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最后哪家可能成为国内的特斯拉?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都不是 各家思路不一样,没可比性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个人认为成为特斯拉不是用特斯拉模式,而是用特斯拉的思维方式创造一种新的产品和销售模式且符合中国市场需求。
所以我认为大家都是特斯拉的行为,但不一定是特斯拉的产品



TOP

引用:
原帖由 幻飞一线天 于 2020-7-8 07:2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市值不是产值也不是资产。
你该看看世界五百强有没有特斯拉或者排第几。
貌似144名,我觉得还是很多人都在用传统厂家的思维去思考特斯拉。
这就更当年用nokia去衡量苹果一样。
个人觉得特斯拉的特点是思路的不同性,围绕软件打造产品,在很多方面都是有清晰的战略部署跟眼光的。
传统大厂在这点上包袱实在有点重,都说国内厂家烧钱,问题是人家老外一样烧,还啥都看不到。
国产厂家最后也会活下来不止一家,中国市场这么大,怎么可能容不下几个新兴造车厂,在某个阶段,他们跟特斯拉并不是竞争关系,反而可能是战友。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20-7-8 17:43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LG
你这个假设就错了,别说两年,就是两百年电池也不会突飞猛进。
主要是衡量标准不一样,他要是觉得120度就叫突飞猛进,那确实也就是个假设。

突飞猛进的标准应该是100-120度大规模使用且价格做到现在60度的价格,并电池重量也保持在60-70度的重量,电池密度增加的情况下安全性没有明显下降。

满足这几点并不容易,平衡点的取舍挺难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nikutai 于 2020-7-9 06:24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LG
化学电池基本到头了,元素周期表上适合的元素就那么几个,还能开发什么新材料?年年电池突破的消息满天飞,最后用的还是三元电池。
上核反应堆又没人敢。
而且地球锂和钴的储存量不够 ...
所以说,现在就是靠封装跟密度提升啊,但是就算是制造成本不增加,安全性又成为一个新的课题了。
而且密度增加,寿命与质量是不是还能维持住又是另外一个问题了。
还有充电,原本16个电池包,每个间距10厘米,现在密度提升到20个电池包,每个间距到5,那么充电热量上来了,安全跟快充功率又要重新去平衡。
反正我觉得进步一定有,真要说突飞猛进....

TOP

引用:
原帖由 phoenix9 于 2020-7-9 08:48 发表
威马一直很低调,路上看到车了去了解了才知道这么个牌子。
小鹏不看好,销售门店弄得和豪车似的各种自定义选配,就一个新势力造车,花那么多精力在选配上面这是本末倒置。自定义选配越多,质量把控越难。
喂马不怎么看好,据说卖了三万台,实际街面上你看不到。
据说大部分卖给了to B,完全是北汽那套我自己生产自己买回来的玩法。

TOP

引用:
原帖由 mmismm 于 2020-7-9 09:56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Android
2333333我们这边到处都是
我不是很确认,只是听说很大一部分销量是网约车公司以及内部员工,内部员工买了之后公司说会折扣返还,最后来了依据KPI不达标,不给了.....
听说而已,不确认。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