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73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

[经验交流] 开贴说说Racing方面的我理解的一些事

引用:
原帖由 chopperwl 于 2013-5-3 15:53 发表
去换了2条胎回来,这次可能跑的疯了点……原车胎变成这样了………………
530370
哦测,好爽,再开就是光头胎了加油


TOP

引用:
原帖由 chopperwl 于 2013-5-3 15:53 发表
去换了2条胎回来,这次可能跑的疯了点……原车胎变成这样了………………
530370
哈哈。。看到轮胎,我突然就想起来以前看过林德伟的博客的一段话。感叹...09年他的blog ,一晃,小将也长大了..家里轮胎堆的像小山一样..震撼..
一句感慨吧,车手风光的背后,凝聚了多少的...自己想
引用:
太久没有写博客了,不知道写些什么,说忙也还好,说不忙又没能闲着。过年的假期有一半都在练车中渡过,对赛车的热爱及速度的狂热,一直在我的血液裹不停的流动着。有些时候回头想想,这些年花在赛车裹的钱,是不是太多了,多到我不敢去算。多到对家裹造成了负担。我都还不知道,老爸没说,当然老妈更不会说,直到最近练车,轮胎用完了却还没买轮胎,我才知道,买轮胎要花很多钱,以前家裹轮胎堆得像座小山一样,热溶胎老爸从日本进口,练柏油路山道,可以尽情奔驰,狂练,日练、夜练,连雨胎都有,甚至连光头胎都拿来测试跑山道。只是想让我累积更多的实际经验。

后来练砂石路,台湾的拉力胎本来就少,能买的全被我用光了,后来还从CRC车队中买了几十条拉力胎回台湾练车用。柏油路和砂石路的驾驶方式本来就不同,差别在那里,差多少,我不会说。也说不上来,翻过车,撞过车之后才能慢慢的体会到差异在那里。总之进步是要付出代价的。而我也付出了很多的代价。
绍武站结束后,老爸发现我一些自身的驾驶问题,在这次的集训中,加以改进修正,另外VICTOR 教练也给了我一些建议和指导。套句我的领航裴亮说的:「原来车是可以这么开的。」
附件: 您所在的用户组无法下载或查看附件



TOP

在搜林德伟的时候,凑巧也搜出来关于甄卓伟的一些东西,大家看看吧..无聊可以看看。还是引用TG流行的一句话:哈哈,投胎是门技术活。
培养要点:心态比技术重要

http://www.zcom.com/article/79186/


TOP

他跑拉力赛道消耗的就不仅仅是轮胎了…………:D

TOP

继续一些我所理解的racing 方面的我认同的一些理论
1,有句话讲,拿人钱财,替人消灾,拿人家手软,吃人家嘴软,哈,有了赞助商冠名赞助后可能就..有些东西也很无奈的。
2,无论在多少时候,记着保护好自己的爱车..不珍惜的话,下次可能就开不到了.。就跟道路安全一样,逞英雄,斗气车,可能就没下次了..
   但是这又跟越野,拉力那种狂野的,不顾危险的去冒险争取的思想相违背,不过世界本来就是很矛盾的。
   就跟做生意一样,财富险中求,一些大佬可能面临的决策,行,就平步青云,不行,就一败涂地,一夜回到解放前。还有句话叫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材烧..
   博..哎,很难说。
   很奇妙的一种感受,退缩了,可能就想,如果当初怎么样怎么样,而咬紧牙齿拼一次,可能就是另一个结局,但是如果没成功,可能又会懊丧不及,假如什么什么什么。
   世事无常。
   但一般如果用修真的概念来表示的话,就是三花聚顶,渡劫的关键时刻,成,就飞升,败,就灰飞烟灭,哈哈哈哈哈哈。
   但是这一般都是高手,或者大佬玩的游戏。他们有玩这个的资本..
   哎呀,说着说着又偏题了...
3,还是我以前一个帖子提过的,可能给你一台难操控的车,去练习,刚开始很难,但是等你完全掌控了,再开其他车也就容易了..
   当然这个打个比方也是跟武功一样,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有的门派主张循序渐进,水到渠成,而有的门派主张直接给你最残酷的生存考验,让你自己去体悟最精华的部分。有的刚开始就效果明显,有的刚开始没有变化,一旦领悟就飞跃一个档次。其实..我还是主张杂学..我也不主张什么正统的学习过程。
   我始终对一些说法不是很认同的,有的说要学的杂不如学的精,我到主张学的杂..杂七杂八的什么都学一点。如果他真的对其很擅长,,他自己会去领悟自己想要的东西,自己去抓自己想要的东西。比如韩寒..
   有的说要专注,那都是正统派,而大抵那些疯癫派,比如老顽童,杨过,欧阳锋,往往是比较强,哈哈哈..
   这个话题,倒又牵涉到了我国的教育问题..想起来我的女儿,哎,难办..
4,没有什么定律,没有什么规则..可能自古社会的发展,汽车行业的发展,赛车事业的发展,往往都是靠被TGer众骂的最多SB,白痴的人所创造的。
   而往往跟做生意一样,往往那些独辟蹊径的,不顾一切的,都是赚钱了的,而那些老是去听人家的成功经验,走别人走过的道路的,可能也会成功。但是我知道,反正我也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只是一个loser而已,他们说loser没资格说话,哈哈哈
   我只能说,适合自己的,才是对你最重要的吧..

最近怎么变文艺青年了,完了,再下去要变2B青年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fisher_sj 于 2013-5-3 13:10 发表
昨晚 又喝多了,白酒+啤酒 ,KTV继续喝,小妹不错,high不起来,没唱歌,抱着小妹随便说说话喝喝酒。看朋友几个high..,临走说了猥琐大叔的唯一一句正经话: 无论你在干什么,对自己父母好一点。小妹说记住了,必须的 ...
赛车队是靠赞助商的钱来运营,这是大多国内赛车队的现状。而一部分有研发实力的赛车队还可以靠自己制造赛车卖给客户或者帮其它车队提供赛车制造或改装服务来赚钱养活车队。

至于赛车比赛对于车队本身来说只有花钱,没可能赢利的。而依靠赛车来赚钱的就是我上面说的研发部分,这个前期投资是相当大的,而且必须有超一流的技术人才。

333参加比赛的车辆包括polo cup之类的车也都是花钱问厂商买的,只是价格超级便宜就是了。同样参加比赛本身也是花钱的,但CTCC的运营方是“力盛体育”,这家公司和333还有天马山的老板是同一个人“夏青”,所以夏青可以靠运营赛事来赚钱(当然刚接手那两年是亏损的,差不多去年才开始赢利)。然后天马赛车场不单靠广告,还有各大汽车厂商的包场活动也可以赚很多钱。什么广告,和赛道券之类的只能算小头中的小头。

然后赛车队的人同时还会配合汽车厂商去做试乘试驾的活动来赚钱。当然,这其中大部分费用是分给陪驾教练的。这个钱都是按照天来算的,从1000-5000/天不等(完全看汽车品牌来定)。

SRT一共分成三个大部门,也可以说是三个独立的公司,但实际是一家人,就像333和力盛体育那样的关系。SRT负责汽车改装业务,PDC负责汽车厂商活动业务(上汽集团、通用、三菱、丰田等),G-Racing则是赛车部门,作为纯赛车队而存在。目前SRT在成都赛车场里又建立了研发部门,夸张到连整车车架制造的平台和一般只有汽车厂商才会有发动机马力机都有。总的来说就是摊子铺的很大。

TOP

引用:
原帖由 chopperwl 于 2013-5-3 13:41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Desire HD)

像ASR,SRT之类能专业玩赛车的一般家底都很雄厚吧。。。

一口气码这么多字。。你又喝多了吧。。

Ps:这算是所有玩车人的梦想吧。。。也许在等个10年,国内汽车文化和 ...
赛车运动是地球上陆地运动里最昂贵的。现实的说,没钱是根本不可能玩的。虽然这个行业的圈子在国内并不算大,但水也很深。如果不是对赛车运动或汽车本身抱有一定觉悟的话,是无法在这个行业中生存的。

TOP

引用:
原帖由 chopperwl 于 2013-5-3 15:53 发表
去换了2条胎回来,这次可能跑的疯了点……原车胎变成这样了………………
530370
这个胎的磨损状况来看,除去本身轮胎质量不行外,就是你自己本身对轮胎的管理能力太差。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引用:
原帖由 @sleepd  于 2013-5-2 10:08 发表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lz又喝多了?

其实我觉得车区这帮人一起跑跑线上赛应该很有趣。
大家来玩跑跑卡丁车吧:D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Desire HD)
引用:
原帖由 @零太郎.  于 2013-5-4 01:00 发表
这个胎的磨损状况来看,除去本身轮胎质量不行外,就是你自己本身对轮胎的管理能力太差。
胎是固特异eagle ls 245 45 18的,4万公里换的,现在6万公里。。平时基本跑高速比较多,占70%以上吧。。
真心求解释"轮胎的管理能力"。。为了下次注意

TOP

因为我自己本身也只是一个很挫很挫的业余的车手,对很多技术也是一知半解,所以对很技术的东西我也不能给出非常正确的建议或者见解, 怕误导了Tger众或者我tmd压根自己也不知道个所以然,哈哈。
我只是由于自己的兴趣,比较喜欢看书而已。但是光靠理论是没有办法成为一个真正的好的,优秀的车手的..实践是检验的唯一标准。
再说人类,是个体差异性特别大的一种动物。可能有些人学习东西比较快,比较聪明,我们称其上手比较快,但是他可能不会去独立思考,不会用自己的想法去进阶,只是按照教练或者书本上现有的说法去follow up ,怎么样怎么样,就像读书时候那些所谓的尖子生,而有些人上手比较慢,可能刚开始怎么教也不能让他上手,但是一旦上手了,可能是由于什么在阻碍了他的思维,但是一旦融会贯通了,到最后可能他的成就就会超越前面一种人,那些就是平时一塌糊涂,普通题目倒不会,但是往往就能做出难题的那种style..
而再说Tger众经常说的GT5 ..或者说打游戏CS来说,个体差异也存在,有些人上手很快,协调性很好,他也不喜欢去研究什么理论,就是一圈一圈的刷圈,喜欢就实践去出真知,而有些人也不喜欢自己去研究,但是朋友们在一起,交流怎么开怎么开,他听进去了,他就学会了,而有些人是刚开始可能很挫,但是他会动脑筋,通过看攻略或者论坛交流,吸收一些更有益的东西,突然间就进阶了.差异性挺大的..
我在这里也没资格评判说哪种好,哪种不好,只是说个体差异太大,符合自己的才是最合适的。
只想在这里阐明一点,无论什么,人类的发展,技术的交流对无论是赛车还是赛车模拟还是CS还是工作,还是做生意,交流是第一位的。
哦,忘了说句话,打个比方不同的2个老师教同一个内容,用不同的方式去交流,可能效果截然不同。这就是交流的魅力。而且人类最习惯的最直接的学东西方式,一直是预习-学习或者亲身体会-掌握或者学会感悟或者进阶 复习或者更进阶…
言归正传说赛车,为什么正统的赛车在国内推广不开来呢,正统的汽车改装推广的很缓慢,其实还是交流的问题,而且是圈子交流的问题。而国内这个圈子的人貌似都不是很喜欢去交流更多的东西,或者他们自己也无法去说出自己到底为什么可以开快.或者说这个东西实在太费钱,实在不想去share自己的一些真正的经验…
  我的这个感悟是赛车,除了练车费钱,请一个好的教练,也是非常非常非常难的,而中国,大部分的车手还是那种父亲教儿子的那种..要么就是纯粹自己练,或者一个很小的车队或者一个爱好者圈子里面在内部分享...或者干脆就是出大价钱一对一请一个。至于赛车执照学习的那几天,说穿了,你如果不是真正预习过了相关的知识,你就是去打酱油的,真正学不到什么东西。东西,还是需要自己去通过看书,交流,实际操作,练习,去自己争取或者感悟的,有的人考张赛车执照纯粹的为了炫耀一下。
累了…前面貌似又说了一点不知所云的废话,哈,大家可以跳过,看最后一段就可以了,哈哈哈哈。。

TOP

很多时候,很多资深人士会给你意见,建议,指导,怎么样怎么样。但是一上了车,你就是你,至于那些话,你能够听得进去多少,能够实践多少,能够分辨出什么适合你,什么不适合你,那完全就取决于你自己了…关于技术,我实在不能给出太多的东西,而我自己感悟最深的,依然是心态,稳定。
也许无关于赛车,任何运动竞技,任何考试,任何什么狗屁,心态依然是最重要的。
套用几句话吧:
       如果专注于自身的表现而非竞技本身,你或许能走的更远..但是你太注重自身表现,那反而是一种负担,矛盾啊..把握一个度,什么度,我自己也不知道…
       谦逊,杂学,可以认真聆听任何的建议,但最终都要自己去判断真伪,可能一个建议或意见,对说的人自身技术是有效的,可能就是他体会出来的,但是对你可能就没有效果,因为你和他完全不是一个驾驶风格,但也可能现在不适合,2年后你自己进阶了,突然间那个建议或意见当年你以为是对你无用的,现在发现那个建议的确是十分可贵的。
       如果感到兴奋,紧张,沮丧,压力大,心烦意乱,生气,闷热,想放弃等等,你在赛道上就会注意力无法集中,无法集中的后果就是你不能人车合一,哈哈…
       当你觉得开车很放松,在赛道上很放松,很享受,很轻松,那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心态,可以遗忘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不快乐,只专注于驾驶..(太高进阶,我还不行)
       当心态好了,你就能很稳定,很专注,才能保持很好的技术动作。
       开车开得好的人,单圈都是很稳定的,不要跟我说最快单圈,对自己而言,永远是平均单圈是多少,对你而言,你的平均单圈成绩就是你的level,你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才是王道,而最快单圈,可能只是凑巧或者人品爆发或者上帝眷顾了你一下。
       很经典的一句话,我改遍一下
       不要跟我说你的车子有多少匹马力,而你更应该关心你能够发挥出多少匹马力
       不要跟我说你能发挥出多少多少马力,而你更应该关心你能够持续的稳定的发挥出多少匹马力
       不要跟我说你的单圈最好成绩有多少多少,而你更应该关心你的平均单圈成绩有多少多少
       不要跟我说二环十三郎公路上多牛逼多牛逼,而你更应该关心跑了赛道后还敢说自己多牛逼多牛逼
       不要跟我说你昨晚搓麻将赢了多少多少钱,而你tmd输的时候问我借的钱什么时候还…哈哈哈哈
       欢迎接龙….
       比如说不要跟我说你最多一夜几次几次,我只关心你平均一夜几次,而且是不是3分钟一次..哈   

累了,to be continue …..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HTC (Desire HD)

。。。。。。。受教了,技术这东西有时的确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TOP

 73 12345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