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37 123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电软》往事之一:软体动物(“见证”系列之七,网易游戏频道)

《电软》往事之一:软体动物


(“见证”系列之七,网易游戏频道)


(图文地址:http://game.163.com/special/jianzheng_07

(本文内容改编自软体动物所写之《电软回忆录》,发表于TGFC俱乐部论坛。)




引言



   自1993年试刊至今,中国大陆的第一本游戏杂志《电子游戏软件》经历了二十年风雨。在它的陪伴下成长起来的一代玩家,如今大多已步入中年。青春或已逝去,而游戏之心不老,“见证”栏目将陆续采访软体动物、龙哥、阿King等人,听他们讲述当年的往事。


嘿,以后中国的电脑游戏就看咱们的了



   “其实这些东西也就是用来回味,本身没什么。就好像小时候爱吃的糖果,现在再给你吃,未必觉得好吃。几年前,我曾经和特工黄(当时的编辑部主任)说,你们可以做一期老编辑的专题,把一代目的编辑找来,大家拍些黑白风格的照片,会很有感觉。结果他说,没意思。”软体动物(汪寅)说。
   与龙哥、King等其他编辑不同,软体动物的特长在于电脑游戏。从1994年至1997年,他主要负责《电子游戏软件》的电脑游戏栏目,每期16页,其中“电脑游戏月旦评”四五页,“史莱姆诊所”一页,余下以游戏攻略为主。
   软体动物与电脑游戏的结缘,要从他的中学时代讲起。初中时,软体动物成绩优秀,当过副班长、学习委员、英语课代表等要职。上高中后,学校离家远了,新鲜事物多了,他的玩心也更重了,于是,除了英语外,各科的学习成绩直线下降。高三,他被分流至学校与王码电脑合办的一个高级文秘班,学习电脑操作和五笔输入。毕业后,他成为《人民法院报》的一名打字员,每天对着电脑,录入案例和公告,月薪180元。半年后,他辞职而去。
   在同学的介绍下,软体动物去了一家位于白塔寺小胡同里的小电脑公司打工,帮人组装电脑,兼卖软盘,月薪250元。正是在这家公司,他开始接触各种早期的电脑游戏。
   一次,和同学一块儿玩一款新出的电脑游戏,他突然对着屏幕,没头没脑地说了一句:“嘿,以后中国的电脑游戏就看咱们的了。”


那里所有的动物都在依靠着软件生存,而我,就是其中一员,一只软体动物



   1993年夏天,一天下班后,软体动物同往常一样去北师大东门外的书摊逛了逛。那时,北师大东门到北太平庄之间是一排铁皮棚子,专卖漫画、杂志和武侠小说。在一个摊位上,他吃惊地发现了一本游戏刊物,名字是“Game集中营”,封面是《龙之战士》的海报。
   那个年代,在国内,游戏杂志极为罕见。上学时,软体动物看过傅瓒等人在《家用电器》上以“福州烟山软件特约”的名义开设的“攻关秘诀”栏目,看过张弦和叶伟编写的《电子游戏指南》以及后来的《电玩迷》,也看过同学亲戚带回来的港台等地的游戏杂志。这其中,他印象最深的是台湾智冠的《软体世界》。对当时的他来说,这本杂志如同圣经一般,每拿到新的一期,他就会逐字逐句地反复阅读。“《软体世界》就好像是一个梦中的世界,那里所有的动物都在依靠着软件生存,而我,就是其中一员,一只软体动物。”这也是他后来使用“软体动物”作为笔名的原因。
   软体动物立刻掏钱买下了《Game集中营》的这本创刊号,回家后,从头到尾一口气读了两遍,心潮澎湃,于是拿出信纸,给编辑部写了一封长信。
   第二天,他把信寄了出去。“把信投入信筒的那一刻,我有种预感,也许这将改变我的一生。”


抬头大多为“集中营营友”、“集中营长官”,落款则是“好容易找到归宿的流浪汉”



   “《Game集中营》发行后,闯关族的来信多如雪片,抬头大多为‘集中营营友’、‘集中营长官’、‘集中营上尉’、‘盖世太保’,落款则有‘永不赦免之囚犯’、‘好容易找到归宿的流浪汉’……”这是《电子游戏软件》主编熏风(刘文雨)在杂志的“电刑室手记”栏目中写的一段话,软体动物显然也是这些“好容易找到归宿的流浪汉”中的一员。
   很快,他就收到了《Game集中营》的回信,大意是感谢他的支持,并邀请他在某月某日去参加杂志社举行的一场读者座谈会。
   信中提及的杂志社地址离软体动物家很近,他骑车10分钟就到了。这是位于黄寺某旧筒子楼里的一个类似党校的地方,《Game集中营》编辑部与先锋卡通公司共用一层楼办公。
   读者座谈会在一间大会议室里进行,很多张办公桌拼在一起,桌上摆满了花生、瓜子、桔子和苹果。会议由主编熏风主持,旁边有两个小伙子不停地招呼大家,其中之一是龙哥。
   大家转着圈自我介绍了一番,软体动物这才发现在场的其他人都是玩电视游戏的,只有他一个人专攻电脑游戏。不过,“那个年代,大家都很单纯,没有谁会去战console游戏好还是PC游戏好,只要是玩游戏的,甭管平台,都是朋友。”
   座谈会进行了两个小时,对软体动物来说,最大的收获是认识了一群同他一样热爱游戏的朋友。他们是《Game集中营》最早的一批读者,其中不少人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有一个姓尹的年轻小伙子,他的梦想是开一间属于自己的街机厅;有一个和他一样在玩《魔法门III:幻岛历险记》的带眼镜的小伙子,姓金;有一个漫画爱好者,画风很另类,姓谢,笔名“拾穗人”;还有一个家里买了MD和SFC的帅哥,姓索。
   骑车回家的路上,他看见那个姓索的小帅哥骑在前面,双手大撒把,兴奋地挥舞着双臂。几个月后,这名小帅哥加入了《Game集中营》编辑部,他就是King。


俩土冒儿,说是什么杂志社的



   读者座谈会结束后的一天,软体动物正在电脑公司和同事一起埋头玩游戏,老板突然走了进来,对他说,外面有人找。他正玩在兴头上,懒得挪窝,随口问了句:“谁找我?”老板说,俩土冒儿,说是什么杂志社的。
   软体动物一听,赶紧跑到外屋,原来是龙哥和读者见面会上认识的小金。时值隆冬,两人衣着单薄,龙哥一双红布鞋,小金一双白布鞋,从黄寺一路骑车到白塔寺,风尘仆仆,鼻涕哈啦。两人表示,大老远跑来,纯属私人拜访,因为座谈会上聊得很开心,所以想继续交往,当然,顺便也想拷些电脑游戏回去。
   由于老板不同意随便给外人拷游戏,软体动物就让他们先回去,等自己把游戏带回家玩的时候,再去杂志社拷给他们。
   再次踏入这幢破旧的楼房,软体动物没有了最初的紧张感。小金正在埋头捣鼓他的那台旧电脑,据说是玩《魔法门》时内存烧了。软体动物四处逛了逛,发现一间屋子的门上贴有“电刑室”三个大字,便走了进去,里面摆着一台MD和一台SFC(加碟机),一个方头方脑、说话带点口音的小伙子正在玩游戏,他自我介绍说,我姓黄。一年后,这个姓黄的小伙子被熏风请来成为编辑,笔名“特工黄”。
   一来二去,软体动物同这群人混熟了。这时,《Game集中营》的编辑们又向他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约他写一些电脑游戏方面的稿件。这之前,杂志上的电脑游戏的内容大多是东一篇西一篇攒起来的,编辑希望找一名熟悉电脑游戏的玩家,长期负责这一栏目。
   软体动物欣然答应。于是,1994年的第三期杂志上,出现了一篇以“软体动物”为笔名的《轩辕剑II》的评论文章。


你干脆来《Game集中营》做专职编辑吧



   1993年夏天,《Game集中营》发行第一辑。1994年3月,《Game集中营》发行第二辑。
   经过两期试刊后,1994年5月,《电子游戏软件》正式创刊,创刊号的封面是《半熟英雄》的海报。之后的十多期,“Game集中营”几个大字始终在杂志封面上处于显要位置,“电子游戏软件”只是下面的一行小字。
   软体动物为《电子游戏软件》的电脑游戏栏目供稿后,每一期,编辑部都会派人登门收取稿件。一天,来取稿件的人换成了一个姓萧的新人,瘦瘦的,穿着新潮时尚,除了主持相关栏目外,平时还负责杂志的广告业务,兼做发行。他就是“ShadowPhoenix”(萧腾)。
   对软体动物来说,给杂志写稿只是副业,他的主业仍是装电脑、卖软盘、拷游戏。当时,盗版光盘游戏在国内刚刚出现,每张售价120元至140元,利润丰厚。经朋友介绍,软体动物跳槽去了中关村的一家电脑公司,白天站柜台,卖光驱、声卡和盗版盘,晚上在苹果园租的集体宿舍里给客户刻盘。
   好景不长,由于打击盗版的行动越来越频繁,虽几经搬迁,这家电脑公司最终还是被工商端了老巢,软体动物不得不待业在家。
   父母希望儿子找一份正经工作,这时,家里的电脑又碰巧坏了,急需资金升级电脑的软体动物想起了《电子游戏软件》,便找到主编熏风,向他借钱,并承诺今后用稿费还上。熏风二话没说,掏出钱给他,随后又补充了一句:你干脆来《电子游戏软件》做专职编辑吧。


睡觉也是沙井时期的一大特色,最多只够两个人睡的单人床,经常会挤了三个人



   1995年10月,软体动物正式成为《电子游戏软件》编辑部的一员。此时的杂志社已经搬到了号称北京“游戏一条街”的鼓楼地区,沙井胡同15号,当时的北京市群众艺术馆,曾经的清末刑部尚书、四川总督奎俊的大宅。编辑部位于后院的东厢房,面积约60平米,五分之二处用三合板隔断,较小的一半是熏风的主编办公室,较大的一半是编辑部,坐了龙哥、特工黄、King、软体动物,以及兼职的美编王老师和校对高老师,另有一位编辑老D(刘释德),在软体动物加入后不久便离开了,萧腾则在外院的发行部办公。
   由于杂志的页码少,内容少,编辑的工作相对轻松,上班时的规矩也不多,除了不许玩工作所需以外的游戏、不许在房间里抽烟外,没有其它限制。编辑们也无需天天坐班,软体动物常常跑去中关村,阿King三天两头见不到人,其他编辑也是时在时不在。
   不过一到截稿前,大家就会同时出现,神情紧张地开始加班。熬夜对于这群年轻人来说,只不过是玩的另一种方式,没人会有任何不情愿的情绪。
   截稿前的这几天,大家吃住都在编辑部,只有阿King例外。他平时很注重个人形象,留一头长发,穿一身风衣或西服,这样的打扮显然不利于熬夜挤床铺。
   加班到了晚上,编辑们就去沙井胡同边上的一个胡同里开的家常菜馆吃饭,点几碗米饭,点些宫爆鸡丁、鱼香肉丝之类的下饭菜。有时候高兴了,就和鼓楼一带的电玩店老板一起吃饭喝酒,比如原先交道口的魏老板,以及曾经在当年的读者座谈会上出现,如今终于在鼓楼小胡同里开了一间自己的小街机室的尹老板。
   等他们吃饱喝足,回到编辑部时,群艺馆的大门已经关上,看门老大爷也睡了,于是大家从大门(老宅子的大红门)下方约30厘米左右的空隙间爬进去,进了编辑部,倒头就睡。
   睡觉也是沙井时期的一大特色,编辑部的那张单人床,即便旁边拼上几张椅子,也只够两个人睡,而经常在这里睡觉的有三个人:特工黄、萧腾和软体动物。三人一起睡,躺平了不可能挤下,大家只好侧身睡。特工黄习惯平躺睡,软体动物和萧腾每次都会提醒他:“竖起来睡!”黑暗中只听见特工黄以他特有的南方口音,为难地回答道:“梅花竖起来。”(没法竖起来)大家哈哈大笑,然后迷迷糊糊地各自睡着。


一段无所顾忌的青春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软体动物每天在沙井胡同里上班,完稿后就去中关村混。那是一段无所顾忌的青春,那是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年代。
   一天,熏风从总编室里出来迎客,来访的是一个小伙子和一个矮胖老头。后来软体动物才知道,这个矮胖老头就是曾被自己视若圣经的《软体世界》的老板王俊博,那个小伙子是智冠电子北京分公司的负责人张志宏,他俩此行的目的是同《电子游戏软件》谈合作。这之后,软体动物每个月都会去一趟位于上地的智冠北京分公司,取回当月的《软体世界》和《电脑游戏世界》两本杂志,并在自己的栏目里介绍对方的电脑游戏。“这事儿放现在看就是苦差了,但在当时真是月月就盼这一天了。”
   1997年,主编熏风决定取消杂志的电脑游戏栏目,专注于电视游戏。1997年3月,软体动物离开《电子游戏软件》,加入了前导。
   这之后,他先后在前导、《电脑商情报·游戏天地》、尚洋、艺龙等公司工作,目睹了国产单机游戏从崛起到幻灭的过程,也目睹了互联网公司拼命烧钱的年代。
   2001年,软体动物与老同事萧腾一起,创办了一本玩具模型杂志《玩具新时代》。至此,除主编熏风外,《电子游戏软件》的初代编辑们已全部离任。


结束语


  “现在回头看《电软》的那几年,非常快乐,认识了很多人,学习了很多东西,可以说是我的职业生涯中,最无忧无虑、最快乐、最辉煌的时代。”软体动物说。
   2012年的软体动物,38岁,在一家IT公司任运营主管。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asdqwe 激骚 +2 太骚了 2012-2-29 20:06
  • heyeason 激骚 +6 泪流满面 2012-2-29 12:37
  • yuhui 激骚 +1 原创内容 2012-2-29 11:08

TOP

没人顶?



TOP

那是一段无所顾忌的青春,那是一个个懵懵懂懂的年代。

——泪流满面


TOP

毛总

TOP

我记得 老d 叫 刘儒德 啊

TOP

是参考了毛总的回忆录么

TOP

前排支持,细细回味

TOP

大狗文必顶

TOP

我在北京理工大学的时候,怎么就没遇上过电软招人的好事呢。。。

我高三的时候,电软创刊。

TOP

伤感。。

TOP

内牛满面啊,电软第一代编辑都超喜欢啊

龙哥,老D,无类,软体动物,特工黄,这些名字怎么忘记的了

TOP

悲剧。。。

TOP

2001年老编辑们就都不在了啊
很想知道那个老D后来怎么样了

TOP

2001年改版是分水岭。。。

哎,后来每况愈下。。。

TOP

软体动物和特工黄算是我印象深刻的一个
其实还有一个编辑我的印象也比较深
是电电的,默蚊

TOP

 37 123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