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尚未登录:请 登录 | 注册 | 标签 | 帮助 | 小黑屋 |


发新话题
打印

FF13的去向个人分析(顶楼三次更新 完毕 )

没人的话,我来战下雷小弟吧,呵呵

引用:
众所周知,“独占”,一向是游戏厂商们“爱用”的词汇。它不仅仅涵盖了厂商们对所独占软件所持有的关注与期待,更主要的是独占若能成功打开销路,其利润是跨平台游戏所不能比拟的。跨平台游戏,由于要针对不同机型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无论是财力人力还是开发周期都将成倍甚至几倍的投入,在成本上难以控制,而且对于作品品牌的定位,也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对长远发展不利,从某种意义上说,独占,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是一种为获得低成本的高收益所做的选择。ff、dq这样的作品为何至今正统续作仍顽固地保持着单主机开发的记录,原因也恰恰如此。

这段可说是文章的败笔,错误教多。

独占应该说是日本厂商经常使用的手段,自从Xbox参入家用机竞争后欧美才逐渐开始兴起独占(之前基本都是多平台,现在也基本都是多平台)。

跨平台游戏是可以以较低的开发费用获得较高收益的手段。假设开发1款独占游戏成本为1,那么开发成跨平台成本肯定远小于2。

既然如此,为何日本和欧美对待独占和跨平台的做法有较大差异?其实主要在于三地的市场等差异。

相比较而言日本游戏人口基数小,而且往往呈现非常明显的一机独大的业界形式,独大的主机可有1500-2000多万台的拥有量,而同时期其他主机最好也不过300-500万台,而且玩家游戏取向会有较明显的差异,跨了一般并无较大收益。
另一方面日本诸多游戏厂商至今还残留着家庭作坊式的工作环境,一些是缺乏对非主流主机的开发人员,另一些则很难协调各主机开发团队共同开发跨平台游戏。
因此造成日本独占作品的泛滥。

而欧美市场人口基数大,造成落后主机往往也有更大的保有量,甚至如MD早中期远远超越SFC,并且玩家游戏取向都较集中于动作射击体育等游戏,跨平台的高收益将充分体现。
而且欧美厂商与日本各大主机商瓜葛关系不深,不必为很多跨平台问题平衡关系(Xbox参入家用机竞争后有所改变)。
因此欧美直到目前基本还是以跨平台游戏为主。

TOP

楼上要表达什么,请简洁明了。

TOP

跨平台游戏是可以以较低的开发费用获得较高收益的手段。假设开发1款独占游戏成本为1,那么开发成跨平台成本 肯定 远小于2。
————————————————————————————
这个“肯定”如果不能从实际的投入资本,获取利润的具体比值上获得佐证,那么等于没说。

如果说肯定小于2,那么等于跨了绝对盈利,因为在一个机器上大卖的作品根本不可能在300万到500万普及量的主机上卖不出去导致损失。如此sfc以前,反倒应该是大作跨平台,小作单平台才合理。但实际情况显然是相反的。

欧米多跨平台主要是因为欧米厂商只是单纯的把一个开发件分成不同的机种对应,采用的是就低移高的方式,是一种偷懒的移植而不是现今意义上的跨平台,以往就曾有人打开一些欧米厂商移植作品的图像数据库,sfc可同显256色机能,但不少移植作品的同显色数只有64色左右,其他大量颜色被定义为黑色,显然是用md作品直接转换而成的。与现在的跨平台还要针对机能进行重制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其诚意。

[ 本帖最后由 马甲雷 于 2007-4-26 11:08 编辑 ]

TOP

要是SE先订货500万套呢?也就一亿美金。

要是卖掉了,SE赚了,装机量增加了几百万台,要是卖不掉,SE也不是赔不起。

反正我要是Sony,在现在这个状况下,一定会给SEX巨额的独占补贴,因为FF13跑了,ps3也就over了。这跟intel在大连建厂是一个道理,只要补贴的钱够多,在哪建厂不是建厂。

TOP

谈大作,权利金和优惠补助的论述要占非常大的份额。

TOP

引用:
原帖由 gg321 于 2007-4-26 11:17 AM 发表
要是SE先订货500万套呢?也就一亿美金。

要是卖掉了,SE赚了,装机量增加了几百万台,要是卖不掉,SE也不是赔不起。

反正我要是Sony,在现在这个状况下,一定会给SEX巨额的独占补贴,因为FF13跑了,ps3也 ...
是sce。

当初任天堂给capcom和enix的补助也相当优惠,甚至山内老爷爷拿出自己的钱办基金。

但在ps2压倒性的装机量面前,此等补助又起到多大的作用?

现在的情况正好倒过来。而且更重要的是sce还没有ms和n那么有钱。连买不买得起这几百万都是问号啊。

[ 本帖最后由 马甲雷 于 2007-4-26 11:25 编辑 ]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07-4-26 11:23 发表


是sce。

当初任天堂给capcom和enix的补助也相当优惠,甚至山内老爷爷拿出自己的钱办基金。

但在ps2压倒性的装机量面前,此等补助又起到多大的作用?

现在的情况正好倒过来。而且更重要的是sce还没 ...
比如GC搞到生化4。。。原因就是权利金和优惠。

TOP

给马甲雷一点思路:如果站在SE得角度考虑,主要因素有3个厂商给的条件,主机销量,主机分布,游戏销量,第三方游戏销量,第三方RPG游戏销量,游戏价格,竞争因素(Mist)等等。

我以前也算过,发现目前很难做出决定,只能观望下去,先做别的项目。

TOP

引用:
原帖由 战神blog 于 2007-4-26 11:28 AM 发表


比如GC搞到生化4。。。原因就是权利金和优惠。
最后不还是在ps2装机量面前被当了一回傻瓜涮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07-4-26 11:34 发表



最后不还是在ps2装机量面前被当了一回傻瓜涮了?
那生化4先出在GC上的事实也无法改变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战神blog 于 2007-4-26 11:33 AM 发表
给马甲雷一点思路:如果站在SE得角度考虑,主要因素有3个厂商给的条件,主机销量,主机分布,游戏销量,第三方游戏销量,第三方RPG游戏销量,游戏价格,竞争因素(Mist)等等。

我以前也算过,发现目前很难做 ...
这你还是自己留着吧,我用不着。

我还不到要别人给思路的程度。

TOP

引用:
原帖由 战神blog 于 2007-4-26 11:35 AM 发表


那生化4先出在GC上的事实也无法改变呀。
有任何实际用处么?

当初山内豁出老脸还只是赢来个不要在年底前公布的小利,bio4连发卖前保密这点脸都不给n了。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07-4-26 11:36 发表



这你还是自己留着吧,我用不着。

我还不到要别人给思路的程度。
所以你永远无法达到我的高度呀。


TOP

引用:
原帖由 马甲雷 于 2007-4-26 11:38 发表



有任何实际用处么?

当初山内豁出老脸还只是赢来个不要在年底前公布的小利,bio4连发卖前保密这点脸都不给n了。
不管有没有用,生化4依然是先出在GC上了。

另外要提醒你一点,厂商最后实际做出的判断未必就是正确的~

目前要改平台必须预测3台主机的销量,而预测通常是不准的。



TOP

我要是SE绝对不会愿意去做赔钱的买卖~


TOP

发新话题
     
官方公众号及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