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标题: [家电] 液晶简直就是显示技术的倒退 [打印本页]

作者: finegirl    时间: 2007-2-25 10:22     标题: 液晶简直就是显示技术的倒退

2年前不懂液晶,看到商场里面卖液晶的就买了台37寸的东芝(ips板的),买回来一比较才发现和crt比除了几何尺寸变小外,显示效果就是历史性的倒退,接dvd和ps2这些非标准分辨率的效果简直就是惨不忍睹,后来接电脑从网上下载高清片源画面才有所改观,但是色彩这些还是不太令人满意,前几天陪朋友去买电视,开始他准备还是买夏普的液晶,但是我们在那里和等离子进行了仔细的比较后最后还是买了等离子,回去看碟和打机效果都相当不错,虽然效果还是不及crt,但是效果比液晶确实好多了,液晶在小尺寸上确实能做到更高的分辨率,但是42寸左右做full hd感觉没什么意义,当时扛着电脑去那里播1080ph264的高清片,2米外的距离根本看不出1980*1080和1366*768有什么区别,但是显示效果和等离子比就差远了,液晶在表现暗色很差就不说了,但在表现浅色区域同样很差,像淡黄色的衣服这些就是一团糟,而且偏色,像本来是暗红色这种,在液晶上表现就是非常鲜艳的红色,而且色块很多,当时去测试的时候放了下日食的画面(就是bbc的那个日本宣传片)在太阳慢慢变暗最后消失,仔细逐帧看液晶显示到后面就是围着一圈一圈的色块,说了那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别听信太多吹液晶的文章,用过后才知道,个人电脑也一样,我家有两台液晶显示器,一个19寸的,一个22寸,要不是体积小节省空间我肯定不会用的,显示效果和龙管比差太远了,所以劝房间大的还是用crt好,别因为液晶外观漂亮就买。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5 10:30

本来就是为了尺寸和体积而生的,效果来说当然是CRT最高
作者: BD    时间: 2007-2-25 10:33

PDP也是……
颜色的话,Sharp的颜色是屎。

为什么我那么挺Bravia,是因为Bravia把LCD的优势发挥到了巅峰。LCD相比PDP就两个优势:画面锐利和颜色鲜艳。这两点正是Bravia重点体现的。
而Sharp G7这样没有锐度和颜色糟糕的LCD,真的完全没法和PDP相比了。

[ 本帖最后由 BD 于 2007-2-25 10:39 编辑 ]
作者: 莎木    时间: 2007-2-25 10:37

为了大
偶会放弃一些的
作者: 岩田聪    时间: 2007-2-25 11:26

没用过太好的显示器,觉得现在的LCD效果都不错.至少已经可以满足我了
作者: 1as23df2    时间: 2007-2-25 11:32

为什么我那么挺Bravia,是因为Bravia把LCD的优势发挥到了巅峰。LCD相比PDP就两个优势:画面锐利和颜色鲜艳。这两点正是Bravia重点体现的。
而Sharp G7这样没有锐度和颜色糟糕的LCD,真的完全没法和PDP相比了。
===
你以为SONY的LCD是神啊,能够突破LCD本身的极限超越PDP?
PDP的颜色根本不是LCD可比的。再好的LCD的颜色也比不上一般的PDP。
作者: BDjoe    时间: 2007-2-25 11:38

LCD颜色比PDP鲜艳?

作者: Zico2003    时间: 2007-2-25 11:47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5 10:33 发表
PDP也是……
颜色的话,Sharp的颜色是屎。

为什么我那么挺Bravia,是因为Bravia把LCD的优势发挥到了巅峰。LCD相比PDP就两个优势:画面锐利和颜色鲜艳。这两点正是Bravia重点体现的。
而Sharp G7这样没有锐 ...
Bravia再怎么改IC也弥补不了PVA系面板先天的缺陷, 也只能骗骗老百姓的眼睛罢了

日立的IPS-Pro+OCB+LED才是LCD的完美体现
作者: finegirl    时间: 2007-2-25 11:48

个人更看好sed 可惜就是迟迟不肯上市,液晶也就过渡用的(自我安慰)
作者: saintwei    时间: 2007-2-25 11:49

sharp色彩更接近现实生活的真实色彩,Sony的过于艳丽。
作者: BD    时间: 2007-2-25 11:58

引用:
原帖由 Zico2003 于 2007-2-25 11:47 发表


Bravia再怎么改IC也弥补不了PVA系面板先天的缺陷, 也只能骗骗老百姓的眼睛罢了

日立的IPS-Pro+OCB+LED才是LCD的完美体现
无论从效果,销量还是认知度来说日立在LCD界前三都进不了,还完美呢。

S-PVA无疑是目前最好的LCD面板之一
作者: Zico2003    时间: 2007-2-25 11:59

引用:
原帖由 finegirl 于 2007-2-25 11:48 发表
个人更看好sed 可惜就是迟迟不肯上市,液晶也就过渡用的(自我安慰)
SED的贵啊, 准备6位数再说吧, 毕竟不是针对民用设计的
作者: BD    时间: 2007-2-25 12:00

引用:
原帖由 saintwei 于 2007-2-25 11:49 发表
sharp色彩更接近现实生活的真实色彩,Sony的过于艳丽。
盗链书记的屏摄,整天和洋人打交道,还真的不知道原来白人的皮肤是这个颜色



原来这就是接近现实生活的真实色彩
作者: finegirl    时间: 2007-2-25 12:09

刚出来当然贵,如果普及开来就好了,这才是效果和物理尺寸的完美结合。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5 20:36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5 11:58 发表


无论从效果,销量还是认知度来说日立在LCD界前三都进不了,还完美呢。

S-PVA无疑是目前最好的LCD面板之一
日立的S-IPS面板绝对秒杀S-PVA,DELL 2407有PVA和IPS两种面板,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要IPS面板的那批货,而且SONY的高端显示器用的也是S-IPS的面板

再看看EIZO的专业级显示器,用SPVA面板的都是中低端的,高端几乎都是S-IPS的
作者: sunix    时间: 2007-2-25 21:30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5 12:00 发表


盗链书记的屏摄,整天和洋人打交道,还真的不知道原来白人的皮肤是这个颜色

原来这就是接近现实生活的真实色彩
算了吧你。
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拿着个说事儿我都懒得理你。

你竟然还没完没了以为自己愚蠢的见解是事实了,真让人不能忍受……


先不说能100%色彩还原的相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就说我当时相机ISO值,曝光度的设置,电视机色温的设置你根本一无所知;再加上canon的相机特点就一直是色温偏暖……

所以想用照片来判断当时的色彩根本是愚蠢的,连这点儿基本的常识都没有,还对着照片喷呢。
我都说了多少次了,不服你就拿相机对着自己电视拍,然后拿着照片和屏幕上真实地效果对比,哭死你……


知道你是个索青,但饭成这样,真是丢索饭的脸。
我也是个索饭,所以在选择LCD上优先考虑了X系列,但是现在G7能打动我,必然有它的优点,这也是很多人认可的。
作者: yangjuniori    时间: 2007-2-25 21:40

诶 还是用显像管和游戏机扫描配合吧 取得RGB就可以现实图像了
作者: doomking    时间: 2007-2-25 22:08

憋得慌,不满意等两年OLED会死星人
作者: bigbird    时间: 2007-2-25 22:09

螺旋型的上升....
作者: MEPHISTO    时间: 2007-2-25 23:23

本来就是看中体积和分辨率,这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一般人有几个能看出液晶和CRT的色彩差别?你们非要拿台CRT放在液晶边上比那就没辙了

直夸TN屏色彩艳丽的人我看也狠多么……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5 23:47

lcd的优点变成色彩好了.....数字的最大特征就是过渡不柔和....
作者: doomking    时间: 2007-2-25 23:57

引用:
原帖由 Demitry 于 2007-2-25 23:47 发表
lcd的优点变成色彩好了.....数字的最大特征就是过渡不柔和....
大众不就看个鲜艳不鲜艳么,套头PS一下也比G头好了
作者: Zico2003    时间: 2007-2-26 00:13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5 11:58 发表


无论从效果,销量还是认知度来说日立在LCD界前三都进不了,还完美呢。

S-PVA无疑是目前最好的LCD面板之一
PVA系这种色偏型面板在专业领域是没人用的, 就算后来经三星改良的S-PVA也改不了这个缺点

没用过IPS面板就不是你的错了, 日立在LCD领域应该是排第一的, 这个不是用销量什么来衡量的, 你以为SONY卖了那么多LCD电视, 他就厉害? 相反SONY在该领域一点发言权都没

大陆没有好点的LCD面板论坛, 台湾有几个不错, 有空可以去看看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00:15

大众一般就看个色彩浓郁度,所以一般耍的都是拉反差,加浓郁度....

结果画面看上去像纸一样...bravia默认还开很高的明锐度...色彩几乎看不到过渡...
作者: 天堂任鸟飞    时间: 2007-2-26 01:22

除了分辨率,LCD的一切都是渣~~~~
作者: 霏菲飞    时间: 2007-2-26 03:25

水果厂的LCD也一水IPS。。专业向的机型是不会用PVA的...

不过张艾嘉的红还是很讨好人的
作者: 苹果多    时间: 2007-2-26 08:47

SONY的G系列显示器的效果真的是太棒了,所以,至今也不太明白,为什么SONY那么快就宣布不再生产CRT显示器了呢?
作者: 菜    时间: 2007-2-26 08:54

同意楼主观点. 我买了46X很快就后悔了, 看大动态场景滞后太严重了, 头晕.

不过现在这段时期也没什么好买的, 幸好还有个HR34, 玩游戏就靠它了.
作者: 瓠子    时间: 2007-2-26 08:58

2年前 东芝就有IPS屏幕了?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09:16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5 20:36 发表


日立的S-IPS面板绝对秒杀S-PVA,DELL 2407有PVA和IPS两种面板,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要IPS面板的那批货,而且SONY的高端显示器用的也是S-IPS的面板

再看看EIZO的专业级显示器,用SPVA面板的都是中低端的,高端几乎 ...
事实上PC显示器用的面板和电视用的面板绝对不是能够通用的
PC显示器对于对比度和响应时间要求高,而电视则会对色彩要求特别高。
这也就是无论再好的显示器,用来看电视,看片和打游戏效果都好的原因。
而且两种显示设备在显示IC上的侧重也不一样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09:21

引用:
原帖由 sunix 于 2007-2-25 21:30 发表

算了吧你。
在另外一个帖子里拿着个说事儿我都懒得理你。

你竟然还没完没了以为自己愚蠢的见解是事实了,真让人不能忍受……


先不说能100%色彩还原的相机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就说我当时相机ISO值,曝 ...
拜托书记,你的照片只是给那些不能去Bestbuy亲自把G7和X46放在一起看的人感受的。
现场比较下来很你照片上反应的是一样的,所以我一直建议你有机会一定要把两台电视放在一起看,拍在一张照片中。

G7和X系列风格绝对是不一样的,然则我要说G7的那种风格完全发挥不出LCD的特长,还不如去买PDP呢。失去了锐度和色彩艳丽度(PDP的颜色比LCD虽然在技术上要好,但是因为技术本身的原因无法做的很艳丽,而艳丽是SONY电视的一贯特色,所以SONY才会在做了几款PDP之后,最后选择了LCD作为Bravia的平台),LCD真的可以被PDP秒杀了。


PS:纯技术讨论,不战!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09:23

引用:
原帖由 Zico2003 于 2007-2-26 00:13 发表



PVA系这种色偏型面板在专业领域是没人用的, 就算后来经三星改良的S-PVA也改不了这个缺点

没用过IPS面板就不是你的错了, 日立在LCD领域应该是排第一的, 这个不是用销量什么来衡量的, 你以为SONY卖了那么 ...
色偏是三星IC的问题,这里要讲个我遇到的事情:我的一个朋友要买LCD,因为当时我公司用的是Dell的2001,所以就推荐他买PVA板的。然后图便宜他买了三星的显示器,拿回来仔细用了几天发现偏色。最后搬到我公司来直接做对比,发现果然偏色。最后换了Dell的就没事了。

[ 本帖最后由 BD 于 2007-2-26 09:34 编辑 ]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09:26

引用:
原帖由 Demitry 于 2007-2-26 00:15 发表
大众一般就看个色彩浓郁度,所以一般耍的都是拉反差,加浓郁度....

结果画面看上去像纸一样...bravia默认还开很高的明锐度...色彩几乎看不到过渡...
老D说得对,LCD的缺点就是在淡色过渡上。这个永远做不到PDP的水平。
但是PDP无论如何加浓郁也加不到LCD的水平。Bravia的色彩整体浓郁的颜色就规避了淡色过渡上的劣势。而这个又和SONY电视的色彩风格一脉相承。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09:27

引用:
原帖由 于 2007-2-26 08:54 发表
同意楼主观点. 我买了46X很快就后悔了, 看大动态场景滞后太严重了, 头晕.

不过现在这段时期也没什么好买的, 幸好还有个HR34, 玩游戏就靠它了.
我可以说你用40就不会那么晕了,刚刚上不习惯的大屏幕,就算是CRT也会有些晕感的。这部分晕感并不完全来自LCD的延迟。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09:48

艳丽就好?什么理论?

LCD是因为没法做到真实,所以才艳丽,真实的色彩是绝对不会艳丽的
作者: finegirl    时间: 2007-2-26 09:48

引用:
原帖由 瓠子 于 2007-2-26 08:58 发表
2年前 东芝就有IPS屏幕了?
接近2年吧,是前年夏天的时候买的,2万多的时候买的,肯定是ips屏看象素点就知道了,买头批货的一般材料都比较好吧,前几天陪朋友买电视的时候看了下东芝的液晶电视,发现37左右的全是台湾屏,当年的东芝黑管怎么混到这地步了,还是期待东芝的sed电视,不过用上估计也要3,5年以后了~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09:54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09:48 发表
艳丽就好?什么理论?

LCD是因为没法做到真实,所以才艳丽,真实的色彩是绝对不会艳丽的
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意思是:艳丽是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有它的受众;锐利也是一种风格,也有它的受众,比如我。

而素的颜色是另一种风格,不锐利也是一种风格。这种素的颜色和不锐利的画面,LCD真的是没有任何相对于PDP的优势。喜欢这种风格的,我还是建议去买PDP吧。

PDP无法做到的艳丽和锐利正是LCD对抗PDP的唯一法宝,所以我的观点非常简单:目前买平板,要艳丽和锐利?买Bravia X;要素的颜色,不追求锐利,那么就去买PDP。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09:57

pdp对LCD的优势在与动态画面,明显比LCD好,看有线就不说了,LCD是最渣的,LCD的优势是锐利,所以适合做电脑显示器,因为显示文字比较好,但是动态画面是绝对比不过PDP的,这是技术决定的
作者: hhhiro    时间: 2007-2-26 09:58

赞书记,喷得好。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0:09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09:57 发表
pdp对LCD的优势在与动态画面,明显比LCD好,看有线就不说了,LCD是最渣的,LCD的优势是锐利,所以适合做电脑显示器,因为显示文字比较好,但是动态画面是绝对比不过PDP的,这是技术决定的
看有线好是因为PDP是非点对点显示设备,自然低分辨率信号源的表现会好。同样产生的色块感也是PDP的劣势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10:31

to bd:

锐利度和明锐度是两个概念。

锐利度是本身的分辨率造成的,分辨率越高,锐利度越高,明锐度是人造的,通过在物体边缘增加断层来体现锐利度,是一种视觉骗觉。

理论上来说,由于数码本身就是0101结构的,所以断层也比较多,色彩的连续性肯定是不如模拟,但是由于数码很精确,的确从感官上看,分辨率是提高了,这点模拟是相对较弱的。

真实的色彩是属于过渡柔和,高光暗部齐全的色彩,至于是不是艳丽,和真实无关,lcd往往是对比度很大,高光暗部层次比较差,但是大家会觉得在中部有非常丰满的色彩,但是这样就违反了深度原则中的光影传递,所以看上去很平面,不真实,不类同于真实世界的色彩感官。

锐利和色彩从来是矛盾,不是朋友。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1:39

引用:
原帖由 Demitry 于 2007-2-26 10:31 发表
to bd:

锐利度和明锐度是两个概念。

锐利度是本身的分辨率造成的,分辨率越高,锐利度越高,明锐度是人造的,通过在物体边缘增加断层来体现锐利度,是一种视觉骗觉。

理论上来说,由于数码本身就是010 ...
这个逻辑实在是看不懂,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差别管LCD和PDP什么事情?一样的信号下LCD还是比PDP要锐利。所谓的明锐,我没见过。

我从未说过色彩艳丽就是绝对的好,只是说我喜欢。不过谁说过电视里面内容的色彩就一定要和真实中的颜色一样?就算你想追求一样,也是不可能的。比如看电影,更不不可能追求电影里面的色彩是对真实世界色彩的还原。因为很多电影在后期制作的时候都会加入偏色滤镜,比如Matrix的绿色滤镜,Underworld的蓝色滤镜。这就是艺术化的视觉。在平面的电视上追求对于真实的还原本身就是不现实的。我无法确切的形容这件事情,只能将这些称之为风格。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11:47

bravia就是比较标准的明锐度,也叫做(sharpness)

色调和层次过渡是两个概念,比如说幻术师这个片子,色彩过渡非常好,明显是用牛镜拍摄的,但是色调却安排成黄色,但是我仍然可以说这个片子的色彩接近于真实世界的过渡。

你的确对色彩方面的知识比较弱,所以得出的结论也很正常,比较符合一般消费者的意见,具有市场参考价值。

我只是回答你对我的引用。
作者: sunix    时间: 2007-2-26 12:02

同老D观点,当初是很被BRAVIA的鲜艳所吸引的,但是看久了发现非常的涩,也就是非常的不自然,看久了眼睛甚至不舒服,因为长期在凝视如此高sharpness的画面,极易造成视觉疲劳。
后来不得不调整效果,由鲜艳效果改为柔和,结果效果大打折扣,如此发现,如果不适应了张艾嘉和鲍德熙的“红”,那么博大就没那么“晶深”了,因为对比G7,X的暗场层次和动态流畅都要逊色。
顺便说一下,不知道是不是因为SONY也出相机的缘故,糙点控制要比G7好很多,屏幕很干净,这点非常赞,SONY这方面的电路控制技高一筹,但是话说回来,如果是小屏幕电视,那么这个优点很明显,42以上尺寸的电视基本上观察距离都会在几米开外,所以这个优势的客厅范围不适很明显。

[ 本帖最后由 sunix 于 2007-2-26 12:04 编辑 ]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2:16

引用:
原帖由 sunix 于 2007-2-26 12:02 发表
同老D观点,当初是很被BRAVIA的鲜艳所吸引的,但是看久了发现非常的涩,也就是非常的不自然,看久了眼睛甚至不舒服,因为长期在凝视如此高sharpness的画面,极易造成视觉疲劳。
后来不得不调整效果,由鲜艳效果 ...
我虽然还未入手,但是作为今年新房装修之后客厅的预备电视,X我看了很久了。我倒是没有看出所谓的明锐来。

还有就是对于X系列的噪点非常的满意,其他电视的噪点的确非常严重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12:23

引用下icp的原话。

锐度(acutance),或轮廓清晰度,是衡量影像边缘清晰度的客观标准,也就是记录在色彩的两个不同密度区相会处的界线的清晰程度,锐度不同于明锐度(sharpness),明锐度是对细节清洗程度的主观评价,是从鉴别率或者分辨力得来的,所谓鉴别率或分辨力,是指在视觉能够分辨的情况下,两个细部接近的程度。

换而言之,锐度是硬件的,基于本体分辨率的,而明锐度是可以基于软件的,最基本的做法是人为增加色彩轮廓边缘的断层,一般来说,可以通过检验”白边“(halo)来发现是不是使用了增加明锐度的程序。

明锐度因为增加了色彩的断层,对于色彩的过渡是产生副作用,但是可以产生非常锐利的视觉效果,但实际锐度没有增加。

可以建议大家凑近看看物体的边缘是不是有白色的线痕,我看了好几次bravia的演示,明锐度的痕迹都非常重,当然这是软件的功能,所以应该可以关闭的。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2:32

引用:
原帖由 Demitry 于 2007-2-26 12:23 发表
引用下icp的原话。

锐度(acutance),或轮廓清晰度,是衡量影像边缘清晰度的客观标准,也就是记录在色彩的两个不同密度区相会处的界线的清晰程度,锐度不同于明锐度(sharpness),明锐度是对细节清洗程度的主 ...
我可以保证我看过的Bravia都没有所谓的白线,那么明显的东西我不可能看不出。
事实上1080P点对点,再加上完美的噪点控制本身就很锐了。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12:33

那么也许我们看的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机器了。

其实我觉得也许你根本看不出什么是halo吧。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12:34

这张有没有加过明锐度?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2:41

引用:
原帖由 Demitry 于 2007-2-26 12:34 发表
这张有没有加过明锐度?
给我能够1080P点对点的,等我买了40寸的显示设备,我就能能看出来

[ 本帖最后由 BD 于 2007-2-26 12:42 编辑 ]
作者: 木鱼阳光    时间: 2007-2-26 12:57

到这里受老D教育啊:D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13:08

引用:
原帖由 木鱼阳光 于 2007-2-26 12:57 发表
到这里受老D教育啊:D
这样你后期也有数了。
作者: winterb    时间: 2007-2-26 13:54

D大,这张倒是加了还是没加

你搞些夸张的来教学以下吧。。
作者: 灌水马甲    时间: 2007-2-26 14:03

BD对sony真不是一般的有爱.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4:05

引用:
原帖由 灌水马甲 于 2007-2-26 14:03 发表
BD对sony真不是一般的有爱.
随你怎么说,Bravia能在后期异军突起,是有原因的。而我只饭X系列,其他的系列效果说实话,我都不满意的说。

我也有不饭SONY的东西,比如SONY的耳塞,音箱,做的不好就是不好
作者: silasong    时间: 2007-2-26 14:08

液晶主要是环保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14:19

引用:
原帖由 winterb 于 2007-2-26 13:54 发表
D大,这张倒是加了还是没加

你搞些夸张的来教学以下吧。。
加了,大约数量为50,看右上角的电线。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14:21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6 14:05 发表


随你怎么说,Bravia能在后期异军突起,是有原因的。而我只饭X系列,其他的系列效果说实话,我都不满意的说。

我也有不饭SONY的东西,比如SONY的耳塞,音箱,做的不好就是不好
X系列的异军突起是因为性价比较高,当然这是针对发达国家来说的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14:21

其实windows系统本身就加明锐,即使你不加任何明锐度。

如果看苹果系统,明锐度明显就下降了。
作者: Thor    时间: 2007-2-26 14:30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6 10:09 发表
看有线好是因为PDP是非点对点显示设备,自然低分辨率信号源的表现会好。同样产生的色块感也是PDP的劣势
PDP是非点对点显示设备?喷了,哪台PDP不是点阵显示的?难道PDP盗用了CRT技术?难道LCD看有线能点对点?还纯技术讨论,这不是给自己扇嘴巴子么。

早说过了,索饭也不能饭成这样,皮毛都不知道连门都没入就别到处瞎喷,以前在好几个帖子里丢人现眼还嫌不够么,虽然本人自己也喜欢sony的东西,家里的sony东东肯定比丫多,但也实在看不下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说出来无妨,但拿自己的喜好去贬低别人的喜好,把自己的主观意见强加给别人且大放厥词那就是rpwt了。
作者: 5158    时间: 2007-2-26 14:31

引用:
原帖由 Demitry 于 2007-2-26 14:21 发表
其实windows系统本身就加明锐,即使你不加任何明锐度。

如果看苹果系统,明锐度明显就下降了。
啊,老D你这么一说,我瞬间就明白之间的差别了,之前都看得迷迷糊糊的,虽然图猜对了……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4:34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14:21 发表


X系列的异军突起是因为性价比较高,当然这是针对发达国家来说的
性价比高的是三星,难道三星靠的是真正的性能?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4:35

引用:
原帖由 Thor 于 2007-2-26 14:30 发表

PDP是非点对点显示设备?喷了,哪台PDP不是点阵显示的?难道PDP盗用了CRT技术?难道LCD看有线能点对点?还纯技术讨论,这不是给自己扇嘴巴子么。

早说过了,索饭也不能饭成这样,皮毛都不知道连门都没入就 ...
PDP有点么?是色块吧?
哦,你也是索饭?有空可以拿出来,大家交流一下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14:36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6 14:34 发表

性价比高的是三星,难道三星靠的是真正的性能?
samsung不就是垃圾的代名词吗
作者: iamzelda    时间: 2007-2-26 14:39

CD刚出哪会,也被骂。和LCD这东东不成熟有关,高丽棒的东西一律不碰。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4:40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14:36 发表


samsung不就是垃圾的代名词吗
然则人家就是便宜啊,所以LCD的市场份额中三星一直还是占不少的。

所以是三星走低价路线,而不是Bravia啊,而且现在Bravia也不便宜啊,所以如果是因为性价比高的原因的话,在高价下也就证明了Bravia的性能也高啊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15:28

Bravia的PVA面板系列已经做到顶了,基本没有什么比较大的提升的余地了,不象AS-IPS面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SONY才又重回PDP领域,而且SONY一开始就是压宝PDP的,只不过PDP难以小尺寸,而且LCD的成本下降的比预想的要快,所以才借SAMSUNG的技术打入LCD的市场,搞的现在的SONY的LCD很被动,中低端的用SAMSUNG的S-PVA面板,高端的用S-IPS面板,核心的面板技术完全受制于人
作者: doomking    时间: 2007-2-26 15:32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15:28 发表
Bravia的PVA面板系列已经做到顶了,基本没有什么比较大的提升的余地了,不象AS-IPS面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SONY才又重回PDP领域,而且SONY一开始就是压宝PDP的,只不过PDP难以小尺寸,而且LCD的成本下降的比预想 ...
撑上两年等OLED除了,LCD TV厂都要回家种田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15:33

OLED目前只能应用到小尺寸,大尺寸还得努力啊
作者: xfiori    时间: 2007-2-26 16:19

引用:
原帖由 Demitry 于 2007-2-26 14:19 发表

加了,大约数量为50,看右上角的电线。
呵呵,这个不放大我还真没看出来,普通群众就是普通啊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6:32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15:28 发表
Bravia的PVA面板系列已经做到顶了,基本没有什么比较大的提升的余地了,不象AS-IPS面板,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所以SONY才又重回PDP领域,而且SONY一开始就是压宝PDP的,只不过PDP难以小尺寸,而且LCD的成本下降的比预想 ...
SONY重回PDP?哪里的消息?
SONY目前是LCD+SXRD支撑,然后1年后转入OLED,怎会再去搞PDP?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6:35

引用:
原帖由 xfiori 于 2007-2-26 16:19 发表


呵呵,这个不放大我还真没看出来,普通群众就是普通啊

所以我说,能不能看出来要1080P点对点之后,拿到40寸以上来看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16:38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15:33 发表
OLED目前只能应用到小尺寸,大尺寸还得努力啊
瓶颈早晚能突破的,今年的CES已经推出27寸的演示产品。
下一代目前是OLED vs SED,前者是从小到大,后者是以大为主。不过后者商业化目前难产中,预计普及从2010年开始。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16:41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6 16:32 发表


SONY重回PDP?哪里的消息?
SONY目前是LCD+SXRD支撑,然后1年后转入OLED,怎会再去搞PDP?
这个是传言,不是确定的消息,只是说SONY在和富士通日立等离子工厂接触
作者: Demitry    时间: 2007-2-26 16:42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6 16:35 发表

所以我说,能不能看出来要1080P点对点之后,拿到40寸以上来看
那只是针对你这样的普通群众罢了。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16:51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6 09:16 发表


事实上PC显示器用的面板和电视用的面板绝对不是能够通用的
PC显示器对于对比度和响应时间要求高,而电视则会对色彩要求特别高。
这也就是无论再好的显示器,用来看电视,看片和打游戏效果都好的原因。
而 ...
面板为啥不能通用,驱动电路不能通用才是真的,面板都是一样的,就是尺寸的问题,显示器对象素点大小的要求还要比电视高呢
作者: 见风    时间: 2007-2-26 17:24

引用:
原帖由 doomking 于 2007-2-26 15:32 发表

撑上两年等OLED除了,LCD TV厂都要回家种田
让我想起的秒杀论,话还是不要说得太绝。

OLED的瓶颈被某大婶一句话就突破了……

突破的时间是关键,SONY如果真的在联系PDP,说明自己也感觉到难度了,不过还有SXRD可以撑撑。

从技术角度更喜欢SED,可惜东芝一家貌似实在不争气。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20:03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16:51 发表

面板为啥不能通用,驱动电路不能通用才是真的,面板都是一样的,就是尺寸的问题,显示器对象素点大小的要求还要比电视高呢
正如您所说,显示器的面板都是19,20寸就是1600X1200的象素点了。而电视面板都是40寸以上才1920X1080的,所以怎可能通用呢?通用的最多是材料和一些制造技术而已。

当然驱动电路也是完全不能通用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20:04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6 20:03 发表


正如您所说,显示器的面板都是19,20寸就是1600X1200的象素点了。而电视面板都是40寸以上才1920X1080的,所以怎可能通用呢?通用的最多是材料和一些制造技术而已。

当然驱动电路也是完全不能通用
受不了你,说的就是技术,难道还说成品啊,那40寸的电视也有低解析度和高解析度
作者: BD    时间: 2007-2-26 20:30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20:04 发表


受不了你,说的就是技术,难道还说成品啊,那40寸的电视也有低解析度和高解析度
晕倒,就算技术也不可能完全一样,比如同样采用PVA的电脑显示器和液晶电视的对比度就有差别
作者: winterb    时间: 2007-2-26 20:31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16:51 发表

面板为啥不能通用,驱动电路不能通用才是真的,面板都是一样的,就是尺寸的问题,显示器对象素点大小的要求还要比电视高呢
面板似乎是不通用的,除了分辨率不同

电脑和电视对于开口率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似乎。。。。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20:34

汗,好像同尺寸同象素的电视的对比度也是不一样的吧,而且对比度基本是用外围电路提高的,比如提高亮度就能提高对比度了,但是这样就造成了LCD在显示黑色的时候不够黑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20:38

引用:
原帖由 winterb 于 2007-2-26 20:31 发表

面板似乎是不通用的,除了分辨率不同

电脑和电视对于开口率的要求是完全不同的。。

似乎。。。。
技术上当然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基本是一样的,就跟CRT时代的珑管,给PC用的和给TV用的当然是不一样的,但是基本技术是一样的,PVA和IPS就象那个时代的珑管一样是一钟基本技术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6 20:39

引用:
原帖由 见风 于 2007-2-26 17:24 发表
让我想起的秒杀论,话还是不要说得太绝。

OLED的瓶颈被某大婶一句话就突破了……

突破的时间是关键,SONY如果真的在联系PDP,说明自己也感觉到难度了,不过还有SXRD可以撑撑。

从技术角度更喜欢 ...
sed的技术是老美的,授权给的是CANON而不是东芝,所以SED技术不太会普及
作者: winterb    时间: 2007-2-26 20:44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20:38 发表


技术上当然有细微的差别,但是基本是一样的,就跟CRT时代的珑管,给PC用的和给TV用的当然是不一样的,但是基本技术是一样的,PVA和IPS就象那个时代的珑管一样是一钟基本技术
确定了,从原理上说都是lcd,自然是一样的,但是技术方面差距很大的

比如24寸液晶显示器早就轻松实现1920*1080

但是32寸液晶电视在前不久才实现1920*1080量产化,而且就夏普一家,其他家的都还在实验室里呆着呢

主要还是开口率的问题,就对比度和色彩等方面来说,只要采用相同技术出来的面板应该都是一样的
作者: 阿鬼    时间: 2007-2-26 22:27

引用:
原帖由 winterb 于 2007-2-26 20:44 发表

确定了,从原理上说都是lcd,自然是一样的,但是技术方面差距很大的

比如24寸液晶显示器早就轻松实现1920*1080

但是32寸液晶电视在前不久才实现1920*1080量产化,而且就夏普一家,其他家的都还在实验室 ...
SHARP前不久量产化的1920*1080好象是37的吧?
作者: 阿鬼    时间: 2007-2-26 22:31

白了,果然是32的1080~
作者: maple-z    时间: 2007-2-27 01:02

老D,你那张图是北京东路上的?
作者: 网上的final    时间: 2007-2-27 13:51

初期的LCD简直是渣,不过消费者照样买,完成了原始技术积累
作者: 猫猫猫    时间: 2007-2-27 14:50

CRT还有聚焦问题
显示器越大越明显
看小字糊的厉害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7 14:57

LCD更适合做办公用的显示器
作者: 见风    时间: 2007-2-27 16:01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6 20:39 发表


sed的技术是老美的,授权给的是CANON而不是东芝,所以SED技术不太会普及
CANON与东芝合作,生产还是东芝在干吧?

如果确实有优越性,还是可能普及的,当然不能排除更好的出来。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7 16:08

技术好不代表能普及,PS2用的RDRAM技术好吧,还不是被DDR给打趴了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07-2-27 16:21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7 16:08 发表
技术好不代表能普及,PS2用的RDRAM技术好吧,还不是被DDR给打趴了
RDRAM早在N64就用了吧,不过这东西挂掉的原因主要是rambus贪得无厌吧……
作者: voodoo    时间: 2007-2-27 17:00

老美都这样,sed的技术也是这类公司拿着的,canon只拿到授权,不能把这项技术再卖给别人的,所以其他厂商如果要生产SED的电视,还得问老美买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07-2-27 17:04

人家老美基础研究的钱砸下去了,没办法……
作者: BD    时间: 2007-2-27 17:06

引用:
原帖由 voodoo 于 2007-2-27 17:00 发表
老美都这样,sed的技术也是这类公司拿着的,canon只拿到授权,不能把这项技术再卖给别人的,所以其他厂商如果要生产SED的电视,还得问老美买
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是肯定不行的
SED据说在室内亮度太高,容易造成光污染什么的
我还是等OLED靠谱
作者: hudihutian    时间: 2007-2-27 17:16

引用:
原帖由 BD 于 2007-2-27 17:06 发表


核心技术不在自己手里是肯定不行的
SED据说在室内亮度太高,容易造成光污染什么的
我还是等OLED靠谱
越狱了?




欢迎光临 TGFC Lifestyle (http://bbs.tgfcer.com/) Powered by Discuz! 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