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游戏是一种极端强调体验的娱乐

八年后回到老家,发现自己小时候一点一滴积攒的电软期刊增刊海报都不在了,对我来说曾是最最重要的东西都不在了。
幸好这些书里的内容大部分都印到脑子里了。

想起以前看到的游戏历史,PONG最初的台机是在酒吧里,号称卖点是可以一边喝啤酒一边玩。
如果我们现在回过头去想,就一个摇杆,控制屏幕上一个白色的线条来回移动来弹开一个光点——这能有什么意思呢?弹珠机扑克牌不比这好玩多了。
可结果却是这简陋的东西开创了一个产业。

刚用iPhone的时候我常玩Ninjump,就是一个向上无限跑酷的小游戏,点一下屏幕跳一下,跳的同时可以砍击敌人,连续砍击同样的敌人三次就会有一段时间无敌。我常和同事说这类东西你玩了之后很上瘾,但如果只是单纯地对别人描述,没人会觉得有趣,即使你在别人面前演示也一样,除非他真的也去上手玩一会。

我想说的是,游戏是一个非常强调体验的娱乐,一般强体验的东西有个特点就是体验前后的感受差距很大,在体验之前是“想”不到结果的。
就好比蹦极前无论我们怎样去想都不会觉得多可怕,但真的去蹦极了腿就会不自觉的发颤。
就好比小时候家长看我们玩游戏就发火,结果他拿起来玩一会也放不下手柄。

游戏业历来是在体验上做文章。软件上,不同的游戏类型是体验、2D3D2.5D是体验,硬件上,不同的手柄操作是体验,更好的声光效果是体验,WSC横竖都可以玩也是体验。
NDS刚公布的时候不少人觉得无聊来的————只不过把一个屏里显示的部分信息强行搬到下屏罢了,这种声音当时很多,我自己也觉得一个手操作十字键一个手拿笔划来划去好像很不靠谱。
现在多数人不会这样想了,当你打开PS模拟器怀旧月下的时候会发现这游戏哪里都好,可就是需要来回切换地图实在太塔玛蛋疼了————已经被NDS给惯坏了。

NFC也好WiiU Game Pad也罢(那个平板的样子看起来蠢死了),在真正体验之前,无论是对是错,我们想像的、甚至看演示视频所感受的,很可能都会和实际相去甚远。
等真的玩到了再说吧,因为在那之前很多猜测争辩可能都没意义。





[ 本帖最后由 雨中芭蕾 于 2012-6-12 13:04 编辑 ]


TOP

抢一下午 然后吃几年灰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ZTE (V880)

现在还是这群人抢着玩一下午网球?


TOP

存在不强调体验的娱乐消费吗?

TOP

引用:
原帖由 majian1 于 2012-6-12 12:5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ZTE (V880)

现在还是这群人抢着玩一下午网球?
哪个游戏能让人玩6年?这么说有意思么?
现在你知道Wii吃灰,我也知道,06年时谁知道?

TOP

引用:
原帖由 hanzo 于 2012-6-12 13:01 发表
存在不强调体验的娱乐消费吗?
A PORN

TOP

与其说强调
不如说游戏既是体验啊~

TOP

引用:
原帖由 雨中芭蕾 于 2012-6-12 13:06 发表


哪个游戏能让人玩6年?这么说有意思么?
现在你知道Wii吃灰,我也知道,06年时谁知道?
容易上手的东西吃灰的几率就会增大

用户的粘着度不高

前车之鉴就是PS2的EYE TOY还有新宿24小时这些

TOP

引用:
原帖由 小僵尸 于 2012-6-12 14:03 发表


容易上手的东西吃灰的几率就会增大

用户的粘着度不高

前车之鉴就是PS2的EYE TOY还有新宿24小时这些
iPhone也容易上手...

TOP

认同楼主的观点,很多游戏,比如wii、360的体感、小鸟、切水果之类,单单描述的话觉不出它好来,但真正上手以后却发现玩着确实很有意思。

说句题外话,迈克尔贝的《世界末日》,单说剧情梗概的话,也让人觉得挺无聊的,但实际看下来却觉得很震撼。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