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国产EVD开始阻击蓝光

财大气粗啊~


TOP

请问什么叫蒙太奇



TOP

hein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张宝全这个人物还是挺有点水平的
不过,大家的确不看好EVD


没有DVD论坛的认证=没有活路

中国大陆想靠制定规范来圈钱还要等上一段时间


TOP

DVD论坛算哪根葱,DVD+R不照样单干成功

TOP

我是进来喊口号的,进持国产~~~~~

TOP

不明白,为啥都是要挑战BD,为啥不是HD?

TOP

中国的所谓新兴产业,其实归根结底大多都是房地产业的大佬在操作,哈哈,没前途~~~

TOP

国产万岁!!!

TOP

这时候只要微笑就可以了

TOP

EVD这东西在国美他吗的要2000多块呢。

TOP

北野天翼在上个帖子中说
引用:
EVD这东西在国美他吗的要2000多块呢。


EVD某些型号最便宜的不超过900,而且绝对够用,MS蓝光和HDDVD没上市前,基本所有大商场里的高清电视信号输出端80%是国产EVD

这里臊性EVD的朋友~你们真的了解EVD么?

EVD毕竟是一台真正意义的国产的高清碟机,虽然明知不可能赢但也不至于这么看不起国货吧?

应该BS的是几个国产电器厂商推出的HVD和HDV这两个骗人垃圾玩意吧?

真正能买起用起HDDVD和蓝光的也没几个~都SBB的跟风高兴个屁啊

看着这种没水平的回复就恶心

TOP

誰吹也要有個譜.
這EVD的播放性能如何?比BD和HDDVD差多少呢?

TOP

一直很关注EVD
我觉得他的分辨率已经够用了

TOP



中国EVD国际标准之战的风雨征程


家电市场可以说是企业争夺最为激烈,拼杀最为惨烈的领域之一,而在家电市场中,影碟机市场又一直是企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殊死搏杀的战场。围绕影碟机,在中国市场上,中外企业上演了一出出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惊心动魄的角逐,正所谓好戏连台,你方唱罢我登台,VCD出场,录像机退场;DVD亮相,VCD出局。而今EVD又将粉墨登场,那么DVD面临的又将是怎样的命运呢?

  从已经躺在博物馆的录像机到即将出场的EVD,影碟机市场短短20年的历史演变,脉络清晰地演绎了这样一个市场的法条:专利是制胜的法宝,标准是称雄的天条。谁拥有最新的技术,谁就拥有了发动大战,打赢市场的主控权;而谁拥有了标准,谁就可以书同文,车同轨,号令天下,将市场风云把玩于股掌之间。

  毋庸讳言,正是经历了市场厮杀的腥风血雨,正是对技术和标准有了切肤之痛,中国的有识之士在世纪之交开始从家电市场战略高度出发,针对影碟机自上而下有意识地策动了一场瞄准高清电视的影碟机EVD的标准之战。

  2001年7月,中国代表团闯进了国际标准组织,在经历了一番唇枪舌战之后,中国的EVD标准提案获得受理。2002年7月,中国再次向世界宣布EVD完成全功能产品样机。眼看EVD这辆战车雷霆万钧地向市场压过来,影碟机市场开始躁动,DVD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DVD能否经得住挑战,逃过一劫?人们焦急地等待着立即看到即将上演的精彩一幕。

  然而,出乎预料,这一幕既没有在2001年,也没有在2002年当即上演;相反,在一片喧嚣声过后,接着出现的是一片出奇地沉寂,EVD仿佛突然从人间蒸发,销声匿迹。这是怎么回事?莫非是EVD虚张声势,虚晃一枪?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经历过大战的战士都有这样的经验:大战之前,必是死寂一片。这一刻对于交战的对手来说才是最令人生畏的:明知道对手已经出现,却发现不了目标;明明感到被巨大的如潮水般涌动的势能所包围,却找不到他的踪影。

  这不是一般的宁静,而是暴风雨前的宁静。它预示着顷刻之间将要爆发的是闪电撕破长空,是炸雷轰鸣大地,是狂飙席卷千军。

  大战在即,让我们拭目以待,且看当今世界,谁是天下英雄。

直闯国际标准组织,EVD首战告捷

2001年10月,世界各国的代表云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在这里参加国际标准化组织第65届年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组织国内各企业出席此次会议。在中国代表团中,有一老两少,他们就是EVD标准之战的领军人物: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的赵新华、深圳深飞激光有限公司的赵复中和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的郝杰。

  他们这次来参加会议可以说不仅是有备而来,而且使命重大。他们带来的是中国关于EVD标准的提案。在这次会议上,提案将提交给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对提案受理与否将关系到EVD标准是否最终能够被确立为国际标准。标准如果被接受,意味着EVD向国际标准迈出了关键的第一步。

  全球国际标准化组织分为两大组织,一个是针对通讯领域的国际电信联合会(ITU),一个是针对电器领域的国际电工组织暨国际标准化组织IEC/ISO,IEC和ISO是一家。这两个标准组织每年都要组织年会,对已有的一些标准提案进行审理总结,同时也对一些新的标准提案进行受理。在大会召开之前,中国提交了有关EVD标准的提案,该提案将参加IEC/ISO中的TC100分会,即音频视频及多媒体系统与设备技术委员会。

  长期以来,中国对国际标准化组织一直非常重视。事实上,还在EVD研究计划启动之初,中国有关方面就密切关注IEC的动向。在一年前希腊召开的第64届年会上,中国方面就注意到:IEC主动邀请DVD论坛将作为其企业联盟标准的DVD规范纳入国际标准,然而却遭到DVD论坛拒绝。这个消息使执行中国EVD计划的赵新华等人暗自高兴。在他们看来DVD论坛自动放弃国际标准是主动让位,给中国下一步抢占EVD国际标准减少了障碍。不过,DVD论坛的做法也有让人费解之处:国际标准是企业争夺的焦点,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拿下国际标准,这种送上门的便宜事,为什么DVD论坛会断然拒绝?赵新华等反复思考觉得没有理由可以做出合理解释,只有一种可能性,就是DVD论坛对自己建立的DVD标准过于自信,狂妄自大以至于目空一切。如果事实正如所料,那就更有理由高兴了,因为这将使中国方面的标准之战因异军突起而更容易取得成功。

  DVD论坛中对于向中国企业索取专利许可费最为积极的是所谓的6C,6C是指日立、松下、三菱电机、时代华纳、东芝和JVC六大技术开发商结成的DVD企业联盟。因不甘心被中国企业抢占市场份额,他们举起专利收费的大棒。1999年6月,6C宣布"DVD专利联合许可"声明,要求世界上所有生产DVD的厂商必须向他们购买"专利许可"。2000年11月,6C又出台"DVD专利许可激励计划",表示在2001年5月1日前执行专利许可协议的企业,可以享受25%的价格优惠。6C专利缴费将中国DVD企业逼得是走投无路,就在2003年11月举行的广交会上,又有6家生产DVD的中国企业因未交专利费而被逐出会场。专利费成了中国DVD企业的切肤之痛。

  IEC佛罗伦萨会议10月举行,中国方面为参加会议的准备工作8月就紧锣密鼓地开始了。赵复中请来飞利浦公司专门负责标准的专家对EVD标准进行了考察和评价。结果令人兴奋---EVD标准是过硬的,经得起检验,可以推出去一拼。特别是针对6C对国际标准组织的傲慢态度,赵复中和飞利浦专家也形成共识: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撇开技术因素不谈,单就人和这一点,EVD新标准也可以抢得一分;如果把技术因素考虑进去,成功的把握就更大。飞利浦专家还对申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

  接下来,阜国公司开始着手EVD技术标准英文版本的编译工作。对此,上海市政府解囊相助。上海市信息办牵头组织,从上海交大、上广电等单位聘请语言和技术方面专家10多人前来助战帮助翻译文本。在上海汽车招待所,上海信息办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奔前跑后张罗后勤服务,十多个人奋战一周。他们清楚地记得9.11美国纽约遭受恐怖袭击时,他们正在没日没夜废寝忘食地忙碌着。

  10月15日,佛 罗伦萨迎来了国际电工组织国际暨标准化组织举行的第65届年会。根据类别不同,EVD被分到了TC100多媒体音频视频系统与设备技术委员会中的属于大容量存储的TA8组。TA8组不是一个临时组,而是一个常设组,参加会议的人员分别来自日本、美国、荷兰和其他一些欧洲国家的代表共40多人。TA8这一届的组长则由来自日本某公司的代表担任。

  对于中国EVD的代表们来说,参加佛罗伦萨会议,他们志在必得,已经作了充分的准备。会议开始后,情况基本与他们判断的一样,进展顺利。在讨论中,关于EVD标准的提案没有遭到反对,被代表们接受了。只是日本代表提出了一个与技术无关紧要的问题。日本代表认为EVD的标准不应该在TA8组受理,而应该到DVD论坛去,理由是EVD与DVD差不多。对日本代表的提议,中国的代表当即表明立场:EVD与DVD完全是两个基于不同技术、面向不同应用的不同产品,EVD不是改进的DVD,因此不应该去DVD论坛。对于中国代表的立场,与会代表纷纷表态给与支持。作为组长的日本代表看代表们意见比较一致,也就没有再坚持。

  按会议程序,会议结束前一天,会议各组的会议纪要将在网上予以公布。

  会议还剩最后一天,代表们纷纷外出领略佛罗伦萨和罗马美丽的风光去了,惟有郝杰对最后的受理结果放心不下,他总觉得事情进展得太顺利反倒有些不那么对头。他没有外出,而是早早地跑到电脑前,守在那里时不时地查询,等待看到TA8组的会议纪要。

  到傍晚5点,其他各组的会议纪要都陆陆续续提交到了大会文件服务器上了,惟有TA8组的会议纪要仍然是姗姗来迟,不见踪影。

  郝杰焦急地等着,一直到晚上7点,TA8组的会议纪要才提交到服务器上。一看内容,郝杰懵了。TA8组不仅没有受理EVD申请,而且明确指示,EVD去DVD论坛申请。理由与日本组长在会上表达的一样:EVD不属于TA8组,因此申请不应该由TA8受理。

  "这不是事实!"郝杰像一头狮子,被激怒了。

  当晚,中国代表团紧急召集会议研究对策:代表们一致推断,这一结果绝对不代表会议的结论,而只代表日本代表的意见。很明显,日本代表利用作为组长的职权篡改了会议的结果。


  中国代表团决定必须抓住会议最后一天TC100分会闭幕式的机会,千方百计扳回被动局面。
  决定性的时刻到了。闭幕式刚刚开始一会儿,郝杰就站起来义正辞严地质问:"请问IEC和ISO究竟是一个什么组织,是一个国际组织,还是一个行业联合会?"

  "当然是一个国际组织,这有什么问题吗?"分会主席虽然莫名其妙, 但还是礼貌地回答。
  "既然是一个国际组织,那为什么当我们提出EVD标准申请时,委员会要求我们向DVD论坛这样一个企业联盟提交标准申请?"

  "如果IEC/ISO认为我们的提案有问题,可以提出来,要求我们解释、说明或修改都可以;如果认为我们不能申报国际标准,也可以否决。但为什么要指示我们去某一个企业联盟提交提案?"
  "依据是什么,我们不知道。在逻辑上,我们无法理解,各位有公心的代表也不能理解。可是TA8组的会议纪要却记载了这样一个不合逻辑的决定。"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局,我们认为只能有一个解释,那就是TA8组的某些人在工作上出现了严重的失误,而这种失误源于利益上的冲突。他们不能代表IEC/ISO,只能代表某些企业的利益。对此,我们表示严正抗议。"


  面对质问,TA8组的组长和其他来自日本的10多名代表无言以对,来自飞利浦公司的荷兰代表率先发言支持中国。德国、美国等国家的代表也纷纷表示对TA8组做出的结论感到难以理解,不可接受。

  听完各代表的发言和彼此的辩论,分会主席最后做出结论:第一,接受中国方面关于EVD的提案请求;第二,提案的所有文件越过TA8工作组,而直接向TC100分会秘书处提交;第三,要求TA8组组长按照分会决定修改会议纪要。当分会主席说完这一番话的时候,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TC100分会比预定闭幕时间延迟两个小时。闯入国际组织,EVD首战告捷。

高举高打锁定标准,政府超前决策

EVD出师国际标准组织,虽然遭遇日本代表的封堵,但这毕竟只是一个插曲,最终结局还是按照中国代表预期的那样实现了,整个战局的发展应该说总体上掌控在中国代表的手中。

  EVD成功获得国际标准组织受理对于EVD决策者来说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因为EVD标准之战本身就是决策者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在技术和市场之争中,参与国际竞争的一次大胆尝试。这场标准之战不是走一步看一步经验式的作战,而是从一开始就有明确意识要瞄准市场打一场现代战争。这场战争的特点是高举高打。

  所谓高举高打,就是打击锁定的目标不是一般层面的目标,而是最高层面,不战则已,战则直取三军上将之首级。围绕市场展开的技术搏杀基本上是在三个层面上展开的,最低等的层面是技术,第二等层面是专利技术和专有技术,而盘踞在最高层面上的则是标准。在每一个层面上,技术所决定的对市场的控制力是不同的。等级越高,掌控市场的能力就越强。正是出于这样的认识,EVD之战,一开始就锁定了技术的最高等级---技术标准,掌握了标准就如同掌握了战场的制空权。

  在开始时,企业界对是否打这场标准之战思想上并不明确,为此曾经展开过热烈的讨论。那是在1998年,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高技术处召集国内一些有规模的企业研究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对策问题,思考我们拿什么参与国际竞争。当时,一些企业并未意识到标准战略的重要性,而是沉迷于暂时在市场上取得的辉煌战绩。

  有观点认为,我们的竞争优势不在技术而在市场。理由是:第一,我们的生产成本低,因此具有无与伦比的价格优势;第二,我们有系统的销售网络,一些厂家的直销店遍布全国;第三,我们的一些产品的品牌有很高的知名度,市场认知度高。总而言之,就是说国内市场完全在我们控制之中,国外企业要进入国内市场,也需要借助我们的渠道。事实上,当时有些国产家电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确实很高,如格兰仕、TCL。TCL彩电能够占领市场,进入三甲,靠的就是建立销售网络,其网络遍布在全国3000多个县;格兰仕微波炉以低于国外几乎1/6的低廉价格一举将国外微波炉在中国市场上扫地出门。

  与这些观点所不同的是来自政府管理层面的观点。1999年,国家经贸委和信息产业部在思考进入WTO后的国际竞争战略和国内竞争战略时,就一致认为,国内企业在价格、市场和品牌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优势,但是这种优势是暂时的,而不是长远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市场瞬息万变,谁也不能保证一时红火的生意就一定能红火一世。

  特别是随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些迹象已经显露出来,优势有可能变为劣势。就成本而言,国内企业的成本优势来源于国内极低的劳动力成本,这一点在加入WTO之前国外企业就可以做到,国外企业可以在国内建厂,以降低劳动力成本,加入WTO之后,国外企业的触角可以舒展得更加遥远、更加自由。另外,随着国内生活水平提高,国内劳动力成本也在相应提高,相比东南亚其他国家,如越南、菲律宾,国内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正在急剧下降;就市场而言,加入世贸组织,我们承诺开放零售市场。当时的趋势是家电销售已经开始从厂商的直销店向专业店过渡。这方面,美国已经很成熟,中国的国美、大中也开始露头。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预见靠厂家自己经营的几千个直销店是难以抵御国外像沃尔玛这样的专业店的进攻。

  时任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的陈小筑和毕开春、韩俊两位处长以超前的敏感认识到技术、专利和标准在市场竞争中的决定作用。他们认为市场竞争的背后是产品的竞争,而产品竞争的背后是技术的竞争,技术竞争的背后是专利、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的竞争,在这些竞争中最高层面的竞争则是标准的竞争。掌握了标准,就掌握了未来的市场,就掌握了未来产业发展的主控权。因此,从战略角度出发,他们建议中国的家电产业必须通过某种形式打造自己在技术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产业部官方的预言很快在市场上得到了应验。

  1998年的中国家电市场当即便遭遇了一场围绕标准而展开的技术之战。6C推出DVD使中国人自己发明的VCD受到严峻挑战。面对DVD,国内企业无论从核心技术,还是组装技术,都没有掌握。为了抵挡DVD的猛烈冲击,达到延缓VCD退出市场的目的,中国企业希望继续挖掘VCD技术的潜力。当下便推出了CVD和SVCD,形成以步步高和新科为代表的南北两派分庭抗礼的标准之争。

  CVD和SVCD各自宣称是VCD的下一代产品。为争夺市场,双方展开了大规模的宣传攻势,甚至出现联名宣战的混乱局面。对于这场争斗,最终以行政手段确立了标准。新科获得了胜利,而步步高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60万台CVD在市场上被收回粉碎。

  CVD和SVCD在国内展开的标准之争可以说算是一次预演。如果说这场发生在国内企业间惨烈的争斗已使人们对标准的价值有所感悟的话,那么随后接着发生的6C索要DVD专利费的问题则使中国企业对抢夺标准产生了迫切的需求。

  经过全面分析和认真研究,信息产业部认为有必要作一次尝试,先发制人,在产业上打一场标准之战。鉴于家电产业竞争最激烈,影碟机面临的形势最严峻,信息产业部决定从影碟机入手,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一场有意识有计划有组织的系统的标准之战就此拉开帷幕。

  1999年5月,陈小筑、毕开春、韩俊将国内影碟机骨干企业和一些研究院所召集在一起,提出产学研用结合联合搞共性技术研发,瞄准高清电视,研发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技术。

  信息产业部的提议得到影碟机企业的热烈响应,新科、先科、厦新、熊猫、步步高、万利达等一批企业积极参与。1999年10月,经贸委正式批准组建"中国数字光盘技术联合体",并列专项,拨款1000万,要求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联合,2001年完成计划任务。

  联合体成立后,由新科电子的秦志尚总经理担任首任轮值主席,并成立了由联合体各成员单位技术负责人和其他专家组成的技术总体组,每个月都要召开一到数次技术总体组会议。三次会开过,大家开始对联合体的工作方式和效率产生看法。当时作为专家被特别邀请列席会议的郝杰也注意到这一点。

  郝杰就联合体现状提出了系统意见。他指出,联合体存在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参加技术总体组的各单位技术负责人每次来开会时,尚能够集中精力研究问题。但是回到企业,受日常工作干扰,就不能保证全身心地投入项目研究;第二、联合体管理松散,不利于集中攻坚,当时的方法是试图把项目分解为十几个子项目,由各个企业分别攻关,对于攻关中的问题再通过技术总体组的协调会解决,时间周期长,不利于高效解决;第三、最严重的问题是在利益问题上没有明确的游戏规则,将来可能导致恶性竞争。联合体内部企业之间存在利益上的充分竞争,假设研发成果出来了,就很难避免企业之间你争我斗,对各自拥有的技术相互封锁;第四、还存在交叉许可的问题。技术研发的过程不可能闭门造车,有时一定要与人合作,而合作就会有交叉许可。联合体内十几家企业人人都去交叉许可,最后必定要竞相杀价。

  基于以上的分析,郝杰提出一个解决方案:建议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把联合体转化为一个实体,成立一个股份公司;联合体的各企业成员变成股东,公司发展的方向由股东决定;公司实体负责招兵买马,具体操作。

  郝杰进一步解释这种方式的有益之处:首先成立一支专职突击队,可以全心全意地从事技术攻关,不受干扰,不会因沟通不畅而相互制肘,效率会大大提高;其次,股份制有利于限制联合体内部企业恶性竞争。一名股东只有一票,在公司里,股东所代表的企业的利益会得到充分的保障,而如果该企业的行为有损于其他大多数股东企业的利益,那么它也必然会受到约束和限制;第三,企业的竞争目标长期稳定。联合体的企业追求的是标准之争,这一目标雷打不动。个别企业即使为追求自己的利益要改变联合体企业的方向也不容易,因为会受到其他股东的限制,也就是说除非四分之三的股东都同意,否则公司的方向是不会轻易改变的;第四,当所有的研发成果为这个公司所拥有时,用这个公司作为标准的制定者和维护者,具有连续性,对外谈判也具有权威性。公司既可以控制中外谈判,又可以控制市场,比如都是股东,如果有一个股东挑起恶性竞争,公司就可以相应提高对其的授权许可费,这是一个很有效的调控手段。

  这个建议得到了时任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徐顺成、副司长陈小筑和毕开春、韩俊两位处长的支持,也与当时联合体轮值主席秦志尚的想法不谋而合,并得到了其他各成员单位的广泛共识。为集中力量,切实提高效率,保证专项能够如期完成,更为了保护专项研发中产生的专利和专有技术等知识产权,联合体举行第二次会议决定注册成立联合体的实体企业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均成为公司股东,各成员单位之间松散的合作通过资产纽带转变为紧密联盟。郝杰受命负责筹建联合体实体公司。2002年3月1日,经信息产业部科技司认可,北京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少年英雄领军攻关,红皮书定大计

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意味着针对EVD标准之战,中国组建了一支技术攻关的突击队。这支突击队的战斗任务非常明确,就是要取三军上将之首级---标准,就是要拿下EVD,挥刀将DVD斩于马下。时间仅仅为一年。

  这是一个特殊的任务,谁来担纲这一重任呢?

  事实上,早在阜国数字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之前联合体举行的会议上,领军人物的人选已经确定。在这次讨论联合体组建公司的会议上,参加会议的专家之一经贸委的郑大勇博士提议未来阜国公司总裁由郝杰担任。郑大勇博士的提议立即得到与会者的赞同。

  此时的郝杰只有31岁。在联合体中,他并不唱主角,甚至可以说是个局外人。他的本职是电子工业部计算机软件复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来参加联合体的会议,对他来说完全是友情赞助,是应高技术处毕开春处长的邀请为联合体提供知识产权谈判方面的一些咨询的。他介入联合体活动的时候,联合体技术总体组的会议已经开过好几轮,组长也由信息产业部电子电视电声研究所的郭柯换成了先科电子的吴光华,会场上最不引人注意的角落里才开始出现他的身影。

  EVD研制的成败牵系一个产业的未来,关系信息产业部以影碟机行业为试点开展知识产权战略和标准战略实施的成败,把这样一副重担交给一个嘴上没毛的局外人,这一决定是不是有些轻率?

  其实,关于郝杰,业外人士可能不了解,业内人士却对这个年轻人的辉煌战绩早有耳闻。郝杰并不简单,他虽然年纪轻轻,但已经是久经沙场的老将。

  1995年,郝杰进入大型企业中国计算机软件与技术服务总公司。和大多数刚毕业的学生一样从售后工程师做起。1996年,他作为程序员在中软下属的蓝宝公司工作,参与中国第一代多媒体查询和演示系统的研发。从这时郝杰开始接触音视频技术。多媒体查询和演示系统在当时比较时髦,主要是通过把声音、视频和数据文件以及事先设计好程序存放在光盘上,接受查询或是自动播放。这套系统做得非常成功,被用于信息产业部科技攻关成果的汇报演示,天津世乒赛、亚布力冬运会以及国家海关税则查询系统上。1996年下半年,中软和海南华银投资公司等其他投资商共同组建一个ISP。郝杰受中软派遣进入这家公司,自技术部经理开始一直到担任总工程师,从事互联网技术开发,这使郝杰成为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技术先锋。让郝杰骄傲的是,那时像新浪、搜狐这样的互联网公司还没有诞生。而在这时,郝杰在互联网世界中已经搞得有声有色了。全球第一场网络围棋比赛就是郝杰策划、组织并实现的,这场中日围棋比赛,对弈双方为中方余斌九段在中国大饭店,日方小林觉九段则在日本棋院,双方远隔重洋,纹枰论道。

  让郝杰有机会参与中国数字光盘联合体会议的缘起应该是与美国康柏公司进行的艰难的知识产权谈判。1998年,郝杰被调回中软本部,担任电子工业部计算机软件复用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兼首席科学家。这个中心的主任是由当时任中软总公司总裁,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总经理的王志刚担任的。一到中心,郝杰面对的首要任务是参与和美国康柏公司进行的知识产权合作谈判。在王志刚的运筹帷幄下,郝杰和他的两个伙伴面对十几个人组成的美方谈判代表团,斗智力、斗毅力、艰苦卓绝地谈了9个月,中方获得了最大利益和全面胜利,不仅得到64位UNIX操作系统的全部源代码和基于这些源代码自主开发中国自己的64位操作系统的授权许可,还获得了150万美金的开发费;而美方获得的则是一个市场机会。与康柏公司的谈判一方面锻炼了郝杰,另一方面也使郝杰通过实战对知识产权的认识有了切身的感受。

  对于被联合体点将,郝杰事先并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只是到了被点名的那一刻,他才突然感到自己已经深陷其中。历史的选择已经将郝杰推到了阵地的最前沿。

  对于出任阜国的总裁,郝杰似乎没有太多的顾虑,尤其是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和光盘联合体请出了他多年的老上级王志刚担任阜国董事长、法人代表,有这样的主帅,郝杰认为自己这个前线指挥员后顾不仅无忧,而且,老上级的胸襟、胆识和气魄为他平添几分胆色。老上级在公司管理、做人做事多个方面耳提面命的教导曾使他迅速从技术人员转变成了合格的管理者。如今,老上级出马坐镇中军宝帐,让他这个先锋放手一搏,使他在心里有底的同时,感受更为强烈是面对激烈挑战所唤起的使命感和英雄主义气概。

  郝杰把自己要干的事看得很神圣,认为自己是在创造历史。他清楚地知道他所从事的是一件特殊的使命,是在打一场标准之战。通过这场标准之战,中国有可能诞生自主的技术标准。在当时,中国的标准基本上是等同等效使用国际标准,而在国际标准中基本上没有中国人自己制定的标准。国家虽然也发布过个别标准,如超级VCD,但因为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在背后支撑,结果还是在被别人牵着鼻子走。如果在EVD研发方面能够实现技术的突破,并形成技术规范,那将不仅为国家的标准战略写下光彩的一页,更重要的是它将为中国的影碟机产业夺得市场制高点,从而在未来的发展中,一改备受欺凌的被动局面。

  对个人来说,郝杰毫不怀疑这是一次提升自我的机会。迎接并战胜这一挑战,将使他的青春和生命绽放出异彩,将把他的人生推向新的巅峰。不过,即使是失败了,郝杰也无怨无悔,因为在他看来,这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失败了,就算是牺牲,那也很壮烈,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郝杰有他自己的人生哲学,他追求的是"生如闪电之耀亮,死如彗星之迅呼",这个声称从来没打算活过四十岁的人,要率领数十个技术人员和几千万资金去挑战跨国公司巨头联盟,标准之战的风险之大可想而知,即便今天回头看看,他的举动也只能用疯狂来描述,但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事实上,对于EVD标准之战的风险,郝杰不是没有做过认真权衡。不过,郝杰认为总体上来看,还是有可能独辟蹊径、出奇制胜的。首先,他从产业角度出发来考察标准之战,认为这场标准之战中,己方最大的优势是有产业作基础,当时参加联合体的企业所拥有的市场占有率占到影碟机市场的70%,联合体确定的标准之战的战略可以说基本上代表了产业的意愿,反映出寻求产业突破的迫切需求。阜国公司的出现也正是这种共同利益驱动的结果,这表明只要阜国能够针对市场需求和产业共同的利益在技术上真正实现突破,产业化方面是有着雄厚的基础的。有了这个基础,也就不怕没有市场。市场,是郝杰考虑问题的出发点,这关系到标准能不能推行。在他看来,标准不是写出来搁那里供人欣赏的,要服务于利益集团并为利益集团所保护,如果哪个利益集团都不保护,标准不能成为行业利益的代言人,这个标准就没有生命力。只有市场上有了大量按照某个标准生产出来的产品,这个标准才算站住脚了。信息产业部科技司陈小筑副司长和韩俊处长所强调?quot;标准编制要充分和研发相结合,标准编制要充分和产品的产业化相结合,不作没有自主技术的标准,也不作没有产品支撑的标准"成了他内心深处的定盘星。

  其次,从技术角度出发,他认为EVD迟早要诞生,能不能出来,技术不是问题,问题只是时间,也就是说可能早一天出来,也可能晚一天出来。从1990年VCD出现到1995年DVD出现,新技术替代旧技术用了5年的光景;从1995年到2000年也是5年,新的技术又该出现了。当今世界技术发展更新如此之快,DVD怎么就不能被替代呢?

  郝杰对VCD、超级VCD和DVD进行了分析,在他看来,无论哪种D,都是将经过数字处理和压缩的音视频节目以及对这些节目进行调度的参考数据存放在光存储介质上,区别仅仅在于音视频数字处理和压缩的方法不一样、节目调度的方法不一样、光存储介质的容量不一样而已。而技术的发展已经到了流媒体时代,声音可以在网上跑,图像也可以在网上跑,那么有什么可以阻止我们实现视频在网上跑呢?2000年,全世界人民已经开始享受宽带了,我们为什么不能把影碟机与网络互联呢?这样的奇思妙想,是DVD所实现不了的;另外,无论是音频算法还是视频算法这些压缩算法的工具也在发生变化。在音频方面,压缩算法流行美国杜比的AC3和日本的AAC,视频方面压缩算法流行MPEG,这些算法都是采用离散余弦变换作为数字处理和压缩的基本手段的。

  殊不知,随着世纪的交替,用于数字处理和压缩的新数学工具已经悄然出现,并流行和成熟起来。这就是小波算法,用新工具将要实现的压缩效率定然要超越DVD;至于对节目进行调度的方法,中国人本来就有中国人的喜好,更何况就连日本人自己创造出来的卡拉OK,DVD都没有提供很好的支持;光存储方面,红光的波长本来就是七色光中最长的,相应的,在光盘上记录数据的坑点直径就要大,间距就要宽,要是换成更短波长的激光,同一张盘的存储容量就可以成倍提高,而且,假如把有坑/没坑代表1/0这种二进制的数字游戏换成台阶坑,让一个坑去代表0-7或者0-15这样的八进制或是十六进制数,那容量的提高又会是怎么样?如果再把激光波长和坑的进制结合起来呢?简直难以想象!假如开发出了拥有所有这些特点的某个D,那岂不就是一种翻天覆地、跨越式的进步吗?EVD技术体系的内容和前景就这样在郝杰脑海中展现出来了。

  在研发之初,人们对于EVD并没有明确的定义,该搞成什么样,能搞成什么样,谁心中也没有实底儿。但在郝杰心中,前面这一大段纯粹的逻辑分析已经为他清晰地勾画出了EVD的蓝图,他只要和伙伴们综合设计并按照市场的需要和产业升级的自然规律去分布实现就可以了。今天,我们马上就可以使用的EVD就是严格按照这个蓝图迈出的第一步。

  2000初,郝杰被正式通知出任阜国公司总裁。在讨论阜国公司该如何开展工作的时候,毕开春处长作出了一个重要的、今天看来需要大书特书的决策,就是必须在公司正式运作前编写一个红皮书,命名为《新一代高密度数字激光视盘系统技术开发总体方案及项目实施计划》。写这个红皮书的目的是要确保阜国十多家股东能够思想统一,目标一致,以确保在以后的运作中不轻易地改变技术方向和技术路线。换言之,毕开春要在技术上给阜国未来的发展确定一个各个股东都必须遵守的基本法典。公司成立之后,公司就要按既定的方针向既定的方向勇猛前进,任何一家股东独自的意见都不能改变大家为这个产业确定的发展方向。

  2001年1月,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再次召集包括郝杰及阜国公司另一位初创功臣徐翔在内的一批专家,集中在北京燕翔饭店开始编写红皮书。这个红皮书,不涉及技术实现的具体手段,只涉及技术方向、技术路线和技术特性,等于是对EVD这一产品进行全面的定义。红皮书所形成的结果决定了后来EVD的研发走了一条既自主创新,又兼收并蓄,符合产业现实需要的务实的技术路线。

有所不为拿来主义,引发老少争论

制定技术红皮书,目的是避免企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既定的技术方向和技术路线受到干扰。为了增强红皮书的权威性,红皮书是以信息产业部科技司正式文件的形式颁布的。这样做也是为了表明红皮书所规定的技术路线已不是企业的行为,而是政府行为。

  技术研发过程中,出现认识上的分歧,意见的争论都是正常的,有时做一些技术调整也是不足为奇的。但是EVD的研发,是一场有计划的标准之战,它不同于一般的科学研究偏重于自由探索,而更注重于系统设计。既然是系统设计,就要强调统一目标和整体计划。整个行动事先是经过周密计划的,各个局部的行动原则上是在可控之中的。因此,在一些原则性的问题上是没有弹性的,必须坚持。红皮书所要解决的正是一些原则问题,郝杰担心的也是技术原则受到干扰。

  事实上,在计划执行过程中,围绕技术路线确实存在过争论。争论的焦点是EVD技术对DVD是连根拔,做到彻头彻尾不同,还是允许有一个过渡。

  在光盘方面,郝杰所确定的方向是光盘物理格式暂时沿用ISO16448这一国际标准,也就是与DVD遵循相同的格式。在这一点上,郝杰与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司长徐顺成之间意见分歧比较大。徐司长认为EVD技术是要竞争国际标准的,而为标准作支撑的是技术。如果没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作支撑,EVD在这些技术方面还是依赖于国外的技术,那就摆脱不了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EVD应该彻头彻尾在方方面面超越DVD。徐司长和郝杰为EVD的研发路线问题争得是面红耳赤。

  光盘物理格式是基础,光盘对数据的存储是通过光盘上无数的坑点对激光的反射率不同来代表0和1的。物理格式就是确定光盘的坑点有多深,坑与坑的间距有多大。在这方面有统一的国际标准,即ISO16448。这个标准是国际通用标准,不是DVD专用,谁都可以用,EVD当然也可以用。但是这并不意味EVD和DVD光盘完全一样。两者实际上是完全不同的,这种不同不是体现在物理格式上,而是体现在内容上,也就是说EVD改变了0和1组合的方式以及所表达的内容。这就如同作密码一样,一本圣经表面是圣经,但它完全可以是地下组织的密码。物理格式仅仅是载体,在郝杰看来,将EVD和DVD区别开来的第一步应当通过其他部分的改变实现,而不应该上来就在物理格式这一层面做大手术。

  为什么郝杰要在第一步改不改光盘物理格式这个问题上坚持己见,不作任何退让呢?在他看来,第一步改不改物理格式是一个原则性问题,关系到标准的成败。修改物理格式就意味着现有的DVD光盘驱动器和碟片生产商都不能再使用原有的生产工艺或设备,甚至需要放弃原有的生产线,这将导致整个产业的沉没成本太大。DVD光盘生产商想迁移到EVD上,就得沉掉老船,造新船,这个代价实在太高。光盘物理格式如果不改,局面就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所有为DVD作驱动器的厂家可以一夜之间改头换面投奔EVD。变与不变,对于技术来说自然是改的决心好下,可是对于标准本身今后的执行和未来产业的发展却是不改更为有利。

  在这个问题上,一老一少,各执己见,互不相让。争论归争论,双方对对方的意见还是听进去了。老的提出的目标是EVD发展的未来,小的坚持的原则是EVD发展的起步,老的给予小的是现实的宽容和理想的期盼,小的回报老的是起步的稳妥和不懈的追求。

  造成他们老少二人之间产生意见分歧的原因,与他们各自所处的地位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有关。徐顺成代表的是产业的长远利益和目标,从监督项目执行的立场出发,考虑问题要求尽善尽美,不能有丝毫闪失;而郝杰自己是项目的执行者,他关注的是每一个里程碑的可操作性。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如何高效率的解决每一步中存在的问题,尽善尽美就是通过发展,在每一步对上一步的继承、修正、延续和扩展中逐渐实现的。所以郝杰说,说我投机取巧,我认了。因为我不可能在所有相关的技术领域都拿出独家的技术,都做到世界第一。别人的技术和专利,只要好用,而且已经成为国际标准,在发展的主动权和授权许可费用上借助国际贸易规则的保障不会存在重大风险的,该拿来就得拿来,重要的是我要在核心技术和整个体系上要保持绝对领先。我们的目标是把EVD实现了,至于说我是通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还是说我是小打小闹、投机取巧、部分自主,这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能成功。

  搞拿来主义可以说是郝杰的拿手好戏,运用起来也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EVD的技术体系在2001年底通过国家经贸委和国家科技部的技术鉴定,2002年完成全功能样机,产业化道路上最后一只拦路虎就是专用芯片的开发和大批量生产。2003年7月7日,也就是抗日战争爆发后的第66年,国内各大影碟机厂商拿到了由阜国公司和美国LSILogic公司联合开发和生产的、知识产权属于阜国公司的EVD专用芯片。这款采用0.13微米工艺设计制造的芯片,从双方在京设立联合实验室开始研发到数万片芯片一次流片成功,不过半年时间,开发速度非常迅速。

  芯片研发进展速度快与同国外企业合作,利用国外先进技术分不开。不过,对郝杰来说,在芯片的研发中,速度还不是最重要的问题,最重要的还是知识产权问题,即如何保证既能通过合作快速研发出芯片,又能保证EVD的知识产权始终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EVD技术的研发中始终掌握主控权。

  在芯片的开发中,郝杰牢牢掌握一个原则,那就是决不以牺牲知识产权为代价作为开发的交换条件。事实上,自己组织力量来做如此复杂负责芯片的开发,一没有资金,二匮乏人才,阜国公司开始选择的几个合作伙伴在鼓噪和炒作一番之后,很快就偃旗息鼓了,走得最远的也只是拿几个DSP和FPGA搭出一个可以演示的系统来,真正大规模的商品化芯片的开发暂时还需要借助一些国外有雄厚实力的大公司的技术开发力量。但是与这些大公司合作,谈何容易。如果委托国外大公司开发,阜国根本无力支付高额的研发费用;只能采取原始的以物易物的交换方式,可阜国有什么可以作为条件去和人交换呢?对于阜国来说,惟一的资本就是知识产权。但是,郝杰清楚地知道,这是一场标准之战,标准的核心就是知识产权,丧失了对知识产权的控制,就意味着丧失对标准的控制。

  2002年初,全球知名的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商LSILogic并购了另外一家著名的芯片制造公司C-Cube。C-Cube是最早生产VCD芯片的制造商,后来也生产DVD芯片。但是在DVD时代,C-Cube的市场地位被其他后来居上的芯片厂商颠覆了。LSI购并C-Cube的消息使郝杰敏感的神经顿时兴奋起来,因为他已经嗅出LSILogic在资本市场的冬天还情愿花10亿美金购并C-Cube表明LSILogic已下定决心要杀入家电市场并且志在必得。

  郝杰赶到深圳提着行李箱直奔会场去参加LSI购并C-Cube之后在国内首次召开的新闻发布会,试图寻求合作,结果是几个小时后,没人搭理的他又灰溜溜地拎着行李箱登上了回程的飞机。尽管如此,郝杰还是相信,只要标准在手,总有一天,大家会坐下来认真谈合作的。

  正如所料,2002年7月,阜国为EVD全功能样机完成举行盛大的技术体系新闻发布会。会上,受邀请前来参加会议的LSILogic公司的代表受到震动。他所看见的不仅是全功能的EVD样机,而且也感觉到了中国政府打赢EVD标准之战的决心。在这次会议上,国家计委、信息产业部、国家经贸委、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署等相关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云集,使会议非同一般。就在新闻发布会当天晚上,LSILogic公司的代表邀请郝杰共进晚餐。

  谈判开始了。这是一场艰难的谈判,部分原因是在老上级王志刚的点拨下,郝杰代表阜国提出的谈判条件太苛刻:第一、由阜国提供EVD全部参考代码,由LSILogic公司将这些代码固件化设计成为芯片;第二、研发费用由LSILogic自行投入;第三、双方在北京建立一个研发实验室,由阜国公司陈笑天博士领导,双方派出技术人员共同进行芯片及围绕芯片的整机参考电路的开发,在开发过程中,LSILogic逐步向阜国进行技术转移;第四、知识产权由阜国拥有;第五、LSILogic只能将这款芯片卖给由双方共同指定的第三方,再由这个第三方面向用户销售。

  阜国提出的这么多的条件,从知识产权、技术和销售等各个方面将LSILogic这只大老虎捆在自己的战车上作为驾辕的骏马,而LSILogic能获得什么回报呢?郝杰的回答是大家商订一个初始价格,并按照这个价格订购几万片芯片。

  这是一个什么条件!LSILogic的代表简直不敢相信自己听到的是真的:要自带干粮给你打工,还不能拥有知识产权,到头来获得的仅仅是一个订货单,而这个订货单从营业额上都远远不敷开发费用的投入,更遑论利润了。世上居然还有人能够气定神闲地将这样不可思议的怪事娓娓道来?

  其实对于郝杰自己来说,一开始也不敢开出这样苛刻的条件来,但是,董事长王志刚对事情的看法更为高屋建瓴,他并不认为这有什么不可思议。第一、他相信美国人是有头脑的,中国人已经搞出了EVD,这是板上钉钉的事实。EVD的出现宣告对终结DVD的序幕已经拉开,没有什么能比这一事实本身更打动人心。第二、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使美国企业被迫在国外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介入EVD,介入的不仅是一个产品,一项技术,更重要的是较别人先行一步介入了一个新兴的产业,只要LSILogic拿得出过硬的技术,这一产业的规模和能够领先一步的优势就足够让LSILogic凭借实力参与竞争并获利了,第一个订单只是一种安慰而已,有总比没有强。第三、当年信息产业部官员和联合体成员的远见卓识派上了用场,合作的主动权掌握在中国人的手中。对于中国人来说,可以选择的机会有很多,这家公司不与我合作,我可以找另一家公司。但是对于LSILogic来说,可供选择的机会可以说是惟一的,因为面对EVD,除了阜国,没有第二家可以选择。

  在老上级的鼓励和支持下,郝杰壮着胆子开始了此后长达半年时间的谈判,半年当中双方的谈判条件没有什么变化,所变化的惟有时间。时间在一天天地消磨,考验着谈判双方的神经的坚韧程度。在这胶着当中,来自老上级的妙策再次为阜国赢得了主动,王志刚教给郝杰一招,那就是给LSILogic公司设定了一个进度底线,于是,郝杰受命告诉对手"既然合作是迟早的事,现在只是具体的条件问题,那么,请你们明白,不管什么时候签约,反正产品必须在2003年6月底以前成型,以便在随后的三四个月供厂家消化和进行大批量生产的准备。只有按照这个时间表,才能赶到2004年春节旺销。"2003年2月,在阜国公司诞生3周年前夕,双方终于在协议上签了字。

有所为抢占制高点,突破核心技术

拿来主义的目的是为了借力打力,借他人的力量为我所用。不过,拿来并不意味所有的东西都要用别人的。公用技术拿来不仅不会影响对技术的主控权,反而会为实现技术突破作铺垫,打基础。但是核心技术是不能拿来的,必须自主研发;不仅要自主研发,还必须实现突破和超越。因此,对于标准之战,郝杰的态度非常明确,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该为的坚决不为,该为的一定要为。对于EVD的研发来说,什么是必须为的事情呢?在技术红皮书中,他明确的第一步主攻目标是音频算法、导航、字幕和网络化。

  为什么要把主攻目标定在音频上呢?因为音频是知识产权角逐最为激烈的领域。早在1998年美国的杜比公司就因数字音频向中国企业发起了专利战。他们向中国政府发出律师信要求中国企业缴纳专利费,所涉及的企业比6C要求的DVD企业的范围要广的多,除了包括DVD企业,还包括生产音响和功放的企业。既然数字音频是专利战争夺最为激烈的领域,那么,在这一方面就绝对不能手软,必须打一场攻坚战,实现技术突破和超越。

  目前音频数字处理和压缩中一个重大难题是无法同时兼顾高保真和环绕声,二者是互斥的。高保真是指对声音中各种频率的还原,而环绕声是指声音中对空间位置的还原。音乐发烧友听古典音乐追求高保真,要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原始的频谱。管乐器嘹亮的声音需要听到,用手拨动小提琴弓弦这样微弱的声音也要能听到,各种声音频率都能够反映出来。但是高保真反映不出各种乐器之间相互位置的差异,比如,一段旋律是从左边的铜管乐手那里出来的还是从右边的铜管乐手那里出来的,单凭听是很难听出来的。与之相反,看大片时感受战争场面,则追求环绕声,要求达到身临其境的效果。感受声音的位置非常重要,比如要分辨导弹是从身后发出来的,而不是从前面;至于机枪发射时,弹壳落在地上的声音听不出来也就算了。现有的数字音频技术能够实现的最高水平是要么高保真,要么环绕声,要想同时既是高保真又是环绕声,办不到。

  办不到的原因主要与音频压缩算法有关。储存数字音频的空间无论采用什么样的介质都是有限的,如果空间足够大,那么就可以用原始码,既有高保真的效果,又有环绕声的效果。但是因为空间有限要压缩,就不可能保留所有的音频信息,必须对音频信息进行必要的筛选。这样就造成要保留足够多的频率特征,就要丢弃一部分空间特征,反之亦然。如此处理过的数字音频信息是有信息缺失的,不完整,其效果不能反映真实的声音。如果要使音响的效果更接近原始状态,就必须把高保真和环绕声统一起来,即同时保留足够多的频率特征和空间特征。问题的关键是如果要做到这一点,存储空间就捉襟见肘了。由此可见,存储空间正是限制数字音频技术发挥到极致的症结。解决这一问题的途径是可以预见的,在存储空间固定不变的情况下,要提高存储信息的效率,那只有一个途径,即提高音频信息的压缩效率。

  这里就牵涉到算法问题,目前流行的算法是小波算法。EVD解决数字音频压缩问题正是依据小波算法这一数学工具来解决的。说来也巧,提起小波算法,对于郝杰来说,他不仅不陌生,反倒是他非常熟悉的领域,而且他对它熟悉到了专业的程度。郝杰这个人似乎天生就是为研发EVD而到这个世界上来的,他的一切前期的学习和职业经历好像都是为他后来研发EVD做准备的。小波算法是郝杰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读硕士和博士期间研究的主要内容。

  1990年,法国科学家在研究地震的时候发现了小波这一工具,随后,法国、美国、俄国和中国的相当一批科学家和研究人员都充满激情地投入对这一工具的研究中去了。由于数学作为基础学科的重大影响力,任何在数学理论和数学工具上的进步,都可能为工程和应用科学带来一场革命,郝杰在硕士和博士期间也是为这样的前景所鼓舞,认真仔细地研究了小波算法。

  10几年过去了,小波算法已经成为流行算法,但正是当年的研究基础使得郝杰在阜国公司负责音频算法研究的潘兴德博士提出采用小波算法作为研究基础的时候,毫不犹豫地同意潘博士基于这一技术手段全面展开工作。

  2001年5月,潘博士告诉郝杰经过数字处理的声音已经在实验室中被还原出来。这个消息令郝杰激动,研究进展如此之快,是他没有想到的,因为他是在用3个人组成的一个研究小组挑战Dolby整个公司!在开展这项研究之前,他给研究人员下的期限是一年。可那时,实际上他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心理预期,或许是一年,或许是三年四年五年,不过有一点是他坚信不疑的,那就是音频研究一定能够实现突破。

  2001年7月,EVD的音频压缩技术EAC通过了由中国赛宝实验室(江苏)组织的,由南京大学声学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多家单位专家参加的主观评价测试。测试结果表明,自主知识产权的EAC音频压缩技术在音频质量上超越了目前DVD通常采用并收取高许可费的DolbyAC3。音频的技术创新只是EVD技术创新的一个方面,实际上,EVD的创新表现的是一个完整的技术体系,除了音频,在视频、导航、字幕、网络支持等多个方面也都体现了独创的精神。

  在视频方面,EVD不仅实现了标准清晰度(720×576),而且还实现了自VCD(352×288)到高清晰度(1920×1080i)8种不同的视频质量,全面支持包括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在内的各种使用需求和使用环境,在压缩算法上,一方面继承了作为ISO13818国际标准的MPEG2算法,一方面通过自主研发和国际技术及资本合作,实现了更高压缩比的高清晰度视频压缩算法,压缩比与MPEG2相比提高了数倍;在导航方面,根据中国用户使用习惯进行设计,它成功回避和突破了国际上相应技术中相关的专利,系统格式支持交互式应用;在字幕方面,继承和发展了超级VCD的成果,实现了256色可浮动字母,并支持透明色。字体的显示质量和灵活性远远优于DVD字母;在网络方面,已经形成了完整的通用网关和互联协议,不仅使EVD具有网络功能,而且也为家庭信息化网络平台的研究提供了部分技术支持。

  在EVD专项实施中,一共形成了几十项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其中25项已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发明专利,在这25项中,已经获得专利权的5项,公布并进入实质审查的9项,初步审查合格的4项,已经受理的7项,此外还有40多项正在撰写和修改技术文件。据测算,这些技术成果在EVD系统中的使用,使得生产EVD时需向国外企业所支付的各项知识产权授权许可费用总和仅为生产DVD系统时所需支付数额的1/3。

延缓国际标准申请,布局市场之战

2001年10月,EVD标准提案在国际标准组织ISO成功获得受理之后,代表团回到国内。按原定计划,应该根据国际组织标准申办的程序继续推进标准的确立。接下来的事情是向参加组织的各成员发放标准的具体文本,征求意见和答辩,再经过几个反复后,形成最后文本,并提交委员会进行投票表决。如果表决通过了,标准就被确立。

  面对要向ISO各成员发放标准,信息产业部科技司组织标准领域的专家对这个问题展开了讨论。讨论的意见比较统一,认为宁可标准工作的进度放缓,也不能在这个时候发放文本,因为时机尚不成熟。大家有一个普遍的担心,当时阜国开发出来的EVD仅仅完成的是计算机仿真设计和原理验证样机,还没有实现全功能,另外,芯片、节目和产业化生产都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如果这个时候将标准草案文本公开发放,不仅不能掌握市场的主动权,反而会很被动。

  标准之战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抢占市场的制高点,标准之争只是赢得市场竞争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我们是在打一场标准之战,而且要赢得胜利,但是我们不能仅仅为标准之战而战,仅仅为赢得表面的荣光而战。在这一点上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头脑中必须有市场意识,标准之战的终极目标就是要控制市场。市场是最高准则,只要有利于抢占市场,不惜代价也要争夺,不利于抢占市场,再多荣耀也不动心。为了抢夺标准,如果我们按程序向各成员国发放我们的标准,我们可能很快拿下标准,获得荣耀,但是损失的是中国的产业和市场。

  为什么拿下了标准,我们的产业反倒会受到损失呢?专家们进一步分析,最重要的是我们没有作好产业方面的准备。依照国外企业的研发条件,一旦他们获得了标准文本,不出半年就会推出全功能成熟的产品,并大批量生产,迅速地占领市场。即便标准在我们手中,国外企业给我们缴纳专利费,这对他们也没有多大影响,我们与标准相关的知识产权授权策略和价格在EVD成为国际标准之后是必须遵守相关国际准则的,而外国企业因抢占先机而从市场上获得的回报足以使他们对这种规模的专利费忽略不计。而对中国的企业可就惨了,即便标准在手,产品开发跟不上,没有成熟的产品,干瞪眼看着市场,却就是迟迟不能进入。在这种情况下,即使阜国财源滚滚,行业的利益却被葬送了,政府支持股东组建联盟和实体化,技术人员数年艰苦奋斗,所追求的不是阜国公司一家通过收取专利费而获得局部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要为整个产业和市场提供支撑和保障。

  出于这样的考虑,大家决定调整战术,控制节奏,在产业作好准备之后,再向ISO成员分发文本,加速国际标准的工作。好在这种节奏调整也不影响申请国际标准,ISO对标准工作组也没有时间上的要求,工作了五六年还没有结论的标准草案也不是一个两个。

  对于EVD标准之战,在认识上可以说有一个渐进的过程。郝杰坦然承认作为一个前线指挥员,他始终保持很强的市场意识,通过编写红皮书可以看出整个技术设计点点滴滴都渗透着市场二字。但是在对标准这个问题的理解上,理论上的认识毕竟是理论上的,在进入实际操作过程中时,情况就大不一样。比如,对于标准,郝杰最初的认识不可否认仍然停留在技术层面上,2001年1月,计算机仿真设计成功,郝杰认为这个标准之战可以告一段落了。当他兴高采烈地向徐顺成司长汇报时,本以为可以获得称赞和表扬,但没想到徐司长的反应异常冷静。他冷冷地甩下一句话:你打算让家家都买一台电脑吗?我不看这个东西,我要看电器,我要按电钮,而不是点鼠标。徐司长的一席话对郝杰产生很大的震动,他嘴上没说,心里却暗自佩服:姜还是老的辣啊!从这时开始,郝杰最担心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做出一个好东西来,而是这个好东西能不能大批量生产。

  计算机仿真和家电之间有很大区别。计算机是专门作计算的,计算能力非常强,而家电里的芯片计算能力要远远低于计算机。计算机是好,可是问题是不可能把计算机当成家电来用。计算机仿真就是说在计算机这种高平台上实现了EVD的功能,如音频回放、导航、字幕等,这些功能都很成功、很理想。可是家电芯片的电路简单,价格便宜,运算速度要慢得多,把计算机仿真验证了的EVD的功能全部搬到家电上,能不能实现,成本能不能降下来,这都很难说。就拿成本来说,买一台奔4的电脑在当时要花费一两万,而一台DVD只需要花费千把元,如果只能用电脑来放EVD,成本太高,不能普及,项目实际上是失败。

  从计算机仿真到EVD家电的完成,其间虽说不是过五关斩六将,也至少要过三关,首先要完成原理样机;其次要完成全功能样机;第三要解决产业化的核心部件大批量生产,主要是芯片的开发和大批量生产。

  样机是委托安徽四创和上海奇普两家分别研制的。阜国为这两家企业提供标准草案和计算机源代码,四创和奇普生产样机。这时还没有实际的芯片,芯片就暂时采用大批量流片前验证用的可编程器件FPDA来代替。同时设计专门的外围电路,接上驱动器和视频输出,模拟EVD的全过程。仿真设计是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而原理验证样机则进入到一个电路级,实物级。

  2001年8月,原理样机研制比较顺利地完成。

  原理验证样机完成后,郝杰认为如果按计划来衡量研发情况的话,EVD的研制应该可以说已经顺利完成了,剩下的具体的产品开发应该由企业去做,再说这时项目的投资也已近耗尽,郝杰做好了鸣金收兵的准备。如果股东们继续投资支持进一步的产品开发,就坚持做下去;如果没有投资,就激流勇退,见好就收。郝杰请来了阜国的各位企业股东交流汇报有关情况,在会上,他提出原理验证样机完成了,是不是该开个鉴定会对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后,阜国的历史使命也该完结了。

  出乎意料,出席会议的上广电的顾总当即表示继续追加1400万的投资,之所以投这个数额,是避免控股。顾总的气度让郝杰感动,顾总说,EVD的研发已经到了饭就要煮熟的地步,在这个时候停下来不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我们不追求控股权,也是出于对产业整体发展的考虑。EVD的研究是对整个产业发展有利的大事,做成了能把整个产业带起来,作为一家企业,上广电自然也会受益。上广电追求的是远期利益的最大化,而不想借机把小企业控制起来,单为我们一家服务。整个产业做不成气候,一家企业也是个死。

  同样让郝杰感动不已的是北京市中关村管理委员会的常务副主任戴卫,2002年年底,戴卫在上午考察完阜国公司之后,下午就全力筹划在北京市建立EVD产业化示范基地,不仅在资金上对阜国公司给予支持,还亲自协调北京的企业进行产业化实践,在他的努力下,阜国的EVD芯片作为中关村的新产品支持中关村的企业裕兴在北方寒冷的冬雪中绽放了一朵奇葩,这段故事成为本文之后拉开帷幕的EVD市场大战中一段辉煌的序曲。

  上广电开始投入资金、人力和物力在原理样机的基础上作全功能样机。

  2002年7月,全功能验证样机成功。为此,阜国专门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全功能样机的展示会。这次展示意义重大,它标志着EVD技术体系横空出世。

  EVD技术体系的问世,对国际家电产业产生重大影响。

  对于6C来说,EVD的出现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第一、从产品的角度来说,EVD将全面替代DVD。DVD替代VCD后,志得意满,固步自封,没有及时适应高清晰度的要求,将自己的标准扩展成为高清晰度DVD,仍然坚持较低的分辨率。而EVD则顺应了高清晰度的市场需求,与高清晰度电视配套。如果没有EVD,面对高清晰度电视的需求,人们没有其他选择,可能被迫只能用DVD,不清晰就不清晰,将就着看。但是,一旦有了EVD,明明有配套产品,人们还能用DVD来将就着看不清晰的效果吗?对于6C来说,未来影碟机的市场将出现这样一种局面:标清的,便宜货,可以买DVD,高清的,新产品,可以买EVD。谁都能看得出,现在高清电视的市场已经开始启动,不远的将来,EVD必将成为影碟机市场的霸主;第二、从标准来说,EVD申报了国际标准,而DVD只是企业联盟的内部标准,在标准的层次上,DVD也已处于竞争的下风。在中国竞争者的眼中,6C在决策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失误,那就是它过于自信,没有及时把企业联盟的内部标准上升为国际标准,而是守着一个私有标准。这给中国的EVD进军国际标准减少了麻烦,从而使中国轻而易举就可以越过它,去抢夺霸主的地位。

  面对EVD的挑战,国外企业只好仓促应战,日本索尼、日立、松下、夏普,韩国三星、LG,美国先锋,荷兰飞利浦,法国汤姆森九家国际主流电子巨头形成新联盟9C急急忙忙推出蓝光计划。由于蓝光计划缺乏充分的论证和策划,在许多方面漏出破绽。蓝光计划的推出不仅没有给阜国在心理上造成压力,反而让中国竞争者增添了信心。郝杰分析指出,蓝光计划是指用蓝色激光作存储方式,蓝色激光的波长比红色激光的波长要短得多,波长越短存储的量就越大。在这一点上,蓝光比红光要有优势。不过,相对于蓝光的优势,它的劣势显得更加重要,可以说是致命的。因为波长越长越容易实现,波长越短越不容易实现。而蓝光就属于不容易实现的那一种,在技术上还属于高端,成本太高,市场是根本无法消纳的,一时还难以成为大众消费产品。而红色激光实现起来非常容易,市场上流行的二氧化碳激光器也非常便宜。从这一点上看,蓝光暂时还不能在实际市场上对EVD构成威胁,更何况EVD本身也有基于蓝色激光的研究计划,大家本来就是要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战斗,中国产业和阜国没有理由也绝不会浅尝则止,用发展变化的哲学眼光看问题的话,我们今天迈出的一小步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将在未来的蓝色激光时代为我们带来更强的竞争优势。

  从商业上来看,蓝光计划的推出对EVD不仅不构成威胁,反而有利于市场接受EVD。这与蓝光计划提出的技术标准有关,蓝光不兼容红光DVD。因为不兼容,所以在蓝光和红光之间自然形成一条鸿沟,红光DVD很难自然过渡到蓝光。要跟上蓝光就必须放弃红光DVD,可是在蓝光的专利费问题上,9C叫出来的是又一个天价。就算是企业有心跟蓝光,也会因专利费价格和在DVD上吃过的亏而犹豫不决。如果9C为了拉住DVD企业,免收专利费,可能还对一些企业有一些吸引力。可是一旦在专利费问题上咬死了,一步不退的话,就将所有企业都封到了门外。而正是在这样一个面临选择的紧要关头,6C因为知识产权问题又对中国企业穷追猛打,把中国DVD生产厂家逼到了死角。中国的DVD生产厂家必须作出选择,要么交专利费,要么放弃生产DVD。6C的做法叫人实在有些看不明白,一边是从前面用蓝光知识产权费用迎面封住DVD企业,一边是在屁股后面为收缴DVD专利费拼命围追DVD厂家,结果把DVD厂家逼得是走投无路。而此时EVD的诞生可以说是恰逢其时,因为EVD可以兼容红光DVD,而且顺应了未来的市场需求,这对走投无路的DVD厂家无疑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DVD生产厂家会顺势自然弃暗投明,投奔EVD。在这样的情况下,6C和9C逼得越紧,越有利于EVD形成市场,断掉DVD的后路。

  从红皮书制定到计算机原理仿真验证,从全功能样机验证完成到芯片大批量生产成功,一步一步,EVD标准之战从一开始时的纸上谈兵逐步演变成一场实实在在的技术之争,产业之争。而郝杰也如同一支拉满弓射出的箭,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眼看技术难题一个个被攻克,标准之战接近尾声,郝杰把目光从技术移向市场,开始积极寻求与片商的合作。目前,阜国的合作伙伴已经与香港最大的电影制片商中国星集团以及若干好莱坞片商达成协议,生产包括好莱坞大片在内的EVD高清影视光盘,获得电影版权人授权的电影已经达到1300部。至此,EVD标准之战以大捷告终,EVD与DVD之间的市场大战即将上演。

TOP

没有片源~

拿EVD看大决战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