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wap, platform: Chrome
Apple Watch看起来是希望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穿戴设备,在不带手机的情况下也能完成很多健康类的功能,并且替代手机完成基础的通讯交流功能。
这个方向我觉得应该是Apple的认知吧?
但是,现在的科技水平下,想完成更多的健康功能,并且还不落下基础的交流功能,除了要有定制的低功率专用芯片之外,主芯片的性能也要求很高。这就导致耗电量非常大,待机时间很短。待机短,就让用户不能全天佩戴,而穿戴类健康监测设备一个很重要的使用场景就是24小时佩戴。Apple Watch的心率监测功能本来挺好,不管哪一代,这个功能都是比较实用的。但让人捉急的待机时间,让夜晚这个心率降低并且很容易监测到潜在风险的时间段成为真空期。我夜间的心率会比较慢,其实很需要监测心率变化的过程,也需要看QR间期。而Apple Watch在这方便不是很实用,戴一晚上耗电比例太高。
但待机短、耗电大的一个解决方案是快充,洗个澡的时间充满能用一天,这应该是比较理想的状态。而Apple Watch从30%多到充满,要接近2个小时,这意味着我9点多洗漱前就必须充电,到11点快入睡的时候才能充满。否则夜间就不能戴,无法监测睡眠质量、心率,也无法使用振动闹钟。
在运动监测方面,其他的穿戴类品牌及设备,基本上都是以续航及24小时穿戴为首要保障的。好一点的穿戴设备,基本上都有多轴传感器(3轴起,现在有6轴的了么?),根据状态自动判定运动方式,户外运动基本上识别的很准,自动开始和结束都做的很好。室内运动有的需要多按两下。这也是因为这些设备的OS比较封闭和高效,不用考虑太多的兼容性。即使一些设备在跑马拉松或24小时心率监测的状态下待机大幅下降,但也完胜Apple Watch,可以做到除了洗澡之外全天候佩戴了。
再说说基础的通讯功能或者配套的其他APP。Apple在这方面,有点想太多了,把太多的功能都挤进去了,除了通知类的之外,还必须要能交互,得能回短信、微信、给交通卡充值……这些功能,实用性其实很一般。微信我不知道4代是不是快了很多,之前的几代我觉得基本上没有实用性吧(读取一次微信信息列表要十几二十秒吧,然后回复只能固定那几个表情和短语)?其实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使用的场景,手表振动来了通知,如果手边有手机,回复会更快、更完善一些。如果手边没有手机,大部分时候是锻炼中,这时候举着胳膊回复一次的话,使用过的人都知道要多麻烦。而其他只需要了解信息或静态展示的APP,例如天气预报、航班信息、付款码、登机牌之类的,几乎是不需要交流回复的。这种情况下直接读取通知会更方便一些吧。
所以其他的很多穿戴类的设备,都直接舍弃了回复这一个功能,只作为信息读取的终端(大部分是镜像手机的通知),让人们一抬腕能了解信息就行,需要回复的再用手机(三星的穿戴设备可以点回复,但只是让手机快捷打开相关软件而已)。这基本上可以覆盖90%的使用场景了。带来的便捷就是几乎按下就能看到,效率高,不用等待。实力比较强的几个大厂还能加上一些定制的APP,满足更多的需要。
且不说Apple Watch的重量、方形表盘、不够庄重的表盘图案、过于脆弱和繁琐的充电器,就它的发展,我觉得已经陷入到一个泥潭了。要更实用,就得性能更强(装更多的APP,现在都直接上自己的Store了);性能更强了就更费电、待机时间更没戏了。
谨慎看好Apple Watch的发展方向,使用的割裂感太强了。