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小岛秀夫解释《MGS4》为何容量达50GB

http://www.levelup.cn/news/NewsDetails/2008-3-17/27331.shtml


    Konami官方日前在一次零售商联系会议上对外确认,PS3游戏《潜龙谍影4(Metal Gear Solid 4)》的容量达到50GB,甚至用光了一张BD光碟的存储容量。对此说法外界颇有微词,也有人认为Konami这样说有故意夸大之嫌。

    事实上针对《潜龙谍影4》游戏容量的问题,本作制作人小岛秀夫之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就曾经提到并做出了解释。当时他曾表示,即便是50GB的BD光碟依然不足以满足他的要求,这是由于身为游戏制作人对于游戏质量的要求永无止境,而具体到《潜龙谍影》身上,容量增加主要是由于其系列大结局的特殊身份。

    “我之前曾经说过,这次的作品将是系列的完结篇,必须把之前所有遗留的问题和迷团汇总并予以解答。也正是因为这样,游戏的容量之大可是不能小看的。”小岛秀夫说道:“到目前为止虽然只公开了中东这一个场景的游戏演示,但在正式版中将有机会转战许多个国家。”

    他继续补充道:“迄今为止推出的《潜龙谍影》系列游戏,如果是把游戏舞台设置在某一个地区,那么自始至终也不会发生太大变化,虽然以往都是这样把主要剧情集中在一个地点展开,但这次情况完全不同。整个游戏是以章节的形式来划分的,因此就有了将游戏流程几等分的概念。”


TOP

装你的b,让别人去说吧



TOP

模拟地球最高:D


TOP

自由任务最高~

TOP

引用:
原帖由 sarion 于 2008-3-17 19:01 发表
装你的b,让别人去说吧
小岛装B,你上窜下跳干什么?

想战去战区

TOP

引用:
原帖由 ggex3 于 2008-3-17 20:53 发表
模拟地球最高:D
“地球模拟器”是由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日本原子能研究所以及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共同开发的矢量型超级计算机。“地球模拟器”通过在计算机内设置“虚拟地球”,以预测及解析整个地球的大气循环预测、温室化预测、地壳变动、地震发生等大规模计算为目的而开发,其原形是日本NEC公司的矢量型超级计算机“SX-5”。

“地球模拟器”是由640台用来进行演算处理的“计算节点”(机体的长和宽均为1?1.4米,高为2米)和65台用于连接计算结点的网络设备构成。每个计算结点上配备有8个最大为8吉 FLOPS(1吉FLOPS=1秒钟进行10亿次的浮点运算)的NEC产处理器和16GB的共享内存。计算结点和网络设备由通信速度为12.3GB/秒的网络连接,使用的电缆总长度达2800公里。整套设备共占用空间达3200平方米。“地球模拟器”的开发始于1999年。开发费用总计达400亿日元(约合人民币25亿元)。

2002年4月,“地球模拟器”在接受超级计算机的世界标准――“Linpack”的基准测试时,运算性能达到了35.61太拉FLOPS(1太拉FLOPS=1秒钟进行1万亿次的浮点运算),是目前世界上最高性能的超级计算机。由于其实际性能达到了此前世界最高性能的美国ASCI White超级计算机的5倍以上,因此美国媒体甚至将其称为“Computenik”(新造词汇,表示美国自1957年前苏联率先发射人造卫星以来受到的又一次重大冲击)。

速度模拟器一秒,计算器花3000万年
“如果把地球模拟器在1秒钟内完成的计算任务,交给一个人使用计算器来完成的话,需要花上3000万年。”自从2002年诞生以后,地球模拟器在全球超级计算机500强评比(TOP500)中,有两年半时间一直占据首位,此后才被“蓝色基因”等超越。

  一座酷似体育馆的蛋形蓝底银色建筑,坐落在日本横滨市南部的金泽地区。

  从外表看,这是一幢轻盈安静的房子。然而,如果你有机会从它底部隐蔽的入口走入这高达17米的建筑,会大吃一惊:计算机高速运转时发出的巨大轰鸣声震耳欲聋,运行时散发的热量夹杂着看不见的强大电磁辐射扑面而来,绿色和红色的指示灯在急速闪烁———这就是地球模拟器。

  “地球模拟器的所有附加系统,如电源、冷却系统、人行道等都是可伸缩的,以缓冲地震带来的冲击”,地球模拟器中心负责人佐藤哲也告诉记者。68岁的佐藤哲也教授毕业于日本名校京都大学。这位兼收东西方科学之长的知名学者从2002年起担任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地球模拟器的负责人,“水晶球”的运算能力基本由他掌控。

  记者通过一座空中走廊进入模拟器,那里“挖”出一间不到5平方米的小空间用于接待访客,参观者能隔着玻璃看到全部的5210台处理器。

  一台台滚筒式洗衣机模样的蓝色柜子高达2米,与一组白色的高大柜子呈环形交错放置。前者安置的是处理器,后者则是硬盘。全部5120台处理器组成了矢量型并联超级计算机,一秒钟内可进行最高40万亿次的运算。为了实现超级运算能力,仅这台计算机使用的网络电缆就达约83000根,如果把电缆拉直的话,可以从北海道连到冲绳。

  正是超强的计算能力使它拥有像水晶球一样的魔力。科学家可以通过数值模拟来预测无法进行实验的自然现象。果然,地球模拟器运转没多久,就预测巴西海岸可能出现热带风暴。2004年夏末,预言成真了。

  精度比一般超级计算机精细1000倍

  “区别在于,其它模拟研究机构依托的超级计算机系统中,地球立方体格子边长最小也只能为100公里。但在地球模拟器中,格子以10公里为单位,实现了比原来精细1000倍的高清晰度。从而使它可以进行全球范围的大气和海洋系统模拟运算,而不是仅仅限于局部地区。”

  “很多国家的研究机构都在进行类似地球模拟器的研究,包括中国。”刚刚与地球模拟器合作完成论文的学者、美国夏威夷大学国际太平洋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曲堂栋告诉记者,用一定的方程式控制各种参数来研究气候,这是模拟研究的基本方法。研究机构各自运用不同的模式,但这并不是它们和地球模拟器的主要区别。

  “从理论上来说,地球模拟器只需运算3个小时,就可以预测5日内的全球天气。”佐藤哲也透露,“如果有必要,甚至可以精细到把某一地区分成1公里单位的格子来运算和预测”。

  当然,地球模拟器的运行能力并不是如此随心所欲、而是经过精心分配的。在国际上,它与美国、欧洲甚至南非的一些国际研究机构展开各种合作研究。除此之外,地球模拟器自身的40名研究人员也分为3个项目小组,从事着被佐藤哲也称为“创新项目”的研究。

  在如此众多的运算任务下,除了大约每3个月一次的维护检修,地球模拟器几乎是24小时不停运转,就像遍布全日本的便利店一样“年中无休”。它消耗的能源因此相当惊人,一年的电费就达5亿日元,损耗折旧的费用每年更是高达30亿日元。

  全球各个不同的项目借助“现代水晶球”预测未来,灾难性预测随即纷纷出现:到2040年后,35℃以上的高温天气将就变成家常便饭;旧金山这样的著名城市也可能沉入海底……

  进度加入变化因素预测最新结果

  当然,所有这些模拟灾难都基于同一个前提:即把百年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设定为每立方米700毫克。事实上,以现在全球各地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到那时候浓度或许更高。

  “今年我们开展了最新的全球变暖项目的研究,尝试把以前模式中没有覆盖的树木砍伐等生态环境变化因素加进去。”佐藤哲也告诉记者,IPCC报告中百年后地球升温的范围是从1.1℃到6.4℃,表明学术界对此仍怀有不确定性,这5℃的差距正来源于不同研究模式的不同精细程度。不过作为地球模拟器的负责人,他对于地球的未来仍表示乐观:因为如果人们能够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些惊人的灾难仍有可能避免。但问题在于,我们总认为自己的微小举动不足以改善气候变暖的大环境,但却忽略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只有每个人都马上开始提高环保与节能的意识,哪怕是少用一张纸巾,少开一天车……才有可能避开水晶球的魔咒。要知道,百年后地球是否将面临气候灾难,取决于我们今天所做的一切,或许正取决于今天你是否节制了不必要的消费欲望。

TOP

引用:
原帖由 coolswan 于 2008-3-18 06:41 发表


小岛装B,你上窜下跳干什么?

想战去战区
没错,MGS好像碍着很多人的事了
我就想问你管人家用多大容量,好像容量50G是死罪一样

TOP

引用:
原帖由 蓦然回首 于 2008-3-18 10:24 发表

没错,MGS好像碍着很多人的事了
我就想问你管人家用多大容量,好像容量50G是死罪一样
的确是死罪 移植XO要几张碟

TOP

引用:
原帖由 sarion 于 2008-3-17 19:01 发表
装你的b,让别人去说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