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21 12
发新话题
打印

[电脑] zt OS X Lion不能代表我们的前进方向

说起来很让我心痛,OS X Lion的界面让人感觉很失败。它的既定目标是要让操作系统变得更易用,并结合iOS的清爽操作风格。可这没能成为现实。

       要不是基于本身就很快速、稳如磐石的Unix,以及可靠的图形、网络核心部件,Lion很可能会成为苹果亲手制造的另一个“Vista”。

通向未来的简约化之路

       当乔布斯第一次介绍Lion系统时,他为其定下了一个宏伟目标:利用iPad与iPhone的成功经验,把其中的优秀部分融合到桌面系统中去。这本身没问题。简化计算机使用体验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就一直是IT业界的目标,这样的话才能够让用户更多地集中精力处理自己的事务,而不是对着一台机器研究怎么才能让它正常运转。

       当人们从命令行中脱离出来进入图形化用户界面时,这种简约的操作概念就已经诞生了。但是在最近30年,操作电脑又开始变得复杂起来。有一部分人比如我们这种常年和调试机器打交道的,可能察觉不到什么,但对大部分人来说,谁又有积攒了20余年的协议、快捷键、命令之类的经验呢。我们可以很轻松地说出“图形用户界面是层层叠加各自协调工作的”,可大部分用户能吗?

       也正是这个原因使得iPad和iPhone让人觉得如此有魅力。它们如此简洁,把一切复杂化的概念和操作都塞到了收纳箱里。结果带来的就是简单、强劲的运行环境,它确实足够强大,能够引导未来的走向。

       相比而言,Lion系统在这一步上就走错了。苹果想要让每个人都觉得乐意接受,可他们做出的用户界面东拼西凑、兼容性差,根本无法让寻求简约化的用户得到满足,更不会让专业级的用户感到满意。苹果并没有清晰地认识到目标用户群。或者可以提供好几种级别的用户控制方式:对于普通用户的超简单界面,以及对于电脑达人的专业级的经典窗口。这正是微软试图给Windows 8赋予的形态。可笑的是,苹果如果能从微软的做法中学到点什么,事情肯定就会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了。

许多有益的尝试

       我第一次运行Lion系统时,我期待Launchpad能够占满整个屏幕,像iPad那样。这不是苹果吹捧的全新的程序启动方式吗?将Lion、iOS、iCloud结合起来的设想也很不错,似乎有些神了:用Launchpad启动应用,应用将使用存储在云端的文档,并且在任何一台机器上都能这样做。消除计算机之间的天然屏障,正如Gmail曾经去除邮件文件夹这个概念一样。使用现有的即时搜索技术,根本没必要花大把时间去整理文件夹。高级用户甚至受虐狂们仍然喜欢在Finder里点来点去,同样,和微软对Windows 8做的事情差不多。

       对于不少人来说这多少有些意义。但苹果做出来的却根本不是这么回事:Launchpad本来是用于启动应用程序的,但为什么还要在Dock上多余地点击一下Launchpad图标才可以呢?这和打开Finder找到并启动应用程序有哪门子区别?这毫无疑问,就是多余的操作,简直是为增加复杂度做出的贡献。

任务控制混乱不堪

       这是Lion系统多重人格的问题之一。另一个是所谓全屏应用。这里说说任务控制(Mission Control)。这又是苹果所吹捧的Exposé和Spaces的整合品。Exposé和Spaces一直是高阶用户非常喜爱的功能,前者能够快速选择应用程序窗口,后者能帮助用户轻松整理工作环境。




       可他们“整合”这两者的时候,也许只考虑到了高级用户,这对于大多数消费级用户来说简直是个灾难。这就是一种模拟世界和窗口世界的分离。

       默认情况下有一个Dashboard Space,里面可以存放各种小工具,现在的Mac OS X就是这样的。然后有一个桌面Space,所有窗口化的应用都在那里。这很像是在Leopard里。然而,在Lion中,可以有多个桌面、组织着不同的应用程序,全部由用户来设定。最后,有一个全屏应用的Space,也会在多Spaces中显示出来,一个程序将占用整个桌面。iPhoto、预览和许多系统程序可以按全屏运行。

       这个想法本身并不差。当只用处理全屏应用时体验其实非常棒。要在不同程序间切换非常容易,只需要三指或四指横向扫过即可。在切换程序的时候你的思维也可以跟着以同样的方式“切换”。我经常使用的是Photoshop、标签化的浏览器、iMovie/FCP以及电子邮件程序。我的iPhoto图片库已有7万张照片,iTunes曲库里有12000首歌曲。对我来说,这些程序如果能够全屏并来回切换就再方便不过了。我很喜欢这种简洁明了的感觉。

       然而,当添加桌面Space和Dashboard Space后,一切就变成了窗口、桌面、各种方块、Dashboard小工具和图标的大乱战。当你三指向上推进入任务控制的时候,你会发现一切都被搅成一团浆。点击一下某个窗口或这spaces试试,好用吗?也许吧。对消费级用户来说这比Exposé或Spaces更无法理解吗?必须的。它的复杂之处就在于要把本来独立工作的功能生硬地堆放到一处去,而这种堆放毫无价值。

       如此说来,既然所有第三方应用程序都将支持苹果倡导的全屏模式,那么桌面Space对于面积较小的单窗口应用来说很合适,比如iChat或Twitter(或者干脆把它们全部放到Dashboard里去好了)。高阶用户如果愿意,可以在桌面Space里运行所有应用程序。普通用户可以将所有应用变成全屏模式,简化操作。在Launchpad里启动的应用都将默认以全屏模式运行,除非在系统偏好设置里进行设定。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样就能形成一个单纯、好用而且简单的模拟环境,就像iPad那样。而专业用户则依旧使用他们的那团浆糊好了。

前后矛盾的问题

       糅合所有的概念,将带来一系列问题。请看这个例子:当你在运行一个全屏应用时,是找不到启动其他应用的简便方式的。要么多指扫过,回到桌面Space并在Dock或Finder或Launchpad里启动应用。要么三指向上推,进入任务控制并在Dock中启动应用或点击Dock上的Launchpad并在那里启动应用。或者使用Command+Tab键切换到Launchpad。或者在全屏应用下直接调用顶部的Spotlight找到要启动的应用。

       这些十八弯九连环的操作可以轻松让任何一个消费者的头脑爆炸。而高阶用户们则会想办法使用第三方快速启动软件比如Alfred来解决。

       这还不是糅合所有概念所带来的全部痛苦。这里还存在一个矛盾的多指操作问题。倒不是说“自然式滚动(Natural Scrolling)”的问题,这种效仿iPad操作方式却让用户一改多年的滚动习惯的东西其实在几分钟内就能让人适应,也可以将其关闭。这里要说的是,在许多应用之间,手势操作根本就不通用。




        你可以用三指横扫在Spaces之间切换,可是进入到Launchapd之后,你只能用两指来进行类似的操作。单指操作没有任何效果,因为Launchpad本身是个应用,只响应两指的页面滚动操作。反正大脑一定会认为这种情况很怪异。在Safari中,两指扫过代表在历史记录中导航。在预览程序中,两指扫过代表在页面之间切换。似乎有理,实则不然!

       同时还有一个可能影响其他应用的问题。似乎手势操作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无法在程序间共用,而且完全不像在iPhone或iPad里那样直观。可能正是因为不存在类似的可以直接触摸到的元素。所以友情提示:要用Lion,先买Magic Trackpad。

物理隐喻做得简直又丑又烂

       另一个OS X Lion像iOS借用的概念是模仿物理材质的图形界面。现在,Photo Booth有类似于木头的面板,地址簿看起来是一本真正的硬皮小册子,iCal似乎变成了十分高级的真皮小台历。

       问题是:为什么苹果要将这些陈旧的东西重新打造?人们还会用皮革和纸张做成的日历吗?人们还会用议程手册吗?说真的,现在的孩子们谁还直到这些东西?




       我理解iOS的设计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更真实的触摸操作,但其根本是iOS设备都有个触摸屏啊!面对现实吧,我们已经不再停留于2008年了。所有人都知道如何使用触摸屏了。但无论如何,我似乎都没办法以同样的方式触摸我的iMac屏幕!

       这要往深处分析可能又能形成一篇文章,这些所谓的模仿最终只是一些幼稚的花招,很像过时的Aqua界面的感觉。因此,苹果的软件设计人员们真的应该学学乔纳森·埃维:简化用户界面,不要使用不会给用户带来任何信息的元素以及所有没用的装饰。我真心希望看到苹果能够在用户界面上反映出自家设计师的箴言警句。

尚存正确的东西

       并非所有事情都糟糕透顶。苹果不再采用Aqua的果冻滚动条(当时他们没去做什么仿真界面),用户界面的图形化方面更简约,整合地也更紧凑了。比以往的都要合理。

       而动画的使用更加酷炫了,重要的是各自都有实际的意义。AirDrop的分享界面看上去很棒。简约而实用。没什么多余的摆设。在电子邮件程序中,显示邮件时的动画也挺不错,它能让用户理解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看啊,它正在打开!”)。我乐于见到更多的简化图形界面以及更多有实用信息的动画效果。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方面的东西,比如iChat将联系人列表联合在了一起,这是第三方聊天工具早就具有的功能。而用户账号和联系人信息也按照iOS的方式规整在了一起,其实这也挺棒的。而对于程序状态留存以及自动保存、版本管理这些功能也很方便实用,能自动保存用户的文档并记录不同的修改版本,方便用户回溯历史文档。对于许多用户来说,这些内容就能够成为升级到Lion系统的最好理由。

我不需要Lion,你也不需要吧

       无论如何,这次升级对我来说没那么有吸引力。

       我热爱Mac OS X。我是从2000年9月份开始,从它最初的难用至极的开发者预览版开始使用的。我也喜欢iOS,因为它简便的自然模拟设计加上强劲的计算能力,同时使普通用户也变得十分高效了。我倒是希望OS X Lion能够把两者完美地结合到一起,但很不幸,从用户界面的角度出发,这次尝试失败了。并且更糟的是,还连带着把以前的不少优点都抹掉了。

       OS X Lion运行没问题,速度很快,很稳定。它的这些不足可以通过之后的补丁进行修补。我敢肯定,许多人会乐于接受这些用户界面方面的补丁。至于我自己,我情愿接着等,直到出现一款更加具有一致性的操作系统出现。Mac OS XI?或者iOS 6?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为什么要在dock上点launchpad

用四个手指抓一下触摸板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Opera

这文章反人类啊   任务井井有条还猛说乱


TOP

引用:
另一个OS X Lion像iOS借用的概念是模仿物理材质的图形界面。现在,Photo Booth有类似于木头的面板,地址簿看起来是一本真正的硬皮小册子,iCal似乎变成了十分高级的真皮小台历。

       问题是:为什么苹果要将这些陈旧的东西重新打造?人们还会用皮革和纸张做成的日历吗?人们还会用议程手册吗?说真的,现在的孩子们谁还直到这些东西?
写实复古风格是苹果的亮点之一,甚至大部分图标也都是这样的,作者干脆就直接说这种风格不对他胃口就好了嘛

TOP

说实话,Mission Control有些地方退步了,这是真的。因为Space不再固定了,也没有某个程序固定在哪个Space里打开的设定,这一点很讨厌。原本四个Space可以随便切换到任意一个,但是现在第四个Space就得先跳过前三个。

现在的GM版还有一些小Bug没搞定……

TOP

一直以来mac os x的界面设计是将硬件考虑进去了的。
以前mac使用的是彩色半透明壳子,所以mac os x设计了一套aqua界面,水晶风格。和当时的硬件完美搭配。再后来mac基本改成了金属外壳,所以UI不得不做相应的调整。10.7的图标和以前的金属拉丝风格比较像。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ad
引用:
原帖由 @Tiberium  于 2011-7-12 12:26 发表
说实话,Mission Control有些地方退步了,这是真的。因为Space不再固定了,也没有某个程序固定在哪个Space里打开的设定,这一点很讨厌。原本四个Space可以随便切换到任意一个,但是现在第四个Space就得先跳过前三个。 ...
程序图标-右键 有可以选择要固定在哪个窗口的

本帖最后由 剑霆如锋 于 2011-7-12 12:53 通过手机版编辑

TOP

我觉得osx lion下  发热量貌似略有变大,希望后续的补丁能解决下发热量和电池续航的问题

TOP

原先的果冻滚动条确实美, 现在被取消了,一下子很难适应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果冻滚动条好看??

TOP

果冻滚动条非常好看,滚动的时候好像有水流过般的动态效果,目前还没见其它有哪个滚动条有这么水灵的。。。

Lion里面很多原Aqua的细节都没了

TOP

正式版不是还没出么

TOP

IOS始终代表操作系统先进性的发展要求
IOS始终代表福士戴尔的前进方向
IOS始终代码广大国青的根本利益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71)

iphone4事件一年多了gizmodo继续傲娇中。刨去个人色彩浓厚的那些。手势那段还比较客观,其实全新安装的lion苹果默认的手势是有条理的,两指程序内,三指系统级,但是这样的话三指回退就废了,老用户习惯不了,一改回去逻辑上就乱了。个人觉得lion真心傻逼的是笔记本外接显示器的时候,开盖儿不能只用外接的,可能想促进一下触板销量。事实上多显示器设置这方面os x一直比windows差,windows随便调,想怎样怎样。本来还期待10。7改好点儿,结果更傻逼了。

TOP

posted by wap

Osx那打磨过的水泥版介面什么时候才肯换啊

TOP

 21 12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