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48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其实,老雷你弄反了两个最重要的问题。

第一,否定b,并不代表肯定a的正确性,除非两者之间完全是对立,不能同时并存的属性。
现在焦点的争议在于wii作为这一代绝对的主流平台,是否表现出和以前历代主流平台一样的绝对领先,无论从市场占有率、内容广度、软硬比、传统游戏续作市场容量的变化,还是原创作品的生命力。在市场占有率这一条上是获得公认的,好像没有任何人提出过异议。在原创力量方面,也应该看到针对于平台的特性所锐意创作的作品都获得了市场的肯定,然而也有很多较为传统的原创作品没有得到良好的预期。这并不奇怪,平台特性决定内容的效果,可惜这一点是你最为反对的。
现在wii作为绝对的主流,在和全面垫底的ps3的比较当中,相同的系列,相同的作品,却经常占据下风,这才是引起争议的原因所在。就好比前面举过的例子,gc版bh4作为首发22万的成绩姑且不论是否埋汰,但是之后ps2的49万销量至少反映出了正常的比例,主流机与非主流机之间的同等作品销量的比较幅度这个比例是比较能令人接受的。如果倒一下,gc版49万,ps2版22万,那么是人都会问一句ps2为什么卖的这么差?你要回答:那有什么,gc更不行。这完全遮掩不了,也解释不了作为主流平台该有的成绩得不到正常反映的疑问。
你需要回答的是wii现在为什么有这么多反常现象,你无论怎样踩ps3,都无法回答这个疑问。更何况还经常被ps3这个最弱势的平台踩在身下。
平民的新衣最多是一份晚报上的一条花边新闻,皇帝的新衣却是普天下乃至于历史上都会留下的笑柄。

第二,透过现象,究竟需要查看的是本质的事实,还是各种揣想的原因?
无论你怎样的臆猜制作人或者公司的态度和倾向性,任何一家公司都需要对财报负责,对股东负责。什么是态度?利益所决定的方向就是态度。你有一千种理论也好,都无法代替游戏公司的决策,更无法代替那些公司财报上的数字以及接下去的连锁反应。投资100万,回报200万,盈利率100%,投资2千万,回报3千万,盈利率貌似只有50%,但是股东对于哪个项目更有兴趣?很简单,产品线充实的需要,高低两端都需要并行开发的,大回报就换来大投入,低端市场自然会减少投入。
你再呼天喊地,你再头头是道,都无法更改接下去的作品流向,更无法更改每一个跨平台作品在各平台上的销量对比。
你慢慢等待你幻想中的天下大同好了,别人在玩着自己喜欢的游戏,你在玩什么?论坛而已。
实际上我在回你的短信里面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有时候,是论坛在玩你而你自己不发觉罢了。

你请继续,我不奉陪了。
慢慢享受。


TOP

第一,否定b,并不代表肯定a的正确性,除非两者之间完全是对立,不能同时并存的属性。


赛老师又自抽了
你再怎么找不同市场论,单个游戏比较论等等等等,也无法改变现在PS3是失败者WII是胜利者的事实
你若能接受这个事实,就不会有这么多话

否定WII,并不能代表PS3赢了WII完了



TOP

先开了帖,再喊不奉陪--------------------


TOP

引用:
原帖由 OOGIK 于 2009-4-3 13:50 发表
第一,否定b,并不代表肯定a的正确性,除非两者之间完全是对立,不能同时并存的属性。


赛老师又自抽了
你再怎么找不同市场论,单个游戏比较论等等等等,也无法改变现在PS3是失败者WII是胜利者的事实
你若能接 ...
你再怎么找论据,也无法改变现在日本第三方游戏PS3销量比Wii高的事实,绝对销量,平均销量,都是PS3高,更不用说软硬比了。

TOP

又不奉陪了 ,马甲雷留个手机号给lz吧

[ 本帖最后由 wanghengc 于 2009-4-3 14:02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psi 于 2009-4-3 13:58 发表



你再怎么找论据,也无法改变现在日本第三方游戏PS3销量比Wii高的事实,绝对销量,平均销量,都是PS3高,更不用说软硬比了。
求日本第三方软件各平台累计销量数据

真假尚且不论,那又如何?
PS3在日本也比XO高啊

这跟:我在XX地点XX时刻比XXX更有钱不是一个道理吗

TOP

对您的这一番高谈阔论,我可以用最简单的话来回答。

你说“倘若是gc的49万,ps2的22万,大家肯定要问一个为什么。”那么我可以告诉您所指向的大家,“非常简单,因为capcom没用心去做那ps2上的”。

为什么呢?也很简单,态度问题。

如果capcom是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厂商,不知道弥补一下移植版本在机能上的不足,增加了新剧情和新设计,而只是简单地敷衍,那么这种情况就很可能不是如果,而是必定了。

现在,你非常执着地死把着所谓的“风格问题”,却不肯承认平台无属性,而你自信的理由却是“你相信它们是用心的”,(“没人提过异议”这一点又是你自己脑内补完的吧?提异议的人少过么?)那是不能作为客观证据存在的。“你相信”没有用,我们看到的并不是这样,我们看到的是您口中的大部分“用心之作”介绍篇幅寥寥,制作人有气无力,甚至根本不见半点积极态度。我倒想问您家ps3上换成这些“有心之作”能取得怎样的好成绩?

相同的系列,相同的作品,其本质恰恰是为了掩盖其投入严重失调的事实。何为反常?多少耕耘多少收获,厂商糊弄大众,最终糊弄的是自己。如果这些厂商早一年在wii上拿出如mh3一样份量牌子,像开发mh3一样用心投入,也如mh3那样的宣传,他们又何至于落到今天的地步?你怪来怪去,怪谁啊?怪wii没有给他们机会么?他们早干嘛去了?反常?就那些敷衍了事的垃圾作,卖得好才是反常呢。

你的认知就懂得看一个“名字一样”就一厢情愿认为“两者的投入相当”,我都很难跟别人解释你到底多大的社会认知底蕴。

你自己也说,利益决定一切,可我要问,你懂得经营者和股东之间的利益是一致的,还是有矛盾的吗?学过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最追求利润利益的是股东,而追求个人利益体现的是经营者,股东只要钱,而经营者不仅要钱,还要名,因为股东不会面临被炒鱿鱼的危险,而经营者会。所以经营者在赚钱同时还要考虑对自己进行包装,以免失去工作后难以受聘于他人。这就代表着经营者很可能会违背股东者所代表的纯利益意志,而选择更能包装自己的道路。你连这种很基本的经济学常识也没有,把利益的分配模式想得简单且一致,也难怪会如此荒谬绝伦。

辩驳不过人家,就开始谈所谓的“有用无用论”,这只能让人觉得你在迫切地寻求一个台阶。不要费那个力气了,被人揭穿一些短处你也不是第一次了,用的着这么心急如焚么?现在我所做得只不过是把您所谓的“选同一个游戏,同一系列游戏才公平”说辞的本质讲解给他人罢了,您还留着那不少更貌似合理的主张呢,短时间内我不可能一一揭露了,所以大可以放心,不甘寂寞的话,我随时奉陪。

[ 本帖最后由 马甲雷 于 2009-4-3 14:43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雷帝的经济常识是哪里获得的,经营者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TOP

他们两个已经互相PM手机号码开始电话骂战了
接下去会发展到视频骂战,再下去就是中山公园

TOP

引用:
原帖由 zentdk 于 2009-4-3 02:07 PM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雷帝的经济常识是哪里获得的,经营者追求的是股东利益最大化
你先把什么叫“委托代理矛盾”搞清楚吧。

公司治理的主要矛盾表现为两种:一种是财产所有者与财产经营者的矛盾,即委托代理矛盾;一种是财产所有者之间即股东之间的矛盾。所有权和经营权集于一身可以有效地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减少委托代理的矛盾。

[ 本帖最后由 马甲雷 于 2009-4-3 14:14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233,你倒是符合楼主的描述,我能不能解释和你说的经营者追求包装自己甚于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有什么关系?

TOP

譬如说,如果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来说,把ff13放在目前最成功的次世代主机上,能够确保ff13有充足的硬件装机量储备,还可以降低成本,扩大利润。是最佳的选择。

而如果以经营者考虑,虽然放在最成功的次时代平台上能确保利润丰厚,但是所带给大家的印象却是经营者制作者们无力去做画面更好的作品,而作在ps3上,其相关人员都会在履历中获得“参与过高清游戏制作,拥有相关制作经验”等条款。虽然注定不可能卖的比主流机上更多,但对于这些经营者制作者来说却有更大的潜在利益。作品销售了多少,这些制作者的工资也不会因此而提高,但制作了这个游戏,却可在履历上更有利益。于是他们就会倾向于选择高清游戏开发。以后就算被开掉,在履历中有这样的几项,也便于他们更好地就职新工作

而跨平台xo,便是要求纯利润的股东集团和要求履历利益的经营者集团最终做出了双面妥协。

这么解释,您明白了吗?

[ 本帖最后由 马甲雷 于 2009-4-3 14:27 编辑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还是不明白,你做ceo的跳槽,不说自己为公司赚了多少,夸自己带头做了几个高清游戏?

TOP

引用:
原帖由 zentdk 于 2009-4-3 02:36 PM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还是不明白,你做ceo的跳槽,不说自己为公司赚了多少,夸自己带头做了几个高清游戏?
不明白就算了。这种道理只有真正工作过的人才会理解,你现在还远远不到能理解它的程度呢。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ymbian]


这等于废话…谢谢你让我年轻好几岁

TOP

 48 1234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