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为啥国际品牌电车在电池容量上如此保守?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看了一圈,目前主流的容量都在70~80度,包括新上市的,国内现在这一轮已经到了100度,明年可能会更多。是成本原因还是他们开发周期长效率低的原因?


TOP

Liriq,电池100度,算国际品牌还是国内品牌?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是不是要在车重,续航,成本上做平衡?例如100度对80度,因为总重量增加了,带来的续航增益没那么大?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电池容量和体积还有重量成正比,一味增加容量,车辆为了配合,整体车重和体积就会增加,能效就会收到影响。简单的边际效用分析,其实70kwh已经是妥协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johentai 于 2021-12-24 11:0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电池容量和体积还有重量成正比,一味增加容量,车辆为了配合,整体车重和体积就会增加,能效就会收到影响。简单的边际效用分析,其实70kwh已经是妥协了。
这是建立在pack密度一致的基础上才成立。

楼主的问题大概就是为什么ix3整包密度154,而去年的国产车大部分就已经180+并且即将整体迈向200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eqs110多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引用:
原帖由 @defer  于 2021-12-24 11:22 发表
这是建立在pack密度一致的基础上才成立。

楼主的问题大概就是为什么ix3整包密度154,而去年的国产车大部分就已经180+并且即将整体迈向200了。
能量密度就看各自考虑了,电池单体化学方面也就那样一直在优化但是没有什么跨越式提升。那为什么有的车密度那么高?优秀的设计还是说放弃一些“不必要”的重量。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悍马200度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因为他们真的落后了,有的人幻想这些传统豪华一做就能牛逼,不过这就是幻想罢了。一口气吃不了一个胖子的道理。

TOP

就是开发周期长效率低,又不敢太冒险,只能最开始规划的时候就把指标定的保守一点,结果成品一出来就落后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因为习惯了6,7年一更新换代,按部就班做标定,不会软件没开发完成就上

TOP

充分竞争的市场,跟国产手机品牌一样,配置、国内易用性、综合产品力等的高度内卷。
国内品牌为了电池包的可靠性、高能量密度等投入的精力和成本都非常高,甚至不惜用高成本的电池封装和排列方案来满足目标。
按照目前的卷法,明年这时候150度的电池包恐怕就是国产新能源“中高端”车的标配了。

传统豪华车企基于原有的思维惯性,3、40W左右的车要控制成本,不愿意用这种电池包。高端车舍得用高成本的电池包了,定价就奔着EQS去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Firefox
主要还是成本售价和利润的问题吧,电池目前应该是比较贵的,随便增加20度,定价和利润都不好平衡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Lyriq和悍马都是Ultium平台的,电池几乎不用线束,能省出空间堆电池。
少堆一点、堆短一点,就能变B级车平台。
多堆一点、堆长一点、甚至多堆一层,就变200度电了。悍马EV和电动凯雷德都得堆两层电池。

希望这种大容量平台的大型车尽快进入国内。

TOP

急什么,都在路上~~~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