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脑瘫者的游戏世界(下)(《见证》第41期,网易游戏频道)

脑瘫者的游戏世界(下)

(《见证》第41期: http://game.163.com/special/jianzheng_41



  
  母亲辞职后,每天带着强强,辗转这座城市的四五个地方,作脑瘫康复训练,中午就在外面随便吃点。强强喜欢玩游戏,休息时,拿着治疗师的手机玩。一些英文游戏,别人看不懂,他却玩得很起劲。强强说“阿脑”,母亲知道他是在说“电脑”。
  
  

康复中心

  
脑瘫患者若能尽早治疗,有机会改善运动障碍等症状。传统治疗手段,以物理治疗最为普遍
  丁丁今年3岁,眼睛很大,大家都叫他“大眼睛”。母亲正带着他,在江苏的一家脑瘫儿童康复中心接受物理治疗。通常认为,脑瘫患者若能及早治疗,将有机会改善运动障碍等症状。
  康复中心面积不大。一块铺着地板垫的空地,摆放着功能不同的训练工具,例如锻炼上下肢的肋木、练习平衡感的平衡板。旁边是一截可以扶着栏杆上下行走的台阶,一个类似双杠的行走训练器。中间三张理疗床,供治疗师按摩用。靠窗一侧有三张站床,患者斜躺于上,将腰部和双腿固定后,将床摇至竖直,每次站半小时,锻炼下肢肌力。
  丁丁的双腿被绑在站床上,母亲在他身边,拿着小块积木,塞进他手里,让他握住,丢进旁边的小碗。手里没东西时,丁丁的小拳头攥得很紧;手里有东西,反而握不住。
  丁丁说话有些口齿不清。母亲一边帮他握紧积木,一边问他:“要不要学会走路?”
  “不要。”
  “不会走路怎么办?”
  “妈妈抱。”
  “妈妈老了抱不动你怎么办?”
  “妈妈不老。”
  
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国内大多数脑瘫儿童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
  中国有多少脑瘫患者?并无官方数据。有统计称,中国现有脑瘫患者600万人,每200名新生儿中即有1名脑瘫患儿。这一比例远高于美国脑瘫研究与教育基金2007年公布的2.12‰至2.45‰。
  由于社会保障制度缺失,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加之公众对此缺乏认知,国内大多数脑瘫儿童无法获得及时有效的康复治疗,错过了最佳干预期。
  泽泽今年5岁,因脑瘫导致偏瘫,左侧肢体无法自主运动,智力和语言能力受到影响,不会说话,对他人的话也少有反应。
  泽泽一家是外地人,在这家康复中心接受治疗,须完全自费。泽泽正在使用的是一台类似自行车的机器,每20分钟40元。隔壁还有一台大型设备,费用为每20分钟150元,他从未试过。
  泽泽的双脚被固定在这台机器的踏脚上,一边下意识地重复蹬车的动作,一边摇晃身体,脸上并无表情。奶奶坐在他身旁,一刻不停地揉捏他的左臂。“这条胳膊太软了。”她边按摩边轻声说。泽泽生活无法自理,从早到晚,奶奶必须始终陪伴在身边,只有当他被固定在站床上时,才能离开一会儿。
  泽泽的脸不小心撞在扶手上,哭了起来。奶奶抚摸他的脸,哄他:“叔叔看见你哭,丑不丑?”泽泽的目光投向我,安静了一会儿,破涕为笑。奶奶说,有时候他似乎听得懂别人说话。
  
  

家居训练

  
康复中心的免费治疗只能维持到14周岁,这之后,贝贝必须在家训练,过程单调枯燥
  下午,结束康复中心的训练后,爷爷牵着贝贝的手,朝公交车站慢慢走去。下人行道时,贝贝的动作很小心。过马路,爷爷在旁边反复叮嘱她:车多,别慌,车多,别慌。
  贝贝今年11岁,是个爱笑的女孩。她在3岁时被诊断出患有脑瘫,无法行走,无法直立,双手难以握物,但智力和语言能力正常。“两岁半,从叫‘妈妈’开始,哗啦哗啦都会说了。”爷爷说。
  今天,贝贝已经可以自己吃饭,可以牵着别人的手走路,可以扶着栏杆上下楼。付出的代价是长期艰苦的训练,在康复中心,在家。
  康复中心的免费治疗只能维持到14周岁,这之后,贝贝必须在家训练。母亲买了一张与康复中心相同的站床,每天早中晚,贝贝各站半个小时。训练时,爷爷拿着点读机在旁边放给她听,让她解解闷。天气好的话,爷爷还会拉着她,爬一爬门前的小山坡。
  
贝贝自学了小学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她想上学,但家附近的小学不愿招收,因她行走困难
  贝贝喜欢看电视剧。晚上,她和母亲一起看《老爸的爱情》,第二天再把剧情复述给奶奶听。贝贝的父亲离开了这个家,爷爷、奶奶和母亲三人照顾她。母亲打零工,帮人送快餐,每月收入一千多。
  贝贝六七岁时,爷爷开始教她识字,读诗歌和故事给她听。贝贝记忆力好,听个两三遍就能背出来。在爷爷的指导下,她自学了小学二年级的语文和数学,课文能够流利背诵,加减乘除也已掌握。初学写字时,因手部动作不灵活,每个字她都写得很大,现在,她已经能够把字写进田字格里。
  贝贝想继续学习更高年级的课程,爷爷正托人打听,有没有别人用过的教材。
  今年年初,母亲在网上联系了一位志愿者女孩。每天上午9点到11点,女孩来贝贝家,教她拼音。母亲打算等贝贝熟练掌握拼音后,让她学学电脑打字。后来,志愿者女孩去了外地工作,学习不得不中断,不过贝贝已经能够用拼音拼出汉字。
  我问贝贝想不想上学,她看了看爷爷,笑着说,想。家附近的小学不愿招收她,因为她行走困难。“一碰就倒,哪个学校敢收?”爷爷说。
  
  

触觉大师

  
2005年,新泽西技术学院启动一项旨在改善脑瘫儿童上肢运动功能的研究,电子游戏成为主角
  脑瘫的治疗方法,以物理治疗(physical therapy)最为常见,由专业治疗师根据患者的运动障碍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例如提升肌力、增进关节活动度等。其过程单调枯燥,充满挫折,且要求患者长期持续地参与。
  这对儿童来说尤为困难,即便让他们长时间保持注意力,也并非易事。因此,电子游戏成为训练工具,并不意外。
  2005年,美国新泽西技术学院(New Jersey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生物医学工程系启动了一项为期五年的研究,旨在改善脑瘫儿童的上肢运动功能。在这里,电子游戏成为主角。
  这项研究由美国国家残疾和康复研究所(NIDRR)投资475万美元,合作机构包括新泽西州立大学,以及位于蒙泰赛德(Mountainside)的儿童专科医院。这是美国最大的儿科医院之一,也是此次研究的临床实验场所。
  研究成果是一套名为“触觉大师”(Haptic Master)的设备,主要部件包括安装在轮椅上的小型自动控制装置、可编程机械臂、数据手套、立体眼镜。这些硬件目标所指,是一系列为脑瘫患者量身定制的游戏。
  
患者在机械臂和数据手套的引导下操作游戏,“大量、反复的练习”在游戏过程中得以实现
  “触觉大师”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脑瘫患者锻炼上肢,学习生活自理所需的各种动作,例如拿取东西、按按钮、转动把手。患者戴上与电脑相连的数据手套,将胳膊固定在机械臂上,透过立体眼镜,以玩游戏的方式进行训练。
  “治疗的目的并非强化肌肉,而是强化神经连接。”新泽西技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助理教授理查德·福尔德斯(Richard Foulds)说,“这类治疗的关键在于:大量、反复的练习。”
  “大量、反复的练习”在玩游戏的过程中得以实现。训练所用的游戏,画面并不炫丽,玩法也不复杂,打泡泡、拿杯子、敲钉子、赛车……患者在机械臂和数据手套的引导下,以胳膊和手直接操作。
  2009年,“触觉大师”被临床应用于两位患有脑瘫痉挛型偏瘫的儿童,一位十岁男孩,一位七岁女孩。随后发表的可行性报告,介绍了此次实验的情况:
  “实验对象以‘NJIT-RAVR’系统进行训练,每天一小时,每周三天,为期三周。四到五款模拟游戏,游戏的选择取决于他们的治疗目标、容忍度以及个人喜好。游戏经过改造,当实验对象的表现不断提升时,难度会逐渐增加,以给予他们充分的挑战。两位参与者均在三周内完成了九小时的训练,未发生意外事件,未出现消极情绪。一位参与者的整体功能得到改善,另一位参与者的上肢主动运动范围和伸展运动的方式得到改善。”
  
  

寓“疗”于乐

  
希望有一天,孩子会对母亲说:“妈妈,我想在上床前再练半个小时,可以吗?”
  “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父母中,一方很积极地为孩子进行治疗,另一方则相对消极,总会说:‘嘿,让他歇歇吧。如果他不愿意做,就别让他做了。’这会使积极的一方感到为难,因为孩子对治疗总是很不情愿。”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助理教授梅莱迪斯·格罗姆(Meredith Golomb)说。
  格罗姆认为,有残疾孩子的家庭之所以容易破裂,原因之一是,父母双方在应该投入多少时间和资源在孩子的治疗上,常会产生分歧。他还发现,很多脑瘫儿童虽然接受了大量训练,初期也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主动配合的意愿较差,效果会很快下滑。
  他希望找到一种既不昂贵又有趣的治疗方式:“有一天,孩子会说:‘妈妈,我想在上床前再练半个小时,可以吗?’”
  2009年,新泽西州立大学远程康复研究所的技术人员以索尼PS3游戏机为基础,开发了一套协助脑瘫儿童改善手部运动功能的系统,在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临床试验。该系统包括一台PS3游戏机、一款商用数据手套(Fifth Dimension Technologies Ultra,5DT),以及数款定制的游戏软件。
  
游戏软件品种过少、游戏硬件平台不够开放,成为以游戏为治疗手段的主要制约因素
  临床实验时,这套系统被安装在三位脑瘫儿童的家中,并通过互联网,与印第安纳大学和新泽西州立大学的电脑相连,以便治疗师远程指导并监督训练,评估治疗效果。
  “三个孩子患脑瘫已经十年以上,但我们认为仍有改善的空间。”梅莱迪斯·格罗姆说,“无论他们做出什么动作,游戏都会给予奖励。”
  孩子们每天玩游戏30分钟,每周五天,治疗周期为十个月。这些游戏针对他们的症状定向开发:“清除灰尘”用于扩大手指活动范围,“驱赶蝴蝶”用于提高手指运动速度,“控制飞行物”用于增加手掌的张开和握紧的灵活度。
  三个月后,其中两人已可以举起较大较重的物体,在刷牙、洗头、穿衣、使用汤匙等日常活动方面,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个月后,其中一人已可以打开沉重的门。
  这套系统的详细描述及临床实验过程,发表于2010年3月的《IEEE生物医学信息技术汇刊》上,标题为《改善脑瘫青少年手部功能,远程家庭游戏技术的可行性》。文章指出,游戏软件品种过少、游戏硬件平台不够开放,是以游戏作为治疗手段的主要制约因素。
  
  

结束语


  克萝伊·艾兰是一位患有偏瘫的九岁女孩,左侧肢体运动功能受损,且视力不佳。学习玩游戏花了她大量时间,但她并未放弃。经过三个月的训练,她逐渐意识到左侧肢体的存在,失去平衡时,会伸出双手防止跌倒。
  2012年,加拿大最大的儿童康复医院——霍兰德布鲁尔维(Holland Bloorview)儿童康复医院邀请17名脑瘫儿童,以任天堂Wii游戏机,以及保龄球、网球、拳击、跳舞等四款Wii游戏为训练工具。研究者发现,平时很少使用受损一侧肢体的偏瘫儿童,在玩拳击游戏和跳舞游戏时,会有意识地主动运用两侧肢体。
  多伦多大学生物材料与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助理教授伊莲·比迪斯(Elaine Biddiss)认为,尽管尚无法取代其它强度更大的体育活动或肌肉增强活动,但对于特定关节及运动,电子游戏的确可以作为一种针对性的治疗手段。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