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转帖,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回顾历史是件很有趣的事,创造历史的当事人通常在当时都不会有那种带着某些使命感的自觉,而他们面对充满不确定的前途时所做的努力却会被很多人传诵和铭记。在这里我们将要回溯的,并不是什么特别了不起的内容——实事求是地说,“电视游戏”直到今天,在国内也还没有成为一个成熟的、可以为国家经济创造可观效益的产业,若要展望前景,短期内也是乏善可陈——但是,报道电视游戏资讯的媒体,至今在中国确实已经走过了十余年的历程。在这里,我们将一起回顾的,就是在这十余年中,中国电视游戏的资讯媒体,是怎样从诞生之初的婴幼儿时期开始,走过了清涩而洋溢激情幻想的童年,步入充满希望、走向成熟的少年阶段。

  孕含希望的胎动——中国电视游戏资讯的史前时期(1990-1993)


  从电子游戏这玩意进入中国以来,整个八十年代间以其巨大的魅力俘虏了无数青少年的心,也因此不止一度被当作洪水猛兽来看待,不止一度遭到电子海洛因等说法的打压……不过,正如当年甚至连《编辑部的故事》这种轻松搞笑的单元电视剧也会被人评价为毒草,还需要广电部领导顶着风险,力排众议才允许播出,而在今天“毒草”这种说法只会被人们拿来当笑话听一样,电玩的存在意义被社会认同和接受是大势所趋,是历史发展和社会成长的必然,但这绝不意味着搞起这一行的人便可以顺顺当当地创业打江山,而正相反,直到今天,从事电子游戏开发和资讯的人,大多数也仍要面对着来自社会和家人的偏见与阻力。所以,在这一行业第一线奋斗过的前辈们,才更值得我们去纪念,去尊敬。


  若要回顾整个国内电视游戏资讯的历史,那么在公认的中国大陆电视游戏第一刊《电子游戏软件》之前,比较有必要提到的两本读物,是福州傅瓒编纂的《电子游戏一点通》,以及上海叶伟张弦编写的《电玩迷》。


  说起福州这地方,着实和早期国内电玩圈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想当年FC《坦克大战》的加强版,便是福州十六中电子游戏开发部研发的,而后来以在红白机上推出了大量国产原创和改编的中文RPG而著名的外星科技公司,也是在福州诞生的高科技企业,电软著名的编辑特工黄在一度离职回到福州期间,也曾受邀担任过该公司的顾问。


  傅瓒便是在这样的土壤上出身的一条好汉,在90年代初期,他策划编纂了涉及各类游戏的综合攻略本《电子游戏一点通》系列丛书,发行遍布全国各地,成为玩家们的必备手册。后来进入《电软》的时代,《一点通》不再继续推出,而傅瓒的双先贝科技公司则专心致力于各种商业用娱乐产品的软件和芯片的开发,但对于每一个从80年代后期红白机时代走过的老牌玩家而言,《一点通》都会是令他们难忘的启蒙读物之一吧。


  《一点通》之后,另一在当时有较大影响的电玩攻略及资讯系列读物,便是诞生在上海的《电玩迷》。《电玩迷》因为主要以编者和一些高水平玩家供稿,所以比起主要靠翻译国外书籍和收集港台资料而成书的《一点通》,在文章水平和实用性上均要高出甚多。


  不过可惜的是,《电玩迷》的运营者们在很长时间内一直没有争取到书号或者刊号来确立其作为正式出版物的身份,所以未能给自己创造长期的稳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因此,在《电子游戏软件》登场后,《电玩迷》终于作为过渡时期的读物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消失在玩家们的视野中,但作为《电玩迷》缔造者的叶伟和张弦(某网址中带tg的网站某版版主),并没有随之从这个圈子淡出,在以后的岁月里,他们以《电子游戏软件》的撰稿人身份而活跃,撰写了许多攻略、游戏评论和业界展望的文章,这是后话了。

       
        作者: Kone1947  2007-2-3 15:01   回复此发言  
       
2         回复: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转贴]
       
叶伟和张弦这两位,实在都均非等闲之辈,若论写作和编辑的资历,可以说比起电软初代的编辑们还要深,在《电玩迷》之前,他们便联手做过不只一本电玩题材的读物。凭借这些印刷品和书籍的基础,他们在以上海和江浙为中心的玩家圈子中很早便享有盛名。张弦多年来从事影视剧编导的工作,结合影视理论而撰写游戏攻略与评论,自有其独到的见地,而他的搭档,后来进入著名的外资游戏企业——上海育碧(UBI SOFT上海公司)成为游戏制作人至今的叶伟,更是国内由玩家成为业内人士的人群中的翘楚。总之,无论广大读者和玩家们是否赞同他们发表过的见解和言论,谁也不能否认这两人是值得纪念的前辈强者,也不能否认他们在国内电玩资讯界曾做出的贡献。尤其是叶伟,在后面我们将要回顾的《电软》历史中,此公亦将继续作为重要人物出现。


  然而,尽管南国的英杰们先行一步,但最终培养起了作为正式杂志身份的出版物并令其稳定成长的土壤,却是在北地形成的。在这里将要提到的,便是今天众所周知的《电子游戏软件》这本刊物了,这本刊物的诞生,令中国真正得到官方认可的电视游戏资讯媒体迈出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步,也引出了无数日后在电子游戏媒体和制作、运营圈大名鼎鼎的人物登场,多年来时常有人把《电软》的创刊当成电子游戏在中国进入一个新时代的标志,客观地说,这话并不算十分夸张。



  用热情书写历史的日子——中国电玩开发业和资讯业的起步(1993-1994)


  提起《电软》的诞生,不能不说到的是建立于九十年代初的先锋卡通公司,如今对这个名字有印象的人大概已经为数不多,但若提起后来曾一度被视为中国游戏软件研发行业宗主的前导软件公司,相信只要是稍微有点年纪的游戏爱好者都不会忘记。而这家叫做先锋卡通的公司正是前导软件公司的前身,同时,也是令名叫《电子游戏软件》的杂志诞生的摇篮。


  在先锋卡通成立之初,如同其公司名称那样,是以动画为主要方向来做业务拓展的,但是在这方面却并未能获得预期的成绩和效益,为此,公司需要做一次全面转型以带来新的生命力。几经讨论后,他们选择了电子游戏作为新的业务方向,这是1992年的事。


  尽管决定了转型,但此时的先锋卡通还并不是前导软件,还并没有成熟的关于经营方向与管理体系方面的策略,连基本的游戏公司运营概念和流程也不是完全清晰——在当时的国内,可以说根本没有人是对这些完全清楚的——因此,先锋卡通尝试了很多方向和方法,而领导着拓荒之路的公司管理人之一,便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前导公司总经理边晓春,从那时开始的很多年里,他以真正的对游戏的热爱,为中国的游戏研发和传媒事业做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事情,当然也包括这里马上便要提到的这些事情中的一件,就是《电软》的诞生。


  在先锋卡通的时代,电脑和电脑游戏尚未在国内得到充分普及和拥有广泛的市场,因此,当时的很大一部分资金和人力投在了以简称FC的任天堂规格家用主机FAMICOM为平台的游戏软件开发上头,而这段时期最主要的产品项目,是对四款日本FC游戏的中文化工作。说起来那四款游戏的名字,也都是至今让老玩家们想起来也会记忆犹新的非常优秀的大作,分别是《吞食天地2·诸葛孔明传》、《最强装甲MATEL MAX》、《第二次超级机器人大战》以及《赌神·双六》。但说来有些无奈的是,因为当时该公司没有足够的营销力量,那时的整个国内市场也没有合适的运作环境,所以这几款游戏推出后的成绩都不大理想,甚至其中两部最终卖给了别的公司去行销。不过,研发经营FC游戏项目的开动,却也促使先锋卡通的领导者们产生了“做一本自己的游戏资讯杂志,在填补国内此方面资讯读物空缺的同时也可以宣传推广自己公司的产品”的意向,这样,便有了电子游戏资讯丛书《GAME集中营》编辑部的组建,创造历史的人们,也就在这时开始陆续登场了。组成《GAME集中营》最早编辑阵容的,是熏风、田松、龙哥和老D。


  直到今天,在做游戏开发和游戏资讯的圈子里,年纪在四十多岁的人,给人的印象通常都是懂得经营懂得市场,但是对游戏本身的认识却并没有多少的管理层人士。在九十年代初更是如此,但那时至少有两位经理人虽然处在这种大叔的年纪,但对电子游戏的了解却比多数年轻人更深入。第一位是真正对电子游戏抱着热情和理想而经营公司的先锋卡通公司——也是后来前导的总经理边晓春先生,第二位便是深谙经营和管理之道,同时对玩家和读者们的心理有很充分研究的《GAME集中营》——也是后来《电软》杂志主编的熏风先生。
       
        作者: Kone1947  2007-2-3 15:02   回复此发言  
       
3         回复: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转贴]
       
熏风本名刘文雨,北京社会科学研究院哲学所出身,他凭着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文史哲学知识,成功地调动了从编辑们到读者们的热情,使《电软》得到了成功。虽说比起在第一线的责任编辑,主编往往给人“坐在幕后伸手指指方向,然后便和股东们一起数钱的人”的感觉,但《电软》能够快速崛起并且多年来经历风雨,保持强势稳占着国内电视游戏资讯杂志第一位,确实全是靠着熏风作为主编的清醒而明快的决断换来的。


  而对于田松,大概很多人会感到十分陌生,因为此君在编辑部只待到了《电软》正式创刊之前就离开了,后来走的道路和电玩关系不大,如今已是北大哲学系博士。不过,若回去翻翻《GAME集中营》第一辑,还是能在很明显的地方看到他写的编者话,这说明当时他在编辑部中的地位还是颇为重要的。


  接下来要提及的,就是在后来的《电软》历史上最有名望的编辑——龙哥邱兆龙了,在这时的编辑阵容当中,他是最年轻的一位,同时也是从心底对游戏抱着真正热爱的一位。在King和特工黄等人还未正式加入之前的《GAME集中营》时代,龙哥是编辑中唯一不需要查阅资料而能够准确回答攻略问题的玩家型人物。他在《GAME集中营》时期撰写的综述性文章《十年辉煌任天堂》,也是让后来无数读者怀念的名篇。


  然后就是北师大出身的老D,这位勤恳踏实的编辑本名刘儒德,也是后来《电软》早期的中坚之一,他对游戏方面的知识并非特别突出,但在一些编辑事务性的工作上非常认真负责,因此虽然离开编辑部较早,但有很多老读者至今也还记得他的名字。


  除几位正式编辑以外,也有很多青少年为《GAME集中营》献出了自己的一份热情,基本都是在先锋卡通公司兼职的大学生,而日后他们中的多数人成为了活跃在国内业界各领域的重要力量,这里面包括后来去了美国留学的叶展、叶丁兄弟俩,以及日后在不同时期加入《电软》阵容的特工黄、King、软体动物、赤军等人,今天他们都已经在各自的圈子中成为了赫赫有名的人物。


  说到电软的早期编辑,可能很多老读者都会想起无类这个名字,关于这位脾气有少许古怪的神秘编辑的身份有种种猜测,但除了“应该是个有趣的人” 这点之外,连性别却也没人能完全确定。笔者就此事做过一回八卦娱记,向龙哥阿King等昔日的编辑求证,得到的比较可信的答复是“最初时是有人专用这个笔名,但比较早就离开了,而后来就成了不少人都拿来用过的名字”。这样的话,因为后来不止一个人用这个名字,表现出个性不统一而给人以脾气有些怪的印象也就可以解释了。但关于初代无类究竟是谁的问题,却并未得到确定的说法,笔者个人猜测可能性比较大的是田松,不过也不好断言。……当然,这段完全属于闲谈。


  《GAME集中营》第一辑推出于1993年的夏天,封面是“龙之战士”海报画。内容集合了数篇无论选题还是内容,即使放在今天也都足以作为杂志重头特辑的文章,包括《勇者斗恶龙5完全攻略》,幻想MUD小说《死亡游戏》,以及前面提到过的《十年辉煌任天堂》等等。强有力的内容,加上有别于当时其他所有攻略读物的特有的文化性,使《GAME集中营》一下子抓住了全国上万读者的心,对所有读到这本专辑的玩家来说,简直如同遇到了一位一直在期待的知音,就这样《GAME集中营》大名不胫而走,很快便成为广大游戏迷家期待的读物。
       
        作者: Kone1947  2007-2-3 15:02   回复此发言  
       
4         回复: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转贴]
       
但是,虽然有了一定的口碑和影响力,实际市场成绩却并不是很理想,客观地说,应该主要是当时的先锋卡通在销售渠道方面运营不力造成的。而且由于编辑部的搬迁,联系电话和地址也不只一次改变,造成很多读者想买却不知道哪里有,而先锋卡通却堆着很多存书,无法变成回收的现金……94年初春面世的《GAME集中营》第二辑在发行中也遇到了相同的状况。所以,在《电软》创刊之前,《GAME集中营》若要算利润的话其实非常有限,不过先锋卡通的经营者们也清楚地认识到这主要是在于发行跟不上而并非没有市场,故而还是决定向前一直走,转为正式的期刊。而他们也并没有想到,在转成《电软》期刊后,随着渠道问题的解决、电软的热销和通讯地址的确定,之前库存的两辑《GAME集中营》的存书也很快被订购一空,并且至今也作为传说中的收藏品而被炒作。


  正式刊号通过审批,大致是1994年2月左右的事,因为在3月发行的《GAME集中营》第二辑中,已经可以看到将于5月成为正式期刊的启事。而事实证明他们没有食言,1994年5月,《电子游戏软件》创刊了。


  《电子游戏软件》创刊号的封面是“半熟英雄”的海报。成员方面,除了原先的几人外,又有一个名字正式进入了编辑的名单,这就是后来因叛离《电软》自立门户,并将《电电》做到几乎与《电软》分庭抗礼而得以名动四方,但同时人们对其评价也是毁誉参半的阿King。本名叫做索冰的King,若纯以对游戏软件的见识而言,可能是《电软》历代编辑中最广的一个,而他除了电玩之外的兴趣和经历相当之杂:工艺美术专科出身,也做过流行歌手,在离开《电软》后除了拉起《电电》的队伍与老东家电软对抗之外,还开起了酒吧和游戏厅……这种有冲劲的性格,注定了他在《电软》这列快车早期的开拓之旅中成为几乎可以和龙哥并称双璧的重要动力,也注定了他将成为《电软》日后的不安定因素。


  除了新编辑外,杂志半数以上的重要作者也在创刊号时便基本得到了确定,里面包括了主持每期电脑游戏综述栏目“电脑游戏月旦评”的软体动物(汪寅);撰写专栏“三国游戏纵横谈”的赤军(王歆)与先锋卡通老总边晓春;还有负责硬件知识栏目的特工黄(黄昌星)——他们在那时发挥的作用已经不仅是作者,而是接近兼职编辑的程度——在这些强力作者主持的专栏以外,再加上龙哥和King两人负责的世嘉MD和超任SFC游戏攻略与国内外新闻作为填充杂志实用信息量的主体,以及熏风主编亲自翻阅资料书并执笔的重头连载《电子游戏十年》,一本内容充实的杂志就这样开始了它光辉的历程。这时的《电软》还是双月刊。


  到了7月,随着《电软》第2期出版,杂志社搬出了先锋卡通公司,在北京地安门附近确定了住址,这标志着杂志社已经从先锋卡通公司独立出来,开始了完全自主的运营。与此同时,后来被通称为“S·P”的ShadowPhoenix(萧腾)来到《电软》就任编辑,此君头脑灵活,十分擅长发挥杂志商业性和娱乐性并重的风格,主持的栏目生动活泼,很快便赢得了读者们的广泛欢迎,加上他在处理杂志日常运营的各种事务方面也有着相当出色的能力,就这样确定了他在《电软》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杂志社内部人才济济的同时,《电软》的发行方面也出现了可喜的局面,这应该说主要拜熏风主编决定与二渠道书商展开全面合作之赐。有了二渠道发行的强援,杂志在全国市场的覆盖面迅速扩大,杂志社从上到下每一个人都在欣喜地看着,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期期地发到越来越多的读者手中……
       
        作者: Kone1947  2007-2-3 15:02   回复此发言  
       
5         回复: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转贴]
       
值得纪念的发展时期——《电软》也好,整个业界也好……(1994-1995)


  创业之初的《电软》,基本是一帆风顺地在稳步发展着,发行方面已经顺畅地开通了道路,内容方面也有龙哥、King、S·P、老D等勤奋可靠并且时有精彩表现的小编和一批优秀的作者们在保证着质量。当时的《电软》除了从创刊时便一直持续的几大招牌专栏之外,还有一个每期放在卷尾的很小的栏目叫做 “电刑室手记”,专门登载编辑部里的各种趣事,原本只是个消遣的小东西,但却意外地受到了广泛的好评,也为杂志多聚集了不少的人气。


  那个时期,同样在做电视游戏资讯的也并没有几家,一是比电软稍后一点创刊的《家用电脑与游戏机》,该刊内容是以PC游戏和软硬件资讯为主,原本侧重点便不在家用机游戏上面;再一家相对有点气候的,是一名书商做的丛书《电玩一族》,但因为没有强有力的编辑和作者,在资讯的充实度和文化性的竞争力方面终究无法和《电软》一争高低。应该说对《电软》而言,那时是即便不求快速扩张,也足以稳守阵地的局面。


  然而熏风毕竟不是寻常的经营者,他十分了解居安思危的道理,一方面绝不能只凭着短短几个月的销量上升就认为已经杂志已经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必须时刻调整发行策略,宁可每期印数少于各地销售商发来的定单数量,也不能头脑发热地贸进;另一方面在杂志本身,必须一边增加页码一边为刊物的内容增添新的元素。而在熏风的密切留意下,这带来新鲜活力的血液,到来的比预想中更快,而且比预想中效果更好。首先注入的新血,便是前文曾提及的《电玩迷》编者叶伟和张弦,在1994年接近尾声的时候,加盟成为《电软》的特邀作者。


  关于叶伟和张弦加盟一事,在几年前世纪之交时,熏风曾在《电软五周年纪念特辑》中的杂志回忆录中有所提及,在此笔者摘录如下,一来是偷个懒,再来也是为了让历史不至于在转述中走样:


  ……《电玩迷》的编辑兼撰稿人叶伟寄来了直署其名的“挑战信”。他在信中说:《电软》受到读者如此热烈的欢迎,你们心里一定非常得意。作为《电玩迷》的编辑,我们多年来创立一份正式杂志的梦想一次次破灭,而你们轻易就成功了,我知道我们已经不战自败,但我决不服气,因为这不是一场公平的挑战。如若换一下角色,我们一定做得更出色。对叶伟的“挑战”,我深感同情。在致他的回信中说:我们确实做得并不够好,而且我们也从《电玩迷》中吸取了很多营养。这确实是一场不公平的比赛,但我们不是胜利者,你们也不是失败者。因为《电软》不是哪一个人和哪几个人的,我们从一开始就不认为《电软》是一本同人杂志,它是属于整个电玩迷的,因此在创刊号上我们写了五个大字“创关族的家”。希望大家泯弃地域、门户、主客、先后之陋习,精诚合作,开创中国游戏业的新生面。……


  在熏风主编诚挚的邀请下,叶伟和张弦也来到了《电软》的旗下,而他们带来的第一份见面礼,便是对世嘉的MD与任天堂的SFC——两款当时最优秀的热门游戏机的比较探讨论文,从硬件到软件进行分析比较,把很多玩家喜欢的MD捧得很高,把同样也有很多玩家喜欢的SFC贬得颇低。要说也真不愧是这二位,切入点找得够有话题性,论证的言辞也颇为强烈。这篇论文在94年11月的《电软》上发表后,随后一期也刊登了以南京的硬件专家黄明作为反对派代表而寄来的针锋相对的反论,自此如同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国玩家中引起了长达半年之久的两派大论争。


  《电软》上面叶伟张弦和黄明的论战连续进行了数月,而与此同时一些《电软》以外的电脑类报纸杂志竟也受到波及,开始刊登这一话题的论战文章,这种现象在当时的国内还是史无前例的。这种论战对于引导玩家们看待游戏和游戏机的着眼点无疑是件好事,但更重要的是,这也是《电软》一次成功的大型商业炒作,直接令杂志的销量和声望都得到大幅度上升。同时,也奠定了叶伟张弦两人在《电软》作为首席特邀作者的地位。
       
        作者: Kone1947  2007-2-3 15:03   回复此发言  
       
6         回复: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转贴]
       
在那段时间中,在《电软》扬名立万的除了叶伟和张弦,必须提到的重要撰稿人至少还有两位。其中之一是如今已在国内电玩和动漫圈子里被公认的大姐大 ——雪鹰(吴嘉懿),当时的雪鹰只是个正在读高中准备上大学的女学生,然而她的文笔和她对电玩的认识比起龙哥阿King亦毫不逊色,凭着这份实力写出的游戏介绍与评论的品质自不必说,加上又是身为玩家中少数派的女生,理所当然地成为了读者们心中的偶像。时至今日在某著名软件公司担任要职的她,仍被无数的玩家所仰慕。


  另一位作者中的重要人物,是动画制作行业出身的Akira(徐燕明),不管是做动画还是写稿子,他都以认真专注的敬业精神得到许多圈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当时还以XYM做笔名的他,和动画公司的同事WD一起,怀着对动、漫和电玩的热忱加盟《电软》,希望让更多的读者领略动画、漫画、游戏三位一体的快乐,他们所主持的栏目,名字便是“三栖人”。这个名称,相信只要看过当年《电软》的老读者们到今天也绝对不会忘记。


  这一时期之后,编辑配置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动,在夏天开始的时候,老D因为前往英国深造,正式结束了他在《电软》的编辑生涯,后来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的他,除了99年时在电软五周年纪念特辑中露面过一次之外,已经不再涉足和电玩相关的领域,不过他的名字,直到今天也仍不时被昔日的老读者们提起。而勤恳塌实的老D离职虽然是件憾事,但与此同时,从福建归来的特工黄作为生力军,正式加入了编辑部。


  特工黄(黄昌星)是在《电软》创刊后不久,完成了在理工大学的学业并且离开北京的。可能是因为学校分配的原因,他毕业后先回到福州在国家单位里工作,当时的离京和此次回归正好时隔一年,估计那便是毕业时与家乡福州的单位签订的工作合同期限。电子技术专业出身的他,以强大的硬件知识和技术水平,原本就一直在以特邀作者身份主持《电软》的主机硬件栏目,同时,他对电视游戏的见识水准,也足以与龙哥阿King比肩。这样一位有着全方位能力的强者正式就任为专职编辑,足以弥补老D离队的损失,并且无疑使《电软》的阵容更加完整而强盛。但所谓天有不测风云,当龙哥等编辑正为新同伴的到任而欣喜时,一场大危机降临在《电软》的头上,这就是《电软》历史上著名的“停刊事件”。


  对于1995年7月《电软》被上级部门停刊处分的原因,一直是令读者们猜测不已的话题,据说当时上级主管部门一共列出了15点有问题的地方。当然,这15点在性质上应该是有轻有重,当中有些可能在今天看来已经不是问题。包括正式创刊后一直用做刊名副标题的《GAME集中营》这个名称令人反感;以及只注重娱乐性,因此单纯介绍外国的游戏软硬件产品的文章占内容比重过大;还有封面太花哨,过于缺乏严谨和严肃性等等,而在这众多问题当中,《电软》犯的比较重要的错误,却可能在于那几个月的卷首社评。


  那是进入95年之后,杂志的栏目中增加了每期卷首的社评。这“电软社评”多数是由熏风主编亲自执笔,论点鲜明,每期都十分中立和客观地畅谈业界情势,话题从针砭国内游戏产业自身的陈腐弊端,到抨击社会上对游戏的偏执态度,以及分析我国盗版行业面对的微妙局面等等无所不谈,尽情地言他人所不能言和不敢言,因而迅速成为杂志大名鼎鼎的招牌菜之一。但是也因此,难免地就会得罪一些人,尤其重要的是,其中可能也会包括一些当时在政府上级部门的官员…… 当然这也只是笔者的猜测,无论如何,在这些社评中,的确有些不大恰当的言论是事实,因此便也成了令杂志遭到停刊处分的原因之一。


  总而言之,在各种原因下,《电软》被停刊了。
       
        作者: Kone1947  2007-2-3 15:03   回复此发言  
       
9         回复: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转贴]
       
《电电》的创刊号封面选用了一张火焰背景的“超时空要塞迈克罗斯7”的海报,对内容的处置也象海报的色调般热烈而震撼,并且正如前面提到的,作风完全与《电软》针锋相对,每期无论是攻略还是介绍游戏周边的文化、知识类的综述特稿,都毫不吝惜页码地安排篇幅,动辄就是十来个页码的大特辑,让作者写得过瘾,玩家和读者们也看得过瘾。从第一期King亲自执笔的《日本剑术流派与剑侠列传》与Akira绘制的改编漫画《霸王丸风云录》开始,之后的半年内,赤军的“毁灭与新生”系列、雪鹰的《梦幻模拟战》剧情攻略、Akira的《樱大战》剧情攻略等等大特辑不断推出,而且除了每期平均三篇以上的大特辑和完全攻略这些重头文章外,不断刊登大量各种最新游戏攻略的密集轰炸战术,也一下便抓住了许多早已对《电软》总是“适可而止”的作风感到不满足的读者。《电电》的发展道路,就这样迅速地宽阔起来,到96年底的时候,《电电》已经稳稳地立足于书刊市场,有了自己的一块阵地。


  对于King的扬旗,固然赢得了许多读者和同行的称道和支持,但在那些对《电软》感情比较深的读者,和与《电软》关系密切的合作出版商渠道商们眼中,这种叛逆可谓大逆不道。一时间“忘恩负义”、“不自量力”等等帽子纷纷向着King头上飞来,而一贯能够保持风度的老东家《电软》主编刘文雨,倒并未放出太激烈的言辞,但也说出了“King凭着他那幼稚的主张能做到什么地步?这种只能给小圈子服务的同人志,做不了几期就会死掉了”这种话。当然,在这上面做口角之争是没什么意义的,King和他的同伴们将《电电》一路做大,便是对此话做出的最好回敬。


  然而除此之外,另有一件事也成为了King被反对者们攻击的口实,那就是在他离开《电软》的时候,曾被刘文雨主编要求“至少一年内不要做相关媒体行业的工作”,对此King当时似乎是含糊以对,但结果不仅并没有照做,而且立刻便扬旗作乱。在这一点上,刘文雨的这样要求的依据,应当是来自当时在国外高技术行业“竞业回避”的规则,即员工离职时,一般要和原公司签订契约,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不得将他在原公司掌握的技术应用于相同领域的工作。不过,在King的方面来说,也有他无视这要求的理由,首先媒体行业并不是有那种需要技术垄断的领域,第二是国外企业要求原雇员竞业回避的时候,至少要支付其相当于一年薪金的补偿金,而King离开时并没有从《电软》拿走一分钱。无论如何,King在他的朋友当中,依旧是那个人缘不错的King,尽管在工作上成了对手,他和龙哥等昔日的同事们仍然还是至交好友。


  转眼间1997年到来了,这一年的春天发生了很多事,首先是SEGA公司与中国四通集团的合作,令SS“土星”主机以及对应的游戏光碟首次在国内得到正式的代理发售,虽然因为价位仍不够适应国内市场等原因,最终没有能持续下来,但毕竟是国内电视游戏发行行业从无到有的开端,紧接着SEGA在中国的街机公司世嘉华翰与四通联合举办VR战士大赛,更将这合作的热潮推向更高。而在这一系列运作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的,便是《电电》的编辑Beak。


  在这件事之后,两本电视游戏杂志都发生了不小的人事变动,《电电》方面Beak正式到四通集团就任,Snake加盟前导从事游戏开发;《电软》方面,有特工黄和软体动物在这一年的3月左右相继离职,特工黄回到福州,前往他故乡城市的电子出版机构就职,软体动物则与Snake一样,去了当时正在四处招贤纳士的前导。


  同样都是走了两个人,但比起尚有King、Blue、Dragon等士气高扬的编辑和日益壮大的作者群,一路顺调进击的《电电》,只剩下龙哥和SP的《电软》却陷入了空前的困境。在数月间,《电电》以抢先推出《最终幻想7》、《浪漫传说》等重头攻略,及连载新锐作者绯雨焱的《魔神1440》超大特辑和小孔的《GAME国的CLAMP君》等专题,不断地吸引到更多的读者,而这一时期的《电软》,虽然也仍不时有特辑推出,但由于人手的缺乏和刊文原则的局限,有价值的创意往往得不到充分发挥。两刊在读者支持率上的差距再次迅速缩小,《电电》似有直逼《电软》之势。
       
        作者: Kone1947  2007-2-3 15:04   回复此发言  
       
10         回复: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转贴]
       
不过,《电软》的金字招牌毕竟不是那么容易被人摘掉的,从实际成绩来说,主刊虽然停滞不前,但其增刊一直在为《电软》创造着巨大的效益。从97年初被评价为最高杰作的《格斗天书》开始,一本一本增刊为《电软》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就连在最困难时期仓促推出,被读者们责难为“纯粹骗钱”的《世嘉专辑》和《3D格斗天书》,也一样实实在在地赚到了大把银子,《电软》市场影响力的基础由此可见一斑。而《电电》方面,虽然也有《电子游戏攻略指南》、《电子游戏广场》等强有力的增刊和系列丛书推出,与《电软》争夺市场份额,但始终也无法令《电软》系统的出版物“市场占有量第一”的宝座动摇。


  在龙哥和SP的辛苦支撑下,《电软》熬过了97年的夏秋两季,年末即将到来时,新的战力终于参入了!Perfect(杨柯来)和天师(李胜)加入,再次充实了《电软》编辑阵容。Perfect勤恳踏实,做事中规中矩,从来不会有什么失误,后来成为了《电软》的执行主编;天师则相反,个人好恶十分鲜明,对游戏厂商、主机和软件的评论经常言辞激烈,因此也成为了可能是所有国内电视游戏媒体编辑中受读者争议最大的一名。无论如何,这两位新毕业的大学生充满了斗志,迅速成为了新的中坚力量。


  《电电》方面,也在97年末的同一时段有了新鲜血液的注入,其一是软硬件皆能的资深重量级玩家ET(郑桐),作为编辑十分认真负责的他,以充分的实力受到同事们的信赖,在King不再担任专职编辑,而Blue也由于动漫杂志《梦幻总动员》创建,主要精力转向了《梦幻》以后,他和Dragon一起主管《电电》这一系统的工作,成绩是十分卓著的。


  另一位新任编辑,便是一直作为《电电》重要作者的绯雨焱(刘炎焱),日后成为动漫资讯杂志圈风云儿的他,文笔激扬与轻快兼备,在栏目的编排和策划方面也总会有惊人的出色构想。他在《电电》的时代撰写的《天边的骷髅旗》《超时空要塞》等专题特稿,至今仍为无数读者所传诵和怀念。


  97年底和98年初的《电电》,继续走着重头特辑与长篇攻略交叉轰炸的路线,Akira的《新世纪福音战士》、小孔的《五星物语神曲》、 Dragon的《最终幻想系列回顾》、以及King的《机动战士高达百年史》等经典专题相继登场,这些专题中的资料和文字在之后被无数丛书和杂志的相关文章中被引用和摘抄,这一点是一向对内容不敢放手,坚持走中庸路线的《电软》所没能做到的。至于增刊方面,也是丝毫没有放松,介绍资讯的《电子游戏广场》和攻略专辑《电子游戏指南》几乎也和主刊一样以每月一本的节奏推出。


  而《电软》方面,继续发挥着拥有《电电》所没有的优势,这便是对国际和国内业界的新闻评论。这一栏目的招牌作者主要有两位,一是在海外工作的叶展,二是在国内业界多年的叶伟,凭借这两人的学识和文笔,新闻评论成为《电软》独一无二的招牌菜,这也为后来《电软》推出《游戏批评》丛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由美年达饮料赞助的“中国电玩排行榜”,也在龙哥的主持下开始了运行。此外,随主刊附送《大墙读本》也成了杂志新的卖点,以至于《电电》从 99年开始也不得不每期附送《漫园》别册来对抗。而另一方面,《电软》开始尝试其他门类流行书刊的运营,介绍热门服装服饰的《都市流行·酷》,分二册在 98年春秋两季发行,在市场上成绩颇佳。


  在持续强势的《电电》和逐渐恢复活力的《电软》两刊的竞争中,1998年就这样过去了,这一年总的来说是各擅胜场,大致都达到了目标,而随着99年的到来,更激烈的战争即将展开。
       
        作者: Kone1947  2007-2-3 15:05   回复此发言  
       
11         回复: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转贴]
       
继续逐鹿的游戏——《实用技术》参战和《电电》的没落(1999-2003)
 

 98年底的时候,《电软》打出广告:一本综合动画、漫画、游戏内容的增刊《MAGIC地带》正在策划准备中!而主持编写这本书的人,是编辑SP,与当年“三栖人”栏目的作者Akira!这消息一放出,立刻在读者中引起了极大反响。


  Akira在96年King建立《电电》后,出于和King的交情一直在为《电电》撰稿,而在《电软》便极少发表作品,对《电软》的老读者来说,实在是一件憾事,而远去的“三栖人”栏目,更是令无数人怀念。所以,听到Akira主持的动漫专辑将要面世,无疑是会让读者们热切期待的。


  这时的《电电》,人事方面又有了一些变动:默文(卢斌)和驰骋(黄漩)先后来到编辑部就职;Fox离开了编辑团队,去经营自己的公司; King也将主要精力投注在自己的酒吧和俱乐部上面,在杂志这边参与的工作变少,日常事务基本由Blue来主持。Blue闻得《电软》要出版《MAGIC 地带》,当即与股东商量决定,《电电》也要同时推出自己的动漫综合专辑!


  Blue做出这个决定,并非没来由地盲目跟风争夺市场,而是因为此时的《电电》编辑和作者群,做动漫题材的读物确实拥有不亚于Akira和 SP的实力。虽然雪鹰这次作为作者站在了Akira一边,但《电电》这里的编辑中,绯雨和驰骋都对动漫有着很丰富的见识和深刻的了解,而作者当中也有桑桑、小孔、鸿鹄等在动漫圈很著名的人物。如果市场被对手抢先占领,而令这边的人没有能够充分发挥的机会,那是非常遗憾的。因此,做出决定之后,《电电》的《梦幻总动员》增刊便紧锣密鼓地开始筹备了。


  事实证明Blue的决定是正确的,1999年3月《MAGIC地带》气势如鸿地推出时,《梦幻总动员》也几乎在同时上市,虽然《梦幻》这种明显对抗的做法遭到了一些非议,但有价值的内容还是得到了大多数读者的好评。两本书的销售成绩均获得了理想的效果。而可惜的是,完成了精彩绝伦的《MAGIC地带》之后,Akira便不再继续做书,之后《电软》推出的续集《三栖人》完全原封照搬海外的杂志内容,虽然也算是有看头,但生命力就远没有《MAGIC地带》那么强劲了。


  《电电》方面对这一项目的处理方式则完全不同,在《梦幻总动员》大获成功后,步调丝毫没有变慢,半年内一鼓作气地推出了《梦幻总动员》的2和 3,再之后更实现了《梦幻总动员》的期刊化。后来在国内动漫资讯杂志圈里名头响当当的编辑和撰稿人们当中,以绯雨和驰骋为首,鸿鹄、3000、Jedi、落落等许多人,都是先后在《梦幻》工作并成长起来的。


  回到主刊物的较量,《电软》在99年之后展开了全面攻势,带着莱因、彩火、七支剑等新编辑到位的热气,《游戏批评》和《菜鸟通》两本新刊同时登场,《批评》主要走业内评论路线,内容相对专业,《菜鸟通》则如其标题,以电玩入门知识为主。外界普遍的评论是《批评》很优秀而《菜鸟通》明显功利主义,但《电软》靠着这两本新书一本得名一本得利,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反观这个阶段的《电电》,却并没有大的什么新动作,只是人事方面默文离开编辑部,加盟另一本新生电玩刊物《新游戏同志》;以及稍后增加了以 Laser(李灼)为首的新编辑Mars、星辰等人,出版的增刊也仍是《广场》和《指南》两个系列。不过,杂志本身的品质一直保持在不错的程度,加上与《电电》和《梦幻》连动的网站NewType的建立,并有Carl(王剑涛)和星儿等人组成的网络部进行主持与维护,一时也呈现出热火朝天的繁荣景象。
 

 此时已是2000年初,在《电软》和《电电》的对峙中,偶有如《新游戏同志》的同类杂志出现,基本也都是在北方办起来的,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但始终作为不大,《电软》和《电电》亦都没有太把那些对手放在心上。但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从中国南方赫然杀出一匹黑马,震惊了整个电视游戏杂志圈,这就是《游戏机实用技术》。


  在之前的竞争中,《电软》和《电电》都采取过增加页码,提高纸张质量、增加彩色印刷等策略,但考虑到成本问题,每次提高得都比较有限。然而《游戏机》有头脑明晰的股东,在创刊伊始,便不惜成本地使用比前两者都要优秀的纸张和都要多的彩页,他们的攻略作者也都充满着可以和《电软》、《电电》创业之初的龙哥等人相比的热情与活力——真正用了心、投注了感情而写出来的东西,是可以让读者感受到非同一般的吸引力和共鸣的——这句话确实一点不假。《游戏机》杂志天时地利人和兼备,短短几个月时间便让其北方的对手感受到强大的压力,大有后来居上之势。
  2000年中,龙哥进入前导时代一位好友的游戏公司就职,告别了为之效力了将近七年的电软,尽管“龙哥热线”这个栏目名在那之后一段时间仍然沿用,但却已物是人非。次年,SP离职,与软体动物一起组建公司,同时合作办起玩具模型杂志《玩具新时代》。至此,初代《电软》编辑除主编外全部离任。


  如果说《电软》的人员更替还算是新老交接的正常规律的话,《电电》方面的人事变动,则可以说是江河日下走向萧条的写照。从99年末,King 从《电电》阵容中淡出,以及驰骋与鸿鹄离开《电电》系统的编辑和作者群,自立门户办起动漫杂志《新干线》开始,2000年春天,绯雨留学加拿大深造,夏天网络部撤消,Carl离开,秋天时ET、Mars离职,次年更发生了以Dragon、Laser为首的电玩资讯部全体叛离,前往南方《电脑商情报》集团创建新杂志《游戏日》的事件……
       
        作者: Kone1947  2007-2-3 15:05   回复此发言  
       
12         回复:中国国内电玩杂志内幕 [转贴]
       
这一系列的状况发生的直接原因都可以归结在一个人身上,这便是前文提到King最初组建《电电》时的那位书商股东,在《电电》最初的四年间,他并没有对编辑部的管理和杂志的运作方向做什么干预,作为股东和编辑们相安无事,一切都还算好。但到了后来,小商人眼光的局限性开始作祟,他开始对编辑日常工作和杂志经营比手划脚,甚至对每个编辑的私人事务也开始横加干涉,给作者的稿费发不出和编辑工资拖欠成了家常便饭……尽管有Blue作为总经理,在这样的股东和编辑中间缓冲协调,终究也如同杯水车薪般无济于事。到了后期,积怨之深的程度,从几乎每一位从《电电》系统离开的编辑都无不大骂“小农意识”这一点便可明证。


  大厦将倾,一木难扶,失去了人才和活力的《电电》与《梦幻》,业绩不断下滑。勉力支持到2003年春天,终于Blue也被迫离开了杂志社,而直到这时,大股东犹自抱怨“是Blue的方针错误,才会留不住读者,也留不住编辑”,他全面招聘了一批新人编辑,希望这样可以再创造一次辉煌……


  无论如何,《电电》的时代结束了,King和Blue创造的传说完结了。


  而如今的《电软》,却在激烈的竞争中显示了其终究是龙头老大的实力。刘文雨主编瞄准来自南方的对手,不动声色地展开了布置……


  2002年初,特工黄回到了北京《电软》杂志社,主持开办《电玩新势力》电玩主题光碟杂志。实际上比起《电电》由Angel负责制作的光盘专辑《电子游戏一点通》系列,与《游戏机》杂志附赠的光碟,《电软》在这上面动手是最晚的,但特工黄充满自信,并且确实地做到了后来居上。


  2002年末,Akira回到了北京《电软》杂志社,主持开办《动感新势力》动漫主题光碟杂志。


  2003年,《游戏机实用技术》与《电子游戏软件》展开激烈的战争。从1月号起《实用技术》降价并继续附送光盘、《电软》降价增加页码并附送《电玩新势力》……


  历史,仍然在继续…… (本篇完)


TOP

长就一个字,我只帮你顶一次……



TOP

老文了,也基本上没什么爆料,还是慕容非出走UCG开始的内幕比较好看~~~


TOP

火星上坟好多……

TOP

=。= 还以为暴什么黑幕…… 原来是这老文……

TOP

都没点03年后的新动态……

TOP

电电的那个老板,的确是个人渣。当初梦总的编辑落落在qq中说过,那个b人居然管到女生缩舍去了,每周还会去查看。。。

TOP

我来错星球了?
2003年的老文了

TOP

时空倒转了吗?~~~~

TOP

引用:
无论如何,《电电》的时代结束了,King和Blue创造的传说完结了。
补充一句:Blue现在在Gamespot China

TOP

这文章也太老了吧。。。。。

TOP

小时候电软抄GAME PLAYER还有台刊
我们义愤填膺地指责英帝以及台毒
中学电电抄日刊
虽然无聊到爆却买地义无返顾
再后来游戏机抄日站
上网喷被封ID封IP
再再后来电软成发米糕中文版就开始买本杂志捉虫娱乐了……

又想买本杂志来捉虫娱乐了耶……

TOP

这两天怎么这么多的杂志帖

TOP

80年代的玩家们获取游戏方面的咨询就是从电玩刊物获取的,《集中营》(后来的电软)等最早的几本刊物,是那时玩家爱不释手的读物,国内游戏机机能强弱之争就是从叶伟、张弦挑起的MD和SFC谁强谁弱的大讨论开始的,一直延续到今天。记得当时叶伟张弦代表的《电软》力挺MD,黄明等代表的《家用电脑与游戏机》力挺SFC,双方各持己见,立场鲜明,你来我往,好不热闹,那时的电软销量大增,很有看头。现在。。。。。

TOP

以前看过了
电玩杂志的路还长
行货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