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59 1234
发新话题
打印

在夜里静静地消融,蓝光碟的生死时刻

先来看看某渣网的一条渣消息。
http://www.engadget.com/2007/06/ ... gs-starting-to-rot/

简单来说就是有些蛋疼的蓝光碟买主发现他们蓝光碟上某些“小点点”污渍就如同干掉的精斑擦也插不掉,然后有人就开始喷蓝光碟开始腐蚀... 这里姑且把这则消息放在一边,偶们就规格和蓝光的发展历史来看看箱子里那些才买来没爽过几把到底还能有多长的寿命?

首先,蓝光规格出台的时候据称因为当时的技术,在对于碟片表面只要有些小的伤痕或者污点就读取不能的问题开始采用的是给所有的碟片都套上了安全套套。但是呢,加了套套后不但体积增大,而且成本也增加,正当蓝光阵营放弃希望打算偃旗息鼓的时候救命稻草来了。TDK推出了DURABIS技术给BD碟片的表面来了层强度可比钻石的硬硬的膜,顿时把一只脚已经伸到棺材里面的蓝光给救活了。有了这层薄薄的膜后蓝光就好比那萎哥嗑了伟哥,一下子就勃起了。但是,不要忘了这仅仅是膜的胜利,蓝光本身的症结完全没有得到改善,见点死的顽症不了了之。而且,因为那层膜是那么的薄那么的硬,使得一般DVD表面有了划痕后拿去研磨一番拉出来又是光鲜靓丽的磨皮美容手术成为绝唱,部分二手市场甚至已经有了划伤的蓝光碟不收的宣言。

再则,蓝光的技术不得不承认是先进的,当时推出的时候DVD的磁头到碟片的距离差不多1毫米,而蓝光的大数据量和精细化让蓝光的磁头到碟片的距离更亲密接触到0.3毫米,如此的贴身距离下除去碟片的本身厚度差异和那层薄薄的膜(虽然是薄薄的,但好歹也有个0.1毫米啊),留给蓝光数据涂层的空间是那么的狭小,不要说次版工厂无能为力,就连蓝光的正规流水线下来的东西都让人有些于心窃窃,这不,消融事件的起因不正是多发于迪斯尼的某渣片的蓝光碟(当然,偶们不能排除这批碟被微软作了手脚抑或迪斯尼故意>_<)。

最后呢,压在箱子里面的那些蓝光碟的寿命毕竟还是需要时间来证明,让偶们静悄悄的拭目以待吧


ps. 特此纪念偶那一大把年迈的SS碟片,至今依然能够在渣SS上运行如新,CD最高!


本帖最近评分记录
  • Jonsoncao 发贴积分 +30 原创内容 2007-6-18 09:46

TOP

LZ最近真能喷,突然想起来我的PS3游戏会坏吗?

[ 本帖最后由 整个马甲 于 2007-6-18 09:56 编辑 ]



TOP

0.3毫米的读写距离正是BD容量大于HD-DVD的关键所在

所以,BD碟片过于脆弱的缺点很难在短期得到改进


TOP

和XO的三红很相似啊——不知道将来有机会修复否。

TOP

这个意思是不是说PS3的游戏……很可能放段时间就变成飞碟?

TOP

引用:
发现他们蓝光碟上某些“小点点”污渍就如同干掉的精斑擦也插不掉
非纯标清....

TOP

继续改进套子

TOP

无论是BD也好HD也好,终究是划时代的碟片了,DVD最终终将淘汰

TOP

lz是真软饭

TOP

引用:
原帖由 深蓝LWL1123 于 2007-6-18 09:35 发表
无论是BD也好HD也好,终究是划时代的碟片了,DVD最终终将淘汰
同意。历史的趋势,就像神机一定会井喷一个道理:D

TOP

LZ本贴的口味远没有上贴重啊

TOP

碟片终将淘汰

TOP

以后的游戏看来真的要"供"起来了

TOP

楼主还是没说出为什么加了硬膜还是会腐蚀

TOP

看来那层硬硬的膜不是万能的

TOP

 59 1234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