90年代最令人信服的CD播放机之一。

第20位:Audio Note(音符)Ongaku放大器




1988年推出,推出时定价30000英镑(约合人民币42万元)
Ongaku放大器让单端三极电子管在被忽视了几乎半个世纪之后,重新在Hi-Fi领域得到新生。这种极其昂贵、极为沉重的电子管放大器从过去到现在都在日本生产,设计者是Hiroyasu Kondo(近藤公康),他所追求的目标是设计出没有控制力限制的完美功放。这款放大器做工精湛,每声道输出功率27W,声音美妙无比。实际上正因为它出色的音质,不仅令单端三极电子管重新受到音响界的重视,也掀起了电子管放大器的热潮,而且为了与这类放大器搭配,也促进了高灵敏度音箱的发展。

第21位:Pink Triangle(粉红三角)转盘




1980年推出,推出时定价298英镑(约合人民币4000元)
粉红三角公司转盘的销售长期一直受到竞争对手Linn(莲)公司同类产品的压力,不过这款转盘具有历史性的重要意义,它是第一款唱盘体采用塑料制作的产品,目的是为了改善音质;同时,它也是第一款采用精确的悬浮式结构的产品,可以在盘面发生倾斜的时候迅速回复为水平而不会发生偏移。这款产品因为据说装取碟片比较慢,而且质量控制也不太好,所以之后Thorens(多能仕)/AR/Linn公司的同类产品占了上风,不过它们都采用了类似的基本设计。

第22位:Nakamichi(中道)1000ZXL磁带卡座




1979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695英镑(约合人民币24000元)
对部分人来说,听磁带实在算不上真正的Hi-Fi,但听过Nakamichi这台卡座之后,他们会改变看法。1000ZXL外形美观、设计精良、操作比较复杂,可以比同类产品从磁带信号中取得更细腻的高低频信号和更多的细节。除此之外,1000ZXL看上去显得非常值钱(特别是黄金面板的限量版),几乎所有的功能都可以手动调节,对于爱好磁带录音的发烧友来说简直是个不可多得的好“玩具”。

第23位:Van Den Hul(范登豪)Grasshoper(蚱蜢)唱头




1982年推出,推出时定价2800英镑(约合人民币40000元)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Van Den Hul这只唱头是向当时日本产品在Hi-End市场上的统治地位发起挑战的第一款欧洲产品。它是开放式设计,体形较小,但采用了最优秀的材料并具有最佳的工艺,其声音表现即使到今天也是一流水准。Grasshoper唱头是第一款取消了壳体结构的唱头,从而消除了老设计所带来的不良共振。如今,这款唱头已经发展为多种材料的型号,但是在与同类产品的竞争中,它仍然具有强劲的实力。

第24位:Mark Levinson(马克·列文逊)ML-2双单声道功率放大器





1977年推出,推出时定价每对2462英镑(约合人民币35000元)
Mark Levinson这款放大器的推出,将美国制造的高保真产品的水准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单只重量达30kg的ML-2每声道仅有25W的输出功率,但完全处于纯A类状态。这意味着ML-2工作时要消耗约300W的能量,也意味着它工作时散发的热量非常大。尽管如此,ML-2仍然被认为是当时音染最小、声音最为动听的功率放大器之一。

第25位:Living Voice(现场之声)Air Partner(空气伴侣)音箱




1992年推出,推出时定价14500英镑(约合人民币20万元)

当输出功率不大的放大器逐渐流行起来之后,生产高灵敏度音箱的需要就更显得非常迫切(高灵敏度音箱是20世纪90年代音响界最重要的设计之一)。通过借鉴专业音响领域的号角技术,Living Voice公司设计出了这款独特的音箱,目的在于在家庭中再现出现场的音乐氛围,而且它也的的确确地做到了这一点。在没有听过这类号角式音箱的声音之前,很难在其他音箱中体会到那种音乐的能量感。Air Partner音箱不同于当时的其他同类产品,它的声音富于动感和临场感,如果你喜欢在接近现场演出的音压下欣赏音乐,它绝不会令你失望。


分享: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OPPO FIND 7 标准版
请教一下,在顶级hi-end玩家眼里,bose、b&w、b&o、丹拿、柏林之声、mark levinsen这些牌子算什么档次的?

只是大路货骗骗不懂的外行?还是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2
引用:
原帖由 @常胜者  于 2016-10-25 03:02 发表
请教一下,在顶级hiend玩家眼里,bose、b&w、b&o、丹拿、柏林之声、mark levinsen这些牌子算什么档次的?

只是大路货骗骗不懂的外行?还是有它们的一席之地?
超跑,劳斯莱斯,宾利和BBA的区别,不过汽车不是玄学啊。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ubia Z7 Max
图片仅限新浪微博内部用户使用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做功放的和做喇叭的也能比?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引用:
原帖由 @错乱僧  于 2016-10-25 06:11 发表
超跑,劳斯莱斯,宾利和BBA的区别,不过汽车不是玄学啊。
怎么不是玄学  盲测蒙着眼 你告诉我是b是b是a?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红米Note2
引用:
原帖由 @repa  于 2016-10-25 07:55 发表
怎么不是玄学  盲测蒙着眼 你告诉我是b是b是a?
扯淡,车是拿来开和看的,难道只有蒙眼睛才是盲测?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前几位都是英国牌子,榜单太英国市场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有原链接吗?图看不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我的燕舞呢?带跑马灯的那种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几十年来,最大的提升还是音源

TOP

马克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CD63确实经典 现在二手的63se签名版还得几千块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