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67 12345
发新话题
打印

[其他] 关于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的疑惑

众所周知我们现实世界的信号都是模拟信号,但是要经过电脑处理就要转换成数字信号,无论采样率有多高,超过采样范围的那部分信号还是会被忽略掉。照理来说数字信号的细节应该比不上模拟信号才是,为什么还要发展数字信号?


TOP

数字信号利于传输,无损耗!



TOP

磁带和mp3谁更方便··~?


TOP

模拟信号占用的带宽太大了。。。。。

TOP

以有线电视来做例子吧,以前模拟信号时,对传输线的要求较高,我家买了新电视机,然后随便用了根4块的烂线,看有线效果很差,雪花点到处都是,换根好线就好了很多。而装上数学电视后,两根线的效果基本上是一样的,这样对线材的要求就相对低一点了,当然也不能太差,否则导致信号不好会产生马塞克。

TOP

引用:
原帖由 solbadguy 于 2007-11-26 12:44 发表
众所周知我们现实世界的信号都是模拟信号,但是要经过电脑处理就要转换成数字信号,无论采样率有多高,超过采样范围的那部分信号还是会被忽略掉。照理来说数字信号的细节应该比不上模拟信号才是,为什么还要发展数字 ...
目前条件下,模拟信号的传输损耗太大,容量要求太高。
CD复制一万次声音都是一样的,磁带呢。

TOP

明白了。有个朋友是做胆机的,听了他自己手工DIY的功放+胶唱片后产生的疑问。

TOP

模拟信号不好保存,不利于计算机处理,传输损耗严重。

人眼的识别范围有限,采样之后基本看不出什么区别。

TOP

引用:
原帖由 solbadguy 于 2007-11-26 13:09 发表
明白了。有个朋友是做胆机的,听了他自己手工DIY的功放+胶唱片后产生的疑问。
胆机失真是最大的,但是都是二次皆波,这种失真反到非常讨好耳朵。电子管好听不代表高保真。你地明白

TOP

引用:
原帖由 首斩破沙罗 于 2007-11-26 12:45 发表
数字信号利于传输,无损耗!
正解。

其实自然界的东西都不是数字信号,这也是为啥真正的HiFi发烧烧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开始着迷于LP唱盘的原因。那个采样是连续的,没有任何所谓的“数码采样失真”。
不过现在采样密度非常高的情况下真的要追求这方面的东西的话也真的是属于体温过高脑子烧出毛病来了。这类人典型的特点是可以听出连示波器都没法分辨的波形区别(我个人认为是纯粹心理作用)。
在我看来在现在的数码采样的基础上再去追求信号源的高保真其实是毫无意义的,因为在功率放大和最后转成模拟(声波)的播放设备上的失真远远大于采样失真。所谓的Hifi迷最终听到的根本不是什么高保真的声音,而是器材加工后的声音。真的要听高保真的还是去音乐厅听现场吧。

TOP

引用:
原帖由 谁家那个小那谁 于 2007-11-26 13:18 发表


胆机失真是最大的,但是都是二次皆波,这种失真反到非常讨好耳朵。电子管好听不代表高保真。你地明白
胆机主要做的是功率放大,甲类功放在工作区的放大是线性的,这个失真最大从何谈起呢。

TOP

引用:
原帖由 silverhoof 于 2007-11-26 13:21 发表


胆机主要做的是功率放大,甲类功放在工作区的放大是线性的,这个失真最大从何谈起呢。
相对石机来说的。功率放大过程就存在失真问题,只是电子管相对失真更多。

TOP

引用:
原帖由 solbadguy 于 2007-11-26 13:09 发表
明白了。有个朋友是做胆机的,听了他自己手工DIY的功放+胶唱片后产生的疑问。
胆机频响很差的,就是人声和弦乐好点。你拿来听摇滚一定郁闷到死。模拟的保真度就有这种问题,带宽窄,失真度高,还原困难。

TOP

至于图像, 电脑图像 , 一开始就是数码的, 所以数码的更好

TOP

模拟讲究的是听感 音乐味 但有音染 加了味精的
数码讲究解析 定位  密度 结相 控制了底噪 力求保真度   

取向不同 音乐和视频不可拿来横向对比 视频容易满足人眼的需求 音频很难满足人耳听感需求

TOP

 67 12345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