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对待手机厂商就得跟对待娱乐明星一样,半年前捧你上天,现在又得踩你一脚

据国外媒体报道,HTC股价持续下跌,花旗集团将其股票评级从“持有”下调至“卖出”,巴克莱资本从“增持”下调至“持股观望”。鉴于智能手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HTC周三下调了第四季度营收预期。究竟是谁妨碍了HTC的增长?

HTC面对着来自苹果iPhone和三星电子Galaxy手机的挑战,同时在与苹果的专利诉讼中遭遇重大挫折。诺基亚陨落的记忆尚未抹去,黑莓手机步步败退,HTC必须重新夺回创新主动权,从而确保自己的优势地位。

Polaris Group基金部门投资副总监Simon Liu认为,“HTC从当前的烂摊子站起来并不容易。但这也不是HTC的终点,它不是另外一个诺基亚。诺基亚一开始就在智能手机市场错失机遇,而且没能像苹果那样发展应用。”

过去10年,HTC一直悄悄地为他人制作手机,终于在2006年底推出自己的品牌。截止今年4月,HTC市场份额已不容小觑。过去一年半时间,包括Desire、Sensation、Wildfire、Rhyme和ChaCha在内的HTC手机销量增长了4倍。今年第三季度,HTC售出的智能手机数量超过了竞争对手。但是遗憾的是,HTC从未在高端智能手机市场推出能同iPhone和Galaxy对抗的产品。

在中国市场,中兴和华为都推出了售价100美元左右的智能手机,主要针对快速增长的低端市场。HTC却一直在极大程度地避开这一市场。Gartner分析师CK Lu称,HTC缺少一款明星手机。如果将HTC手机摆成一排,很难区分各个产品,不像三星Galaxy 2或iPhone。举个例子,在中国,消费者很难将HTC手机与其它手机区分开来,比如中国制造产品。这是HTC面临的一些问题。上个月底,HTC警告称,营收预期可能会下降,到本周三,营收预期跌幅比预想中还高,理由是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以及全球经济衰退。

BNP Paribas 分析师Laura Chen称,除了在高端市场面临来自三星和苹果的竞争外,来自低端市场中兴和华为的价格竞争也会进一步影响HTC公司利润率。该分析师称,“我们相信HTC会检讨自己的产品路线图,在2012年夺回市场份额。”

HTC还将重新评估对S3 Graphics的并购,该公司表示将对“收购S3 Graphics整体进行重新评价”。 最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裁定苹果没有侵犯S3 Graphics的专利,这意味着HTC禁售苹果产品的希望破灭。HTC曾计划通过收购S3阻击苹果。

这些不利因素导致HTC股价在过去6个月下降了60%以上,成为这段时间股价表现最差的手机制造商之一,另外一家是RIM。同一时期,LG电子股价下降36%,诺基亚下降29%,苹果和三星电子股价增长9%左右。

与此同时,5位分析师给予HTC股票“卖出”评级,一个月前为两位。给予“买入”评级的分析师从13位下降至9位。HTC周五股价下跌近7%,过去8个交易日跌幅高达30%。今年第三季度,该公司全球市场份额达10.8%。

巴克莱分析师Dale Gai在一份客户报告中称,HTC没有提供足够多的新机型,价格战略也不积极。Gartner的CK Lu称,基本上来说,HTC还在正确的轨道上,但将在品牌及零售建设上花费时间。虽然相比LG、RIM和摩托罗拉存在优势,但是竞争力实实在在不及三星和苹果。

HTC发言人称,公司对推动新技术仍充满信心,并且在高端、中端以及大众市场都有强大及完整的产品组合。随着与美国运营商的合作,我们已经推出HTC Rezound这样的优质产品,具有较高的客户满意度。在大众市场,HTC Wildfire今年的表现也不错,我们预计HTC Explorer推出后销售会很强劲。(文/TechWeb)


2011-11-27



--------------------遥想半年前HTC市值刚超越诺基亚的时候,那时候htc在媒体笔下又是欣欣向荣的样子-----------

台湾手机制造商HTC市值超过诺基亚,这对HTC来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毕竟诺基亚现在仍是手机界的巨头。就在不久前,HTC市值刚刚超过RIM。昨天HTC的市值已经达到338亿美元,高于诺基亚的328.4亿美元,也高于黑莓制造商RIM的285亿美元。

  业界人士对此表示吃惊,HTC目前的市值是5年前的30倍,这主要是移动业务突飞猛进带来的。

  根据最近高盛的报告称,由于HTC选择了非常独特的企业模式,生态系统战略得当,未来还会进一步增长。高盛分析师罗伯特·陈(Robert Chen)预期HTC未来3-5年内,智能手机总量将达2亿台,平板电脑出货将达3000万台。罗伯特·陈说:“由于HTC站位靠前,它能从宽带趋势中受益,在新兴市场获得明显的增长潜力,加上领先的产品规划与品牌营销,它将在全球消费者中继续强化实力。”

  HTC在台湾上市,它的市值已经超过9000亿台币(2000亿人民币),今年还将有望接近1万台币大关。

  在过去几年,HTC的手机在台湾本地市场畅销,这也给股价火上浇油,一发不可收拾。市场观察者认为HTC有望成为台湾第三大上市公司,市值超过1万亿台币,前二名分别为台积电和鸿海精密。

   当然,一个品牌要成功,关乎战略,运营,商业模式,管理等诸多因素,比如软件因素,人们买一款手机不光是硬件设施,外观漂亮了,内在的系统,如Android系统,塞班系统,苹果ios系统,黑莓系统,windows phone系统等也是扩展功能与娱乐的主要因素,硬件是死的,买了一款手机就不变了,但系统是活的,会不断升级,程序不断扩展,真正未来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就是软件的比拼!塞班代表这老一代的系统,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候,被代表“新一代”的苹果ios革了一命,苹果一时成为老大,在程序应用数量上一直盘踞龙头。但是它的“封闭性”带有巨大缺陷,和黑莓系统一样,对内不对外(好处是安全性防病毒),给后来者以非常大的机会。这里就出来了微软的windows phone和android系统最有影响力。微软的手机系统以“品牌延伸”的方式进入,名字屌长,本来就是巨大错误,并且战略失当,没有攻击领导者苹果ios的战略缺陷——封闭性,所以表现得相当蛋疼,微软在“移动互联网”的落后,宣告了微软帝国的落幕,幸好“移动互联网”只是从“桌面互联网”分化出来的一个旁支,并不能代替桌面互联网,所以垄断桌面互联网的微软虽没有了增长的空间(难怪市值10年内,蒸发一半),但还老本够吃。而android系统是Google于2007年11月5日宣布的基于Linux平台的开源手机操作系统,它并没有用品牌延伸的方式进入。而“开放性”正好打在ios的软肋上,“开放软代码+更多免费”的android终将在“二元对立者”中的大哥大!!
   
HTC是android系统的最大合作商,2008年9月22日,美国运营商德国T-Mobile在纽约正式发布第一款Android手机——T-Mobile G1。该款手机为台湾宏达电(HTC)代工制造,是世界上第一部使用Android操作系统的手机,从而使得两者一炮而红。当然,还有HTC在android之前是没有多少人知道的新名字,不带有老品牌,老一代的过时货的认知,在新新人类中是最容易建立新认知的。苹果的iphone是认知中的领导者,而HTC专业的智能手机和全面成阶梯型的产品线,使得它终将成为手机市场的第一品牌。

2011-04-09

----------------------------------------------

市场调查机构SocialNuggests的最新调查指出,经过分析美国一百万个社区媒体上的对话,HTC Thunderbolt不但超越iPhone成为当下最热门讨论的科技产品,HTC一系列智能手机更一举囊括这项排行的前三名,远远超过位于第十名的iPhone4。

在过去一个月内,HTC就以许多抢眼标题占据科技媒体版面。例如,HTC让诺基亚智能手机相形失色等。SocialNuggets指出,iPhone4由于尚未更新,与最新版本Android 4G网络技术相较之下显得逊色不少。

不过,毕竟HTC Thunderbolt是在今年三月才在美国上市,而iPhone4却早在去年六月就推出,就一个推出已久的产品而言,iPhone4的表现已经相当不错。

值得注意的是,通过统计SocialNuggets也指出,消费者对于iPhone4的负面评论多半来自“想要更新的手机”,而非针对产品功能抱怨,这代表消费者想要更新的手机版本,意味着消费者未来仍想继续购买该产品,对苹果而言,这样的抱怨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2011-04-16

[ 本帖最后由 eating2005 于 2011-11-27 13:10 编辑 ]


TOP

htc這個黑心廠家必須死



TOP

后头丑什么时候能换一个设计师市值就上去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UC

机海战术玩脱了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iPhone

不是刚说美国市场占有率第一了么

TOP

机海战术真失策

出得再多每一个能战的

当年desire和desire hd的时候多好,机型少但是有拳头产品

TOP

虫族不好当啊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SAMSUNG (T959)

三星是神族?

TOP

没看懂

TOP

索爱只字未提

TOP

posted by wap, platform: Nokia (E71)

主要是那些机子没啥特色,配置又坑爹,htc赶紧去死。

TOP

我觉得火腿肠才是真正的科技以换壳为本。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